1941年,21岁的礼萨·巴列维在父亲礼萨·汗被迫退位后仓促继位。
彼时的伊朗,虽坐拥全球第二大石油储量,却仍是个骆驼商队与蒸汽火车并存的魔幻国度。
当这位年轻国王在德黑兰王宫的鎏金座椅上扭动身体时,大概没想到自己即将开启一场持续三十八年的"土豪式现代化"行为艺术大赏。
【石油美元的魔幻现实主义】
这位"中东第一潮男"的改革堪称人类迷惑行为大赏。
1963年推出的"白色革命"计划书里,第47条赫然写着"给农民发地契前需先教会他们用智能手机扫码领补贴"。
当保守派长老们举着《古兰经》抗议妇女摘头巾时,巴列维灵机一动,下令把王宫女侍的头巾全部换成镶钻蕾丝款,气得宗教领袖直呼"这比不戴还伤风败俗"。
最绝的是他的核能计划。
1974年,这位物理课常年不及格的国王,在核电站奠基仪式上突然宣布:"这个反应堆不仅要发电,还要给王宫泳池恒温,最好能顺便烤点馕饼。"
吓得法国工程师连夜修改设计图,在冷却塔旁加装了十个巨型微波炉。
石油财富的挥霍更堪称魔幻。
巴列维的劳斯莱斯车队拥有全球首个"车牌连号吉尼斯纪录",从"IRAN-001"到"IRAN-333"整齐排列。
某次他突发奇想,命人把二十辆幻影轿车漆成迷彩色,结果在沙漠阅兵时被沙特王子嘲笑:"这是准备伪装成仙人掌偷袭利雅得吗?"
【美伊蜜月的黑色幽默】
与美国的"塑料兄弟情"堪称国际政治版《甄嬛传》。
1953年政变成功后,巴列维为表感谢,特地在白宫南草坪举办波斯烧烤派对。
当CIA特工们啃着镶金牙签的烤肉时,突然发现餐盘下压着张字条:"下次能顺便推翻沙特吗?"
军火交易更是笑料百出。
1976年订购的80架F-14战斗机,交付时发现机舱里塞满了《花花公子》杂志和波士顿龙虾罐头。
美方解释:"根据合同附件第13条,需为伊朗飞行员提供文化娱乐和营养补给。"
更魔幻的是,这些价值20亿美元的战机,最终有半数因缺乏合格飞行员而沦为德黑兰机场的"钢铁雕塑"。
在埃及访问时,巴列维曾盯着金字塔突发奇想:"能不能把我的雕像也建在这儿?就放在图坦卡蒙旁边,尺寸要大两倍。"
当卡特总统婉拒后,他竟命人用黄金打造了个1:10的金字塔模型,强行塞进白宫椭圆形办公室的洗手间。
【作死三连的荒诞剧本】
巴列维的统治艺术堪称"如何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的教科书。
1975年发起的"反腐运动"中,秘密警察萨瓦克发明了"石油计量反贪法"——官员贪污金额按当日油价折算成石油桶数,超过三桶即枪毙。
结果某省长因私藏两桶进口橄榄油被处决,引发全国橄榄油抢购潮。
最离谱的是2500周年庆典。
为复刻居鲁士大帝的排场,他命人用纯金打造了1:1的波斯战车,结果在阅兵式上因超重压塌了新建的高架桥。
当霍梅尼在纳杰夫发表"浪费真主恩赐"的檄文时,巴列维正对着菜单上的"镶钻烤全驼"流口水。
"亲民秀"翻车现场更是层出不穷。
1977年视察农村时,他突发奇想换上粗布长袍,结果因面料过敏浑身起疹子。
农民们看着这个边挠痒边问"今年小麦亩产多少"的怪人,私下嘀咕:"这怕不是英国派来的间谍吧?"
【流亡生涯的荒诞剧】
1979年革命爆发时,巴列维的逃亡路线堪称"全球蹭饭之旅"。
在墨西哥被拒后,他包下整架波音747飞往巴拿马,结果因拖欠机场停机费被扣留三天。
当记者拍到他在机场啃冷三明治的照片时,这位前国王怒吼:"这比霍梅尼的牢饭还难吃!"
埃及的收留条件更显魔幻。
萨达特总统要求他每天清晨六点准时出现在阳台,向开罗市民挥手致意并高喊"萨达特赛高"。
某日因赖床迟到,总统竟派仪仗队在王宫楼下吹奏《埃及进行曲》催醒。
临终前的执念更是黑色幽默。
1980年病危时,他坚持要穿镶满钻石的军装下葬,结果殡仪馆发现棺材尺寸不足,不得不现场拆除三枚勋章。
当儿子含泪询问是否要取下肩章时,他竟用微弱声音说:"留着...下地狱...好和撒旦斗富..."
【历史打脸的回旋镖】
巴列维留下的"遗产"充满讽刺意味。
他生前最痛恨的霍梅尼政权,在他死后将伊朗油价从每桶2美元暴涨至80美元,完美验证了"敌人帮我赚钱"的魔幻现实。
而那些被他视为"落后象征"的宗教领袖,如今掌控着全球最大的主权财富基金。
更黑色幽默的是,他生前最爱的劳斯莱斯车队,如今成了德黑兰革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当游客们抚摸着车身上"IRAN-666"的车牌时,解说员总会补刀:"这辆车的主人,现在应该在地狱排队等号吧?"
这位把国家玩成"破产姐妹"现实版的国王,用生命演绎了何为"土豪的自我修养"。
从鎏金王座到流亡病榻,从石油大亨到国际弃儿,巴列维的人生宛如一面哈哈镜,照出了权力、财富与荒诞的永恒三角。
当今天的伊朗青年在黑市兑换美元时,或许会想起那位曾把钞票当壁纸贴的国王——毕竟,他留下的最大遗产,就是教会了全世界:没有文化底蕴的土豪,终究只是历史舞台上的小丑。
喜欢记忆的声音请大家收藏:()记忆的声音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