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的深秋,辽阔而苍茫。天空是高远的蓝,阳光炽烈却毫无暖意,干燥的寒风卷起戈壁滩上无尽的黄沙,如同金色的薄雾,弥漫在天地之间。空气中充斥着尘土、骆驼粪便、柴油废气以及远方雪山融水带来的稀薄水汽混合的独特气味。这里是“丝路北通道”上一个至关重要的物流中转枢纽,巨大的仓储区如同钢铁丛林,满载货物的重型卡车轰鸣着进进出出,卷起更大的烟尘,穿着各色工装、裹着头巾的人们在车辆与集装箱的缝隙间穿梭忙碌,喧嚣鼎沸,仿佛一首永不停歇的钢铁与汗水交织的交响曲。
在仓储区边缘,一个由废弃海运集装箱改装而成的临时指挥所,显得毫不起眼。集装箱的铁皮被正午的太阳晒得滚烫,里面空间狭小,仅容一张折叠桌、几把椅子、一张覆盖了整个侧壁的巨幅区域地图,以及几台闪烁着指示灯的通讯设备。空气闷热,弥漫着机油、汗水和浓烈烟草的味道。
周卫国就站在这幅巨大的地图前。他穿着洗得发白的卡其布工装夹克,袖子随意地挽到小臂,露出结实有力的肌肉。古铜色的脸庞刻着风霜,下巴上胡茬青青,一双鹰隼般的眼睛此刻死死盯住地图上用红笔圈出的一个点——鹰愁峡。那是一条位于崇山峻岭之间的狭窄通道,是通往最终目的地项目现场的必经之路,地形险要,易守难攻。
他指间夹着一支快要燃尽的香烟,烟雾缭绕,模糊了他紧锁的眉头。就在半小时前,一条通过隐秘渠道传递过来的线报,如同冰锥刺入他的心脏:敌对势力已收买了当地一名手握实权的**官员,计划在明天押运车队通过鹰愁峡时,制造一场“意外”的山体滑坡!目标,正是他此次负责押运的、关乎“一带一路”核心项目成败的十台超精密数控加工中心。这些设备价值连城,技术敏感,更是项目能否按时投产的关键。一旦被劫持或损毁,后果不堪设想。
常规方案在他脑中飞速闪过:增派精锐安保力量?对方既然敢动手,必然有所准备,硬闯峡谷,伤亡惨重不说,还可能正中下怀,引发更大规模的冲突,延误工期。临时改道?地图上其他路线要么绕行数百公里,时间来不及;要么路况极差,根本无法承受这些精密设备的运输颠簸,风险更大。
“妈的!”周卫国低骂一声,狠狠将烟头摁灭在桌上一个锈迹斑斑的铁皮罐头盒里,发出滋啦一声轻响。汗水顺着他的鬓角滑落。压力如同无形的巨石,沉甸甸地压在他的肩头。他是李玄策的老同学,从当年津城港的机械队技术员,到如今德迅物流的危险品运输安全督导,半辈子都在和钢铁、机械、风险打交道。李玄策信任他,才把这关乎国运的重担交到他手上。
他烦躁地抹了把脸,目光无意间扫过地图边缘一处用铅笔淡淡标记的小路网络,那是他之前实地勘察时,一位当地老司机无意中提及的、早已废弃多年的驼队商路。一个念头,如同黑暗中擦亮的火柴,骤然闪现!
他想起了不久前回京述职时,与李玄策在四合院书房里的那次深夜长谈。窗外月色如水,茶香袅袅。李玄策没有谈具体工作,而是与他聊起了《三十六计》。当时李玄策指着一卷泛黄的古籍复印件,眼神深邃地说:“老周,咱们干这行,有时候光靠硬桥硬马不行。老祖宗留下的智慧,是真正的宝库。比如这‘暗度陈仓’,精髓不在‘暗’,而在‘度’——是审时度势后的巧妙转移,是避实击虚的智慧选择。关键是要找到那条能‘度’过去的‘陈仓道’!”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周卫国喃喃自语,眼中疲惫的阴霾瞬间被锐利的光芒刺破。一个大胆而精密的计划,在他脑海中迅速成型。他猛地抓起桌上的卫星加密电话,拨通了一个只有核心成员知道的号码,声音低沉而急促:
“老马!是我,卫国!计划有变!立刻执行‘备用方案A’!对,就是那个‘影子计划’!诱饵车队按原计划、原时间,给我大张旗鼓地出发!安保等级提到最高,动静越大越好!让所有人都看见!……对!就是要把狼都引过去!”
挂断电话,他又迅速拨通了另一个本地号码,这次他换上了流利的当地语言,语气变得沉稳而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信任:“阿卜杜勒兄弟?是我,周卫国。上次你卡车抛锚在戈壁滩,我帮你修好的发动机,还记得吗?……对,是我。现在,我需要你的帮助,真正的帮助。……对,就现在,带上你最可靠的三个人,开上你那几辆最不起眼、但车况最好的‘老伙计’,立刻来我的‘铁盒子’(指挥所)后面那条小路尽头等我。记住,避开所有人,特别是穿制服的那些家伙!……相信我,阿卜杜勒,这次是为了我们共同的未来,为了孩子们不用再吸着沙尘长大!”
夜幕低垂,戈壁滩的气温骤降,寒风如刀。中转枢纽的喧嚣并未停歇,反而因为一支车队的集结而达到了**。六辆重型厢式货车,外表喷涂着显眼的项目标志,在探照灯的光柱下闪烁着冷硬的金属光泽。每辆车旁,都肃立着四名荷枪实弹、神情冷峻的精锐安保人员,穿着统一制式防弹衣,头盔下的眼神警惕地扫视着四周。引擎轰鸣,气势逼人。周卫国亲自站在车队前,大声地做着最后的“战前动员”,声音洪亮得连远处仓库顶棚上栖息的乌鸦都被惊飞。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金兰厌胜劫请大家收藏:()金兰厌胜劫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