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北京,一场寒潮刚刚掠过,天空呈现出一种被用力擦洗过的、清冽的湛蓝。阳光透过高大的落地窗,斜斜地打在铺着厚重绒毯的地板上,光柱里细小的尘埃无声飞舞。外交部大楼里的一间小型会议室,气氛却与窗外澄澈的天空迥异,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凝重。
李玄策坐在椭圆会议桌的主位旁侧,他穿着剪裁合体的深灰色毛呢西装,里面是熨帖的白色衬衫,没有打领带,领口随意地松开了第一粒纽扣,这让他严肃的气质里透出一丝松弛。他面前的桌面上,放着一份翻开的简报,旁边是一杯冒着袅袅热气的清茶,白瓷杯沿氤氲着水汽。他微微垂着眼睑,修长的手指无意识地轻叩着桌面,发出几乎微不可闻的“笃笃”声,仿佛在叩击着遥远南半球那片土地的心跳。
“……综上所述,”外交部负责大洋洲事务的司长王明远声音沉稳,但字句清晰,“袋鼠国新总理斯科特·莫里森上任后,在多个非正式场合释放了明确信号:希望改善因前任政府强硬立场而陷入低谷的对华经贸关系。其新任贸易部长近期在媒体专访中,甚至使用了‘互补性极强’、‘潜力巨大’这样的词汇。他们的矿业、农业、教育产业界对恢复和扩大对华合作,期待值很高。”
会议室里很安静,只有王司长的声音和空调低沉的送风声。几位与会的高级官员都凝神听着,有人微微点头,有人眉头轻蹙。
“但是,”王明远话锋一转,语气里的温度降了几分,“在安全领域,尤其是涉及南海问题以及与我们‘印太战略’相关的事务上,新政府的态度并未发生根本性转变。其国防白皮书草案泄露出的内容显示,他们依然将我们视为‘系统性挑战’,并强调加强与传统盟友(他在这里巧妙地略过了具体国家名)在军事和安全领域的协调。就在上周,他们还宣布将参与一项在南海争议海域附近举行的多国联合演习。”
“经济上递橄榄枝,安全上竖尖刺。”一位戴着金丝眼镜的副部长轻声总结,话语里带着一丝冷峭的讥诮,“老套路了。又想拿我们的市场,又对我们的发展心怀戒备,还要跟着别人摇旗呐喊。”
李玄策终于抬起了眼。他的眼神深邃平静,像冬日里不起波澜的深潭,却有着洞察一切的穿透力。他没有立刻回应副部长的评论,而是将目光投向王明远:“明远,他们的新内阁组成,特别是核心幕僚的背景,分析报告出来了吗?”
“是的,顾问。”王明远立刻调出另一份文件,“新总理莫里森本人出身财长,其核心经济团队,包括财长、贸易部长、资源部长,都是务实派,与工商界联系紧密,对华合作持积极态度。但安全团队,尤其是国防部长、外交部长以及国家安全顾问,背景多来自传统安全智库和军方,深受盎格鲁-撒克逊安全观影响,对华疑虑根深蒂固。可以说,新政府内部,‘经济派’与‘安全派’的博弈非常激烈,目前看势均力敌。”
李玄策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浮沫,抿了一口。温润的茶汤滑入喉中,带来一丝清苦后的回甘。他放下杯子,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
“势均力敌,意味着有空间,也意味着有风险。袋鼠国是资源宝库,市场广阔,也是南太地区的重要支点。它的摇摆,对我们‘带路’倡议向南太延伸,对稳定周边环境,意义不小。”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在座的众人,仿佛在梳理着脑海中那幅无形的国际关系经纬图。
“对于这种递来橄榄枝却又暗藏荆棘的局面,硬碰硬,只会让荆棘越长越密,扎伤递橄榄枝的手,也刺伤我们。全面退缩,又会寒了期待合作者的心,自缚手脚。”他的手指在桌面上虚划着,“我们需要的是‘以柔化刚’,‘以经促信’,最终达到‘以民化疑’。”
“以经促信?以民化疑?”王明远轻声重复,眼中露出思索的光芒。
“对。”李玄策微微颔首,身体微微前倾,语气带着一种循循善诱的笃定,“经济是最大的粘合剂,民心是最终的压舱石。他们不是有‘经济派’吗?我们就给他们实实在在的合作项目,让合作的红利看得见、摸得着,让袋鼠国的普通民众、商界精英真切感受到与中国交好的好处。这份‘利’,就是‘经济派’在内部博弈中最有力的筹码。”
“具体方向呢?”有人问道。
“清洁能源。”李玄策毫不犹豫地说,“袋鼠国光照充足,风能资源丰富,发展可再生能源潜力巨大。而我们在光伏、风电、储能技术上有领先优势,成本控制能力强。可以推动大型风光储一体化项目合作,尤其是在他们广袤的内陆和偏远地区,既能解决他们的能源转型需求,又能创造当地就业。想想看,当阳光照耀在由我们技术建造的、绵延数公里的太阳能板上,为他们的城镇提供清洁电力时,当地居民会怎么想?这比一万句外交辞令都有说服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金兰厌胜劫请大家收藏:()金兰厌胜劫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他脑海中浮现出广袤的澳洲内陆,金色的阳光下,深蓝色的光伏板阵列如同静默的海洋,闪烁着科技与自然交融的光芒。画面很美,也很实在。
“还有农业技术。”他继续道,“精准灌溉、智能农机、生物育种,这些都是我们的强项。他们的牧场主、农场主最关心什么?是产量,是效率,是应对干旱的能力。如果我们的技术能帮他们养出更健康的奶牛,种出更高产的小麦,降低生产成本,这份感激会自然而然地转化为对合作的认同。民以食为天,农业合作最接地气,也最容易赢得普通民众的心。”
会议室里响起一阵轻微的赞同声。李玄策提出的方向,既符合国家战略利益,又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和民生亲和力。
“但是顾问,”王明远谨慎地提醒,“‘安全派’的疑虑不会因此消失。他们可能会在合作项目中设置障碍,或者利用舆论渲染‘技术依赖’、‘经济控制’等论调。”
“预料之中。”李玄策嘴角浮现一丝了然的笑意,那笑容里带着洞察世事的睿智和一丝不易察觉的冷峻,“这就是我们策略的第二部分:‘以民化疑’。经济合作是基础,但人心相通才是关键。要化解安全层面的疑虑,光靠利益还不够,需要情感的纽带和文化的理解。”
他端起茶杯,看着杯中沉浮的茶叶,仿佛在凝视着无形的文化脉络。
“文化交流要先行,而且要选准切入点。袋鼠国有世界上最古老的土着文化之一,其艺术、音乐、对自然的敬畏,与我们东方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敬畏自然’有异曲同工之妙。我们可以主动邀请他们的顶级土着文化团体来华巡演、办展,去敦煌、去三星堆、去云南少数民族地区,让他们看看我们同样古老多元的文化传承。这种基于人类共同文化遗产的对话,最容易引起共鸣,消弭隔阂。”
“联合考古也是个好主意。”一位文化部的参会官员眼睛一亮,“他们在史前人类迁徙、岩画研究方面有专长,我们在东亚、中亚考古领域成果丰硕。组织联合科考队,共同探寻太平洋两岸远古人类交流的痕迹,这是跨越国界的科学探索,也是增进了解的最佳平台。”
“地方友城合作也要深化。”李玄策补充道,“不仅仅是签协议,更要推动实质性的民间往来。让我们的中学生去他们的农场体验,让他们的艺术家来我们的古镇采风,让两国的社区建立直接的帮扶和交流渠道。当人与人之间建立起真实的友谊,那些基于地缘政治的抽象恐惧就会被真实的情感所稀释。”
他停顿了一下,眼神变得格外深邃,带着一种洞悉幽微的警觉。
“不过,明远提醒得很对。我们递出橄榄枝,也要提防荆棘的反噬。”他的手指轻轻敲击了一下桌面,发出清晰的脆响,“袋鼠国国内,乃至整个盎格鲁-撒克逊文化圈,都有一股势力,习惯于戴着‘学术自由’、‘价值观输出’的面具,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和分化。我们要特别警惕在学术交流、媒体互动、NGO合作中,有人夹带私货,试图扭曲我们的形象,离间我们与袋鼠国民众的关系。”
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对此,我们的策略是‘种花得花,种刺得刺’。一方面,要大力支持那些真诚、务实、致力于促进相互理解的学者和机构,给他们提供平台和便利,让合作之花处处绽放。另一方面,对于那些打着交流旗号行渗透分化之实的,要精准识别,有理有据有节地予以回应和反制,必要时果断设置‘防火墙’。交流的大门敞开,但门槛要设好。我们要的是真朋友,不是披着羊皮的狼。”
“种花得花,种刺得刺……”王明远低声咀嚼着这句充满东方农耕智慧又暗含辩证哲理的俗语,眼中光芒闪动,“明白了,顾问。我们这就细化方案,重点在清洁能源、农业技术、土着文化交流和地方友城这四个方向发力,同时加强对交流项目的甄别和引导。”
会议在务实高效的气氛中结束。众人起身离开,会议室里只剩下李玄策和秘书。他独自在窗边站了一会儿,望着楼下长安街车水马龙的景象。深秋的阳光给他挺拔的身影镀上了一层淡金色的轮廓,显得既坚定又有些许孤远。袋鼠国的橄榄枝与荆棘,只是他面前错综复杂的全球棋局上的一隅。每一步落子,既要谋当下之利,更要思长远之势。
夜幕低垂,华灯初上。李玄策回到位于西山附近的家中。书房里只开了一盏暖黄色的台灯,光线柔和地洒在宽大的红木书桌上。桌上摊开着几份文件,旁边放着他惯用的那套青花瓷茶具——那是父亲李长庚归国时带回来的老物件,釉色温润,画工精细,透着岁月的沉静。
他没有立刻处理文件,而是从书架上抽出一本线装的《盐铁论》。指尖划过略微泛黄、带着独特书香气的纸页,他的心神渐渐沉淀下来。桑弘羊与贤良文学们关于国家专营与民生疾苦的激烈辩论,穿越千年时空,仿佛仍在耳边回响。治国之道,无论古今中外,平衡之术永远是核心。经济与安全,利益与人心,开放与底线……如何像走钢丝一样找到那个微妙的平衡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金兰厌胜劫请大家收藏:()金兰厌胜劫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