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金陵烬未央卷 > 第276章 京华烟散复风波

金陵烬未央卷 第276章 京华烟散复风波

作者:作家小郭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08-05 18:06:13 来源:全本小说网

楔子·临江仙

劫后园亭犹带泪,残荷听雨黄昏。

重逢不敢认啼痕,鬓边霜色,添了几分真。

旧梦依稀萦紫陌,新愁暗锁朱门。

风波未歇又逢春,红楼影里,双影共晨昏。

第一折 劫后重逢话旧痕(词:鹧鸪天·庭深)

词曰:

朱门深锁劫余痕,贾母扶栏望归人。

鬓边珠翠沉烟冷,阶下苔痕带雨新。

谈旧岁,话离尘,几回哽咽拭啼痕。

潇湘竹影依然绿,只是窗前少旧人。

荣国府的垂花门重新漆了朱红,却掩不住门环上的锈迹。宝玉扶着黛玉踏上青石板时,廊下的鹦鹉突然叫起来:"林姑娘回来了!"声音嘶哑,像是被烟熏过——那是北境王查抄时,被火把燎了嗓子留下的后遗症。

贾母坐在正厅的梨花木椅上,手里的佛珠转得飞快,见到两人进来,突然老泪纵横,一把攥住黛玉的手:"我的儿,可算回来了!"她的指腹在黛玉腕间摩挲,摸到一道浅浅的疤痕,是苏州大牢里被木栅栏划破的,"这苦,委屈你了。"

王夫人从里间出来,鬓边的赤金簪换成了素银的,见到宝玉,眼圈一红:"回来就好,回来就好。"她想伸手摸摸儿子的脸,又缩回手,转身对丫鬟道,"快把炖好的燕窝端上来,林姑娘路上定是受了寒。"

贾政站在条案前,背着手看墙上的《荣国府祖训》,墨迹被北境王的亲兵泼过墨,如今虽用清水洗去,仍留着淡淡的灰痕。"回来了就该懂些事了,"他转过身,胡须上还沾着墨点——是昨夜批阅家族账册时蹭的,"明日随我去宗人府销假,顺便把琉球的事回禀清楚,别让外人再嚼舌根。"

探春从外院进来,穿着石青色的宫装,是她在宫中当女官时的旧服,裙摆上绣的缠枝莲被剪刀剪去了半朵——北境王曾污蔑她"私通外戚",不得已剪去象征皇家的纹样。"二哥,林姐姐,"她递过一本账册,"这是府里被抄没后剩下的产业清单,田庄还剩七处,商铺只留了城南的绸缎庄和当铺,银子......"她顿了顿,"只够支撑三个月开销。"

黛玉翻开账册,指尖划过"苏州织造府欠款"的字样,突然想起王熙凤在牢里的模样,轻声道:"琏二奶奶何时能回来?"

贾母叹了口气:"北境王虽倒,他的党羽还在,刑部说要再审审,怕是还要等些时日。"她攥着黛玉的手,"你琏二奶奶是个硬气的,在牢里还托人带话,让把她陪嫁的那处当铺卖了,先补府里的亏空。"

正说着,周瑞家的匆匆进来,手里捧着个锦盒:"老太太,二爷,林姑娘,这是从二奶奶住的院子里找出来的,藏在梨花树下,被土埋了半截。"打开一看,是半块通灵宝玉,边角缺了一块,正是宝玉当年丢失的那半块,上面还沾着潮湿的泥土。

宝玉的指尖触到玉块的瞬间,突然想起在琉球海底捡到的另一半,两瓣玉贴合处的纹路严丝合缝,像是从未分开过。"这是......"他看向贾母,"当年怎么会丢的?"

"还不是北境王的人搞的鬼,"王夫人道,"三年前你去江南采买,他们偷偷换了假玉,把真的藏起来,想日后诬陷你'私藏禁物'。"她抹了抹泪,"多亏你琏二奶奶心细,早察觉不对,让人偷偷寻回来藏了。"

黛玉看着合二为一的通灵宝玉,突然明白王熙凤在牢里说的"能救贾府的东西"是什么——这半块玉上,刻着北境王当年伪造宝玉笔迹的证据,笔迹的墨痕里混着北境特有的朱砂,与苏州大牢里搜到的密信同源。

暮色渐浓,丫鬟们点起羊角灯,灯光映着厅里的人影,忽明忽暗。宝玉扶着贾母去用晚膳,黛玉和探春留在正厅整理账册,窗外的竹影在墙上摇晃,像无数双眼睛在看。"林姐姐,"探春突然低声道,"宫里的元妃娘娘托人带话,说北境王虽倒,但圣上对咱们府里仍有疑心,让咱们凡事谨慎,尤其是......"她看向黛玉,"尤其是你和二哥的婚事,暂时别张扬。"

黛玉的脸颊微微发烫,指尖划过账册上的"田庄收入",突然觉得这劫后重逢的平静里,藏着无数双看不见的眼睛,像荣国府墙头上的青苔,悄无声息地蔓延着。

第二折 朝局变幻起微澜(词:青玉案·风动)

词曰:

紫宸殿外风初动,旧党散,新朋涌。

一纸诏书催懵懂,宗人府里,勘文堆中,犹带鲛绡重。

北境余孽潜踪影,御史弹章又相送。

谁解红楼春梦纵,鬓边霜色,掌中茶瓮,相对无言痛。

宗人府的朱漆公案上,堆着半尺高的卷宗,最上面的《荣国府涉案清单》边角已经翻卷,是宝玉昨夜看了半宿留下的。主审官李御史捻着胡须,目光在宝玉脸上停留了很久:"宝二爷在琉球与尚王会面时,可有谈及'夹击北境'之事?"

宝玉端起茶盏,指尖稳住微微颤抖的杯沿:"尚王只说愿与大明通商,硫磺贸易按旧例抽成,至于军事,从未提及。"他从袖中掏出尚王的国书,"大人可验笔迹,上面只字未提北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金陵烬未央卷请大家收藏:()金陵烬未央卷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李御史翻开卷宗,里面夹着张北境王党羽的供词,说宝玉在琉球"密约尚王,以盐引换硫磺,意图谋反"。"这供词,宝二爷怎么看?"他突然发问,目光如炬。

"一派胡言,"宝玉道,"盐引是朝廷管控之物,荣国府虽有江南盐铺,却从未私授外邦。至于硫磺,尚王每年向大明进贡,有市舶司的记录可查,何来'交换'之说?"他指向卷宗里的"证人"姓名,"此人是北境王的账房先生,去年在苏州被琏二奶奶查出贪墨,怀恨在心才作伪证。"

正说着,堂外传来喧哗,是贾政带着江南盐运使的文书赶来:"李大人,这是近三年荣国府盐铺的完税记录,每笔盐引都有户部批文,绝无私授外邦之事!"他将文书拍在案上,纸页的褶皱里还沾着旅途的尘土——为了取这份证据,他连夜从金陵赶到京城,马跑死了两匹。

李御史核对文书时,宝玉瞥见他案头的《弹章》,署名是"江南道御史张谦",正是北境王的门生。"张御史说,荣国府在温州港的商船曾'接济海盗',"李御史突然道,"有船工作证,看到宝二爷亲自给黑风岛的人送粮食。"

"那是被海盗劫持!"宝玉提高声音,袖口的玉扣撞到茶盏,发出清脆的响声,"徐忠和史家的云姑娘都能作证,我们是被迫给粮,还趁机烧了他们的弹药库,这些温州水师的卷宗里都有记录!"

李御史的脸色缓和了些,合上卷宗:"宝二爷所言,本官会核实。只是......"他压低声音,"圣上虽免了荣国府的罪,却收回了江南的三处盐引,改由忠顺王府接管,这是旨意,怕是难改。"

离开宗人府时,日头已过正午,街上的槐树影在青石板上拉得很长。贾政看着远处的忠顺王府,突然道:"忠顺王虽帮了我们,却趁机吞了盐引,这官场,果然没有白帮的忙。"他拍了拍宝玉的肩膀,"你琏二奶奶在牢里托人带话,说北境王的账房先生藏在京郊的破庙里,知道他转移赃款的地方,找到赃款,或许能换回盐引。"

宝玉刚要说话,突然看到街角的茶棚里,坐着个穿青布衫的人,正对着他们的方向举杯,是北静王!他身边的随从悄悄比了个"三"的手势——是约在三更,在城外的报国寺见面。

回到府里,黛玉正在整理从苏州带回的密信,其中一封是北境王写给福建水师提督的,说"荣国府的软肋在林氏,其父林如海当年查过漕运贪腐案,留有卷宗,可从这里下手"。"看来他们不仅想害贾府,还想翻我父亲的旧案,"黛玉的指尖冰凉,"那卷宗现在藏在......"

"藏在扬州的盐运司档案库,"宝玉接口道,"我小时候听父亲说过,林姑父去世前,将漕运贪腐案的证据封在了'铁函'里,交给了扬州知府保管。"他看向窗外,"北静王约我们三更见面,说不定就是为了这个。"

三更的报国寺,月光透过殿门的缝隙,在蒲团上投下细长的光带。北静王穿着便服,手里的佛珠是檀香木的,与贾府的紫檀佛珠不同。"林姑父的铁函,北境王的党羽已经去扬州抢了,"他开门见山,"幸好事先接到消息,让知府转移到了安全地方。"他从袖中掏出个布包,"这是铁函的副本,里面记录着二十年前漕运总督与北境王之父私分盐利的罪证,正是他们想销毁的。"

黛玉接过布包,指尖触到粗糙的麻线,突然想起父亲临终前的模样,也是这样捧着个铁盒子,说"这是能保江南百姓安稳的东西"。"有了这个,是不是就能彻底扳倒北境余党?"她问。

"难,"北静王摇头,"漕运总督是当今国丈的表亲,圣上未必会动。"他看向宝玉,"但可以用这个换回盐引,条件是......荣国府不再追查旧案。"

月光下,三人的影子在青砖上拉得很长,像三道难解的绳结。宝玉想起贾母鬓边的白发,想起王熙凤在牢里的伤痕,突然握紧黛玉的手——有些妥协,是为了更重要的人。

第三折 家计重整暗流生(词:蝶恋花·尘生)

词曰:

旧账堆床尘半寸,珠算声中,算尽愁难尽。

典当钗环犹觉困,田庄租税催得紧。

帘外海棠初破晕,欲语还休,心事藏双鬓。

婚事忽传风里信,几家欢喜几家闷。

荣国府的账房里,算盘声"噼啪"响了整整三天。宝钗戴着副旧铜框眼镜,正在核对田庄的租子账本,其中"黑山庄"的租子比去年少了三成,账房先生支支吾吾:"是......是北境王的人抢了秋收,佃户们跑了一半......"

"跑了的佃户,把欠租的地契还回来,"宝钗的笔尖在账册上圈了个红圈,"让管家带人去挨家挨户问,愿意回来种地的,免一年租子,种子由府里提供。"她抬头看向站在门口的黛玉,"林姐姐,你觉得这样可行?"

黛玉正看着窗外的石榴树,去年北境王查抄时,树干被刀砍出的伤口,如今竟抽出了新枝。"可行,但要让佃户立'同心契',"她道,"写明是自愿回庄,不是府里逼迫,免得被人抓住把柄说'盘剥百姓'。"她从袖中掏出张纸条,"这是湘云托人送来的,说江南的绸缎商愿意先赊给我们一批货,让绸缎庄先开起来,赚了钱再还本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金陵烬未央卷请大家收藏:()金陵烬未央卷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账房外突然传来喧哗,是王夫人的陪房周瑞家的,正和负责采买的张妈妈吵架:"我说买糙米就行,你偏要买精米,府里现在是什么光景,你不知道吗?"张妈妈哭哭啼啼:"可老太太年纪大了,吃不得糙米......"

宝玉走出去,接过张妈妈手里的米袋,里面的精米确实颗粒饱满:"给老太太和病人留精米,其他人吃糙米掺小米,我带头吃。"他对周瑞家的道,"把库房里那些没用的金银器皿,挑些不太惹眼的,让徐忠悄悄送到当铺,换些现银周转。"

正说着,贾母院里的丫鬟匆匆跑来:"二爷,姑娘,宫里的夏太监来了,说......说元妃娘娘让送二十匹云锦,给新晋的贵人做衣裳,还说......还说让府里准备准备,过几日圣上要驾临......"

众人都愣住了。圣上驾临,按例要大修庭院,添置器皿,这笔开销对现在的荣国府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王夫人急得团团转:"这可怎么办?库房里只剩五匹云锦了,还是当年元妃娘娘省下来的......"

黛玉突然道:"我有办法。"她让丫鬟取来笔墨,在宣纸上画了幅"寒梅图","让绸缎庄的绣娘照着这个,在普通的红绸上绣寒梅,远看像云锦,近看也雅致,圣上不会怪罪的。"她又道,"庭院不用大修,把杂草除了,匾额重新漆一遍就行,圣上近来提倡节俭,见了反而会高兴。"

夜里,宝玉在书房翻找旧物,想看看有没有能当的东西,突然从《南华经》里掉出张纸,是当年黛玉葬花时写的诗稿,背面竟有几行小字,是王熙凤的笔迹:"北境王的小姨子在京城开了家'锦绣阁',专做宫里的生意,府里的绸缎庄若想重新立足,得先过她这关。"

他拿着诗稿去找黛玉,黛玉正在灯下给贾母缝护膝,用的是自己旧裙子上拆下来的布料。"锦绣阁的老板姓孙,"她道,"去年在苏州,我见过她,当时她正和薛蟠的伙计讨价还价,说要垄断江南的丝绸货源。"她放下针线,"看来想让绸缎庄活下去,得去会会这位孙老板。"

第二天,黛玉和宝钗带着丫鬟,来到锦绣阁。孙老板穿着一身石榴红的旗袍,指甲涂得鲜红,见到她们,皮笑肉不笑:"林姑娘,宝二奶奶,稀客啊。"她指着货架上的云锦,"听说荣国府要给宫里送绸缎?我这里有最新的'妆花缎',比府里的旧云锦好看十倍,就是......"她伸出三根手指,"价钱要三倍。"

宝钗刚要反驳,黛玉突然笑道:"三倍就三倍,但我有个条件,要在缎子上绣'群芳图',用十二种颜色的线,每种颜色都得用江南的植物染色,比如苏木染红,栀子染黄......"她凑近孙老板,"孙老板要是办不到,怕是在宫里不好交差吧?毕竟......谁都知道您的货,很多是从北境王抄没的赃物里来的。"

孙老板的脸色瞬间变了,攥着帕子的手微微发抖。最终,她咬着牙答应了:"缎子按市价算,但'群芳图'的绣工得你们自己来,我可找不到这么好的绣娘。"

离开锦绣阁时,宝钗不解:"林姐姐何必跟她较劲?咱们府里哪有会绣'群芳图'的绣娘?"

"有,"黛玉道,"大观园里的藕官、蕊官她们,当年跟着老太太学过苏绣,只要找齐染色的植物,一定能绣出来。"她指着街角的布庄,"你看,连布匹都在给我们鼓劲呢。"

布庄的幌子上,"荣记"两个字在风中轻轻摇晃,像是在点头。宝钗看着黛玉的侧脸,突然觉得这个曾经弱不禁风的林妹妹,如今已经能为贾府撑起一片天了。

第四折 金陵亲友各浮沉(词:浪淘沙·散聚)

词曰:

薛家当铺换银锄,史家商船劫后余。

妙玉庵堂藏密语,刘姥姥带信过村墟。

人散聚,事乘除,红楼亲友各殊途。

唯有潇湘竹影里,双心相守对残书。

薛家的当铺"恒舒典"重新开张了,只是门脸缩小了一半,柜台后的薛蟠穿着半旧的绸缎衫,脸上的疤痕是在琉球被海盗砍的,见到宝玉进来,咧嘴一笑:"宝二爷,来当当?我给你算便宜点。"

柜台下的暗格里,藏着半箱北境王的赃银,是薛蟠在黑风岛趁乱捡的。"这些银子,我分你一半,"他压低声音,"但你得帮我个忙,把我妹妹宝钗从荣国府接回来,她一个未嫁的姑娘,总在你们府里住着,不像样。"

宝玉刚要说话,当铺的伙计匆匆进来,手里拿着张字条:"大爷,史家的船队在黑水洋被劫了,说是......说是北境王的余党干的,湘云姑娘也在船上!"

薛蟠的脸瞬间白了,他和湘云从小玩到大,当年在大观园里,还一起偷喝过酒。"我去救她!"他抓起墙上的刀就要往外冲,被宝玉拉住:"你这样去等于送死,北境余党在黑水洋有三个岛礁据点,得从长计议。"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金陵烬未央卷请大家收藏:()金陵烬未央卷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两人正说着,妙玉突然从当铺后门进来,她的袈裟上沾着泥,显然是刚从城外的栊翠庵赶来。"我在庵堂的佛像里,发现了这个,"她递过个油布包,里面是张海图,标注着北境余党在黑水洋的布防,"是当年他们藏的,或许能帮上忙。"她的眼圈发红,"湘云姑娘曾救过我的命,我不能不管。"

这时,刘姥姥挎着个篮子,颤巍巍地走进来,篮子里装着新摘的倭瓜,还有封信:"宝二爷,这是平儿姑娘托我带给琏二奶奶的,她说在牢里收到消息,北境王的小姨子孙老板,要在云锦里下毒,陷害元妃娘娘,再嫁祸给荣国府!"

众人都愣住了。刘姥姥又道:"我家孙子在孙老板的锦绣阁当学徒,亲眼看见她让丫鬟往染料里加东西,说'要让荣国府万劫不复'。"她从篮子里掏出个小纸包,"这是那染料的样品,闻着有点苦杏仁味。"

宝玉打开纸包,果然闻到股淡淡的苦杏仁味——是剧毒的"鹤顶红"!他立刻明白孙老板的阴谋:用染了毒的云锦害死元妃,再拿出北境王伪造的"荣国府与琉球私通"的书信,坐实"谋逆"的罪名。

"得立刻通知宫里!"薛蟠急道,"我认识送贡品的太监,可以托他带话!"

"不行,"妙玉摇头,"孙老板在宫里肯定有眼线,直接送信会打草惊蛇。"她看向宝玉,"北静王不是有块圣上御赐的'令牌'吗?可以凭这个直接入宫见驾。"

正说着,当铺的门被推开,进来个穿绿衣的丫鬟,是平儿!她脸上带着伤,是从织造府大牢里逃出来的,手里还攥着半块染血的衣角——是王熙凤的,上面绣着个"荣"字。"二奶奶让我告诉你们,"平儿喘着气,"孙老板的后台是国丈,他们想借元妃的死,让国丈的外孙当太子,北境王只是他们的棋子!"

这才是最可怕的真相!众人面面相觑,突然听到外面传来鸣锣声,是"京华报"的报童在喊:"号外号外!元妃娘娘要亲临荣国府,观赏新绣的'群芳图'!"

孙老板这是要在荣国府动手!宝玉立刻道:"薛蟠,你带平儿去通知北静王,让他备船在码头接应;妙玉,你去栊翠庵召集僧尼,装作进府做法事,暗藏兵器;刘姥姥,你去绸缎庄告诉宝钗,让绣娘们在云锦的'花心'里藏银针,刺破皮肤就会流血,能验毒;我去府里准备,拖延时间!"

黛玉突然道:"我跟你一起回府,孙老板认识我,或许能缠住她。"她从发髻上拔下根金簪,塞给刘姥姥,"这是我母亲留下的,去钱庄能换五十两银子,给绣娘们当工钱,让她们务必用心。"

刘姥姥攥着金簪,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姑娘放心,俺这把老骨头,拼了命也不会让他们得逞!"

夕阳西下时,荣国府的大门外,已经搭起了彩棚,宫里的太监正在指挥布置,锦绣阁送来的云锦被挂在最显眼的位置,在夕阳下泛着诡异的光。黛玉站在潇湘馆的窗前,看着丫鬟们将银针悄悄藏进云锦的花心,突然想起刚进府时,宝玉送她的那株绛珠草,如今已经长得很高,叶片上的露珠,像无数双警惕的眼睛。

第五折 蛛丝马迹寻真相(词:青玉案·寻踪)

词曰:

残笺碎墨藏真意,铁函深锁扬州地。

漕运陈年多少事,林郎笔迹,北境谋计,都在尘埃里。

夜深谁叩潇湘邸,月影移窗带寒意。

烛火摇红勘旧契,一行血泪,半行疑忌,相对无言泣。

荣国府的三更,只有潇湘馆还亮着灯。黛玉铺开从扬州盐运司抄来的"漕运档案",泛黄的纸页上,林如海的批注墨迹已淡,却依然能辨认出"国丈之父曾挪用漕银三十万两,购得江南良田千亩"的字样。

"原来我父亲当年查的,就是国丈家的贪腐案,"黛玉的指尖划过"三十万两","这笔银子,怕是成了他们如今谋逆的本钱。"她突然想起王熙凤在牢里说的"铁函","里面肯定有更直接的证据,比如账本、书信......"

宝玉从外面进来,手里拿着北静王送来的"扬州地图",上面用红笔圈着个"盐"字——是盐运司档案库的位置。"北静王说,国丈已经派人去扬州了,要销毁铁函,"他指着地图上的"瓜洲渡","我们得赶在他们前面,明天一早就动身。"

黛玉却盯着地图角落的"尼姑庵",突然道:"我小时候去过那里,师太是我母亲的朋友,说过档案库有个'密道',从庵堂的佛像底座通向库房的地窖,钥匙是......"她从妆匣里取出个小小的木鱼,"是这个,我母亲留给我的,说'危难时可凭此入庵'。"

天未亮,两人就换上普通商人的衣服,坐上薛蟠安排的商船,往扬州去。船过瓜洲渡时,黛玉突然指着岸边的芦苇荡,那里停着艘快船,船头的灯笼上写着"孙"字——是孙老板的人!

"他们果然也去扬州了!"宝玉让船家往芦苇荡深处开,"我们绕去后面的'陈家湾',那里有个小码头,能上岸。"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金陵烬未央卷请大家收藏:()金陵烬未央卷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陈家湾的老渔民陈老爹,是林如海当年救过的,见到黛玉手里的木鱼,立刻道:"林姑娘来了!快随我来,昨天有群凶神恶煞的人,问盐运司档案库怎么走,我没说!"他撑着小船,把两人送到庵堂后门。

庵堂的师太早已在等,手里拿着串佛珠,每颗珠子上都刻着个字,连起来是"铁函在水井下,需木鱼为钥"。她引着两人来到佛像前,黛玉将木鱼放在底座的凹槽里,"咔"的一声,佛像缓缓移开,露出个黑黢黢的洞口。

密道里潮湿阴冷,弥漫着霉味,石壁上的烛台还留着半截蜡烛,是国丈的人留下的——他们已经来过了!两人加快脚步,来到地窖时,果然看到地上有打斗的痕迹,装铁函的柜子被撬开,里面空空如也!

"他们拿走了!"黛玉的声音发颤,指尖碰到柜角的血迹,还是新鲜的,"刚走没多久!"

地窖的角落里,躺着个受伤的老档案员,是当年给林如海保管铁函的王老爹。"他们......他们抢了铁函,往......往瘦西湖去了,要坐船回京城......"老人指着墙上的"瘦西湖地图","快追......铁函里有国丈......通敌的书信......"

瘦西湖的画舫上,孙老板正拿着铁函,得意地对随从说:"有了这个,国丈就能彻底扳倒荣国府,连北静王也救不了他们!"突然,画舫猛地一晃,是宝玉和黛玉雇的渔船撞了过来!

宝玉跳上画舫,与随从打在一处,黛玉趁机去抢铁函,却被孙老板拦住。"林姑娘,别白费力气了,"她狞笑着,"你父亲当年没斗过国丈,你也一样!"

黛玉突然抓起桌上的"鹤顶红"染料,泼向孙老板的脸,趁她惨叫时,一把夺过铁函,跳进水里。宝玉见状,也跟着跳下去,两人抱着铁函,往岸边游去,身后传来孙老板气急败坏的吼声:"给我追!死活不论!"

幸好陈老爹的渔船及时赶到,将他们拉上船,往芦苇荡深处驶去。铁函的锁已经被撬开,里面果然有国丈与北境部落的密信,说"待太子登基,割燕云十六州为谢",还有本账册,记录着二十年来贪腐的明细,每一笔都触目惊心。

"这才是能救贾府,救大明的东西,"宝玉将铁函紧紧抱在怀里,湖水打湿了他的衣衫,却挡不住眼里的光,"我们必须把它送到圣上手里。"

黛玉望着远处的扬州城,晨光正从地平线升起,给城墙镀上了层金边。她知道,前路还有更多危险,但此刻握着宝玉的手,握着这沉甸甸的铁函,心里却异常坚定——有些真相,哪怕付出生命,也必须让世人知道。

第六折 险途追踪破迷障(词:破阵子·追踪)

词曰:

瘦西湖畔舟初覆,京杭运河浪又粗。

铁函藏尽惊天秘,一路追踪胆气殊。

逢险隘,遇强徒,暗箭明枪接踵出。

谁解双心同砥砺,刺破迷雾见坦途。

从扬州回京城的船,是艘不起眼的漕船,混在运粮的船队里,船板下藏着铁函,上面盖着厚厚的稻谷。宝玉和黛玉穿着纤夫的衣服,皮肤被晒得黝黑,看起来与普通船工无异。

船过淮安时,码头上突然上来几个税吏,为首的正是国丈的远房侄子李税监,手里拿着画像,逐个比对船上的人。"听说有两个钦犯,抢了国丈的'家传宝物',往京城去了,"他的目光在宝玉脸上停留了很久,"你这汉子,看着面生得很。"

宝玉抹了把脸上的汗,露出胳膊上的伤疤——是在黑风岛被海盗砍的,"小人王二,在琉球做过苦力,这疤是海盗留的。"他指了指黛玉,"这是我婆娘,生了场大病,脑子不太好使,只会傻笑。"

黛玉配合地傻笑起来,手里还拿着块粗布,假装在缝补。李税监没看出破绽,却突然踢翻了旁边的粮袋,稻谷洒了一地,露出底下的铁函边角!"这是什么?"他厉声问道,伸手就要去拿。

突然,岸上传来喊杀声,是北静王派来的"漕帮",假装与税吏争执,打了起来。混乱中,宝玉和黛玉趁机将铁函转移到另一艘船上,李税监顾不上追查,带着人就去镇压漕帮,漕船趁机扬帆起航,往前方的"宿迁"驶去。

宿迁的客栈里,两人正对着油灯查看铁函里的密信,突然听到窗外有动静,是孙老板的人!他们已经追到这里了!宝玉立刻将密信塞进床板的缝隙,拉着黛玉从后窗跳出去,往城外的"项王庙"跑。

项王庙的大殿里,月光照着项羽的雕像,手里的霸王剑闪着寒光。追兵很快赶到,为首的是孙老板的弟弟孙彪,手里的大刀劈向宝玉:"把铁函交出来!"

宝玉捡起地上的断矛,与孙彪打在一处,黛玉则绕到雕像后面,发现石壁上有个暗格,是当年太平军留下的"藏宝洞"!她刚要把铁函藏进去,孙彪突然转身,一刀砍向她的后背——宝玉扑过来挡住,刀砍在他的胳膊上,鲜血立刻涌了出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金陵烬未央卷请大家收藏:()金陵烬未央卷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快走!"宝玉将铁函塞进暗格,推黛玉出去,"去京城找北静王,我随后就到!"他用身体挡住洞口,任凭孙彪的刀砍在身上,"铁函的钥匙......在木鱼里......"

黛玉含泪跑出庙门,身后传来宝玉的惨叫,她知道不能回头,必须把铁函的消息送到京城。路上遇到个赶车的老汉,是刘姥姥的同乡,听说她要去京城"告御状",立刻让她上车:"俺这车上拉的是给宫里送的'贡酒',没人敢查,带你一程!"

车过黄河时,黛玉打开老汉给的干粮袋,里面竟有张字条,是宝玉的笔迹:"我没事,被漕帮的人救了,他们会护我回京城,铁函藏好,等我汇合。"字迹有些潦草,像是忍着痛写的,旁边还有个小小的"心"字——是让她放心。

到了通州,离京城只有一步之遥,却遇到了最大的阻碍:国丈已经下令,严查所有进京的船只和车辆,尤其是运酒的马车。老汉急得团团转:"这可怎么办?再过半个时辰,就要到关卡了!"

黛玉突然想起铁函里的密信,说国丈"最怕御史台的'刘御史',此人刚正不阿,曾弹劾过他"。"我们去找刘御史!"她道,"通州的'御史行台'就在前面的巷子里!"

刘御史正在灯下批阅奏章,见到黛玉递上的铁函,起初还有些怀疑,直到看到国丈与北境部落的密信,脸色骤变:"此等逆贼,竟敢通敌卖国!"他立刻穿上官服,"我带你们从'御史专用通道'进京,直接去紫禁城!"

当马车驶入京城的朝阳门时,天边已经泛起鱼肚白。黛玉看着熟悉的街道,心里却惦记着宝玉——他还没到,是不是出事了?正想着,突然看到街角的茶棚里,宝玉正对着她笑,胳膊上缠着绷带,身边站着漕帮的帮主,显然是安全到了。

两人的目光在晨雾中相遇,像两盏穿越风雨的灯,终于在京华的晨曦里重逢。刘御史看着他们,突然道:"圣上今晨会在'文华殿'召见群臣,我们正好赶上。"

文华殿的台阶上,朝露未干,映着三人的影子。铁函在宝玉怀里沉甸甸的,像抱着整个江南的风雨,也抱着无数人的命运。黛玉握紧他的手,指尖传来他掌心的温度,突然觉得,所有的艰险,都值了。

第七折 微光初现待晴朝(词:鹧鸪天·晴初)

词曰:

文华殿上呈铁函,龙颜震怒裂金銮。

国丈被囚天牢里,孙党烟消云散间。

园半葺,鬓犹斑,重逢相对语平安。

潇湘雨歇荷风软,静待晴光满画栏。

文华殿的金砖上,铁函被打开的瞬间,群臣倒吸冷气——国丈与北境部落的密信、贪腐账册、甚至还有他策划"元妃遇刺"的手谕,桩桩件件都触目惊心。圣上的龙椅"哐当"一声,是他气得踹翻了脚凳:"拿下国丈!彻查所有党羽!"

元妃站在殿侧,脸色苍白,看向宝玉和黛玉的目光里,带着感激。她走上前,从铁函里拿出块玉佩,是当年林如海送给她的,说"若遇危难,可凭此找忠良相助",没想到今日真的派上了用场。

退朝后,圣上单独召见了宝玉和黛玉,看着他们身上的伤痕,叹了口气:"委屈你们了。荣国府的冤屈,朕会昭告天下,江南的盐引还给你们,林姑父的案子,也该平反了。"他赐了块"忠勇"牌匾,让挂在荣国府的大门上,"以后谁敢再欺辱你们,就是欺辱朕。"

回到府里,贾母正在院子里等着,手里的佛珠终于不再颤抖,见到他们,只是笑着流泪:"回来就好,回来就好。"王熙凤已经被释放,虽然瘦了些,但眼睛依然有神,见到黛玉,一把抱住她:"我的好妹妹,可算盼到这一天了!"

琏二爷从江南赶回来,带回了好消息:黑山庄的佃户都回来了,绸缎庄的"群芳图"被圣上看中,要挂在御书房,订单源源不断;甚至连宫里的夏太监,都主动送来贺礼,说"以后荣国府的事,就是咱家的事"。

只有宝玉和黛玉知道,平静之下仍有暗流。北境王的余党还在逃,国丈的外孙虽然没当上太子,但在后宫依然有势力;贾府的亏空还没补完,宝玉肩上的担子依然很重。

月夜的潇湘馆,两人坐在窗前,看着竹影在墙上摇晃。黛玉正在给宝玉缝补被刀砍破的衣袖,针线在布上穿梭,像在编织未来的日子。"以后会不会还有风波?"她轻声问。

宝玉握住她的手,指尖划过她鬓边的碎发:"或许会有,但只要我们在一起,就不怕。"他从怀里掏出半块通灵宝玉,与黛玉的那半块合在一起,"你看,我们就像这玉,分开时各自有缺,合在一起,就是完整的。"

窗外的鹦鹉突然又叫起来:"花开了!花开了!"是院子里的海棠,在经历了风雨后,竟开出了满树的红花,像无数点跳动的火焰。

远处的荣国府大门上,"忠勇"牌匾在月光下闪着光,与潇湘馆的灯火遥相呼应。红楼的故事,经历了烟散与风波,终于迎来了一丝微光,而这微光里,两个相握的身影,正静静等待着属于他们的晴朝。

喜欢金陵烬未央卷请大家收藏:()金陵烬未央卷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