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镜头里的单身舞步 > 第75章 红绸牵过的夏荫与南瓜结出的光阴

第七十五章:红绸牵过的夏荫与南瓜结出的光阴

夏至的蝉鸣漫过竹架,麻花辫女孩——如今已是初中生的周夏,正踮脚给“记忆接力棒·第二十二棒”石碑系红绸带。绸带是她用“南瓜花标本集”义卖赚的钱买的,正红色,在烈日里像团跳动的火焰,边角还沾着点南瓜花粉的黄。石碑上的“2244”被晒得发烫,旁边孩子们按的手掌印像烙在石上的朱砂,在青灰色石面透着灼人的暖。

“周蛰老师说,红绸带要系在能接住蝉鸣的地方,好让它带着夏的信。”周夏的手指在绸带上打了个“同心结”,结的形状像朵半开的南瓜花——这是周冬太奶奶教她的,说“结要像夏至的花,看着娇,却藏着结果的劲”。阳光穿过绸带的网眼,在碑基的瓜叶上投下细碎的光斑,像给时光撒了把金粉。

树旁的南瓜架爬满了浓绿,巴掌大的叶片层层叠叠,把竹架遮成了绿伞,卷须勾着第二十一棒的红绸带,把两年的光阴缠成了花绳。今年的南瓜花格外热闹,金黄的雄花缀在藤梢,雌花的花蒂处已经鼓出小指大的瓜纽,像挂在藤上的小铃铛。周夏给雌花授粉时,指尖沾了满手金粉,“这藤比日晷还准,夏至前后准开花,像在给老石碑送花束。”她笑着说,花瓣上的蜜蜂振着翅膀,把花粉抖落在“2244”的刻字里,像给数字镶了圈金边。

社区博物馆的“时光花廊”展区里,新添了“物件花谱”全息屏。触屏滑动,能看见石蛋太爷爷的破竹篮从2034年装着南瓜花,到2244年陈列时篮底仍留着花粉的黄痕;杨永革太爷爷的竹篾刀从2044年削着花架,到2244年刀刃的豁口还沾着当年的树脂。“这些不是老物件,是开花的家谱。”讲解员是周夏的同桌,指着屏上旋转的花朵,“你看这竹篮的纹路里,还卡着2034年的花瓣呢。”

全息投影正循环播放着“接力棒的夏盛”:2034年的石蛋在花架下歇凉,烟袋锅磕着竹凳;2044年的林小满在花影里系绸,围裙沾着花粉;2054年的小周在浓荫里编篮,竹片上落着花瓣;2064年的周芽在雨里护花,草帽遮着幼瓜;2074年的周叶在烈日里磨石,石屑混着汗滴;2084年的周穗太奶奶在凉棚酿酒,坛口飘着花香;2094年的周禾在午后晒籽,竹匾盖着花叶;2104年的周蕊太奶奶在树荫剪花,剪刀夹着花瓣;2114年的周籽太爷爷在清晨撒种,指缝漏下花影;2124年的周苗太奶奶在雨中搭架,竹条沾着花露;2134年的周蘑太爷爷在傍晚扫花,扫帚堆着落英;2144年的周穗老师在凉棚打盹,蒲扇盖着花;2154年的周夏老师在花丛数花,指尖点着蕊;2164年的周冬老师在深窖取冰,冰砖镇着花;2174年的周春老师在午后培土,铁锹翻着花肥;2184年的周清老师在瓜田摘瓜,竹篮盛着花;2194年的周麦老师在麦场守麦,麦秸堆着花;2204年的周星老师在夏夜观星,望远镜对着花;2214年的周露老师在晨露酿露,陶瓮泡着花;2224年的周冬老师在寒日藏冰,冰砖冻着花;2234年的周蛰老师在暖棚育苗,花盆种着花;2244年的周夏系着新绸带,麻花辫沾着花粉,像别了串小黄花。

周夏的书包里,总躺着个铁皮饼干盒,是周蛰老师送的“接力信物”。盒子里装着第二十二册“接力棒日志”,第一页贴着她和十六代传人的花影合影:周穗太奶奶的影像里,竹篮盛着海棠映花;周禾太爷爷的影像里,手握着竹刀挑花;周蕊太奶奶的影像里,窗花映着雪衬花;周籽太爷爷的影像里,磨盘沾着粉拌花;周苗太奶奶的影像里,辫梢别着花叠花;周蘑太爷爷的影像里,架下藏着瓜托花;周穗老师的影像里,凉棚飘着香绕花;周夏老师的影像里,石碑落着桂伴花;周冬老师的影像里,冰砖冻着花裹花;周春老师的影像里,新芽顶着土托花;周清老师的影像里,红绸缠着藤缠花;周麦老师的影像里,麦浪滚着香载花;周星老师的影像里,星光缠着瓜照花;周露老师的影像里,陶瓮盛着露浸花;周冬老师的影像里,冰砖泛着蓝光冻花;周蛰老师的影像里,暖棚育着苗护花;自己则在动态影像里,站在南瓜花丛旁,麻花辫上的花粉和碑顶的红绸连成线,风一吹,线就带着影像里的人跟着花影晃。

“记忆工坊”的课表上,多了门“时光留花”课。孩子们学着用历年的南瓜花做标本,春的初花、夏的盛花、秋的残花、冬的干花,压在老书页里——周蛰老师说,“四季的花聚在一起,才叫岁月不败”。周夏做的标本册里,有张特别的页:石蛋太爷爷竹篮里的干花压在底层,杨永革太爷爷竹刀削过的花瓣贴在中层,林小满太奶奶红绸裹过的鲜花摆在顶层。她给册子起名“光阴瓣”,说“210年的日子,都在这册里开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镜头里的单身舞步请大家收藏:()镜头里的单身舞步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离芒种还有三个月时,社区发起了“时光传粉”活动。周夏带着孩子们在老槐树下搭了花架,培育二十种“接力南瓜花”,每种花都用红绸标记着年份,从2034到2244,花盘里的花粉混在一起,装在瓷瓶里,瓶身上写着“2254年播种”。“这些是给明年开挖时的花礼,”周夏往瓷瓶里撒了把干花瓣,“让它们在架下和木盒一起酿着,等明年夏至,香能漫出半条街。”孩子们在花架柱上刻了花龄,每个花龄旁都画着对应的花形:2034年的单瓣花、2044年的重瓣花、2054年的条纹花……2244年的星形花,像串开在时光柱上的花链。

周蛰老师的腰有些弯了,却总在孩子们做标本时,坐在竹荫里看。看到谁的花瓣压得太皱,他就会说:“周蛰太爷爷说,花要舒展着留,才像活着,就像日子,得敞亮着过,别蜷成一团。”有次周夏往标本册里夹了太多花,他拿起镊子取出两朵:“你看,留白才显得花俏,哪有册子挤满花的?”

周冬老师去年夏天走了,临终前把周冬太奶奶的“护花手札”交给周蛰老师:“把它放进第二十二棒的木盒,告诉十年后的人,这札记里的字带着花香,比任何肥料都养花。”手札的纸页泛黄,却还能看见周冬太奶奶用胭脂点的花形,每个点都标着开花的时辰,像时光在纸上开的花。

花艺社的“第二百零二次南瓜花宴”举办那天,正赶上小暑,社区的人捧着瓷盘来的。花饼里混着雄花的清、雌花的甜、蜂蜜的润,周夏给每个盘里都摆了朵鲜雄花,“太爷爷说,吃花得带点生劲,才叫日子有活气。”“圆圆”的第二十四代重孙“团团”蹲在花架旁,脖子上的红绳系着个微型录音器,里面录着二十二代传人的笑声:从周砚田太爷爷混着酒气的爽朗笑,到周夏带着花香的清脆笑,像串风铃,摇过210年的风雨。

芒种前一个月,周夏开始筹备第二十二棒的开挖仪式。她翻出周蛰老师手绘的“接力棒花图”,在“2254年开挖处”画了幅《红绸缠花图》,图里的老槐树下,二十二株南瓜藤缠着二十二条红绸,每条藤上都开着对应年份的花,从2034的单瓣花到2244的星形花,像片铺在时光里的花毯。“每朵花都带着夏意,”她给孩子们讲,“就像你们的笑声,亮着光,也结着果。”

开挖那天,蝉鸣如织,老槐树下的花架爬满了花,金黄的南瓜花在烈日里开得灿烂,把“2244”的石碑映成了暖黄色。周蛰老师捧着周冬老师的护花手札(摆在碑前的石台上),石台旁放着那本“光阴瓣”标本册,花瓣在风里微微动;周夏捧着新木盒,盒子是用老槐树2244年修剪的枝桠做的,盖刻着二十二朵南瓜花,每朵花里都嵌着片干花瓣,最末一朵花心里,藏着颗裹着花粉的南瓜籽,像颗裹着阳光的宝石。

执铲的是“新芽班”最新的孩子——个留着寸头的小男孩,他的外婆正是当年的麻花辫女孩的妈妈。男孩的手沾着花汁,却握得极稳,当铁锹碰到木头的瞬间,周夏仿佛听见了210年的声响:从2044年林小满太奶奶开盒时的蝉鸣,到2234年周蛰老师开盒时的苗动,像条河,淌过了210年的盛夏。

第二十二棒木盒露出红绸带的刹那,阳光穿过花瓣,在绸带上织出金网,花香顺着网眼往里钻,像时光在储芳。周夏上前轻轻擦去盒上的花粉和草叶,盒盖的花朵在光下泛着温润的光,像石蛋太爷爷当年刻的那样,带着股“向阳生”的热烈,仿佛能闻到210年的烟火气,混着刚烤好的南瓜花饼的香。

打开木盒的瞬间,气息漫出来——竹篮的柏香混着二十二年的花,窗花的纸香缠着二十二季的风,南瓜籽的土香裹着二十二瓶的粉,拼布的棉香带着二十二代的暖,乳牙的奶香沾着二十二朝的雨,青梅酒的醇香渗着二十二载的涩,竹刀的铁腥气缠着二十二春的润,录音器的金属味裹着二十二秋的甜……混在一起,像被时光酿了210年的蜜,稠得能拉出丝,每口都尝得到不同的夏意,却又融成了一味,叫“繁盛”。

周夏一件件取出物件,声音清亮却带着颤:“这竹篮的破洞,装了二十二代的繁花,洞是老的,装的新花却是艳的;这蝴蝶窗花,剪了二十一代的缺口,口是缺的,拼的花图却是圆的……”

当讲到周冬太奶奶的护花手札时,周蛰老师突然说:“对着阳光照照纸页。”周夏举起手札,阳光透过泛黄的纸,把胭脂点的花形映在地上,像210年的花都在这儿开了,“你看,花会谢,可印子不会灭,这就是咱们的日子。”

往第二十三棒木盒里放物件时,每个人都像在续写花的诗篇。周夏放的是石蛋太爷爷的破竹篮,旁边摆着“接力南瓜”的新籽(刚从星形花结的瓜里掏的,裹着金粉):“告诉2254年的人,这籽从2034长到2254,结了220年的瓜,开了220年的花,却还在长,就像咱们的日子,一辈接一辈,从没停过,也从没变过。”她还放了本新的“接力棒日志”,第一页贴着现在的全家福——周冬老师的手札摆在中间,周蛰老师坐在旁边,周夏和孩子们围着他们,“团团”的重孙“圆圆”蹲在最前面,啄着周夏掉的花饼渣,旁边的花架上,二十二朵南瓜花在阳光下晃,像串挂在时光上的金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镜头里的单身舞步请大家收藏:()镜头里的单身舞步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寸头男孩的妈妈——当年的麻花辫女孩的女儿,放的是自己剪的第二十一代蝴蝶窗花,翅膀上留着二十一个缺口:“每道缺口都是片花海,开过春的芽,盛过夏的雨,结过秋的果,藏过冬的雪,才把日子开成了现在的模样。”她还放了段录音,二十二代传人的声音叠在一起,说:“家就在这老槐树下,在接力棒的红绸带上,在每朵开了又谢、谢了又开的南瓜花里。”

新一代种粮能手——周明叔叔的云孙,放的是“接力南瓜”的百年花谱,从2034的野生花到2244的星形花,每代人的授粉笔记都记在谱上,像本写在时光里的开花记。他往盒里倒了点新酿的南瓜花蜜(混着花香的甜),蜜汁在盒底积成小小的一汪,映着老槐树的影子,像片装着220年阴晴的天空,蓝得让人心头发暖,暖得像晒透了的花。

社区裁缝师傅的云孙——戴眼镜的小姑娘的云孙女,放的是新拼的“同心结”,拼布上有二十二代传人的针脚,连“圆圆”的爪印、“团团”的羽毛、花瓣的纹、南瓜粉的细、花露的痕都拼了进去,“少了哪样都不叫夏盛”。

“新芽班”的寸头男孩放的是自己磨的“2254”鹅卵石,石面上的笑脸留着寸头,嘴角边画着串红绸缠着南瓜花,“王太爷爷说,笑脸要带着阳光的样,才不会怕晒。”他还放了罐刚收集的南瓜花粉,粉里掺着不同年份的花碎,“周夏老师说,混着老花粉,新花才能长得亲。”

木盒盖好时,孩子们唱起了那首老歌谣,声音穿过花海和蝉鸣,格外清亮,像210年前的调子,又像刚谱的新曲:“老槐树,发新芽,你一言,我一语,日子就像筐里瓜,甜的苦的都要拿……”周蛰老师跟着轻轻哼,手指在膝盖上打着节拍,阳光透过花叶落在他的白发上,像撒了层金粉,暖得能化开最后一点烦躁,暖得能把220年的时光都焐得发香。

新的石碑立了起来,刻着“记忆接力棒·第二十三棒”,旁边的箭头指向2254年。周夏让孩子们在碑后按手印,寸头男孩的手印方方的,按在周夏的手印旁,新旧重叠,像花挨着叶,又像代接着代。老槐树上的红绸带飘啊飘,第二十二棒的新红绸缠着第二十一棒的旧红绸,往第二十三棒的方向伸,像条永远没尽头的线,一头拴着2034年的石蛋太爷爷,一头牵着2254年的新期待。

远处的瓜田里,农人们正给雌花套袋,防止杂交,金黄的花在绿海里点头,像在跟石碑打招呼。南瓜藤还在往石碑的方向爬,花叶托着红绸带,红绸带缠着花架,花架连着土地,土地又养着花,一辈辈,一年年,把日子缠成了永远解不开的结,也开成了永远不败的花。

周夏望着那片灿烂的南瓜花海,突然想起周蛰老师说的:“所谓接力,不过是让阳光记得每朵花的模样。”石蛋太爷爷的花糙,杨永革太爷爷的花韧,林小满太奶奶的花柔,周穗太奶奶的花甜……直到现在孩子们培育的花,都在这阳光下笑过,就像这石碑上的手印,叠着叠着,就成了花海;这红绸上的结,缠着缠着,就成了花藤;这南瓜花的香,飘着飘着,就成了永恒。

暮色把花海染成金红,南瓜花的瓣边镶着光,风吹过时簌簌落,像谁撒了把碎金。石碑的影子拉得很长,斜斜穿过花田,碑顶的红绸带在影子里飘,像条通往2254年的花径,每步都踩着花瓣,每朵花瓣上都印着“2244”的刻痕,被暮色浸成了暖红。

周夏蹲下来拾花瓣,指尖触到片半卷的雄花,瓣心的花粉还带着热,像刚从2034年的竹篮里掉出来的。她把花瓣往影子的路径上摆,摆到“2”的弧度处,正合着石蛋太爷爷竹篮把手的弯;摆到“2”的竖笔处,恰好嵌进杨永革太爷爷竹刀的豁口;摆到“4”的勾尾处,轻轻盖住林小满太奶奶红绸结的凹痕。

远处的萤火虫提着灯笼来了,顺着影子的花径往里钻,翅尖碰着花瓣,把光抖落在刻痕里。周夏看见自己的影子和石碑的影子叠着,像两串并蒂的南瓜花,根须在土里缠成一团,往2254年的方向伸。

“这花径哪是走的,”身后传来周蛰老师的声音,带着点沙哑,“是给日子铺的红毯。”周夏回头,见老师正把掉落的红绸碎片往花瓣里埋,“让老辈的花,陪着新辈的路。”

最后一缕光掠过碑顶,花径尽头的2254年标记处,突然窜出朵迟开的南瓜花,金黄的瓣在暮色里亮得像盏灯。周夏站起身往回走,裙摆扫过花径,带起一阵香,像在跟土地说:“放心吧,这花,我们替你接着开。”

喜欢镜头里的单身舞步请大家收藏:()镜头里的单身舞步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