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锦绣凰途:弃女荣华路 > 第105章 盛世初现,文教始兴

开春后,冰雪消融,万物复苏。在沈静姝的全力推动下,兴建学堂的政令很快颁布天下。然而,这道旨在开启民智的德政,却在朝堂上引起了不小的波澜。

殿下,此举万万不可!礼部尚书第一个站出来反对,花白的胡须因激动而微微颤抖,庶民读书明理,固然是好事。但若人人都读书,长此以往,谁还愿意务农做工?此乃动摇国本之举啊!

几位老臣纷纷附和:孔圣人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庶民懂得太多,恐生不臣之心。且寒门子弟若都去读书,田间地头谁来耕作?工坊商铺谁来做工?

萧景珩端坐龙椅,神色平静地听完所有反对之声,待朝堂上渐渐安静下来,这才缓缓开口:众位大人的顾虑,孤明白。但孤要问诸位,若百姓愚昧无知,如何能知礼守法?若士子只出豪门,如何能选得真才?

他站起身,目光扫过众臣,声音沉稳有力:前朝之亡,就亡在门阀垄断仕途,寒门英才报国无门。孤设立学堂,正是要广开才路,让天下英才尽入彀中。至于诸位担心的农工之事——

萧景珩顿了顿,看向户部尚书:李尚书,去年江南推行新农法后,粮食产量增加几何?

李文渊立即出列:回殿下,增加了三成有余。

这就是了。萧景珩颔首,农工之要,不在人多,而在得法。若百姓都能读书明理,懂得改进农具、改良工艺,岂不是事半功倍?

退朝后,萧景珩将朝堂争议告知沈静姝。她正在教萧靖初认字,闻言放下手中的《千字文》,微微一笑:这些大臣,无非是怕寒门子弟抢了他们子孙的仕途。既然如此,我们不妨换个说法。

三日后,一道新的诏令颁布:各州县设立官学,择优录取学子,其中必须有三成名额留给寒门子弟。学成后经考核优异者,可入太学深造。同时明确规定,官学学子仍需学习农工常识,每月需下地劳作三日,体验民生疾苦。

这样一来,既给了寒门机会,又不会过分触动世家利益。沈静姝一边为萧景珩斟茶,一边解释道,待他们见识到寒门学子的才华,自然会改变看法。让学子们参与劳作,也能打消无人务农的顾虑。

新政推行之初,却是阻力重重。许多州县阳奉阴违,拨给官学的经费少得可怜,师资更是敷衍了事。更有甚者,将官学设在偏僻之处,故意不让贫苦学子就学。

这日,沈静姝正在查看各州县上报的官学名册,忽然发现一个问题:夫君你看,这些州县上报的寒门学子,多半是当地乡绅的远亲,真正的贫苦百姓少之又少。

萧景珩接过名册细看,眉头紧锁:这些地方官,当真会钻空子。

不如让永宁侯去巡查一番。沈静姝建议道,他如今在朝中威望日隆,又深知新政的要义,定能查出实情。再者,他当初也曾反对新政,由他出面,更能服众。

永宁侯接到密旨后,立即带着人手暗中巡查。这一查,果然发现问题重重。在并州,官学竟设在一处破败的山神庙里,学子们连张像样的书桌都没有;在凉州,知州将官学经费中饱私囊,请来的夫子连《论语》都讲不明白。

消息传回,萧景珩震怒,当即罢免了三个知州的官职。此举震慑了各地官员,官学的推行这才真正步入正轨。

与此同时,沈静姝在京城设立了一所女子学堂。这个消息更是引起了轩然大波。

女子无才便是德,太子妃此举,恐怕不妥啊。连一向支持新政的永宁侯都有些犹豫,且女子出门求学,有伤风化。

沈静姝却不急不躁,想了个迂回之策。她先在京城贵女中挑选了几位才德兼备的,请她们到东宫品茶论诗。其中就有永宁侯的孙女徐清韵。

几日下来,这些贵女被沈静姝的才学见识折服。徐清韵更是作了一首《咏竹》诗,其中未出土时先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之句,连萧景珩听了都赞叹不已。

有这样的才情,若是埋没深闺,才是可惜。萧景珩对永宁侯道。

永宁侯见孙女学问大进,言行举止更加端庄得体,这才转变态度,大力支持女子学堂。不过他仍坚持:女子学堂当以德行为先,诗词女红为辅。

沈静姝从善如流,在女子学堂的课程设置上颇费心思。除了经史子集,还增设了医理、算术、园艺等实用之学。她还特意请了休归的女官来教授礼仪规矩,确保学子们既能增长见识,又不失闺秀风范。

春去秋来,官学的成效逐渐显现。这年科举,寒门学子的中举人数比往年多了两成,其中更有几个特别出众的。来自江南寒门的举子陈明远,在殿试上的一篇《论漕运疏》,提出的分段运输、水陆并举之策,连工部老尚书都自叹不如。

萧景珩特意在宫中设宴,款待这些新科举子。宴席上,他举杯道:今日之宴,就是要让天下人知道,只要真有才学,不论出身,朝廷必当重用。陈进士的漕运新策,孤已命工部着手试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锦绣凰途:弃女荣华路请大家收藏:()锦绣凰途:弃女荣华路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这番话很快传遍天下,各地官学的求学之风愈盛。许多贫苦人家哪怕节衣缩食,也要送孩子去官学读书。

这日,沈静姝带着已经会走路的萧靖初,到京城的官学巡视。小学子们正在朗读《诗经》,童声清脆,令人心旷神怡。

母妃,他们在念什么?萧靖初仰着小脸问。

他们在念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沈静姝柔声解释,这是说,君子见到贤德的淑女,就想要追求她。

小家伙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忽然指着学堂墙上的匾额问:那上面写的是什么?

那上面写的是明德至善沈静姝蹲下身,与儿子平视,意思是,读书人要明白德行的重要,追求至善的境界。靖儿记住了,读书不只是为了考取功名,更是为了修身养性,将来好为百姓做事。

这时,学堂的夫子带着学子们前来拜见。见到太子妃亲自教导皇孙读书做人的道理,无不感动。

娘娘身体力行,实乃天下学子的楷模。一位老夫子由衷赞叹,老臣在官学执教三十载,从未见过如此重视文教的皇室。

消息传开,原本对女子学堂还有微词的人也都闭了口。连太子妃都如此重视学问,谁还敢说女子读书无用?

转眼又是一年新春,各地官学都已步入正轨。更让萧景珩欣慰的是,北戎的内乱终于平息,三王子虽然保住了汗位,但国力大损,短期内再也无力南侵。

如今内外安定,正是推行新政的大好时机。萧景珩对沈静姝道,孤想在全国清查田亩,重新制定赋税,你以为如何?

沈静姝沉吟片刻,取出一本已经写好的章程:此事关乎重大,需得循序渐进。这是妾身拟定的方案,不如先在京畿试行,待有了成效再推广全国。可命户部选派干员,与地方乡老共同清丈,既防官员舞弊,也安百姓之心。

好,就依你之言。萧景珩接过章程,仔细翻阅后连连点头,这份章程考虑周详,连如何防止乡老与官员勾结都想到了,真是难为你了。

沈静姝浅笑:这都是从盐政改革中得来的经验。新政推行,既要雷厉风行,也要防微杜渐。

这时,萧靖初摇摇晃晃地跑进来,举着一幅刚画好的画:父王,母妃,看我画的大周疆域图!

虽然笔触稚嫩,但山河轮廓依稀可辨。萧景珩欣慰地抱起儿子:好孩子,将来这万里江山,就要靠你来守护了。

夜深了,东宫的书房里依然亮着灯。萧景珩在批阅各地推行新政的奏报,沈静姝在一旁整理田亩清查的方案,偶尔低声交换意见。窗外明月高悬,清辉满地。在这片宁静的夜色中,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正在他们的手中缓缓成型。而文教之兴,正是这个盛世最坚实的基石。

喜欢锦绣凰途:弃女荣华路请大家收藏:()锦绣凰途:弃女荣华路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