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风,带着夏末的余温和初秋的爽利,吹过首钢遗址公园。这里曾是钢铁的王国,巨大的高炉、蜿蜒的管道、沉默的轧机,如同钢铁巨兽的骸骨,矗立在蓝天下。岁月的锈迹爬满了这些庞然大物的身躯,暗红与深褐交织,诉说着往昔的烈焰与轰鸣。然而,此刻,这些工业文明的纪念碑却被赋予了新的生命。高炉群被巧妙地改造成了“零碳未来”主题展馆,粗犷的钢铁骨架包裹着通透的玻璃幕墙;巨大的煤气储罐变成了穹顶影院;昔日的铁水奔流之地,铺上了大片大片翠绿的光伏草坪,太阳能板在阳光下闪烁着幽蓝的光泽,无声地汲取着天光,转化为清洁的电能。工业的粗犷与绿色的生机,在此刻形成了一种奇异的、充满希望的共生。
公园开阔的草坪上,一群孩子像欢快的雀鸟,在志愿者的带领下,正准备放飞手中的风筝。今天的风筝很特别,线轮不是常见的塑料制品,而是用回收的火箭外壳碎片经过打磨、重塑而成,闪烁着金属特有的冷冽光泽,上面还镌刻着小小的“长征”系列徽标。孩子们的小脸上洋溢着兴奋和自豪,小心翼翼地捧着这些承载着航天梦想与环保理念的特殊线轮。
李念墨穿着简洁的米白色工装连体裤,长发利落地束在脑后,正蹲在一群孩子中间,耐心地讲解着:“大家注意,放飞的时候,线要一点点放,感受风的力量,就像火箭升空一样,需要恰到好处的推力……” 她的声音清亮温和,手指灵巧地示范着如何控制线轮的松紧。阳光透过她额前的碎发,在她专注的侧脸上投下细碎的光影。在她身后,巨大的、沉默的钢铁高炉群,与她纤细的身影和孩子们清脆的笑声,构成了一幅极具冲击力的时代画卷。
“预备——放!”随着李念墨一声清亮的指令,孩子们欢呼着松开手中的风筝。刹那间,五彩斑斓的燕子、蝴蝶、老鹰……还有几架模仿“祝融号”火星车造型的独特风筝,乘着风,轻盈地跃上碧空,在巨大的高炉剪影和蓝天白云的背景中翩翩起舞。风筝线绷得笔直,发出细微而欢快的“嗡嗡”声。
就在这片欢腾之中,一只火红色的燕子风筝,不知是遇到了紊乱的气流,还是操作的小男孩过于紧张,线轮猛地一滞!只见那红燕子像喝醉了酒,在空中歪歪扭扭地挣扎了几下,然后一头栽了下去,不偏不倚,正朝着旁边一栋半开放、保留了原始风貌的旧淬火车间遗址坠落!
“哎呀!我的风筝!”小男孩惊呼一声,小脸瞬间垮了下来。
“别急,我们去找回来!”李念墨立刻安抚道,牵起小男孩的手,招呼着旁边几个志愿者和好奇的孩子,朝着那栋充满历史沧桑感的车间走去。
车间大门敞开着,岁月的尘埃在斜射进来的阳光里静静飞舞。空气中弥漫着铁锈、陈年机油和泥土混合的独特气味,厚重而沉郁。巨大的行车轨道锈迹斑斑,悬在头顶,如同凝固的时光。角落里堆放着早已废弃、落满厚厚灰尘的机床部件和工具。那只红艳艳的燕子风筝,正可怜兮兮地挂在一台布满油污和锈迹的旧式电弧炉顶部伸出的、像巨大手臂般的电极支架上。
“在那!”小男孩指着高处。
李念墨环顾四周,想找东西把风筝够下来。她的目光扫过车间深处,那里似乎有灯光,还有隐约的金属敲击声传来。
“里面好像有人?”一个志愿者疑惑地说。
众人循着声音和灯光,穿过布满阴影的废弃设备区,来到车间最深处。眼前的景象让所有人都愣住了。
一台足有两层楼高的巨型电弧炉,像一头沉睡多年后被唤醒的钢铁巨兽,矗立在眼前。炉体上斑驳的旧漆和厚厚的铁锈,记录着它燃烧的过往。然而此刻,它身上缠绕着崭新的、闪着银光的电缆和粗壮的冷却水管。炉门大开,里面不再是想象中熔岩般的钢水,而是被清理得干干净净,内壁上覆盖着一层奇特的、深绿色与铜锈色交织的、如同苔藓或古老铜器包浆般的物质。几盏明亮的LED工作灯悬挂在炉顶,将炉膛内部照得清清楚楚。
一个熟悉的身影,正半个身子探在巨大的炉膛里,手里拿着焊枪,焊枪尖端喷吐着幽蓝刺眼的电弧火花,发出“滋滋”的锐响。火花飞溅,落在他深蓝色的帆布工装上,烫出细小的黑点。他全神贯注,仿佛在给这头老迈的巨兽进行一场精密的改造手术。
“铁柱叔?”李念墨惊讶地叫出声。
电弧火花应声而熄。王铁柱从炉膛里直起身,摘下厚重的深色电焊面罩,露出一张被汗水、油污和焊接烟熏得黑一道白一道、却精神奕奕的笑脸。他古铜色的脸上,那双眼睛依旧像淬过火的钢一样明亮有神。
“念墨丫头?哎呀,还有小朋友们!”王铁柱抹了把脸上的汗,油污反而抹得更开了,他浑不在意,爽朗地笑着,“咋跑这儿来了?找风筝是吧?刚听见动静了,挂外面架子上了吧?待会儿叔给你们弄下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金兰厌胜劫请大家收藏:()金兰厌胜劫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