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的日头,悬在京城灰蓝色的天幕上,像一枚温吞的铜镜,洒下薄薄一层没什么热力的光。风从北边刮过来,带着西伯利亚冰原提前送来的凛冽问候,掠过京郊平原上收割后裸露的、泛着铁锈色的土地,卷起几片枯黄的杨树叶,打着旋儿扑向村落低矮的土墙。
李玄策裹紧身上的深灰色棉服,跟着老支书王德顺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赵家庄的村道上。脚下的土路冻得硬邦邦的,踩上去发出咯吱咯吱的脆响。空气里弥漫着一种混合着干燥泥土、残留秸秆和炊烟的味道,是北方乡村冬日特有的、带着点荒凉又透着人间烟火的气息。此行的由头是国安部一个基层联络点的例行巡视,顺带体察民情。立冬刚过,正是京郊农户贮藏冬菜的关键时节。
“李部长,这边请!咱村的冬储窖,那可是老祖宗留下的智慧,冬暖夏凉,白菜萝卜放进去,能顶到开春儿!”王德顺是个精瘦的老头儿,背微驼,但精神矍铄,布满皱纹的脸上洋溢着对自家地窖的自豪。他推开一扇厚重的、裹着破旧棉絮的木门,一股混合着泥土潮气、蔬菜清甜和淡淡霜寒的气息扑面而来。
门内,是一个向下延伸的土坡。顺着几级粗糙的土台阶走下去,光线骤然变暗,一股恒定而沁凉的空气包裹上来,与外界的寒风刺骨形成鲜明对比。地窖很大,深入地下约有三四米,四壁是夯实的光滑黄土,顶上用粗壮的圆木和厚实的苇席支撑着,显得古朴而坚固。窖里光线昏暗,只在窖口斜斜投下一方亮光,勉强照亮入口附近。
窖内,景象却令人称奇。
几十颗青翠饱满的大白菜,被村民们以极其精巧的方式层层垒叠起来,并非随意堆放,而是构筑成了一个足有半人高的、结构复杂的立体造型!底层是稳固的基座,中间是圆柱形的“主体”,顶部则巧妙地用几颗圆白菜和削平的菜帮搭出了一个微微凸起的“穹顶”。更有心思巧妙的村民,不知从哪里找来了两根细长的、去了皮的柳木棍,从“主体”两侧斜斜探出,如同伸向虚空的“机械臂”。整个结构,活脱脱是刚刚发射升空不久、举国瞩目的“天宫一号”空间站的微缩模型!
“嚯!”李玄策忍不住发出一声低低的惊叹。昏暗的光线下,这由最普通的越冬蔬菜搭建的“天宫”,带着一种朴拙而震撼的生命力。窖壁上凝结的细小水珠,在微弱的光线里闪烁着微芒,如同环绕“天宫”的点点星辰。几个穿着厚棉袄的村民正小心翼翼地将新搬下来的白菜垒砌上去,动作轻柔,眼神专注,仿佛不是在码放蔬菜,而是在进行一项神圣的仪式。
“王大爷,这堆得可真像!大伙儿这心思,绝了!”李玄策由衷赞叹,俯身也抱起一颗沉甸甸的大白菜。入手冰凉,菜叶紧实,外面包裹的几层深绿色老叶上,覆盖着一层薄薄的、晶莹剔透的白霜,那是夜间窖外寒气渗入,在菜叶表面凝结的水汽结晶。
王德顺嘿嘿笑着,满是老茧的手拍了拍身旁一个正专注码菜的壮实汉子:“铁柱的功劳!这小子手巧,说电视里看了天宫对接,心里头热乎,非鼓捣着大伙儿堆一个!”
李玄策抬眼看去,正是王铁柱。他穿着沾着机油和铁锈的蓝色工装,外面套了件旧军大衣,此刻正半跪在“天宫”旁边,手里拿着几根弯曲的、闪着金属冷光的细长钢条,比划着往白菜堆的几处关键连接点插入、加固。那钢条显然不是农具,截面精巧,带着工业制造的精密感。
“铁柱,你这是?”李玄策抱着白菜走过去。
王铁柱闻声抬头,脸上带着憨厚的笑,额头上沾了点泥土:“李哥!您也来啦?我看这白菜堆的‘天宫’架子有点软,怕塌了可惜,正好手头有点边角料,做了几个小支架,给它们‘筋骨’加固一下。”他说着,熟练地将一根弯曲成特定弧度的钢条稳稳嵌入两棵白菜的缝隙深处,又用一个小巧的扳手拧紧了连接处的微型卡扣。动作干净利落,带着工程师特有的精准。
李玄策的目光落在他手中那根即将嵌入的钢条末端。那里,清晰地打着一个微小的钢印,不是常见的编号或商标,而是一个古朴的卦象符号:三条实线叠在一起——乾卦。在乾卦符号的下方,还刻着两个更小的篆体字:九三。
乾卦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李玄策心中一动,这是《周易》乾卦第三爻的爻辞,寓意君子整日勤奋努力,夜晚警惕反省,如此严谨,即使遇到危险也能免于灾祸。这小小的钢印,是王铁柱自己的标记?还是某种提醒?
“这钢印……”李玄策指着那符号。
王铁柱挠了挠头,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瞎刻着玩的。小时候跟我爹打铁,总听他说‘打铁先得自身硬,做人要像乾卦刚’,这‘九三’嘛,时刻提醒自己,干活儿要勤快,脑袋瓜子也得绷紧弦儿,不能出纰漏。”他顿了顿,看着那白菜堆砌的“天宫”,眼神认真,“这‘天宫’可是咱们大伙儿心里的念想,不能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金兰厌胜劫请大家收藏:()金兰厌胜劫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李玄策点点头,心中感佩。他将怀里的白菜递给王铁柱,让他继续加固。自己则弯下腰,仔细端详着“天宫”主体部分的一颗颗白菜。目光扫过那些覆盖着霜花的菜帮。
窖内光线昏暗,但白菜帮上那层薄薄的霜,却在窖顶缝隙透下的几缕微光照射下,呈现出奇异的景象。霜并非均匀覆盖,而是形成了一条条、一片片相互交织的脉络和花纹。有些地方霜花细密如网,有些地方则凝成较大的、边缘锐利的冰晶片。这些冰晶的排列并非完全无序,它们仿佛沿着菜帮纤维的走向,在低温下凝结、生长、挤压……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带着某种内在规律的纹路。
李玄策的眉头微微蹙起。这纹路……这冰晶挤压形成的脉络走向,为何如此眼熟?他下意识地伸手,想拂去一点霜花看得更真切些,指尖刚触及那冰凉刺骨的菜帮,怀表链子却“啪嗒”一声,从棉服口袋里滑了出来,垂落在沾着泥土的地面上。表链末端,恰好钩住了他随身携带、放在内袋里那本线装《天工开物》的页脚。
书页被带开,哗啦轻响。李玄策低头看去,翻开的正是“膏液篇”,讲的是各种胶漆、油料的提取与应用。一行小字映入眼帘:“…膏之凝也,冷热相激,其纹如龟裂;油之沸也,腾跃冲撞,其沫若星散…”
冷热相激,其纹如龟裂!
一道闪电骤然划过脑海!就在几天前一份关于天宫一号轨道舱外热防护涂层的绝密技术简报里,几张高倍显微镜下的图片清晰显示:在模拟极端温差交变(重返大气层时剧烈的冷热冲击)的测试中,某批次新型轻质复合隔热涂层的表面,出现了细微的、类似龟裂的网状纹路!正是这些在微观尺度上形成的应力裂纹,在极端环境下会不断扩大、连接,最终导致涂层局部剥落失效,成为威胁航天器安全的重大隐患!简报上,那些放大后的裂纹形态,与眼前白菜帮上霜花挤压形成的脉络纹路,竟有着惊人的神似!
一股寒气,并非来自地窖,而是从心底深处猛地窜起!这民间的、最不起眼的白菜霜纹,难道冥冥中映射着国之重器上的致命瑕疵?
“铁柱!”李玄策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急切,在地窖略显空旷的空间里回荡,惊得旁边几个码菜的村民都停下了手,“把旁边那颗冻得最硬的,拿给我!”
王铁柱愣了一下,但看到李玄策异常凝重的眼神,立刻毫不犹豫地从角落一堆备用的白菜里,挑出一颗外叶冻得硬邦邦、几乎像块石头的,递了过去。
李玄策接过那颗冻白菜,入手沉重冰冷。他深吸一口气,目光锐利如鹰隼,死死盯着白菜帮上最密集的一片霜花纹路。下一刻,在所有人惊愕的目光中,他猛地扬起手臂,用尽全力,将那颗冻得像铁坨似的白菜,狠狠砸向地窖一侧坚实的夯土墙壁!
“砰——!!!”
一声沉闷而巨大的爆响在地窖里炸开!冻白菜瞬间四分五裂,坚硬的冰块和碎裂的菜叶四处飞溅!巨大的冲击力震得窖顶的尘土簌簌落下。
“哎呀!”“我的老天!”村民们和王德顺都吓得惊呼出声,下意识后退几步。
就在这电光火石之间,李玄策的目光却死死锁定在冻白菜撞击土墙后,碎裂的核心部分!只见那被极致低温冻结、又被瞬间巨大撞击力粉碎的白菜帮内部,冰晶结构彻底崩解,形成了无数道纵横交错的、极其锐利的放射状裂痕!这些裂痕的走向、分叉的角度、以及核心受力点周围形成的蛛网般的破碎区域……与他脑海中那份简报上,热防护涂层在极端冷热交变和应力冲击下产生的微观裂纹图像,几乎完美重合!甚至连那种裂纹从核心应力点向外急速扩散的“爆裂感”都如出一辙!
“看这里!”李玄策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指着那一片狼藉中最大的一块碎冰,上面布满了狰狞的裂痕,“看这裂痕的走向!核心受力点在这,裂纹呈放射状急速扩散,分叉角度尖锐,边缘有细微的‘阶梯状’断层……像不像……”他猛地顿住,后面的话涉及绝密,无法出口,但那眼神里的惊涛骇浪已说明一切。
王铁柱第一个反应过来,他常年与金属材料打交道,对断裂形态极其敏感。他一个箭步冲到碎冰前,蹲下身,不顾冰冷和泥土,手指几乎要触碰到那些裂痕:“这……这裂法!是应力集中瞬间释放!脆性断裂的典型特征!像……像某些特殊合金在极端温差下的疲劳崩裂!”他猛地抬头,看向李玄策,眼中充满了震惊和了然。
就在这时,李玄策口袋里的手机疯狂地震动起来。是加密专线。
他迅速接通,耳机里传来父亲李长庚那熟悉而沉稳的声音,带着越洋电话特有的微弱延迟和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但语气却异常清晰:“玄策!我刚收到你发来的霜花局部放大照片!那霜晶的排列方向,尤其是几个高密度交汇点的角度……快,找一片完整的、斜向生长的霜花,测一下它主脉与菜帮平面的夹角!”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金兰厌胜劫请大家收藏:()金兰厌胜劫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