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湖州,辑里村。
霜降已过,江南的秋意染透了这片因“辑里湖丝”而名动天下的土地。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混合着湿润泥土、成熟稻谷和淡淡桑叶清香的独特气息。傍晚时分,夕阳的金辉慵懒地洒在连绵的桑田上,将层层叠叠的桑叶镀上一层温暖的光边,叶片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沙沙作响,仿佛低吟着千年养蚕史的古老歌谣。村落里,白墙黛瓦的农舍错落有致,几缕炊烟袅袅升起,更添几分宁静祥和。
村东头一处宽敞的老宅院,便是辑里村蚕桑合作示范基地的核心。院子里搭着长长的竹架,上面层层叠叠地晾晒着新收的桑叶,散发着植物特有的清甜。这里,正在进行着一场跨越古今的科技与生命对话的实验。
方清墨院士和李念墨博士正专注地守在一排特制的蚕匾旁。这些蚕匾并非传统的竹编,而是嵌入了微型传感器阵列的透明材料制成,能实时监测蚕宝宝的生命体征、吐丝状态以及……它们啃食桑叶时产生的微妙声波。这项由李念墨主导的前沿研究,旨在探索利用蚕丝蛋白独特的分子结构进行高密度、生物兼容性数据存储的可能性。此刻,无数条通体玉白、近乎透明的“科技蚕”正在匾内蠕动,它们啃食着精心挑选的桑叶,发出极其细微、却连绵不绝的“沙沙”声,汇聚在一起,如同秋夜里的绵绵细雨,轻柔地笼罩着整个蚕室。
“墨墨,声波采集的基线数据非常稳定。”方清墨看着平板电脑上跳动的频谱图,轻声对女儿说。她穿着简单的棉麻衬衫,挽着袖子,眼神里充满了对这项融合了传统产业与现代尖端科技研究的期待与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她想起了丈夫李玄策此刻正在京城的战略会议上,应对着更加复杂诡谲的国际博弈。而眼前这些小小的生命,或许承载着未来信息存储革命的关键。
李念墨点点头,年轻的脸上写满了专注与兴奋。她小心翼翼地调整着传感器探头的角度,仿佛在倾听蚕宝宝们的窃窃私语。“妈,你看这个频段,”她指着屏幕上一条微弱的、近乎恒定的波动线,“非常规律,像是某种……天然的编码节奏?我在想,这会不会是它们在进化中形成的一种生物信号?”
就在这时,一个略显稚嫩却带着不容置疑穿透力的声音打破了蚕室的宁静:
“它们在说‘救命’!”
说话的是李天枢。这个年仅十四岁,却拥有着超越年龄的沉稳和神秘预知能力的少年,不知何时已经站在了一个蚕匾前。他眉头紧锁,清澈的眼眸里不再是平日的沉静,而是充满了焦急和一种感同身受的痛苦。他猛地伸出手,毫不犹豫地掀开了面前那个蚕匾的盖子!
“天枢!小心!”方清墨和李念墨同时出声。蚕宝宝对环境变化极其敏感,突然掀盖可能会惊扰到它们。
然而,李天枢的动作快得惊人。盖子掀开的瞬间,一股异样的气息似乎弥漫开来。原本沉浸在“沙沙”食桑声中的蚕宝宝们,在这个匾里,动作明显变得焦躁不安,啃食的节奏变得杂乱无章,甚至有几条在痛苦地扭曲翻滚。
“看!”李天枢的小手指向匾内的角落,声音带着急切,“它们很害怕!声音都变了!”
方清墨和李念墨立刻围拢过去。顺着李天枢手指的方向,她们仔细辨认。在翠绿鲜嫩的桑叶堆里,夹杂着几片颜色略显深绿、叶脉纹路也稍有不同的叶子。不仔细看,几乎难以分辨。
“咦?这叶子……”旁边一位一直默默抽着旱烟的老蚕农,名叫沈阿公,此时也凑了过来。他布满皱纹的脸上露出疑惑,用粗糙的手指捻起一片深绿色的桑叶,凑到鼻尖闻了闻,又用烟袋锅轻轻敲了敲匾沿,发出笃笃的声响。“这味道……不对路数啊!不是咱辑里的桑叶!老头子我养了一辈子蚕,这叶子看着像桑叶,闻着却少了那股清甜劲儿,倒有股子……生涩气!”
沈阿公的烟袋锅精准地指向匾角那几片可疑的桑叶,铜制的烟锅头在灯光下反射着微光。“怪道小娃儿说蚕在喊救命!怕是吃了这‘怪叶子’,身子骨受不住哩!” 他浑浊的老眼里满是心疼,看着匾里那些焦躁不安的蚕宝宝,仿佛看着自己生病的孩子。
李念墨心头一震!她迅速从工具包里取出便携式分子检测仪,对准那几片深绿色的桑叶。几秒钟后,仪器屏幕亮起刺目的红色警报!
“转基因桑叶!”李念墨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震惊,“基因序列被改造过,嵌入了高表达外源蛋白片段!这……这是从哪里混进来的?”
方清墨的脸色瞬间变得凝重如霜。转基因物种入侵!这绝非偶然!联想到近期国际上在生物科技领域的激烈竞争,以及某些势力试图在农业、生物医药等关键领域设置壁垒甚至制造混乱的动向,这极可能是一次针对国内高端生物材料产业链(尤其是珍贵的辑里湖丝)的有预谋的生物破坏!目的是污染蚕种,破坏丝质,甚至窃取李念墨正在研究的蚕丝蛋白存储技术的数据!这些小小的蚕宝宝,竟成了无声战场上的受害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金兰厌胜劫请大家收藏:()金兰厌胜劫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