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的北京,天蓝得如同刚被洗过,没有一丝云絮,阳光慷慨地泼洒下来,将**广场上每一块方砖、每一面旗帜、每一张期待的脸庞都镀上了一层耀眼的金辉。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特殊的、混合了旗帜浆糊味儿、清晨露水气息和人群体温蒸腾出的热浪的味道,那是属于国家庆典的独特气息,厚重而激昂。
**观礼台:铁流奔涌 心潮逐浪
李玄策站在观礼台靠前的位置,身着深色便装,身姿挺拔如松。他并非站在最中央,但所处的位置足以让他将整个广场的恢弘气象尽收眼底。脚下,是如棋盘般整齐排列、蓄势待发的受阅方阵;远方,是巍峨矗立的**城楼,在秋日朝阳下熠熠生辉。
当第一声礼炮轰鸣着撕裂长空,庄严的回响仿佛敲击在每一个人的心鼓上。国歌奏响,那熟悉的、深入骨髓的旋律如同无形的纽带,瞬间将广场上十万人的心跳、观礼台上数千人的呼吸、乃至电视机前亿万国人的目光,紧紧连接在一起。李玄策的目光追随着那面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鲜红的旗帜在碧蓝的天幕上猎猎招展,像一团燃烧的火焰,也像一片沸腾的热血。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他嘴唇微动,无声地跟唱着。胸腔里,一股难以言喻的暖流与力量在奔涌、激荡。这力量,不仅仅是来自眼前这钢铁洪流即将展现的磅礴气势,更是源于这旋律背后所承载的百年沧桑、不屈抗争与浴火重生。
紧接着,分列式开始了。
铁流滚滚,大地震颤。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仪仗方队,军靴踏地的声音如同惊雷滚过广场,整齐划一,撼天动地。士兵们年轻而坚毅的面庞,在钢盔下绷紧如岩石,眼神锐利如鹰隼,每一步都踏出排山倒海的气势。李玄策的目光扫过这些年轻的面孔,心中涌起敬意。他仿佛看到了无数个赵小满——他那在2009年执行任务中牺牲的老同学。小满的身影在记忆深处一闪而过,带着爽朗的笑容和一丝未能亲眼见证今日盛景的遗憾。李玄策心中默念:“小满,你守护的,今日正昂首阔步。”
战鹰呼啸!空中梯队以雷霆万钧之势掠过天际,留下长长的、绚丽的彩烟轨迹,如同天神执笔在湛蓝天幕上挥毫泼墨。巨大的轰鸣声浪冲击着耳膜,也冲击着心灵。李玄策仰头,眯起眼睛,追踪着那些银灰色的矫健身影。当最新锐的战机编队以近乎完美的姿态低空通场时,他清晰地看到机翼下那象征着自主力量的徽标。这一刻,他想到了远在哈市的王铁柱——那个在精密刀具厂里,用布满老茧的双手,一遍遍淬炼特种钢材的汉子。铁柱他们磨砺出的,或许就是这些国之重器上某个微小却至关重要的轴承或齿轮?国之重器,正是由千千万万个“王铁柱”般平凡的双手托举而起。
地面方阵接踵而至。坦克、步战车、导弹发射车……钢铁洪流以无可阻挡的气势向前推进,履带碾过路面,发出低沉而充满力量的轰鸣。每一件装备都闪烁着冷冽的金属光泽,凝聚着尖端科技与工业制造的最高结晶。李玄策的目光在一辆造型独特、涂装低调的某新型导弹发射车上停留了片刻。他的脑海中瞬间浮现出女儿李念墨伏案实验室的身影,那些熬红的双眼,那些写满复杂公式的草稿纸。他几乎能肯定,那发射筒筒体上特殊的哑光涂层,正是女儿团队呕心沥血改进的新一代耐高温复合材料。一股为女儿、为所有默默无闻的科研工作者感到的骄傲油然而生。
这滚滚铁流,翱翔的战鹰,不仅仅是对力量的展示,更是对牺牲者的告慰(如赵小满),对奉献者的致敬(如父亲李长庚、妻子方清墨在各自领域的卓越贡献),对奋斗者的礼赞(如王铁柱、李念墨)。盛世华章,何谓“盛世”?李玄策心潮澎湃间,思绪愈发清晰:盛世,绝非仅仅是金戈铁马的赫赫威仪,或是琳琅满目的物质丰饶。它更是历经磨难后挺立不屈的民族脊梁,是万众一心凝聚而成的磅礴伟力,是浸润于血脉之中的文化自信,是面对星辰大海、愿为人类共同未来贡献智慧与力量的从容底气与坚定担当。眼前的盛况,将“民族复兴”的磅礴伟力与“人类夙愿”的浩瀚星空,在他心中前所未有地紧密联结起来,升华为一种更高维度的使命感。
哈市,王铁柱家:油光里的自豪
千里之外的哈市,老工业区的筒子楼里,弥漫着炖肉的香气和炒花生的焦香。王铁柱家小小的客厅挤满了人——他、他媳妇、刚上高中的儿子、还有隔壁闻讯过来一起看热闹的老邻居张师傅一家。
电视机开得震天响,屏幕上正是**广场那令人窒息的壮观场面。茶几上堆满了瓜子壳、花生皮、橘子瓣,几杯浓茶冒着热气。
“来了来了!快看!咱们的坦克!”王铁柱的儿子猛地从沙发上跳起来,指着屏幕兴奋地大喊。
王铁柱没吭声,他整个人几乎要贴到电视屏幕上去了,一双常年与钢铁打交道的、粗糙的大手紧紧攥着膝盖,指节因为用力而微微发白。他的眼睛瞪得溜圆,死死盯着屏幕上那些隆隆驶过的钢铁巨兽。当镜头拉近,给到一辆新型主战坦克炮塔下方那复杂精密的传动装置特写时,王铁柱的呼吸骤然急促起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金兰厌胜劫请大家收藏:()金兰厌胜劫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