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晋庭汉裔 > 第十三章 吴国昏乱与西晋伐吴

晋庭汉裔 第十三章 吴国昏乱与西晋伐吴

作者:陈瑞聪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08-12 15:13:06 来源:武林小说网

第十三章吴国昏乱与西晋伐吴

此时孙氏仍旧割据东南,自命吴主,在江东士族的辅佐下,与晋国隔江对峙,中原衣冠皆称之为大敌。

追根溯源,孙氏本是东汉时吴郡富平县的小吏,虽世代为官,俸禄却不过百石,并不是什么名门大族。

直到百年前灵帝时,其始祖孙坚从军,数灭贼寇,又参与平黄巾、御羌乱等战事,孙氏这才飞黄腾达,成为将门之家。

后来灵帝驾崩,董卓篡权,袁绍袁术兄弟于关东倡议讨贼,孙坚当即加入袁术麾下,占据豫州之地,西破董卓于前,南征刘表于后,俨然中州第一名将。

然而天道,盛极而衰,孙坚追讨刘表败兵时,于岘山误中伏击,一代名将殒命山林。

袁术夺其旧部,与曹操争锋,结果两三年间,连战连败,不得退退居淮南,将士也斗志丧尽,苦不堪言。

到了初平四年(193年),孙坚的长子孙策守孝结束,便替父从军,投入袁术麾下。

年方二十的他皮肤白皙,身材高大,容貌俊美,有非常之相,甚有武略,故而深受其父旧部倾慕。

孙策厌恶袁术为人反复无常,许诺言而无信,便暗藏立业之心。

他明面上逢迎袁术,暗地里招兵买马,于当年南下江东,先后击败刘繇、许贡、王朗、陈瑀、太史慈,华歆,一统江东。

又西击荆州刘表大军,大败刘勋与杀父仇人黄祖。

可惜孙策其人骄躁,勇不惜身。

在北方袁曹官渡大战之际,他筹划北上中原,偷袭许都,不料大军方集,自己却遇刺荒野,遂不成行。

是年,孙策将基业托付于其弟孙权后,遗恨而亡,年不过二十六。

与其父其兄不同,孙权性格沉稳,城府极深,喜怒不形于色。

他统治江东八载,内抚百姓,外纳贤才,分部诸将,镇抚山越,讨不从命,成功渡过了江东动荡。

待曹操率军南讨,兵临江夏,孙权力排众议,与刘备联盟,启用周瑜为都督,在赤壁之战中大破曹军。

后背盟,于襄樊之战、夷陵之战中两败蜀汉,夺取荆州、交州,又于石亭之战再败曹军,自此改元称制,建都武昌,终于在黄龙元年(公元229年),成就三分之业,史称“吴大帝”

只是随着年岁渐老,大皇帝孙权日渐昏聩。

在赤乌四年(241年),孙权长子孙登逝世后,出现了新太子孙和与鲁王孙霸争宠的局面。

而孙权纵容两子,令其各自结党,相互攻讦。

积年累月下,朝纲昏乱,政风失和。

以致牵扯人员轻辄流放,重辄灭族。

丞相陆逊愤死,其余下狱如杨竺、陆胤、吾粲者更是不计其数,史称“二宫之乱”

二宫之乱后,孙权病逝,东吴皇权衰落。

辅政与皇帝之间,辅政与辅政之间,无不相互猜忌,迭加残害。

建兴二年(公元253年),武卫将军孙峻杀丞相诸葛恪,废太子孙和,夷三族,自命丞相。

太平元年(公元256年),孙峻忧死,其弟武卫将军孙綝杀骠骑将军吕据、大司马滕胤,夷三族。

太平三年(公元258年),大将军孙綝杀吴少帝孙亮。

同年十一月,吴景帝孙休杀大将军孙綝兄弟。

永安七年(公元264年),吴景帝孙休驾崩,因太子年幼,丞相濮阳兴与左将军张布迎孙皓为帝,后为孙皓所杀,孙皓又杀朱太后与旧太子,东吴的政局动荡才告一段落。

但在此时,蜀汉既灭,曹魏亦亡,一个崭新的西晋王朝出现在长江以北。

天下三分的局面已被彻底改变,东吴莫非能够避免步入汉魏的后程吗?

一时间,江东谣言四起。

在荆州有个很著名的传闻,说长沙郡巴陵县有名杨公,他善于望气。

在宝鼎元年(公元266年)春三月,荆南连日大雨,突然就有一天放晴,万里无云,而杨公见云梦泽上有千里王气,随江而下直往江东涌去。

于是当地就有人传谣说:“荆州有王气破扬州,而建业宫不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