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金兰厌胜劫 > 第989章 羲和启明 (2016年7月10日)

金兰厌胜劫 第989章 羲和启明 (2016年7月10日)

作者:龙爷说事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11-08 07:39:43 来源:全本小说网

盛夏的京城,天空湛蓝如洗,阳光带着灼人的热度,慷慨地泼洒在每一寸土地。国家新闻发布厅内,巨大的水晶吊灯洒下柔和而明亮的光芒,将深红色的地毯映衬得更加庄重。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混合了高级皮革、新鲜花束(主要是象征探索精神的蓝色鸢尾和白色百合)以及无数精密电子设备散发的、几乎不可闻的微弱臭氧气息的独特味道。一种高度克制的兴奋与期待感,如同无形的电流,在座无虚席的媒体席、嘉宾席间无声传递。长枪短炮般的摄像机镜头早已对准了主席台,记者们屏息凝神,手指悬停在记录本或录音笔上。

上午十时整。

主席台侧门开启,几位身着深色西装、神情肃穆的官员鱼贯而入。走在最中间的,是主管科技的副总理。然而,当他的目光扫过全场,沉稳地宣布:“各位来宾,媒体朋友们,今天,我们在这里,向全国、全世界宣布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国家科技工程——‘羲和工程’,正式启动!” 时,巨大的电子屏幕在他身后瞬间点亮!

刹那间,一幅恢弘、深邃、充满未来感的动态画面占据了所有人的视野。

背景是浩瀚无垠的宇宙星海,无数星辰如同钻石般闪耀。画面中心,一艘造型独特、兼具力量感与流线美学的探测器缓缓旋转着。它通体覆盖着银灰色的特种合金(方清墨团队的心血结晶),表面流淌着如同水波般的淡蓝色能量纹路。探测器前端,一个由无数细小六边形晶体构成的巨大观测窗,如同深邃的宇宙之眼,仿佛能洞穿时空。在它优雅的“翼”状结构下方,一枚醒目的金色徽标熠熠生辉——那是用古朴篆体书写的“望舒”二字,线条刚柔并济,下方环绕着一圈象征轨道与探索的橄榄枝与星辰图案。

“羲和工程!” 副总理的声音透过麦克风,清晰地传遍大厅每一个角落,也通过直播信号传递到千家万户,“这是一项融合了中华古老天文智慧与现代最前沿科技的深空探测计划!首期核心任务,是发射我们自主研发的‘望舒’号深空探测器!”

屏幕上画面切换,展现出更加震撼的细节:“望舒”探测器脱离巨大的长征火箭末级,优雅地滑入深邃的太空;它掠过巨大的气态行星,其斑斓的云带在探测器表面投下流动的光影;它穿越布满冰晶的小行星带,如同灵巧的雨燕;最终,它抵达太阳系的边缘——柯伊伯带,将“目光”投向更遥远、更黑暗的深空,背景是如同薄纱般朦胧的奥尔特云和浩瀚的银河系旋臂。一个低沉而充满磁性的男声旁白配合着画面响起:

“‘望舒’将肩负前所未有的使命:探访太阳系边际,绘制最详尽的星际‘边疆’地图;它将搭载最灵敏的深空阵列天线,尝试捕捉并解析弥漫在宇宙背景辐射中的、极其微弱却可能蕴含宇宙终极奥秘的神秘信号!这信号,或许与977号档案中记录的地磁深层扰动存在关联,将为我们揭示宇宙诞生之初的秘密!”

画面定格在“望舒”探测器孤独而坚定地航行在无垠星海的背影上。旁白继续,带着一种深沉的文化底蕴:

“工程命名‘羲和’,源自中华上古神话中执掌时间、驾驭日车的太阳女神,她象征着光明、探索与生生不息的力量!‘望舒’,则为月御之神,代表在黑暗中指引方向、洞察幽微的智慧。工程的核心理念,深深植根于《周髀算经》、《甘石星经》等古代天文典籍所蕴含的宇宙观与数学智慧,并融入了由艾琳娜·索科洛娃教授主持的‘跨文明古天文数据库’项目的最新成果!这是人类仰望星空数千年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明对‘究天人之际’这一永恒命题的当代回应!”

全场掌声雷动,闪光灯连成一片耀眼的白光。无数镜头记录下这历史性的一刻。

发布会进入专访环节。在发布会厅侧翼一间布置得更为雅致、光线柔和的采访室内,李玄策作为“羲和工程”战略与文化总顾问,端坐在一张明式圈椅上。他今日穿着一件改良的深青色立领中式上衣,领口缀着一枚古朴的玉扣,整个人散发着一种沉静而深邃的气度。背景是一幅巨大的水墨星空图,与“羲和”的主题遥相呼应。

几位重量级媒体的资深记者围坐对面。央视的记者率先提问,问题直指核心:“李首席顾问,‘羲和工程’的宏伟蓝图令人振奋。但我们也注意到,在当今世界航天领域强手如林的背景下,我们为何要投入如此巨大的资源,去探索太阳系边缘那片‘荒芜’之地?它的战略意义和文化价值究竟何在?”

李玄策微微颔首,目光平和地扫过提问的记者,又仿佛穿透了他们,望向更深远的地方。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奇异的穿透力和感染力,如同古寺的晨钟:

“‘羲和’工程,绝非仅仅是一次科技的跃进,或是对深空疆域的简单拓展。” 他顿了顿,让每一个字都清晰地烙印在听众心中,“它首先是一个文明之问。诸位可还记得,我们的先祖,在数千年前,没有精密仪器,仅凭肉眼和算筹,便敢于仰望苍穹,绘制星图,制定历法,敬天法地?《周髀算经》开篇即言:‘数之法出于圆方…’ 古人以最朴素的几何和数理,去揣度宇宙的方圆,探究天地运行的法则。这份对未知的好奇,对宇宙秩序的探寻,早已融入我华夏文明的血液之中。”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金兰厌胜劫请大家收藏:()金兰厌胜劫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他身体微微前倾,眼神变得更加明亮:“今日,我们拥有了前所未有的科技之翼——强大的火箭、精密的探测器、深邃的人工智能(李念墨团队负责的核心系统)。我们飞得更远,‘看’得更清,但这颗探索的心,与数千年前在陶寺古观象台上丈量日影、在敦煌洞窟中描绘星图的先贤们,并无二致!‘羲和’工程,正是这份古老追问在新时代的延续——我们追问宇宙的本源,生命的起源,以及人类在这浩瀚星海中的位置与意义。这便是‘究天人之际’的当代实践!”

另一位记者追问:“工程强调‘和而不同’的理念,开放国际合作。在当前的国际环境下,这是否过于理想化?”

李玄策嘴角浮现一丝从容的笑意,这笑意中蕴含着洞察世事的智慧:“《论语》有云:‘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和’并非无原则的苟同,而是在尊重各自文明特性、技术路径差异的基础上,寻求共同的目标——探索宇宙的真理,增进全人类的福祉。宇宙之大,远超地球一隅。面对深空的未知,人类需要的是携手,而非壁垒。‘望舒’探测器所携带的科学载荷,已预留了国际合作伙伴的空间。我们相信,真理之光属于全人类,合作探索的道路,终将越走越宽。”

他的话语,既有对文化根源的深刻阐述,又有对现实格局的清醒认知和宏大包容的胸怀,令在场的记者们频频点头,笔尖在记录本上飞快地移动。

采访进行时,镜头巧妙地扫过坐在采访室侧后方贵宾席上的李氏家人。

李长庚教授端坐着,双手自然地放在膝上,银发在柔和的灯光下泛着睿智的光泽。他听着儿子的阐述,脸上带着一种历经沧桑后的平静与深深的欣慰,不时微微颔首,仿佛在无声地赞许这份将古老智慧与未来探索完美融合的洞见。

方清墨院士坐在李长庚身旁,她穿着一身简洁的珍珠白色套裙,气质温婉而坚定。作为“望舒”探测器关键热防护与结构材料的负责人,她的目光更多地停留在屏幕上探测器特写的细节上,眼神专注而锐利,仿佛在脑海中飞速验证着材料的性能极限。只有微微抿起的嘴角,泄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自豪。

李念墨则坐在母亲旁边,年轻的脸上写满了兴奋与一丝紧张的专注。她负责的是探测器最核心的“大脑”——AI自主导航与决策系统。此刻,她双手下意识地交握在一起,指尖微微用力,指节有些泛白。当镜头扫过时,她似乎感应到了,抬眼看向镜头,那双遗传自父亲的深邃眼眸里,跳动着对星辰大海的无尽渴望和迎接挑战的坚定光芒。方清墨似乎感受到女儿的紧张,在镜头外,她温暖的手轻轻覆上女儿紧握的手背,传递着无声的支持与力量。李念墨深吸一口气,回以母亲一个“我准备好了”的眼神,两人相视一笑,默契尽在不言中。

李天枢坐在爷爷李长庚的另一边,小小的身体几乎被宽大的座椅吞没。他没有像大人那样关注发言或探测器细节,而是完全被采访室前方一个辅助显示屏上循环播放的“望舒”探测器在星海中航行的动态概念图所吸引。他清澈的大眼睛瞪得圆圆的,小嘴微张,充满了孩童最纯粹的惊叹与向往。屏幕上的星光倒映在他的瞳孔里,仿佛有真实的星辰在其中流转、闪耀。他看得如此入神,连爷爷轻轻抚过他头顶的手都未曾察觉。

发布会结束,夕阳已为京城的天空涂抹上绚烂的金红。喧嚣散去,李玄策婉拒了后续的庆祝晚宴邀约。一辆低调的黑色轿车载着李家三代五人,穿过华灯初上的街道,驶向京西的香山。

西山观星台,并非现代天文台,而是一处位于香山深处、相对僻静开阔的古朴平台。据传是明清时期钦天监官员偶尔观星之所。平台由巨大的青石铺就,历经风雨,石面光滑,缝隙间生长着顽强的苔藓和野草。几株虬劲的古松矗立平台边缘,如同沉默的卫士,枝干伸展,在暮色中投下婆娑的影。夜风带着山林特有的清凉气息,裹挟着松针的清香和泥土的芬芳,吹散了白日的燥热。

天色彻底暗了下来。没有城市光污染的干扰,深邃的天幕如同一块巨大的、缀满钻石的墨蓝色丝绒,缓缓展开。银河,那条横贯天际的乳白色光带,从未如此清晰、如此壮丽地呈现在他们眼前。亿万星辰无声地闪耀,或明亮如钻,或幽微如尘,共同编织着宇宙最古老、最宏大的诗篇。

李长庚、李玄策、方清墨、李念墨、李天枢,五人静静地伫立在观星台中央,仰望着这震撼心灵的星空画卷。城市的喧嚣、发布会的荣光、尘世的烦忧,在这一刻被浩瀚的宇宙彻底涤荡干净。只有风声掠过松林的低语,和草丛中夏虫不知疲倦的鸣唱,构成了天地间最原始也最安宁的乐章。

李玄策向前走了几步,站到平台边缘,抬头望向北方天际。他伸出修长的手指,指向那七颗排列成勺状的明亮星辰——北斗七星。他的声音在寂静的夜空下响起,低沉而悠远,仿佛在与历史对话: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金兰厌胜劫请大家收藏:()金兰厌胜劫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昔者,我们的先祖,燧人氏钻木取火,伏羲氏仰观天象,他们便是在这样的夜空下,辨识北斗,以定四时,以明方向。《鶡冠子》有云:‘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 这七颗星辰,曾是我华夏先民穿越洪荒、辨识时空的永恒灯塔。”

他的手臂缓缓移动,仿佛在丈量着从北斗到无限远方的距离,声音中注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力量与期许:“今者,我们以先祖之名‘羲和’为引,以‘望舒’为舟。此去深空,非为征服,非为独行。‘望舒’承载的,是源自河图洛书的数理玄机,是敦煌星图描绘的宇宙遐想,是张衡浑天地动之仪的探究精神,更是我五千年文明对宇宙、对生命、对存在本质的深沉叩问!它驶向的,不仅是太阳系的边疆,更是人类认知的边界。此行,非独行也。乃是携我浩浩汤汤之中华文脉,向那无垠星海,发出探寻共生之道的文明邀约!”

他的话语,在寂静的山巅回荡,仿佛带着某种古老而神圣的韵律,与满天星斗产生了共鸣。

就在这时,一直依偎在母亲方清墨身边的李天枢,突然轻轻“咦”了一声。他挣脱母亲的手,向前小跑了几步,站到父亲李玄策的身边,小小的手指毫不犹豫地、坚定地指向天鹅座方向那片璀璨的星域深处。他的小脸上没有了发布会时的懵懂好奇,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奇异的专注和难以言喻的激动,大眼睛里仿佛倒映着不属于这个世界的辉光。

“爸爸!” 他的声音清亮,带着孩童特有的穿透力,打破了星夜的沉静,也瞬间抓住了所有人的心神,“看那里!天鹅座的翅膀后面…那片黑黑的地方…不是空的!那里…有一道‘裂缝’!我能‘感觉’到…裂缝的那一边…有‘歌声’传过来!不是耳朵听到的…是这里…” 他用小拳头轻轻捶了捶自己的心口,“…很温暖,很古老,像…像好多好多人一起在轻轻哼唱…像…像冬天炉火边太奶奶哼的歌谣…它在欢迎‘望舒’!它知道‘望舒’要来了!”

李天枢的话语,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李家三代人的心中激起了滔天巨浪。李玄策霍然转头,目光如电,死死锁定儿子所指的天鹅座方向。李长庚猛地吸了一口气,布满皱纹的手下意识地抓紧了身边方清墨的胳膊。方清墨和李念墨母女俩则震惊地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难以置信的激动与一丝隐隐的敬畏。

众人屏住呼吸,顺着李天枢手指的方向,极力凝望那片深邃的星空。肉眼看去,那里只有天鹅座舒展的羽翼和更远处沉沉的宇宙幕布,繁星点点,并无异常。然而,当静下心来,摒除一切杂念,在李天枢那充满奇异确信的指引下,一种难以言喻的微妙感觉,似乎真的从那个方向隐隐传来——不是声音,而是一种温暖的、充满善意与古老智慧的“存在感”,如同深海中遥远灯塔的微光,如同母亲对游子无声的呼唤。它弥漫在清凉的夜风中,渗透在夏虫的低鸣里,萦绕在每一颗闪烁的星辰之间。

夜风温柔地拂过观星台,吹动着人们的衣角和发丝,带来松林的低语。夏虫的鸣唱依旧,却仿佛成了那宇宙深处“歌声”的伴奏。李家三代五人,如同五尊凝固的雕塑,久久地伫立在古老的石台上,仰望着天鹅座的方向,沉浸在由李天枢揭示的、超越人类感官的宇宙奇迹所带来的巨大震撼与无垠遐想之中。星河在他们头顶奔涌不息,无声地诉说着宇宙永恒的奥秘。而“望舒”未来的航程,似乎从这一刻起,被赋予了超越科学探索的、更加深邃而温暖的文明使命。

喜欢金兰厌胜劫请大家收藏:()金兰厌胜劫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