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晋末长剑 > 古代屠城

晋末长剑 古代屠城

作者:孤独麦客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08-07 14:07:13 来源:就是看

屠,破城多所诛杀也,故称屠。

但也有学者指出,在早期历史记载中,屠有攻克的意思,大概是攻城过程中杀伤甚多,但没有全体屠杀。

这一点有争议,暂且不论。

但史书中有些“屠”还是好分辨的,联系上下文就知道了,比如“泗水为之不流”等等。

古代屠城的原因,一般有以下几种。

一、立威震慑。

简单来说,就是对抵抗比较激烈的地方,或者投降比较晚的地方屠城,起到震慑作用,促使更多人尽快投降。

那么问题来了,“抵抗激烈”、“投降太晚”有没有标准呢?

答案是没有。

有人立下了标准,如曹操,“围而后降者不赦。”

那么,曹操执行了吗?

不一定。

有执行的,如邺城之战。

曹操从二月打到八月,围攻了半年,“屠之”。

这里是真屠,不是攻克的意思。

“初,曹操攻屠邺城,袁氏妇子多见侵略”。

“公前屠邺城,海内震骇,各惧不得保其土宇,守其兵众。”

袁氏妇人、子女都被“侵略”了,可想而知邺城百姓状况。

这一仗打得是比较艰苦的,伤亡很大,半年时间呢。

也有不执行的。

“术退保封丘,遂围之,未合,术走襄邑,追到太寿,决渠水灌城。”

“二年春,袭定陶。济阴太守吴资保南城,未拔。会吕布至,又击破之……布夜走,太祖复攻,拔定陶,分兵平诸县。”

“表将邓济据湖阳。攻拔之,生擒济,湖阳降。攻舞阴,下之。”

“太原商曜等以大陵叛,遣夏侯渊、徐晃围破之。”

等等。

曹操屠城不少,但也不是每座城不降,攻下来后都屠杀。

那样纯属有病。

人家不会因为你屠城后就害怕,提前投降,因为曹操屠了那么多城后,据城而守的还是一大堆,有的还让他攻不止一次,时间很长,伤亡很大。

屠城确实有立威震慑作用,但不用高看其效果。

二、报复发泄。

这又分几种情况,要么是死了己方重要人物,要么是对方反复无常,要么是进攻方伤亡太大。

那么,是不是这三种情况都会屠城呢?

答案是不一定。

曹操的爹死了,“初平四年,曹操击谦,破彭城傅阳。谦退保郯,操攻之不能克,乃还。过拔取虑、雎陵、夏丘,皆屠之。凡杀男女数十万人,鸡犬无余,泗水为之不流,自是五县城保,无复行迹。”

这就是典型的报复发泄。

“二月,攻东昌,坚拒数日。大军四面登梯克之,遂屠戮,纵军掳掠,焚其房舍而去。”——常遇春屠东昌,这是伤亡过大报复发泄。

那么是不是一定要这样呢?也不一样,看人的。

刘秀攻洛阳之战,朱鲔杀了他哥,照样收降。

李世民攻白岩城之战,对方一度请降,后来反悔,李世民被耍了,暴怒之下说“得城当悉以人、物赏战士”。

话放出去了,后来破城,李世民又不忍,下令禁止烧杀抢掠。

后果是什么?“三军大噪”,将领们上前请他收回成命。这是哗变的趋势。

李世民下马谢曰:“将军言是也。然纵兵杀人而虏其妻孥,朕所不忍。将军麾下有功者,朕以库物赏之,庶因将军赎此一城。”

最后李世民用自己的威望安抚,出私库的钱赎人,平息了下去。

李世民一生,只有夏县一次记录。

“夏县民吕崇茂聚众自称魏王,以应武周。”

“上于是悉发关中兵以益世民所统,使击武周。”

“高祖令太宗益兵进讨,屯於柏壁,相持者久之。又命孝基及陕州总管于筠、工部尚书独孤怀恩、内史侍郎唐俭进取夏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