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的风,带着特有的咸腥与温润,拂过浙东那个叫做“石浦湾”的小渔村。正是休渔季节,往昔喧嚣的码头安静了下来。一排排渔船整齐地泊在港湾里,随着潮水轻轻摇晃,桅杆林立,像一片沉寂的森林。船身上新鲜的桐油味儿,混合着渔网散发出的淡淡海腥和晾晒着的海带紫菜的鲜咸气息,弥漫在六月的空气里。阳光炽烈,晒得石板路面发烫,海鸥的鸣叫显得格外清亮。
村东头老樟树下的晒场上,却是另一番忙碌景象。一群渔家妇女围坐在一起,手指翻飞。她们手中编织的,不再是传统的尼龙渔网,而是一种颜色深褐、带着独特韧性的新型网具——海藻生物降解网。材料是方清墨院士团队的最新成果,以海藻提取物为基础,既坚韧耐用,又能在废弃后自然降解,化作鱼虾的养分。
“哎,阿芬嫂,你这梭子走得可真快!”一个脸上刻着风霜、笑容爽朗的妇人扬声赞道。
被唤作阿芬嫂的妇人头也不抬,手指灵活得像穿梭的银鱼:“不快不行啊,合作社接的订单多,休渔期就指着这活计给娃们添点书本费呢!”她口中的合作社,正是村里老渔民周大橹牵头组建的“石浦湾生态合作社”。周大橹,是李玄策的老同学周卫国的亲叔公,古铜色的脸庞像被海风和岁月反复揉搓过的礁石,一双眼睛却依旧锐利如鹰。
此刻,周大橹正站在晒场中央,手里拿着一卷泛黄的旧图纸,对着几个好奇的年轻游客比划着。他赤着精壮的上身,肌肉虬结,布满陈年的晒斑和细小的白色盐霜痕迹。
“后生仔,看好了!”周大橹声音洪亮,带着海浪拍岸般的韵律感。他忽地沉腰坐马,双臂缓缓展开,做出一个仿佛在拉拽巨网的姿势,接着脚步轻移,身体随之摆动,划出流畅而充满力量的弧线。“这步子,叫‘探海’!”他一边示范,一边讲解,“左脚点地,右脚虚划,身子这么一拧——老祖宗传下来的!为啥?凭这步子,踩在甲板上,就能觉出底下暗流的涌劲儿,**不离十!比你们城里人那啥…声呐雷达,差不了多少!”
年轻游客们看得啧啧称奇,纷纷跟着比划,却总是不得要领,引来周围织网妇女们善意的哄笑。周大橹自己也哈哈大笑,露出一口被烟熏得微黄的牙齿:“莫急莫急!这是咱渔家人的血脉,是跟海龙王打交道的‘密码’!等晚上妈祖巡安,让你们看个全乎的——那才叫‘妈祖祭舞’,每一步都是活的海图!”
夕阳熔金,将海面染成一片壮阔的橙红。石浦湾小小的妈祖庙前,已是人山人海。渔村的男女老少都换上了相对整洁的衣裳,神情庄重而虔诚。庙前空地上,周大橹身穿一件半旧的靛蓝色对襟褂子,腰间系着一条象征吉祥的红布带,站在队伍最前方。他身后,是几十位同样健硕的老渔民,人人面色肃穆。
低沉的海螺号角“呜——”地一声长鸣,划破暮色。紧接着,牛皮大鼓沉稳有力地擂响:“咚!咚!咚!”仿佛大海的心跳。周大橹深吸一口气,胸腔鼓起,猛地发出一声悠长苍劲的呼喊:“起——舞——喽——!”
鼓点骤然变得急促而富有节奏。周大橹动了。他的动作不再像白天示范时那般随意,而是带着一种沉甸甸的仪式感和难以言喻的力量美。他时而双臂高举,如同扬帆起航,迎着海风;时而俯身下探,如同撒网入海,力贯千钧;时而拧身踏步,如同与汹涌的暗流搏斗;时而双臂环抱,如同满载而归,心怀感恩。每一个动作都大开大合,充满了与大自然的角力与对话。他脚下的步伐,踩在鼓点的缝隙里,时而沉重如锚定海底,时而轻快如浪尖飞舟。周围的舞者紧紧跟随,动作整齐划一,几十双沾满海盐的赤脚拍打着地面,发出“啪!啪!”的声响,与鼓声、海浪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撼动人心的原始韵律。空气中弥漫着香烛的气息,渔民们黝黑的脸上汗水晶亮,眼神却无比专注,仿佛在与冥冥中的海神进行着古老的交流。那舞姿,是千百年来渔家人与大海共生、搏斗、敬畏的生命密码。
李玄策一家,就站在人群稍外围静静看着。李玄策一身素色棉麻衣衫,负手而立,目光深邃地注视着眼前这充满力量与信仰的古老舞蹈。方清墨挽着他的手臂,眼中闪烁着对丈夫家乡民俗的欣赏与理解。李念墨拿着一个小型环境声呐记录仪,正悄悄捕捉着舞蹈节奏与附近海域潮汐波动的关联数据,脸上带着研究者的专注。李天枢则被奶奶紧紧牵着,少年的眼睛亮晶晶的,视线追随着周大橹爷爷每一个充满力量的动作,小脸上满是新奇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感应。
祭舞进入**,鼓点如疾风骤雨。周大橹一个旋身,双臂如大鹏展翅般张开,定格在最高点。海风骤起,吹动他花白的头发和衣襟,猎猎作响。就在这一刻,一轮皎洁的圆月恰好升上海平面,清辉洒落,将舞者的身影长长地投射在沙滩上,如同古老图腾的复活。人群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和掌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金兰厌胜劫请大家收藏:()金兰厌胜劫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