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金兰厌胜劫 > 第817章 量子密钥的曙光 (2014年5月1日)

实验室里没有阳光,只有纠缠的光子流在绝对黑暗的通道里奔涌。

当百公里光纤彼端的数据屏终于跳出稳定的密钥流时,李玄策轻轻吐出一口气。

他想起二十年前三峡防汛时仰望的星空——那时他守护的是奔流的江水,如今守护的是奔流的光。

“见龙在田,”他低声说,指尖抚过冰冷的设备外壳,“终有飞龙在天时。”

手机震动,方清墨的名字亮起:“材料通过了极端测试,就像我们当年在江堤上熬过的那场暴雨。”

李玄策微笑,窗外暮色四合,归鸟的翅膀划过天际——光与羽翼,都在无声编织守护的网。

国家某绝密量子通信实验室深嵌于燕山余脉的腹地之中。五月初的风还带着山野间未褪尽的凉意,吹过层层叠叠的伪装植被和厚重得足以抵御钻地弹冲击的合金大门。李玄策在项目总师陈明宇的陪同下,踏进了这个隔绝了外界喧嚣的科技圣殿。

空气里弥漫着一种特殊的洁净感,恒温恒湿,带着精密仪器运转时极低分贝的嗡鸣和淡淡冷却液的金属气味。走廊两侧是巨大的观察窗,透出后面一个个灯火通明、人影忙碌的独立实验室。穿着全套防静电服、戴着防护镜的研究员们,在复杂的仪器阵列前或凝神屏息,或低声快速交流,他们的身影映在冰冷光滑的设备外壳上,带着一种近乎朝圣的专注。

“李部长,这边请。”陈明宇的声音压得很低,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破晓’项目,我们刚刚取得了一个里程碑式的突破!”

他们最终停在一个相对开阔的主控室内。巨大的弧形屏幕上,无数跳动的光点、复杂的数据流和拓扑结构图构成了一个常人难以理解的奇异世界。屏幕中央,一条清晰的、代表光纤路径的亮线格外醒目,连接着两个闪烁的光标节点。

“百公里级光纤量子密钥分发,”陈明宇指着屏幕中央那条稳定的光带,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连续七十二小时,误码率低于十万分之一!稳定性……终于跨过了那道坎!”

李玄策的目光紧紧锁在屏幕上。他并非物理学家,但多年在国安、灵异事务、战略安全领域的淬炼,让他深刻理解这项技术背后的分量。这不仅仅是一次技术突破,它意味着未来金融系统的核心交易、国防的绝密指令、政务的最高层级沟通,都将拥有一把理论上“不可破译”的密钥锁。国之重器,莫过于此。

“不容易,”李玄策沉声道,语气里是感同身受的郑重,“从理论到实验室,再到这百公里级的实用化验证,每一步都是荆棘丛生。同志们辛苦了。”他目光扫过主控室内每一位研究员疲惫却闪烁着兴奋光芒的眼睛,那份专注和执着,如同淬炼过的钢铁。

“谢谢部长!”一个年轻的研究员激动地回应,随即又有些不好意思地低下头,专注地看着自己眼前的控制台。

“陈总师,”李玄策转向陈明宇,“目前最大的瓶颈在哪里?需要部里协调什么,尽管说。”

陈明宇脸上的激动稍稍平复,换上了技术攻坚者特有的凝重:“部长,稳定性是过了基础关,但要真正实用化、工程化,两个关键‘硬骨头’卡着脖子。一个是用于光纤外层、必须耐受极端温度(零下四十度到零上八十度)、强辐射和高湿度环境的特殊防护涂层。现有的材料在长期极端测试下,要么脆化龟裂,要么光学性能衰减严重,影响光子传输效率。”

他调出另一组实验数据图,上面显示着几种涂层材料在模拟严苛环境下的性能劣化曲线,触目惊心。

“第二个,”陈明宇指向旁边一台结构极其精密的探测设备,“是用于单光子探测器的核心接收部件,要求超高的表面光洁度、近乎完美的几何精度,材料本身还要具备极低的暗计数率。加工精度要求……达到亚微米级甚至更高。我们现有的加工能力,成品率太低,无法满足大规模部署的需求。一个部件报废,损失巨大。”

实验室里明亮的灯光下,陈明宇鬓角的白发清晰可见,那是无数个殚精竭虑的夜晚累积的风霜。李玄策沉默了片刻,目光落在那些刺眼的劣化曲线和精密部件的三维模型上。空气里只剩下设备运行的微鸣和研究员们紧张的呼吸声。

忽然,李玄策的嘴角浮起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他掏出加密手机,手指在屏幕上快速点动了几下,拨通了一个号码。电话几乎是瞬间被接起。

“清墨?”李玄策的声音在肃穆的实验室里显得格外柔和,带着一种无需言明的亲昵,“在实验室?”

电话那头传来方清墨温润清朗的声音,背景音里隐约有她实验室特有的、轻微的仪器滴答声和气流声:“嗯,正盯着几个培养皿的数据。怎么,李大部长有空查岗了?”带着一丝熟悉的、只有他才懂的调侃。

“不是查岗,”李玄策低笑一声,目光却依旧锐利地看着陈明宇指出的涂层问题,“是求救。你们那边,那种从深海极端嗜压菌里提取、模仿其细胞膜结构搞出来的新型仿生复合涂层材料,‘青鸾’项目的最新进展如何?我记得你说过,它在极寒、高压、强酸环境下的稳定性和自修复能力表现惊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金兰厌胜劫请大家收藏:()金兰厌胜劫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主控室里安静得落针可闻。研究员们都下意识地放轻了动作,竖起了耳朵。陈总师更是屏住了呼吸,眼中爆发出强烈的希冀。

电话那端,方清墨的声音停顿了一瞬,似乎在回忆数据,随即清晰而自信地响起:“‘青鸾’三代?抗压、耐温、抗辐照性能比二代提升了百分之三十七,尤其在高低温循环冲击下的稳定性,数据非常漂亮。自修复机制在模拟强辐射环境后也通过了验证,修复效率达到百分之八十以上。光学透过率?保持率在百分之九十九点五以上,完全满足高精度光纤应用。怎么,你们有项目需要?”

方清墨的声音透过听筒,清晰地回响在安静的主控室里。李玄策没有立即回答,只是抬眼看向陈明宇。这位总工程师脸上的凝重早已被巨大的惊喜取代,他激动得几乎要跳起来,用力地点着头,嘴唇无声地开合着:“完全匹配!部长,就是它!”

李玄策对着手机,声音沉稳而带着力量:“清墨,不是需要,是急需!‘破晓’项目遇到了涂层瓶颈,非你们的‘青鸾三代’不可。你手上现在有多少成品或半成品?测试数据报告立刻打包,走最高密级渠道发到陈总师这里。生产许可和后续供应协调,我亲自来办。”

“明白了。”方清墨的回答简洁有力,没有丝毫拖泥带水,“成品库存不多,但核心母液充足,我立刻协调生产线优先保障你们。测试报告十分钟后发出。对了,记得提醒陈总师,这款材料对涂覆工艺的温湿度窗口要求比较苛刻,附带的工艺指南一定要严格执行。”她的话语条理分明,如同她手中精密调控的实验参数。

“好!”李玄策眼中满是赞赏,“工艺要求会一字不落转达。辛苦了,清墨。”

“为国家做事,谈什么辛苦。你也别熬太晚。”方清墨的声音柔和下来,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关切,随即干脆地挂了电话。高效、专业,又饱含着夫妻间独有的默契与温情。

解决了第一个难题,李玄策并未停歇。他再次拿起手机,这次拨给了远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王铁柱。电话接通,背景音立刻被巨大的机床轰鸣、金属切削的尖啸声所淹没。

“铁柱!听得出我是谁吗?”李玄策不得不提高音量,脸上却带着老友重逢般的笑意。

“玄策?!”王铁柱那粗犷豪迈、带着浓重东北口音的声音穿透噪音传来,惊喜万分,“哎呀我的老同学!你这大忙人咋想起给我打电话了?是不是又有啥难啃的‘铁疙瘩’要交给我老王头了?”话语间带着工人特有的爽朗和自信。

“知我者,铁柱也!”李玄策笑着,快速将探测部件对超高精度、超光滑表面、特定材料(一种高硬度、低热膨胀系数的特殊合金)的加工要求描述了一遍,特别强调了亚微米级的精度和近乎苛刻的成品率要求。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只剩下金属加工的噪音。李玄策耐心等待着,他知道这位老同学不是在犹豫,而是在用他那双与钢铁打了半辈子交道的手,在脑海里“掂量”着活计的难度。

“嘶……”王铁柱吸了口气,声音变得凝重而充满挑战欲,“这活儿……是够劲儿!亚微米?还要那鬼见愁的合金?不过,玄策,你算是找对人了!我们厂去年引进的那台瑞士五轴联动精密磨床,配上我带着几个徒弟鼓捣了大半年才摸透的‘李氏冷却液配方’(他得意地用了李玄策的姓命名自己琢磨出的秘方)和独创的振动补偿算法,还真能试试这刀尖上跳舞的活儿!”

他顿了顿,声音充满一种老技工特有的、基于无数次成功经验的底气:“精度和光洁度,老王我拍胸脯!就是这成品率……刚开始肯定没法保证太高,这材料太脆,跟玻璃美人似的。但你放心,给我点时间和足够量的毛坯料,我带着徒弟们三班倒,用最笨的法子一个个‘盘’!我就不信了,凭我这双‘量具手’,还伺候不好它?图纸和具体要求赶紧发来!”

“好!铁柱,我就知道关键时刻还得靠你!”李玄策心中一块大石落地,声音里充满信任,“图纸和要求马上加密发送到你厂里保密室。毛坯料和所需资源,部里全力保障!放手去干,我等你的好消息!”

挂了电话,李玄策转向一直紧张等待的陈明宇和一众研究员,脸上露出了如释重负又充满力量的笑容:“涂层材料,方院士的‘青鸾三代’优先供应,工艺指南随报告一起到。核心部件加工,哈市第一精密刀具厂,王铁柱总工艺师亲自带队攻关!毛坯料和相关资源保障,由部里专项协调,确保到位!”

“太好了!”

“有救了!”

“方院士和王工出马,稳了!”

主控室里压抑的气氛瞬间被点燃,爆发出低低的欢呼和掌声。研究员们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连日攻关的疲惫仿佛被一扫而空。陈明宇更是激动地紧紧握住李玄策的手:“部长!这……这真是雪中送炭,不,是久旱逢甘霖啊!谢谢!太感谢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金兰厌胜劫请大家收藏:()金兰厌胜劫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李玄策微笑着摆摆手,目光再次投向大屏幕上那条稳定流淌着量子密钥信息的光带。幽蓝色的数据流,如同一条在深邃宇宙中开辟出的安全航道,静谧而充满力量。他缓步走到巨大的观察窗前,窗内是核心的光纤缠绕和探测装置,微弱的信号指示灯如同暗夜星辰般明灭。

“诸位,”李玄策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的耳中,带着一种穿透时空的沉静力量,“看看这屏幕上的光。百公里,看似不远,却凝聚了多少智慧与汗水?它就像《周易》乾卦中所言——‘见龙在田’。潜龙已积蓄了足够的力量,如今破土而出,崭露头角于田野之上。虽未至‘飞龙在天’的极盛之境,但龙德已然普施,其利足以泽被贤者(大人)。”

他的目光扫过一张张年轻而充满朝气的脸庞,扫过陈明宇等资深专家眼中闪烁的泪光:“今日这百公里稳定的密钥流,就是我们的‘龙见于田’!它证明了方向正确,证明了我们这支队伍有能力、有决心,去触碰那关乎国家命脉的未来安全之盾!基础研究的点点星火,终将汇聚成守护国运的燎原烈焰。继续深耕,继续突破!我坚信,属于我们的‘飞龙在天’,就在不远的将来!”

话语落下,实验室里一片寂静。没有豪言壮语,只有一种深沉的理解和信念在无声地流淌、共鸣。年轻的博士用力点头,手指在键盘上敲击得更加坚定;白发的老教授挺直了微驼的背脊,镜片后的目光锐利如初;陈明宇深吸一口气,仿佛要将这份期许和责任吸入肺腑。屏幕上的量子密钥流,依旧不知疲倦地奔涌着,闪烁着稳定而神秘的幽蓝光芒,那是通往绝对安全之境的曙光。

离开那深入山腹、灯火通明如同白昼的实验室,厚重的合金大门在身后无声地合拢,将所有的精密仪器嗡鸣和紧张兴奋的讨论都隔绝开来。李玄策坐进等候在外的专车,山间的暮色浓重地包围过来,带着草木萌发特有的湿润气息。车窗外,归巢的鸟群掠过天际,翅膀在夕阳的余晖里划出匆忙而温柔的弧线。

手机在口袋里震动了一下。李玄策拿出来,屏幕上跳出一条新信息,发送人:方清墨。

“材料已启运,走绝密通道。工艺指南附在第三加密包。另:妈今天炖了你爱喝的莲藕排骨汤,小火煨着呢,等你回来。念墨刚来电话,说她和天枢远程模拟的量子网络防御模型有新进展,数据发你内网邮箱了。家里一切安好,勿念。清墨。”

简单朴素的文字,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像温润的溪流,瞬间冲散了李玄策眉宇间残留的、因高度专注和巨大责任带来的最后一丝凝重。他几乎能闻到那飘散在四合院厨房里的、带着家的暖意的汤香,看到母亲王秀芹在灶台边忙碌的身影,感受到儿子李天枢和女儿李念墨在科技海洋中探索时那种专注的兴奋,以及妻子方清墨写下这条信息时,那沉静面容下蕴含的无限支撑。

他指尖在屏幕上轻轻摩挲着那行“家里一切安好,勿念”,嘴角不由自主地向上弯起,一个纯粹的、放松的、带着人间烟火温度的微笑在他脸上缓缓漾开。这笑容驱散了山间的暮色微寒,也柔和了他眼中属于决策者的锐利锋芒。

司机平稳地驾驶着车辆,穿梭在蜿蜒的山路上。李玄策靠在后座,目光投向窗外。天际最后一道晚霞如同熔金,泼洒在层峦叠嶂之上。归鸟的羽翼在霞光中变成了流动的金色剪影,它们成群结队,掠过莽莽苍苍的山林,执着地飞向温暖的巢穴。

他的视线追随着那些归鸟,思绪却仿佛穿透了时空。眼前这壮丽的暮色画卷,与实验室里那幽蓝流淌、象征着人类智慧与未来安全的量子密钥之河,奇异地重叠在了一起。飞鸟归巢,羽翼划破长空,留下的是对栖息地的眷恋与守护;量子密钥奔流,光子在光纤中纠缠穿梭,编织的是无形却坚不可摧的信息长城。

一个念头,如同山涧清泉般自然涌出,带着顿悟的澄澈:无论是这翱翔于天地间、依循着古老本能归家的羽翼,还是那在绝对黑暗中、依靠人类顶尖智慧纠缠奔涌的光子,它们所奔赴的方向,在本质上竟如此一致——守护。守护一方安栖之地,守护一片信息净土,守护一个家,一个国。

他靠在椅背上,缓缓闭上眼。实验室屏幕上的幽蓝光点,窗外归鸟的金色羽影,家中那碗煨在炉灶上的莲藕排骨汤升腾的热气……这些截然不同的景象,此刻在他心中汇聚、交融,最终沉淀为一种无比坚实而温暖的力量。这力量,源自血脉,源自责任,源自对脚下这片土地和身后亿万家灯最深沉的眷恋。

他轻轻握紧了口袋里的手机,仿佛握住了那份无声的承诺和支撑。车窗外,暮色四合,飞鸟已隐入山林。而他知道,无论前路是暗夜还是曙光,总有一些东西,如同这量子纠缠般超越距离,如同归鸟的信念般不可阻挡,如同家的灯火般永恒不灭,在默默守护,也等待着他去守护。

喜欢金兰厌胜劫请大家收藏:()金兰厌胜劫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