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金兰厌胜劫 > 第934章 杏林春暖时(2015年10月20日)

京城的深秋,已有凛冽的寒意潜伏在晨风里。阳光努力穿透薄薄的灰霾,洒在“梧桐里社区医院”略显陈旧的米黄色外墙上。这里是城市肌理最细密的末梢,承载着街坊邻里的生老病痛。李玄策没有通知任何人,只带着秘书小陈,像寻常访客一样,推开了那扇贴着褪色“预防流感”海报的玻璃门。

消毒水混合着老年人特有的气息扑面而来。不算宽敞的候诊区坐满了人,大多是白发苍苍的老人。咳嗽声、低语声、婴儿的偶尔啼哭,汇成一片低沉而充满生活实感的背景音。空气有些凝滞,带着一种挥之不去的焦虑。

李玄策的目光很快被角落长椅上的一位老奶奶吸引。她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藏青色棉袄,身形佝偂得厉害,像一枚被岁月风干的核桃。她枯瘦的手紧紧攥着一张皱巴巴的药单,指关节因为用力而泛白,微微颤抖着。浑浊的眼睛死死盯着药单上某个位置,嘴唇无声地翕动,仿佛在反复计算着一个无法承受的数字。她的眉头拧成一个解不开的结,深深的皱纹里盛满了无助与愁苦。旁边的老伴沉默地坐着,粗糙的大手无意识地搓着膝盖,眼神空洞地望着地面。

李玄策的心像被一只无形的手攥紧了。他不动声色地走近几步,目光快速扫过药单。那是一种治疗慢性心衰的常用药,价格一栏的数字被老人用指甲反复划过,旁边潦草地写着一个小得几乎看不见的算式和最后的差额——那是一个足以让退休金微薄的老人数夜难眠的缺口。药价的波动,如同无形的针,精准地刺穿了最脆弱人群的生存底线。

他没有上前打扰,只是将这一幕深深烙进心底。转身走向诊疗区。一间诊室的门虚掩着,里面传来年轻医生张明疲惫却耐心的声音:“王大爷,您这血压还是有点高,光吃药不行,得管住嘴,迈开腿啊!咸菜、肥肉要少吃……” 他面前坐着一位红光满面、满不在乎的老爷子。

李玄策的目光越过门缝,落在张医生身后的电脑屏幕上。屏幕上并非传统的病历界面,而是一个正在闪烁的视频通话窗口——是“互联网 远程专家会诊”系统。窗口另一端,一位戴着金丝眼镜、背景是某三甲医院办公室的专家,正对着麦克风说着什么。然而,张医生此刻显然分身乏术,他既要应对眼前的王大爷,又要试图听清耳机里专家的建议,手忙脚乱地在键盘上敲击着,额角渗出细密的汗珠。屏幕上的专家似乎也察觉到了这边的忙乱,语速慢了下来,脸上带着一丝无奈。这“互联网 ”的便捷之光,在基层现实的泥泞中,显得有些步履蹒跚。

“初衷是好的,让大医院的专家下沉,但……”一个温和的声音在旁边响起。李玄策转头,是社区医院的刘院长,一位五十多岁、面容和蔼的女医生,显然认出了他,但只是微微点头,并未声张。她看着诊室内的情景,轻声叹息,“硬件是接了,可人手就这么多。远程会诊要预约、要准备资料、要现场配合,一个医生当两个用都忙不过来。专家时间宝贵,基层医生也累得够呛,有时候反而耽误了眼前排队的病人。” 她的语气里没有抱怨,只有深深的无奈和对现实的清醒认知。

李玄策默默点头。科技赋能,若不能扎根于现实的土壤,顾及“人”的承受力与流程的顺畅,其光芒便可能被扭曲,甚至带来新的负担。他想起了《黄帝内经》开篇的警句:“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 这“上医治未病”的至理,在医疗资源紧张的当下,显得尤为重要却遥不可及。如何让预防保健真正落地,让分级诊疗顺畅运转,让药价不再成为压垮骆驼的稻草?这些问题沉甸甸地压在他心头。

当天下午,在国安部一间小型会议室里,气氛截然不同。这里汇聚了医疗政策研究专家、三甲医院管理者、基层医疗代表、医药经济学学者以及医保部门的负责人。一场关于深化医疗改革的座谈会正在进行。空气中弥漫着咖啡的浓香和思想碰撞的激烈气息。

“……分级诊疗的核心是强基层!没有过硬的社区医生队伍,没有居民的信赖,大病小病还是往大医院挤!”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专家拍着桌子,情绪激动。

“信任需要能力支撑!基层医生的待遇、培训、职业发展通道不解决,光喊口号有什么用?”一位来自社区的代表立刻反驳。

“药价问题,根子在流通环节和定价机制!必须挤掉虚高的水分,但也要保证药企有合理利润投入研发,这是个死结!”医药经济学专家推了推眼镜,语气凝重。

“效率呢?资源总是有限的!互联网医疗、AI辅助诊断是方向,但投入巨大,如何保证公平?偏远地区怎么办?”三甲医院的院长提出了尖锐的质疑。

“公平与效率从来就不是非此即彼!没有基本的公平,效率再高也是少数人的盛宴!看看社区医院里那些为几块钱药差价发愁的老人!”刘院长忍不住提高了声音,她想起了上午那位攥着药单的老奶奶。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金兰厌胜劫请大家收藏:()金兰厌胜劫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会场内争论激烈,各方观点鲜明,甚至带着火药味。每个人都站在自己的立场和认知上,试图描绘医疗改革的蓝图,却又被现实的荆棘所困扰。李玄策坐在主位,一直沉默地听着,没有打断任何人的发言。他的目光深邃而专注,如同平静的湖面,映照着每一位发言者脸上的焦虑、热忱、困惑与坚持。他时而快速在笔记本上记录着关键词,时而微微蹙眉陷入沉思。忧虑,如同窗外渐沉的暮色,在他眼底无声地蔓延。这关乎亿万民众切身福祉的难题,牵一发而动全身,其复杂程度远超一场局部的危机。

当争论的**稍稍平息,会议室里弥漫着一种疲惫而胶着的沉默时,李玄策缓缓放下了笔。他没有直接回应任何一方的具体观点,而是用一种沉静而极具穿透力的声音,将讨论提升到了另一个维度:

“诸位,”他环视全场,目光扫过每一张或激动或凝重的脸,“我们今日所议,绝非仅仅是医院管理、药价调控或技术应用。我们探讨的,是国之根本,是民心所系。”

他顿了顿,语气更加凝重:“《孙子兵法》开篇即言:‘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今日,我将此言稍作引申:‘医者,民之大事,康宁之所系,国安之基石,不可不察也!’”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将医疗健康提升到与国防安全同等重要的“国安基石”高度,这是前所未有的视角!

“试想,”李玄策的声音不高,却字字千钧,“若民众为看病而倾家荡产,因病返贫而心生怨怼;若基层缺医少药,百姓小病拖成大病,对‘公平’二字失去信心;若预防保健形同虚设,慢性病、传染病肆虐消耗国力……此等情形下,民心何安?社会何稳?国家发展的根基何在?这难道不是最深层、最广泛的国家安全议题吗?‘大健康’,不仅是个体身心之康健,更是社会肌体之康宁,国家运行之康泰!它必须融入我们整体的国家安全观!”

他引用了《黄帝内经》的智慧:“‘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我们改革的方向,必须向‘治未病’倾斜!强基层、重预防、调药价、推分级,非为权宜之计,实乃固本培元、守护民心国脉的长远之策!”

接着,他话锋一转,提出了一个融合古今的思路:“同时,我建议智囊团专项研究:如何将我们传统医学中宝贵的‘治未病’养生理念、以及那些历经千年验证、简便廉验的诊疗方法(如针灸、推拿、食疗、情志调摄等),有机地、科学地融入现代公共卫生体系和基层医疗服务中?这并非复古,而是取其精华,为现代医学注入人文温度,为缓解基层压力、降低医疗成本、提升健康素养,探索一条具有我们自身文化特色的路径。”

他看向负责政策制定的官员和专家:“请基于今日讨论和深入调研,尽快形成报告。在确保安全有效的前提下,推动相关政策进行适应性微调。比如,探索在严格规范下,允许部分经过验证的简便中医适宜技术在基层作为补充使用;将传统养生保健知识系统化纳入社区健康教育;研究对体现‘治未病’理念的预防性服务和基层首诊,在医保支付上给予更积极的引导。”

会议结束,专家们陆续离开,许多人脸上还带着沉思和振奋。李玄策独自站在窗前,望着华灯初上的京城。远处高楼霓虹闪烁,近处胡同里炊烟袅袅。他想起了社区医院里那位攥着药单的老奶奶,想起了刘院长无奈的眼神,也想起了《黄帝内经》中描述的“上古之人”恬淡安康的生活图景。

前路漫漫,荆棘密布。但将“大健康”置于国安基石的高度,用古老智慧照亮现代迷局,至少指明了方向——守护生命,便是守护民心;民心所安,国运方长。这“杏林”之春,虽需破冰融雪,但总有暖意,自细微处悄然萌发。他拿出笔记本,在今日的记录末尾,力透纸背地写下了四个字:“医道即国道”。墨迹未干,仿佛带着沉甸甸的承诺与温度。

喜欢金兰厌胜劫请大家收藏:()金兰厌胜劫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