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玄幻奇幻 > 静虚谷秘史:黄帝内经新传 > 第109章 《气厥》:紫萱问道,岐伯释“气厥虚实”

静虚谷的晨雾像一层揉碎的棉絮,漫过药田的畦埂,沾在紫萱的粗布裙摆上,凉丝丝的。她抱着那卷写满“气厥”的竹简,蹲在蒲公英丛边,指尖划过竹片上的“虚厥”“实厥”,眉头拧成了疙瘩——这两个词像藏在雾里的石头,看着相似,摸起来却天差地别。

“师父,”紫萱抬头时,正撞见岐伯背着半篓艾草从雾里走出来,露水顺着他的鬓角往下滴,“气厥分虚实,是不是就像田里的水,有的漫出来淹了苗,有的漏下去枯了根?”

岐伯把药篓往地上一放,艾草的清香混着泥土味漫开来。他拣了片宽大的桐叶铺在地上,让紫萱坐下,自己则蹲在对面,用草茎在湿润的泥土上画了两个圈:“你看这两个圈,一个填得满满当当,边缘都鼓起来了,这是实厥;一个只画了个薄边,中间空着,这是虚厥。气就像这圈里的东西,多了少了,都得出乱子。”

一、实厥如“堰塞湖”:气逆成堵,暴起暴落

话刚落音,村西头突然传来“哐当”一声脆响,紧接着是女人的哭喊。紫萱跟着岐伯往那边跑,远远看见绸缎铺的门板倒在地上,一个穿宝蓝色绸缎的后生正捂着胸口,脸涨得像熟透的桑葚,双手死死抓着门槛,喉咙里发出“嗬嗬”的响声,像被人扼住了脖子。

“是少东家!”邻居李婶急得直拍大腿,“刚才跟账房先生吵翻了,说少算他十两银子的绸缎钱,越吵越凶,突然就倒了!”

紫萱蹲下身,指尖刚搭上后生的手腕,就被那狂跳的脉息震得缩了手。那脉像打鼓似的,“咚咚”撞着手心,力道足得像要蹦出来。“师父,他的脉好硬!”

“这就是实厥的‘冲脉’,”岐伯按住后生的胃脘,那里硬得像揣了块石头,“气全堵在这儿了,刚才吵架时他憋着股劲,气没处泄,就往头上冲,这不就炸了?”

后生突然抽搐起来,嘴角溢着白沫,眼睛瞪得溜圆,像是要把眼珠子瞪出来。紫萱想起竹简上“气满胸中,上冲咽喉”的描述,忽然明白这“满”字多吓人——就像水壶里的水烧开了,塞子没拔,可不就炸开了?

“快,取醋来!”岐伯喊道。账房先生慌慌张张端来醋坛子,岐伯撬开后生的嘴,灌了两勺。酸气直冲天灵盖,后生猛地咳嗽起来,像被人狠狠捶了胸口,咳出的痰带着血丝,脸却慢慢褪了紫。

“这就叫‘酸收’,”岐伯擦了擦溅到手上的醋,“实厥是气太盛,得用酸劲把它拽回来。就像拉弓,弦绷太狠会断,得松半分。”

紫萱看着后生胸口起伏渐渐平稳,忽然注意到他的手——刚才还死死攥着拳头,指节泛白,现在却慢慢松开了,手心全是冷汗。“师父,他上半身好烫,手脚却冰凉,这是咋回事?”

“气都往头上冲,底下自然凉了。”岐伯让她按住后生的内关穴,“你重着点按,这儿能通心气,让上头的气往下走。”紫萱按下去,后生疼得哼了一声,却不再抽搐,眼睛也慢慢闭上了。

等后生缓过来些,岐伯让账房先生煮了碗萝卜汤。“萝卜能顺气,”他解释道,“就像给堵住的水渠开个岔口,让气有地方流。”后生喝了汤,喘着粗气说:“刚才像有团火从肚子窜到喉咙,现在总算能喘气了。”

紫萱蹲在旁边记笔记,笔尖在竹片上划出沙沙声:

1.实厥起得猛:像山洪漫堤,多因吵架、贪食、受惊吓,气一下子堵在胸口;

2.模样凶:脸红紫,眼圆睁,手脚凉,胸口硬得像石头;

3.治得快:用酸收(醋、梅子)拽回逆气,按内关、太冲放气,萝卜汤顺气。

二、虚厥似“漏风囊”:气脱如泄,渐起渐沉

傍晚收药时,紫萱正把晒干的薄荷装进布包,就见个小娃跌跌撞撞跑进来:“岐伯爷爷!我奶奶倒在菜地里了!”

跟着小娃跑到菜园时,老妇人正趴在菠菜地里,脸贴在湿泥上,头发沾着草叶。紫萱摸她的手,凉得像握了块冰,脉搏细得像丝线,几乎摸不着。“师父,她……她还有气吗?”紫萱的声音发颤。

岐伯俯下身,耳朵凑到老妇人嘴边,过了会儿才抬起身:“还有气,是虚厥。”他让小娃跑去叫人拿艾灸盒,自己则把老妇人平放在草地上,解开她的衣襟。

“你看她的脸,”岐伯轻声道,“白得像纸,嘴唇乌青,这是气跑光了,血跟不上。”紫萱想起早上的少东家,那是气太满,这却是气太亏,像个漏了底的布袋,啥都存不住。

小娃的爹娘赶来时,岐伯已经点燃了艾条,在老妇人的关元穴上熏着。艾烟袅袅,老妇人的睫毛颤了颤,喉咙里发出微弱的“哼”声。“快熬参汤!”岐伯喊道,“要浓的,多放参片!”

紫萱守着艾条,手举得发酸。她发现老妇人不仅手脚凉,连肚子都是凉的,不像少东家那样上半身烫。“师父,虚厥浑身都凉,实厥是上热下凉,对吗?”

“没错。”岐伯点头,“实厥是气堵在半路,虚厥是气漏光了,连热乎气都存不住。就像炭火,实厥是堆太旺烧炸了,虚厥是快燃尽了,只剩点火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静虚谷秘史:黄帝内经新传请大家收藏:()静虚谷秘史:黄帝内经新传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参汤熬好时,老妇人已经能眨眼睛了。岐伯用小勺喂她喝,参汤顺着嘴角流出来大半,好不容易才咽下去两口。“得慢慢来,”岐伯道,“她这气漏了大半天,就像瘪了的气球,得一点点吹才能鼓起来。”

夜里紫萱又去看了趟,老妇人已经能靠在床头说话了,声音细得像蚊子叫:“刚才像掉在冰窖里,浑身骨头缝都透着凉,现在胸口总算有点热气了。”她抓着紫萱的手,那手虽然还凉,却有了点劲,不再是松垮垮的。

紫萱在医案上补记:

1.虚厥起得缓:像沙漏漏沙,多因干活太累、饿太久、生病耗着,气慢慢跑光了;

2.模样蔫:脸苍白,眼半闭,浑身凉,手脚像浸在冰水里;

3.治得温:用艾灸关元、足三里补火,参汤补气,得像给冻僵的人裹棉被,慢慢焐热。

三、虚实之间:紫萱的“四辨”手记

夜深时,药庐的油灯映着紫萱的影子。她把两张医案并在一起,用朱砂笔在中间画了道线,左边写“实”,右边写“虚”,像在解一道复杂的算术题。

“辨起因”那栏,她画了两个小图:实厥旁边画了个瞪眼睛的人,举着拳头;虚厥旁边画了个弯腰的老妪,提着空篮子。“实厥多是‘急火’,像吵架、吃撑、受惊吓,气一下子憋住了;虚厥多是‘慢耗’,像干重活、饿肚子、久病,气一点点漏没了。”紫萱对着图喃喃自语。

“辨神色”那栏,她想起少东家涨紫的脸和老妇人惨白的脸,笔尖顿了顿:“实厥是‘炸开’的样子,脸红紫,眼圆睁,像要吃人;虚厥是‘塌下去’的样子,脸苍白,眼半闭,像快睡着。”

“辨脉象”时,她伸手按了按自己的手腕,又想起白天的触感:“实厥的脉像打鼓,‘咚咚’的,劲大得能震手;虚厥的脉像抽线,细细的,得屏住气才能摸着,稍不留神就断了。”

最后一栏“辨治法”,她写得最认真:“实厥要‘疏’,像疏通堰塞湖,用醋收、按穴位放气、喝萝卜汤顺气,不能补,越补越堵;虚厥要‘补’,像缝补漏风囊,用艾灸焐、喝参汤补气、慢慢喂粥养气,不能泄,越泄越虚。”

岐伯进来添灯油,看见她的手记,拈着胡须笑了:“分得清虚实,就摸到气厥的门道了。不过记住,病哪有死死板板的?有时候实厥耗久了会变虚,虚厥受了惊也会带点实,得学会转圜。”

紫萱抬头,看见灯芯爆出个火星,映亮了竹简上“气厥”两个字。她忽然懂了,所谓“虚实”,不过是气的“多”与“少”,治厥的道理,说到底就是让气回到“不多不少”的本分——就像静虚谷的溪水,既不泛滥成灾,也不干涸见底,顺着河道慢慢流,才能滋养两岸的草木。

“师父,”紫萱合上医案,眼睛亮晶晶的,“明天讲讲‘尸厥’吧?竹简上说‘状如死,犹可治’,是不是比气厥更奇?”

岐伯吹了吹灯芯:“尸厥啊,那得用‘惊’字诀。明早带坛陈醋来,越酸越好——死人堆里捞活人,离不了这股冲劲。”

晨雾又漫上来时,紫萱把医案收进木箱。她知道,等雾散了,太阳出来,静虚谷的药田又会泛出新绿,就像那些被治好的厥证,气顺了,脉匀了,人也就重新活了过来。而她的笔,还得跟着岐伯的脚步,把这些关于“气”的道理,一个个刻进竹片里,刻进日子里。

喜欢静虚谷秘史:黄帝内经新传请大家收藏:()静虚谷秘史:黄帝内经新传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