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金陵烬未央卷 > 第279章 劫后重整风波生

金陵烬未央卷 第279章 劫后重整风波生

作者:作家小郭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08-05 18:06:13 来源:全本小说网

第一折 劫后余波思整顿(词:东风第一枝·筹谋)

残雪融泥,寒梅落瓣,朱门渐有春意。账房算尽枯荣,庭院扫开狼藉。当票赎罢,珠翠返、鬓边重缀。议重整、田庄商铺,更要细查亏空弊。

宝玉沉思,黛玉蹙眉,共商家族生计。裁冗员、省却虚耗,理产业、厘清明细。三更未寐,灯影下、条陈满纸。待春来、万象更新,再把故园修葺。

荣国府的晨雾里,多了些不一样的声响。不再是丫鬟们的嬉笑打闹,而是账房先生老王头带着徒弟们清点库房的算盘声,噼啪作响,像在敲打旧日的慵懒。宝玉穿着半旧的青布棉袍,正跟着林之孝查点田庄账目,指尖划过"通州庄头欠租三百石"的记录,眉头拧成个结。

"这庄头姓周,是前几年赖大引荐的,"林之孝的手指在账册上敲得笃笃响,指甲缝里还沾着墨汁,"去年说是遭了蝗灾,减了一半租子,如今看来怕是虚报。"

黛玉裹着件月白披风,正对着铺开的田契地图出神。她用银簪在"苏州水田"的位置画了个圈:"这里的收成最好,却总说'水涝歉收',定是管庄的人私吞了。不如派个可靠的人去清查,就说要改种新稻种,需实地丈量。"

正说着,王熙凤的陪房平儿匆匆进来,手里攥着张单子,脸色发白:"二奶奶,三奶奶,刚查出来,府里的绸缎庄这三年亏空了两万两,管事的竟是国丈府旧人,上个月卷着货款跑了。"

宝玉把账册往桌上一拍,砚台里的墨汁溅到"绸缎庄"三个字上,晕成个黑团:"早就觉得那管事油滑,果然是国丈的眼线!"他转向黛玉,"得赶紧派人去苏州织造府,咱们还有三成股份在那儿,可不能再出岔子。"

黛玉却拿起那张亏空单,指尖点着"采买价高于市价三成"的记录:"问题不在跑了的管事,而在采买环节。你看这单子,每次采买都经赖大家的手,这里面定有猫腻。"

窗外传来一阵喧哗,是赖大媳妇带着几个管家媳妇闹来了,堵在垂花门骂骂咧咧。"凭什么裁我们的月钱?"赖大媳妇叉着腰,金镯子在阳光下晃得刺眼,"我们伺候贾府三代人,如今刚过了难关就卸磨杀驴?"

宝玉正要出去理论,被黛玉拉住。她对着平儿低语几句,平儿点头而去。不多时,平儿带着两个老嬷嬷回来,手里捧着几本账册:"赖大媳妇,这是你男人去年替府里采买木料的账单,每根柱子都比市价多报五两,三年下来,够府里半年用度了。"

赖大媳妇的脸瞬间涨成猪肝色,嘴里还硬着:"那是...那是运费!"

"运费单子在这里,"黛玉从账册里抽出张票据,声音清冽如冰,"上面写着'包运包卸,概不另收'。要不要请林之孝去问问木行老板?"

赖大媳妇看着周围仆妇们鄙夷的眼神,再也撑不住,捂着脸跑了。宝玉望着她的背影,突然明白黛玉为何坚持要"先清内鬼"——这荣国府的亏空,一半是外面的盘剥,一半是内里的蛀虫。

暮色渐浓时,宝玉和黛玉坐在暖阁里,面前摊着张写满字的宣纸,是黛玉草拟的"整顿十条":裁冗员、核采买、清田租、整商铺、查账目、定新规、奖勤谨、罚贪墨、办学堂、立族规。

"办学堂那条,"宝玉指着宣纸,"是不是要请先生教子弟们读书?"

黛玉点头,指尖划过"族规"二字:"不光读书,还要教他们学算账、辨是非。你看府里这些子弟,不是斗鸡走狗,就是骄纵蛮横,再不管教,迟早要败光家业。"她突然想起什么,从妆匣里取出个锦囊,里面是几锭碎银,"这是我攒的月钱,先拿去修缮学堂,就用原来的梨香院,那里清静。"

窗外的灯笼次第亮起,照在两人交叠的手背上。宝玉的指腹有账册磨出的薄茧,黛玉的指尖沾着淡淡的墨香,在"族规"二字上轻轻一点,仿佛落下一枚沉甸甸的印。

第二折 旧人抵触新政难(词:锦缠道·阻力)

旧习难除,管事们多抵触。借故推、百般延阻。说什么"祖制不可改",骄横如故,暗中还使绊子。

黛玉明察,宝玉决断,将歪风严处。撤赖家、另择忠仆,把田庄商户,一一换过心腹。虽惹得、怨声载道,却也初见成效,库房渐丰足。

梨香院的蛛网刚被清扫干净,就传来了不和谐的声音。负责洒扫的周瑞家的故意把水桶往新铺的青砖上泼,水痕漫过"学堂重地"的木牌,嘴里嘟囔着:"好好的院子改成学堂,这不是瞎折腾吗?姑娘少爷们哪用学这些粗活计。"

黛玉正带着紫鹃往墙上贴《朱子家训》,听见这话,转身时手里的糨糊刷停在半空:"周妈妈,去年你儿子在绸缎庄当差,挪用了五十两公款,按规矩该送官究办,是老太太念旧情才饶了他。如今让你做点事,就这般推诿?"

周瑞家的脸一红,嗫嚅着不敢再言,却在转身时故意撞翻了墙角的砚台,墨汁泼在刚写好的"劝学文"上,晕成个黑团。黛玉没再理她,只让紫鹃取来新纸重写,笔尖在纸上划过,力道比刚才重了三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金陵烬未央卷请大家收藏:()金陵烬未央卷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更大的阻力来自荣国府的旁支。贾芹掌管着家庙的香火钱,听说要清查账目,连夜带着戏班的小旦往赖大媳妇家钻,躲在夹道里商量对策:"他们要真查起来,咱们这几年吞的香火钱可够喝一壶的!得想个法子搅黄了这事。"

赖大媳妇正为被撤了管事之位窝火,拍着桌子道:"好办!让家庙的老道闹一场,就说动了学堂冲了风水,保准老太太出面叫停!"

果然,第二天一早,栊翠庵的老道就披头散发地闯到贾母面前,哭诉梨香院改学堂动了地气,夜里梦见"凶神索命",吓得小尼姑们哭成一团。贾母本就信佛,听了这话心里发怵,对着宝玉叹气道:"要不...先缓缓?别真冲撞了神灵。"

宝玉正要分辩,黛玉却先开口了,手里捧着本《金刚经》:"老太太,佛说'因果自在人心',若真是神灵怪罪,也是怪那些中饱私囊的蛀虫。昨儿我让茗烟去家庙查了,账本上写着'每月香油钱二十两',实际只买了五两的粗香,剩下的怕是进了私人腰包吧?"

贾母的脸沉了下来,把拐杖往地上一顿:"把贾芹给我叫来!"

贾芹被押来时,怀里还揣着戏班的戏本,账本上的亏空被黛玉一条条念出来,连他给小旦买的银镯子都记在"香火钱开销"里。贾母气得发抖,当场撤了他的职,罚去看守祖坟三年。

周瑞家的等几个抵触新政的仆妇,见势不妙,赶紧收敛了气焰。宝玉看着黛玉在晨光里整理学堂的课本,阳光透过窗棂照在她发间,竟有了几分当家主母的沉静气度,心里突然安定下来——这荣国府的整顿,或许真能成。

第三折 权贵觊觎再生嫌(词:满江红·窥伺)

新帝临朝,权柄换、几家欢喜。国丈倒、新贵崛起,虎视眈眈不已。盯上荣国府第业,欲分杯羹心贪鄙。遣说客、软硬兼施来,逼投契。

宝玉怒,黛玉虑,暂隐忍,谋良计。叹树大招风,总遭猜忌。假意周旋虚与委蛇,暗中寻访援助力。待时机、一击破阴谋,除荆棘。

忠顺亲王府的轿子停在荣国府门口时,宝玉正在学堂教孩子们认字。门房气喘吁吁地跑来通报,说王爷的长史官亲自来了,要"借"府里的苏州织造府股份周转。

"什么借?明抢!"宝玉把教鞭往桌上一拍,墨块震得滚到地上,"那是先皇赏给元妃娘娘的产业,如今元妃虽薨,也轮不到他们染指!"

黛玉正在给贾母绣护膝,闻言指尖的银针顿了顿,扎在指腹上,渗出点血珠:"别硬碰硬,忠顺王是新帝宠臣,咱们刚喘过气,经不起折腾。"她用帕子按住伤口,"先请长史官到花厅奉茶,我去后面找老太太拿主意。"

花厅里,长史官跷着二郎腿,把玩着宝玉刚沏的雨前龙井,慢悠悠道:"贾二爷是明白人,如今这世道,没有靠山可不行。我家王爷说了,只要把苏州股份让出来,以后户部那边有什么差事,保准先想着贾府。"

宝玉强压着气:"长史官说笑了,那股份是娘娘遗物,不敢擅动。"

"哦?"长史官放下茶杯,语气冷了三分,"前几日国丈倒台,听说贾府献了不少力?可别以为新帝宠信,就能忘了自己的本分。"他突然压低声音,"我可听说,贾府还藏着国丈的旧部,这要是捅到宫里..."

黛玉端着点心进来,正好听见这话,笑着打断:"长史官尝尝这杏仁酥,是用苏州的新杏仁做的。"她把盘子往长史官面前推,"说起苏州,前几日张御史还来夸呢,说织造府的绸缎如今是贡品,多亏了贾府监管严格。"

提到张御史,长史官的脸色变了变。张御史刚正不阿,正是弹劾国丈的主力,忠顺王暂时还不想得罪他。他讪讪地吃了块杏仁酥:"既然林姑娘这么说,这事暂且不提。只是...王爷下个月的寿宴,贾府可得多备些厚礼。"

送走长史官,宝玉气得把茶杯摔了:"这是敲诈!"

黛玉捡起碎片,指尖还在渗血:"他就是看咱们刚缓过来,想拿捏一把。"她突然想起什么,"张御史说过,忠顺王和江南盐商勾结,去年私贩海盐赚了百万两,要是能找到证据..."

宝玉眼睛亮了:"我这就去托张御史查!"

"别莽撞,"黛玉拉住他,"咱们现在要做的是稳住阵脚,不是树敌。先备份中等的礼送去,再让人去苏州盯着,别让他们抓到把柄。"她看着窗外的海棠树,枝桠上冒出了新芽,"等咱们的根基稳了,再慢慢算账。"

夜里,宝玉在灯下写回信,给苏州织造府的张总管,让他严查账目,提防忠顺王的人渗透。黛玉坐在旁边,把受伤的手指浸在药水里,看着水面泛起的涟漪,像心里涌动的思绪——这荣国府的复兴路,怕是比想象中更难走。

第四折 故交援手渡险关(词:忆秦娥·援手)

风波恶,忠顺王府频相迫。频相迫,礼物嫌轻,言语相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金陵烬未央卷请大家收藏:()金陵烬未央卷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张公仗义伸援手,陈词直谏朝堂上。朝堂上,新帝明鉴,暂息风波恶。

忠顺王的寿宴刚过,荣国府就接到了户部的公文:要贾府补交前三年的"商税"三千两,限三日内交齐,否则拿田庄抵押。明眼人都看得出,这是忠顺王在报复贾府送礼"太薄"。

宝玉拿着公文,手都在抖:"去年国丈刚免了旧债,怎么又来催税?这分明是故意刁难!"

老王头在一旁算账,算盘打得飞快:"府里刚赎回当物,又给学堂添了笔墨,现银只剩两千两,还差一千两呢!"

黛玉正在给田庄写回信,让他们提前缴纳夏租,闻言笔尖一顿:"去问过当铺了吗?上次那套宋版《文选》赎回来没?"

紫鹃回话:"问了,当铺说那套书被忠顺王府的人买走了,还说...说贾府要是急用钱,可以把北府的宅子当给他们,利息好商量。"

"欺人太甚!"宝玉猛地站起来,要去王府理论,被黛玉死死拉住。

"现在去就是自投罗网,"黛玉的声音发颤,却很坚定,"我去求李御史,他老人家德高望重,说不定能说上话。"

李御史的书房里,烛火摇曳。老人听完黛玉的诉说,拍着桌子道:"忠顺王这是无法无天!"他从书架上取下本《大明会典》,翻到"商税"条目,"这里写得明明白白,贾府的产业早已免税,他这是私设名目!"

第二天一早,李御史带着《大明会典》进宫,在朝堂上当面质问户部尚书,为何私征贾府税款。新帝本就对忠顺王的跋扈有所不满,当即下旨:"查核贾府税赋,若属诬告,严惩不贷。"

户部的人不敢怠慢,重新核查后,发现果然是忠顺王府的人暗中授意,赶紧撤回了公文,还派人来贾府道歉。宝玉接到消息时,正在学堂教孩子们写"廉"字,笔尖在纸上顿了顿,落下个饱满的点。

黛玉把李御史送来的《大明会典》放在书架最上层,用红绸子包好:"这不仅是救命书,更是咱们以后安身立命的规矩。"她看着窗外,阳光正好,海棠花骨朵鼓鼓囊囊的,像藏着无数希望。

张御史派人送来了贺礼,是两盆兰花,说是"清风不染尘"。宝玉把兰花摆在学堂门口,对孩子们说:"做人要像这兰花,再大的风雨,也要守住本心。"

夜里,黛玉做了个梦,梦见荣国府的田庄里,新稻长势喜人,账房的算盘声响得清脆,像在唱一首丰收的歌。醒来时,见宝玉正对着那本《大明会典》出神,晨光里,他的侧脸比往日多了几分坚毅。

第五折 田庄改革初见效(词:蝶恋花·农桑)

阡陌复苏春渐暖,新稻初播,田埂农人满。革去旧规除弊懒,庄头不敢再欺瞒。

仓廪渐丰愁渐散,账册盈余,笑脸眉间展。更待秋收仓廪满,合家欢庆歌声远。

通州田庄的泥土里,混着新翻的气息。宝玉踩着晨露,跟着新派去的庄头老陈查看秧苗,脚下的草鞋沾着泥,却比穿锦靴时更踏实。老陈是林如海当年的佃户,为人忠厚,指着田里的新稻种道:"这是江南来的'百日丰',比本地稻子早熟半个月,还能多收两成。"

"去年周庄头说这地只能种一季,"宝玉蹲下身,摸了摸绿油油的秧苗,"看来是他懒,不肯下力气改良。"

老陈叹了口气:"他不光懒,还把府里的牛偷偷卖了,用人力耕田,省下的草料钱都进了自己腰包。如今好了,您派来的人盯着紧,谁也不敢再耍花样。"

黛玉在庄上的打谷场边,看着佃户们领新分的种子,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笑。她让人把周庄头私吞的租子折算成粮食,分给最贫困的佃户,又立了新规矩:"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偷懒耍滑的立刻赶走。"

有个瘸腿的佃户领了种子,对着黛玉磕头:"多谢姑娘恩典!去年我娘生病,周庄头不仅不给赊粮,还把我家的口粮抢走了,如今...如今总算能活下去了。"

黛玉赶紧扶起他,心里却沉甸甸的。她让紫鹃记下佃户们的难处,回头要在庄上盖间药铺,再请个郎中,免得他们小病拖成大病。

三个月后,田庄传来好消息:头茬麦子收了,比去年多了三成,佃户们主动把租子送到府里,还多送了两担新磨的面粉。老王头在账房里算完账,捧着账本跑到正房:"二奶奶,二爷,田庄这次的盈余够给下人们发半年的月钱了!"

宝玉正在给孩子们讲《农桑辑要》,闻言笑着对黛玉道:"你看,只要用心,地里是能长出金子的。"

黛玉把新面粉收好,要给学堂的孩子们做馒头:"这只是开始。等秋收了,咱们再把庄上的水渠修修,明年就能种两季稻,日子会越来越好的。"

夜里,她在灯下给田庄写回信,让老陈留意天气,别让秋雨坏了庄稼。窗外的月光洒进来,照在账本上的"盈余"二字上,像镀了层银。宝玉凑过来看,见她在信末加了句:"善待佃户,如待家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金陵烬未央卷请大家收藏:()金陵烬未央卷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