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金兰厌胜劫 > 第906章 端阳粽里的科教密码(6月1日08:00)

端阳节的清晨,山坳里的小学校园还浸润在薄薄的岚气中。空气里浮动着新鲜苇叶的清香、糯米蒸腾的甜糯,还有艾草菖蒲驱邪避秽的独特辛香。几间简陋的校舍前,支起了几张旧课桌拼成的长案,村里的孩子们正叽叽喳喳地围着方清墨和李念墨学包粽子。

“奶奶,你看我的米!”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胖乎乎的小手捧着一把晶莹剔透的糯米,献宝似的举到方清墨面前。方清墨笑着接过,正准备往展开的翠绿苇叶上铺放,动作却猛地一顿。清晨柔和的阳光穿透薄雾,恰好落在她掌心那几粒饱满的糯米上。

奇异的光景出现了!

那几粒糯米在阳光照射下,竟不再是浑圆的颗粒,而是各自呈现出极其微妙的弧度!光线在米粒表面流转,折射出肉眼可见的、清晰的光晕轮廓——那是只有精密光学透镜才会拥有的曲率特征!仿佛大自然以最原始的谷物,雕琢出了微缩的凸透镜胚体。

“咦?糯米粒会变弯?”小女孩好奇地凑近,伸出小指头想戳一戳。

“别动,乖。”方清墨温和地阻止她,心却沉了下去。她不动声色地拿起另一片刚洗净的、宽大坚韧的苇叶,对着阳光细看。阳光透过叶面,清晰地映照出叶脉的走向——那些看似天然无序的脉络网络,在微观视角下,竟隐隐蕴含着某种极其精密的、类似光刻掩膜版上电路排布的几何规律!

就在这时,一声带着惊奇与兴奋的童音在旁边响起:

“我看见啦!看见嫦娥的兔子啦!在月亮上蹦呢!”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李天枢正站在稍远处的一张石凳上,踮着脚尖,手里举着一个刚剥开的咸鸭蛋黄——那蛋黄红亮油润,被他小心翼翼地用指尖捏成了一个浑圆的小球。此刻,他正眯起一只眼,透过这枚咸蛋黄做成的简易“凸透镜”,全神贯注地对着东边山巅上尚未隐去的一弯残月!

阳光透过咸蛋黄,在他面前的石板上投下一个小小的、异常清晰明亮的金色光斑。光斑里,月面的环形山阴影竟被放大了数十倍,其中一片酷似捣药玉兔的暗影,随着李天枢手腕的轻微晃动,仿佛真的在微微跳跃!

“天枢哥哥好厉害!”孩子们呼啦一下围了过去,争相要看那“蛋黄望远镜”里的神奇月亮。

“这蛋黄…竟然有如此高的透光性和均匀度?”方清墨快步走来,从儿子手中接过那枚被捏得光滑的咸蛋黄透镜,对着阳光仔细端详。油脂在蛋黄内部形成了近乎完美的光学结构。她又拿起旁边一个被丢弃的、标明“科教示范显微镜”的劣质物镜镜片,镜片边缘粗糙,布满气泡,中心模糊一片。强烈的对比让她眉头紧锁,一股无言的愤怒在心头升腾。这些打着“科教兴国”旗号送来的“礼物”,竟是连一枚咸蛋黄都不如的废品!它们扼杀的是山野孩子第一次窥探科学奥秘的宝贵机会!

“爷爷,这是什么呀?”一个怯生生的男孩声音打断了方清墨的思绪。她转头,看见李长庚正蹲在长案边,眉头紧锁地盯着桌角一堆用来捆扎粽子的粽绳。那些粽绳是用柔韧的麻纤维搓成的,此刻被孩子们包粽子时无意间缠绕、打结,形成了一团乱麻。

小男孩指着那团乱麻中,被李长庚用指尖小心拨弄开的一小段。在那看似杂乱无章的麻绳缠绕里,竟有几股麻纤维极其巧合地、以一种近乎刻意的规律,交叉、重叠,勾勒出了几个清晰可辨的汉字轮廓——“梅文鼎”!

李长庚的手指微微颤抖起来。他屏住呼吸,更加小心地解开旁边几处缠绕。随着麻绳的舒展,更多的名字在纤维的交错中浮现:“李善兰”、“徐光启”、“王锡阐”……一个接一个,全是《畴人传》中记载的、为华夏科技筚路蓝缕的古代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的名字!仿佛这些先贤的英灵,正通过这最平凡的麻绳,向世人发出无声的警示与控诉。

“岂有此理!”李长庚猛地站起身,花白的胡须微微抖动,一向温和儒雅的脸上罕见地浮现出怒容,“科教之器,国之重器!竟被蛀虫腐蚀至此!误人子弟,其罪当诛!”他看向闻声走来的儿子李玄策,眼中是沉痛,更是决然。

李玄策的目光扫过那枚清晰的咸蛋黄光斑,掠过那劣质模糊的镜片,最后定格在麻绳上浮现的先贤之名。他面色沉静,眸底却似有寒潭深凝。他没有立刻说话,而是走到长案前,拿起一片宽大的、叶脉清晰的苇叶,又取了一枚李天枢捏好的咸蛋黄透镜。

“清墨,”他的声音低沉而稳定,“《齐民要术》‘粽’篇所载古法蒸煮,精髓在何?”

方清墨瞬间领会了丈夫的深意。她眼中闪过一丝光芒,立刻动手。她不再使用现代高压锅,而是指挥孩子们搬来一口学校食堂闲置的、厚重古朴的大铁锅,注入山泉清水。按照《齐民要术》所载古法,她在锅底铺上一层洗净的鹅卵石,再将包好的粽子——特别是那些特意将劣质镜片作为“馅料”重新包裹进去的粽子——一层层码放在鹅卵石上,盖上厚重的木锅盖。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金兰厌胜劫请大家收藏:()金兰厌胜劫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柴火在灶膛里噼啪燃烧起来。方清墨严格把控着火候,不疾不徐,如同进行一场神圣的仪式。渐渐地,浓郁诱人的糯米和粽叶清香弥漫开来,白色的蒸汽开始从锅盖缝隙袅袅升腾。这蒸汽与普通水汽不同,它带着糯米淀粉受热分解产生的独特微甜气息,在空气中凝而不散。

“念墨,”方清墨看向女儿,“《楚辞·九章》有云,‘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屈子所求正则之道,亦是科学精微之根基。龙舟鼓点,可有律动?”

“明白!”李念墨立刻会意。她迅速打开随身携带的超薄笔记本,指尖如飞。屏幕上,复杂的声波模拟软件启动。她调取了当地即将开始的龙舟赛鼓点录音——那是最原始、最富有生命力的节奏,咚!咚!咚咚!强劲、均匀、充满力量。

李念墨十指翻飞,将鼓声的节奏、频率、振幅进行精密的数学解析,转换成一组组独特的控制指令。她远程接入了一个小巧的声波发射装置,将其对准了铁锅上方那片氤氲的、富含淀粉微粒的蒸汽区域。

咚!咚!咚咚!

无形的、被精确调控的声波,如同无形的鼓槌,精准地敲打在蒸腾的糯米蒸汽上。奇妙的变化发生了!原本弥散的水雾,在特定频率声波的震荡下,开始有序地凝聚、沉降!它们像被赋予了生命的精灵,精准地附着在那些被当作“馅料”包裹在粽子里的劣质镜片表面。

嗤——嗤——细微的声响几乎被柴火的噼啪声掩盖。在声波的引导和蒸汽中特殊成分的作用下,一层肉眼几乎无法察觉的、极其均匀致密的透明薄膜,如同最精密的纳米涂层,在劣质镜片粗糙的表面悄然形成!这层膜完美地填补了气泡和划痕,修正了曲率的偏差。

蒸煮结束。方清墨小心地打开锅盖,热气扑面。她戴上隔热手套,取出那几个包裹着镜片的粽子。剥开滚烫的苇叶,取出里面的镜片。原本模糊不堪的劣质物镜,此刻表面光洁如新,在晨光下流转着温润内敛的光泽。

“来,孩子们,再试试。”李玄策将其中一枚升级后的镜片递给刚才那个羊角辫女孩。

女孩好奇地接过去,学着李天枢的样子,对着阳光看地上的光斑。“哇——!”她惊喜地叫出声,“好清楚!小蚂蚁!小蚂蚁的腿像小树枝!还有…还有它扛着的小饭粒,是透明的!”其他孩子也纷纷拿起升级后的镜片,校园里顿时响起一片稚嫩而充满惊喜的发现之声:

“我看见花瓣上的小水珠了!里面有彩虹!”

“小草叶子边上有小锯齿!像小锯子!”

“石头…石头上有地图!好多弯弯的线!”

孩子们纯真的惊叹如同最动人的天籁。李念墨看着这一幕,眼眶微热,她轻声对着电脑屏幕,仿佛在与两千年前的先贤对话:

“正则之道,至微至显。屈子,您看见了吗?”

李长庚捻着胡须,欣慰地看着孩子们沉浸在微观世界的奇妙中。他的目光落在那些被剥下、散落一地的翠绿苇叶上。他弯腰拾起一片,对着阳光仔细端详叶背那清晰复杂的脉络网络。一个大胆的念头如电光火石般闪过他的脑海。

“玄策,念墨,”他指着叶脉,“你们看这天然纹路,其精密排布、分形结构,是否与最前沿的光刻掩膜技术所需的核心图案…有异曲同工之妙?自然造化,早已留下答案!”

李念墨眼睛一亮,立刻用便携式高倍放大镜观察叶脉的微观结构,并迅速将图像扫描输入电脑进行拓扑分析。屏幕上,苇叶叶脉的天然网络被数字化、放大,其精妙的几何构成、分叉角度和疏密排布,竟与顶级芯片设计软件模拟出的最优光刻线路图有着惊人的相似度!

“爷爷!您是对的!”李念墨的声音带着兴奋的颤抖,“这简直是…天然的、最优化的光路模板!如果…如果能把这种天然叶脉结构复刻到硅晶圆上…”

李玄策的目光深邃地扫过女儿屏幕上那神奇的叶脉图,又掠过孩子们手中那枚曾照亮月亮的咸蛋黄,最后落在石板上——那里,一枚被李天枢随手放下的咸蛋黄透镜,正安静地躺在那里。清晨的露水在蛋黄表面凝成了一颗晶莹剔透的水珠,在阳光下折射出七彩的光芒。水珠的倒影里,清晰地映照出一片苇叶叶脉的局部放大图,与李念墨电脑屏幕上的结构图交相辉映。

他蹲下身,指尖轻轻拂过那片承载着古老智慧和未来可能的翠绿苇叶。露水微凉,叶脉坚韧。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在充满生机的校园里回荡:

“路漫漫其修远兮…屈子求索之精神,从未断绝。这苇叶上的脉络,这蛋黄里的光,还有孩子们眼中对世界的好奇…就是吾辈上下求索,永不枯竭的源泉。”

山风吹过,带着艾草的辛香和粽子的甜糯,卷起几片翠绿的苇叶,在空中打着旋儿,像一只只承载着希望的小舟,飞向层峦叠嶂之外,更广阔的天地。而那枚小小的咸蛋黄透镜,静静地躺在晨光里,中心的水珠折射着七彩的光,仿佛凝固了一整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

喜欢金兰厌胜劫请大家收藏:()金兰厌胜劫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