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之水,裹挟着上游的雪意与中游平原的温热,在夔门的铁壁铜墙间奔突咆哮,声震峡谷。万吨巨轮在它浩瀚的脊背上,亦如飘零之叶。三峡大坝,这座凝聚着人类智慧与自然伟力的银灰色巨龙,横锁西陵峡口,将桀骜的狂澜驯化为万顷平湖。六月的阳光炽烈,打在混凝土坝体上,反射出冷硬而坚不可摧的光泽。
李玄策站在大坝顶端的观景平台边缘,深色风衣的下摆被强劲的江风猎猎扯动。脚下,是万顷碧波在巨大闸门的约束下形成的深潭,平静的表象下蕴藏着改天换地的伟力。远处,泄洪口喷薄出的水龙激荡起冲天的白雾,那低沉而永恒的轰鸣,不仅撼动着脚下的钢铁与混凝土,也震动着胸腔深处某个沉寂已久的角落——那是属于三峡的记忆。
“李部长,监测组全部就位,水下机器人开始下潜作业。” 身后传来技术负责人沉稳的汇报。
李玄策微微颔首,目光却未曾离开脚下奔流不息的金沙水。这宏大的景象,与记忆中那个风雨飘摇的防汛站重叠又剥离。**2002年,他作为三峡防汛局局长重返此地时,意气风发,这座世纪工程正是他施展抱负的舞台。** 而更早的烙印,则来自**1995至1997年间**,他在这片土地上,从防汛站副主任、科长到副处长的步步历练。那时的长江,是悬在百万生灵头顶的利剑,每一个汛期都惊心动魄。简陋的防汛站调度室里,摇把电话、堆叠的雨情电报、同事们熬红的双眼和嘶哑的指令声……那些带着潮湿土腥气和机油味的画面,带着岁月沉淀的重量,毫无预兆地涌上心头。
“念墨呢?”他收回目光,声音在江风的呼啸中依然清晰有力。
“念墨同志在主控中心,正配合李老进行最后的能量场域定位校准。” 身旁的国安特勤队长低声回应。
“走。”李玄策转身,步伐沉稳。坝体内部,是另一个世界。巨型发电机组在深处发出低沉而规律的嗡鸣,空气里弥漫着钢铁、绝缘漆和冷却水特有的混合气息。通道宽阔明亮,指示灯光条延伸向远方,充满了现代工业文明的磅礴力量。这与当年防汛站调度室里彻夜不熄的灯光、墙上挂满的水情图和略显简陋的通讯设备,形成了时空交错的鲜明对比。
他经过一处悬挂着“三峡工程建设与管理者荣誉墙”的走廊。脚步微顿,目光扫过墙上一张张或年轻或沧桑、却同样坚毅专注的面孔。在那群星闪耀之中,一张照片牢牢抓住了他的视线——照片上的他,穿着挺括的**三峡防汛局局长制服**,站在大坝主体工程浇筑的关键节点前,正对着图纸与几位总工程师进行现场会商。他眉头微锁,眼神锐利而专注,背景是巨大的钢筋骨架和忙碌的施工场景。照片下的铭牌清晰标注着年份:**2002年**。那是他职业生涯中一个承前启后的坐标。
指尖隔着冰冷的玻璃,轻轻拂过照片中那个年富力强的自己。一股混合着责任、挑战与豪情的热流,穿越时空奔涌而来。那时的守护,是确保这国之重器屹立不倒,是百万移民的安居乐业;今日的守护,是维系它所象征的国家命脉,是十四亿人赖以生存的根基。疆域拓展,责任倍增,对手变幻莫测,但那融入血脉的“守护”二字,其内核从未偏移。
他放下手,眼神深邃如古井,步伐未停,继续走向灯火通明的主控中心。
---
主控中心内,巨大的电子屏幕分割成数十个画面:实时水文数据流、精密的地质构造三维模型、声呐扫描图、水下机器人的第一视角影像。屏幕幽蓝的光芒映照着李长庚专注的侧脸,他枯瘦的手指正飞快地在键盘上跳跃,调整着屏幕中央一个极其复杂、不断脉动变幻的立体能量场模型,其核心区域正是三峡库区的地脉网络图。
李念墨站在祖父身侧,闭着双眼,双手虚按在一个连接着复杂传感线路的、温润如墨玉的圆形基座上。她呼吸悠长而深,额角渗出细密的汗珠,周身笼罩着一层常人无法感知的、极其细微的能量涟漪。这涟漪正与屏幕上那个玄奥的能量场模型产生着微妙的共振。
“爷爷,”她声音很轻,却带着一种奇特的穿透力,仿佛在与大地深处的脉搏对话,“左前方,偏下…大约水下七十米…对,就是那个隐伏点!不是主脉节点,是更深处的…一条很细的次级支脉交汇处…那里的‘声音’…很浑浊,像…被什么东西锈蚀、堵塞了,能量流经时带着痛苦的滞涩感…” 她的眉头紧紧蹙起,似乎在承受着某种无形的压力。
李长庚眼镜片后的目光锐利如鹰,手指在键盘上疾点如飞:“收到!坐标锁定!能量污染特征谱分析启动…机器人,转向坐标点,开启最高精度扫描模式!”
屏幕上,代表水下机器人的光点迅速移动,镜头画面切换。浑浊的江水中,强光探照灯如利剑刺破黑暗,扫过嶙峋的江底岩石。突然,一个半掩埋在泥沙和暗绿色水草中的、扭曲变形的金属物体出现在画面中央!它形状怪异,宛如一只被巨力拧断的深海毒蛸残骸,几条断裂的合金触手狰狞地向外支棱着,主体部分布满腐蚀的孔洞和烧灼的焦痕,内部精密的、非自然的几何结构隐约可见,透着一股令人心悸的冰冷与非人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金兰厌胜劫请大家收藏:()金兰厌胜劫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