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金兰厌胜劫 > 第1091章 四十年回响(2018年10月1日)

十月的北京,天高云阔,阳光慷慨地洒满大地,带着金秋特有的澄澈与爽朗。空气中弥漫着一种节日的暖意,鲜艳的国旗在微风中舒展,像无数跃动的火焰,点燃了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长安街两旁,精心布置的花坛姹紫嫣红,拼出“40”的醒目数字,无声地诉说着一个伟大征程的里程碑。

国家博物馆宏伟的廊柱下,人流如织,却秩序井然。一张张或沧桑、或年轻、或兴奋、或沉思的脸上,都映照着同样的期待——走进时光的长廊,触摸四十载风云激荡的脉搏。李玄策一家五口,便汇入这充满历史温度的人流中。他穿着质地精良但样式简约的深灰色夹克,身姿依旧挺拔如松,只是鬓角染上的几缕霜华,在明亮的阳光下格外显眼。方清墨挽着他的手臂,一袭素雅的米白色风衣,院士的沉静气质中透着温婉。李念墨走在父母身侧,年轻的脸庞上既有对历史的探究,也带着属于她这一代人的锐气。李长庚老爷子精神矍铄,戴着一顶贝雷帽,眼神深邃地扫视着这座承载着民族记忆的殿堂。李天枢则像只充满好奇的小鹿,十五岁的少年,身形已开始拔节,他牵着爷爷的手,眼睛亮晶晶地四处张望,仿佛要捕捉空气中每一个跳动的历史音符。

“爸,你看那个!”李天枢兴奋地指着一个巨大的展柜,里面陈列着一排排形态各异、带着岁月包浆的票证——粮票、布票、油票、肉票,花花绿绿,像褪色的蝴蝶标本。“这是什么呀?买东西还要用这个吗?”他从未经历过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对这些小纸片充满了不解。

李玄策停下脚步,目光落在那些票证上,时光的潮水瞬间漫过心堤。他仿佛又闻到了当年车间里机油和铁锈混合的味道,看到了自己作为码头机械队技术员时,每月领到那点微薄工资和几张票证时的情形。“这叫‘票证时代’,天枢。”他的声音温和而悠远,像在讲述一个古老的故事,“在爷爷年轻的时候,在我们国家还比较困难的时期,很多东西不是有钱就能买到的,需要凭这些票去换。粮票换米面,布票换布料……那时候啊,买辆自行车、买块手表,都是了不得的大事,要攒很久很久的钱和票。”

方清墨轻轻抚摸着展柜冰凉的玻璃,眼神有些飘忽,想起了自己刚参加工作时,在上城材料研究所里,大家小心翼翼节省每一张实验记录纸的日子。“是啊,那时候条件艰苦,但大家的心气都很足,总觉得日子会越过越好,有奔头。”她转头看向丈夫,两人目光交汇,无声地交换着只有他们才懂的、关于那个年代的默契与温暖。

李念墨听着父母的讲述,又看着眼前这些实物,一种跨越时空的感慨油然而生。她生在相对富足的年代,留学海外见惯了繁华,此刻更深刻地体会到父辈们筚路蓝缕的不易。“从凭票供应,到现在的网购、移动支付,指尖一点,全球商品都能送到家……这四十年,真是翻天覆地。”她轻声感叹,语气里充满了对创造这奇迹的父辈和时代的敬意。

他们继续向前走。一组泛黄的老照片吸引了李玄策的目光。其中一张,是几位穿着蓝色工装、戴着安全帽的工人,正围着一台巨大的龙门吊车进行检修。照片有些模糊,但李玄策还是一眼认出了照片角落那个年轻的身影——正是二十多年前的自己,在集装箱码头机械队当技术员时,和工友们一起抢修设备的场景。汗水浸透了工装,脸上沾着油污,但眼神却异常专注和明亮。

“看,爸爸!”李天枢也发现了,惊喜地指着照片,“那是你!好年轻啊!”

李玄策凝视着照片里那个意气风发的青年,嘴角泛起一丝复杂的笑意。那时的他,满腔热血,只想把技术学好,把机器修好,让码头的装卸效率更高一点。谁能想到,命运的航船会将他从波涛汹涌的长江防汛一线,带到奥运安保的指挥中枢,再驶入关乎国家乃至地球命运的战略深海?

“是啊,那时候爸爸和你现在差不多大,就在码头和机器打交道。”李玄策拍了拍儿子的肩膀,“那时候可没现在这么多高科技,全靠一双手和一股子钻研的劲儿。机器坏了,图纸翻烂了也要找出问题,工具不够,就自己想办法造。那时候,就觉得能把机器修好,让货轮按时进出港,就是最大的成就。”他的话语朴实,却蕴含着那个年代特有的奋斗精神。

李长庚看着儿子年轻时的照片,眼中满是欣慰与感慨。他失踪的那些年,错过了儿子最艰苦的奋斗期,这始终是他心底的遗憾。“玄策,你这一步一个脚印,走得踏实。从技术员到防汛,再到奥运安保、国安,直到现在……每一步,都是在为这片土地添砖加瓦。”老人家的声音不高,却带着沉甸甸的分量。

展览按时间脉络铺陈,如同展开一幅波澜壮阔的史诗画卷。三峡大坝合龙的惊心动魄、神舟飞船遨游寰宇的激动人心、青藏铁路穿越世界屋脊的壮丽诗篇、奥运会开幕式上震撼世界的“和”字……一幅幅照片、一段段影像、一件件实物,无声地诉说着这个古老国度如何在变革中焕发新生,如何在开放中拥抱世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金兰厌胜劫请大家收藏:()金兰厌胜劫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当走到“绿水青山”主题展区时,李玄策的脚步明显慢了下来,甚至带着一种近乎虔诚的郑重。这里不再是冰冷的钢铁洪流或炫目的科技奇观,而是满眼的苍翠与生机。大幅的高清照片展示着被修复的矿山重新披上绿装,浑浊的江河变得清澈见底,濒危的动植物在保护区里悠然繁衍。全息投影营造出森林氧吧的清新氛围,耳边仿佛能听到鸟鸣啾啾,溪水潺潺。

方清墨被一组关于新型环保材料的展示吸引,那是她研究领域的前沿成果在实践中的应用。“生态修复材料,让伤疤愈合,让大地重生……”她轻声念着展板上的文字,作为科研工作者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李玄策却久久驻足在一张看似普通的照片前。照片拍摄的是一个普通的江南小镇,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吸引他的是照片下方的一行小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发源地实践样本——环境美了,人心暖了,游客来了,百姓富了。” 他的目光穿透照片,仿佛看到了更深的层次。他想起长生疫苗事件带来的信任冰河,想起一些地方官员为了“金山银山”不惜破坏“绿水青山”的短视行为,也想起不久前那位向他倾诉的、在基层浊流中坚守清廉的干部疲惫却清澈的眼神。

“绿水青山……”李玄策喃喃自语,声音低得只有身边的方清墨能听见,“外面的山水要守住,人心里的那片净土,更要守护好啊。没有内心的清朗澄澈,再美的风景,也经不起风浪的侵蚀,再厚的家底,也终会败光。” 他像是在对妻子说,又像是在提醒自己。这“绿水青山”的理念,于国于民是可持续发展的根基,于官场,则是清风正气、百年基业的命脉。

李天枢似乎感受到了父亲情绪的波动,他安静地靠在父亲身边,仰头看着那张小镇照片,清澈的眸子里映着水乡的倒影。“爸爸,这里真好看,像画一样。要是每个人心里都像这里的水一样干净,是不是就没有坏事了?” 孩子天真的话语,却像一把钥匙,精准地打开了李玄策此刻最深的感悟。

李玄策心头一震,低头看着儿子纯净无邪的眼睛,一股暖流涌上心头。他蹲下身,平视着李天枢,大手轻轻抚过儿子的头顶。“天枢说得对。心里的干净,比什么都重要。就像这照片里的小河,源头清,流得才远,才能滋养万物。人心也一样,心正了,路才能走得稳,走得远。” 他借机对身边的李念墨也说,“记住,无论科技走多远,无论位置有多高,守住内心的‘绿水青山’,才是我们安身立命、为国效力的根本。这四十年,我们创造了物质的奇迹,下一个四十年,乃至百年,更需要人心的奇迹。”

李长庚在一旁听着,捋着下巴,眼中精光闪烁。他经历过旧中国的积贫积弱,也见证了新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儿子的这番话,深得他心。“玄策此言,直指根本。科技、经济是筋骨血肉,人心信仰才是灵魂元神。灵魂不昧,筋骨才能强健,血肉才能丰盈。这‘绿水青山’的理念,由外而内,由物及心,是大智慧啊。”老爷子的话语,带着历经沧桑的洞见。

参观接近尾声,一个巨大的互动屏幕前,参观者可以留下自己对未来的寄语。李念墨上前,指尖在屏幕上郑重写下:“科技向善,守护生命与自然的边界。” 李天枢想了想,也踮起脚,认真地画了一个大大的绿色心形图案,里面歪歪扭扭地写着“干净”。

最后,在一幅象征着祖国壮丽山河与辉煌成就的巨型艺术画卷前,一家人停下了脚步。画卷气势磅礴,色彩绚丽,浓缩了四十年的沧桑巨变。李玄策提议:“来,我们在这里合个影吧。”

方清墨微笑着整理了一下衣襟,李念墨站到父亲身边,李长庚站在中央,李天枢则依偎在爷爷和父亲中间。工作人员帮忙按下快门。镜头定格的一瞬间,李玄策的目光越过镜头,投向那幅象征着过往荣光与未来征途的巨幅画卷,眼神深邃而坚定,仿佛已经看到了下一个波澜壮阔的四十年。

照片里,是李家三代人温馨的笑容。照片的背景,是奔腾不息的江河,是巍峨耸立的高山,是拔地而起的城市,是遨游星海的飞船,更是那无处不在、生生不息的——绿水青山的希望。这希望,不仅在山川大地,更在李玄策心中,在那千千万万为这片土地奋斗的人们心中,悄然生根,静待繁花。

喜欢金兰厌胜劫请大家收藏:()金兰厌胜劫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