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兵式的钢铁洪流与铿锵步伐带来的震撼余韵尚未完全散去,**广场上已悄然换上了另一幅色彩斑斓、生机勃勃的画卷。李玄策站在观礼台上,晨风拂过面颊,带来远处人群汇聚的嗡嗡声浪,像亿万只蜜蜂在春日花海中低语。他深吸一口气,空气中弥漫着阳光、旗帜的纤维味和一种难以言喻的、纯粹而热烈的喜悦。阅兵式展示的是筋骨与力量,而此刻,即将展开的群众游行,将是这个国家血肉与灵魂的盛大巡礼。
“来了!”不知是谁低呼一声。
激昂欢快的《红旗颂》旋律如同开闸的春水,瞬间流淌过整个广场。长安街的东端,彩色的浪潮开始涌动,伴随着震耳欲聋的欢呼声,由远及近,铺天盖地而来。
李玄策的视角:
第一眼,是“建国伟业”方阵。那一片火红的旗帜与工装蓝,瞬间将李玄策的思绪拉回了父辈们激情燃烧的岁月。他仿佛看到了父亲李长庚年轻时在图纸前伏案的身影,也看到了自己初入防汛站时,与工友们一起扛沙袋堵管涌的泥泞日子。汗水、信念、改天换地的豪情,都浓缩在那铿锵的步伐和坚毅的面庞里。
紧接着,“改革开放”方阵踏着《春天的故事》的旋律走来。特区拓荒牛的雕塑昂首向前,小岗村“大包干”的契约书模型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李玄策的目光扫过那些扮演当年“弄潮儿”的年轻面孔,他看到了赵小满当年在津城保护非遗时眼中同样闪烁的执着光芒。时代浪潮奔涌,无数个体汇入其中,改变着自身,也塑造着国家的命运。他心中默念:“小满,你守护的那些‘老物件’,也是这时代洪流里不可或缺的基石啊。”
当“创新驱动”方阵伴着充满未来感的电子乐驶入视野时,李玄策的精神为之一振。巨大的LED屏幕上,代码如瀑布般流淌,象征着量子计算、人工智能的抽象模型缓缓旋转。一群身穿白色实验服的青年科技工作者簇拥着象征核心技术的模型走过,他们脸上洋溢着自信与专注。李玄策的目光不由自主地追随着他们,仿佛穿透了时空,看到了此刻正在某个方阵集结区等待的李念墨。女儿那清亮的眼眸、紧抿的嘴角、思考时微微蹙起的眉头,一定也像这些年轻人一样,燃烧着对未知领域的探索热情。她为之倾注心血的那些“无形基石”——芯片、算法、操作系统,此刻正支撑着这盛世图景的每一个细节。一股强烈的自豪感在他胸腔中激荡。
“区域协调”方阵带来了祖国大江南北的风情。当那支身着鲜艳民族服饰、跳着欢快舞蹈的队伍走近时,李玄策的目光被牢牢吸引。那是“西疆”代表队的风采。姑娘们旋转的裙摆像盛开的雪莲,小伙子们击打手鼓的节奏充满力量。他们脸上绽放的笑容,纯粹而真挚,如同天山脚下最清澈的泉水。李玄策凝视着,心中涌动着复杂的情感。他想起了丝路地脉上那些古老的传说,想起了为这片广袤土地安宁而默默付出的人们。这笑容,这舞姿,是民心所向最直观的体现,比任何报告都更有力量。他默默祝福:“愿这份和谐与喜悦,如昆仑山般稳固。”
“绿水青山”方阵的到来,仿佛为喧嚣的广场注入了一股清泉。巨大的充气地球模型在花车上缓缓旋转,上面覆盖着郁郁葱葱的绿色植被。象征着风能、太阳能的装置闪闪发光。最引人注目的,是花车中央一座精巧的“生态修复装置”模型,它模拟着湿地净化水体的过程,水流汩汩,绿植葱茏。李玄策一眼就认出,那装置核心部分使用的特殊透水耐候材料,其研发思路正是源于妻子方清墨团队在仿生学领域的突破——灵感来自荷叶的超疏水结构和植物根系的净化功能。他嘴角扬起温柔的笑意,目光在人群中搜寻,很快,他在不远处缓缓驶来的一辆主题花车上,看到了那个熟悉的身影。
方清墨的视角:
她站在“绿水青山”主题花车的中央平台。阳光毫无保留地倾泻下来,将她米白色的院士服映照得格外柔和,胸前那枚小小的国徽闪烁着微光。花车被设计成一片微缩的山水林田湖草景观,而她,仿佛是这片生机盎然天地中的守护者。微风拂过她梳理得一丝不苟的鬓角,带来广场上震耳欲聋的欢呼声浪。她微微侧身,向两侧热情涌动的人群挥手致意,脸上带着一贯的沉静笑容,但眼底深处,却跳跃着难以抑制的激动火花。
她的目光掠过花车上那些象征性的装置,最终落在那座小小的“生态修复器”模型上。水流正通过多层仿生材料,从模拟污浊变得清澈。这并非她亲手制作,但其中的核心理念和技术路径,却凝聚了她和团队无数个日夜的心血。她想起在实验室里观察荷叶表面结构的日子,想起为解决材料耐候性难题翻阅古籍寻找天然植物粘合剂的灵感。当基础研究的成果,以这样一种充满希望和美感的方式,呈现在亿万国人面前,融入国家发展的宏大叙事时,一种难以言喻的欣慰和满足感充盈了她的心房。她不是为了荣誉,而是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所学所思,正在为脚下这片土地的可持续未来,添上一块坚实的砖瓦。她望向观礼台的方向,虽然人海茫茫无法分辨,但她知道,李玄策一定在看着她,分享着这份属于科研工作者的荣光与幸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金兰厌胜劫请大家收藏:()金兰厌胜劫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