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玄幻奇幻 > 静虚谷秘史:黄帝内经新传 > 第74章 经络虚实之秘与刺法精要

紫萱皱着眉头,思索片刻后问道:“结合时令治疗,具体该如何操作呢?”

岐伯耐心解释道:“在春夏阳气渐盛之时,可适当采用清泻经气的方法,使经气不过于亢盛,同时辅以温通络脉之法,如艾灸相关络脉的穴位,以补充络气。比如,可选取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进行艾灸,这些穴位分别属于胃经与脾经,与络脉气血的运行密切相关。而在秋冬阳气内敛之际,则应以温补阳气、温通经络为主,可采用针刺与中药内服相结合的方式。针刺时,选取肾俞、关元等穴位,以培补人体的阳气;中药则可选用一些温阳散寒、通络活血的方剂,如当归四逆汤等,以增强络气,抵御寒邪。”

“在春夏季节,当采用清泻经气之法时,以足阳明胃经为例,可选取内庭穴进行针刺。内庭穴为胃经荥穴,属火,能清泻胃经的实热。针刺时,采用提插泻法,快速进针,缓慢出针,如同给燃烧过旺的炉火添上一瓢冷水,使经气的亢盛状态得到缓解。同时,配合艾灸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用温和灸的方法,将艾条点燃后,距离穴位约2 - 3厘米,使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每次艾灸15 - 20分钟。这样,既能清泻经气,又能温通络脉,使经络气血达到平衡。”

“而在秋冬季节,针刺肾俞穴时,要注意进针的深度与角度。肾俞穴位于腰部,在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进针时,可采用直刺0.5 - 1寸的方法,手法要轻柔而沉稳,如同在为大地注入温暖的能量,以培补人体的阳气。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可采用艾灸的方法,用隔姜灸效果更佳。将鲜姜片切成约0.3厘米厚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将姜片置于关元穴上,再将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每燃烧完一炷艾称为一壮,每次可灸3 - 5壮。通过艾灸关元穴,能温补肾阳,增强人体的阳气,抵御寒邪的侵袭。同时,服用当归四逆汤,方中当归甘温,养血和血;桂枝辛温,温经散寒,温通血脉;芍药养血和营;细辛通彻表里,以散阴寒;甘草、大枣益气健脾,既助归、芍补血,又助桂、辛通阳;通草通利经脉。诸药合用,能温阳散寒,通络活血,使络气得到增强,经络气血运行通畅。”

经虚络满

“再来说说经虚络满。”岐伯的声音不疾不徐,“所谓经虚络满,是指尺肤热而盛满,而寸口脉象迟而涩滞。尺肤热且盛满,表明络脉中的气血相对充盛,有壅滞之象;而寸口脉象迟涩,则反映出经脉中的气血不足,运行不畅。”

“这种现象,在春夏则死,在秋冬则生。”岐伯神情凝重,继续说道,“春夏季节,阳气渐盛,人体气血应顺应阳气的生长而向外向上运行,经脉气血本应充盛。若此时出现经虚络满的情况,就如同春天里树木的主干得不到充足的养分,而枝叶却异常繁茂,这是一种气血逆乱的表现,对人体极为不利,所以预后较差。而在秋冬季节,阳气渐收,人体气血内敛,络脉气血相对充盛,经脉气血相对不足,更符合秋冬季节的气血变化特点,所以相对来说,这种情况在秋冬季节更容易被人体所适应,预后较好。”

紫萱认真记录着,心中仍有疑惑,便问道:“对于经虚络满之症,该如何进行治疗呢?”

岐伯说道:“治疗经虚络满,关键在于调整经络气血的平衡。对于络脉气血壅滞的情况,可采用刺络放血的方法,选取络脉上的荥穴、井穴等,放出适量瘀血,以疏通络脉,使气血运行恢复通畅。比如,在尺肤热盛满的部位附近,寻找络脉的瘀滞点进行刺络放血。而对于经脉气血不足的问题,则需采用补法。可通过针刺或艾灸经脉上的原穴、俞穴等,如针刺太渊、太白等原穴,艾灸脾俞、胃俞等俞穴,以培补经脉气血。同时,也可配合中药调理,选用一些益气养血、通络行滞的方剂,如八珍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以促进经脉气血的充盈与运行。”

“以手厥阴心包经为例,若出现经虚络满之症,可在其络脉上选取中冲穴进行刺络放血。中冲穴为心包经井穴,位于手中指末节尖端中央。刺络放血时,先在穴位周围轻轻挤压,使局部血液聚集,然后用三棱针快速点刺,放出少量瘀血。这就如同疏通堵塞的河道,使络脉中的气血恢复通畅。而对于经脉气血不足的情况,可针刺心包经的原穴大陵。大陵穴位于腕掌横纹的中点处,当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针刺时,采用补法,进针要缓慢而轻柔,如同在为干涸的土地浇灌甘露,使经脉气血得到补充。”

“在艾灸方面,可选取脾俞、胃俞等穴位。脾俞穴在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胃俞穴在背部,当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采用温和灸的方法,每次艾灸20 - 30分钟,使穴位局部产生温热感,以培补脾胃之气,促进气血的生成与运行。中药调理方面,八珍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是不错的选择。八珍汤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组成,能益气养血;血府逐瘀汤由桃仁、红花、当归、生地黄、牛膝、川芎、桔梗、赤芍、枳壳、甘草、柴胡组成,能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两方合用,既能补充经脉气血的不足,又能疏通络脉的壅滞,使经络气血重新达到平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静虚谷秘史:黄帝内经新传请大家收藏:()静虚谷秘史:黄帝内经新传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此外,在生活起居方面,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以养气血。同时,可适当进行一些舒缓的运动,如太极拳、八段锦等,这些运动能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增强体质,促进经虚络满之症的康复。”

刺法

“最后,便是刺法的关键原则:络满经虚,至阴刺阳;经满络虚,刺阴灸阳。”岐伯郑重说道,“络满经虚时,络脉气血壅盛,经脉气血虚弱。至阴刺阳,这里的‘至阴’,可理解为在阴气最盛之处,通过针刺阳经的穴位,以泻络脉之实,补经脉之虚。比如,当出现络满经虚之症时,可在足太阳膀胱经等阳经上选取合适的穴位进行针刺,调节阴阳气血的平衡。”

“而经满络虚时,经脉气血充盛,络脉气血虚弱。刺阴灸阳,即针刺阴经的穴位以泻经脉之实,艾灸阳经的穴位以补络脉之虚。例如,可针刺足太阴脾经等阴经穴位,同时艾灸足阳明胃经等阳经穴位,使经络气血重新归于平衡。”岐伯详细讲解着,眼神中满是对中医传统技艺的敬畏与传承的决心。

“当出现络满经虚之症时,以足太阳膀胱经为例,可选取委中穴进行针刺。委中穴为膀胱经合穴,位于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此穴为气血汇聚之处,针刺委中穴,采用泻法,可有效泻除络脉中的实邪。进针时,要注意避开血管,直刺0.5 - 1寸,行针时可采用提插泻法,使针感向四周扩散,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入一颗石子,激起层层涟漪,从而调节经络气血的平衡。”

“对于经满络虚之症,若针刺足太阴脾经穴位,可选取阴陵泉。阴陵泉为脾经合穴,在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中。针刺时,采用泻法,以清泻脾经的实热。同时,艾灸足阳明胃经的足三里穴,采用温和灸的方法,每次艾灸20 - 30分钟,使局部产生温热感,以培补胃经气血,进而补充络脉的气血不足。这样,通过针刺阴经穴位和艾灸阳经穴位的协同作用,使经络气血重新恢复平衡。”

“刺法的运用,不仅仅是穴位的选取与针刺手法的操作,更重要的是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体质以及经络气血的虚实情况进行综合判断。同时,还要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情志等因素,做到因人而异,因病施治。这就如同一场精准的战役,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只有精心策划,才能取得胜利。”

紫萱默默思索着,将这些知识牢记于心,她深知这些内容蕴含着无尽的智慧,是中医先辈们历经无数实践与探索总结而来。

此时,阳光透过竹叶,洒在两人身上,光影斑驳。静虚谷中,这一场关于经络虚实与刺法的论道,仿佛穿越时空的对话,将古老的中医智慧,缓缓注入紫萱的心田,也必将在未来的岁月里,继续传承与发扬,为人类的健康福祉贡献力量。

喜欢静虚谷秘史:黄帝内经新传请大家收藏:()静虚谷秘史:黄帝内经新传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