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镜头里的单身舞步 > 第71章 红绸映着的星辰与南瓜载着的光阴

第七十一章:红绸映着的星辰与南瓜载着的光阴

大暑的蝉鸣织成密网,羊角辫女孩——如今已是初中生的周星,正踮脚给“记忆接力棒·第十八棒”石碑系红绸带。绸带是她用观测“南瓜星轨”的科普奖金买的,正红色,在夏夜的风里像团跳动的火焰,边角还沾着点荧光颜料的蓝绿。石碑上的“2204”被月光镀上银边,旁边孩子们按的手掌印像嵌在石上的星子,在青灰色石面透着清辉。

“周麦老师说,红绸带要系在能接住星光的地方,好让它带着夜空的信。”周星的手指在绸带上打了个“同心结”,结的形状像颗五角星——这是周清太奶奶教她的,说“结要像大暑的星,看着远,却藏着照亮前路的光”。星光落在绸带上,顺着结的纹路闪烁,在碑基的草叶间淌着,像给时光撒了把碎钻。

树旁的南瓜架爬满了夜露,深绿的藤条缠着竹架,卷须勾着第十七棒的红绸带,把两年的光阴缠成了星轨。今年的晚熟南瓜挂在叶间,像悬在藤上的灯笼,瓜皮上的荧光粉是孩子们白天涂的,此刻在月光下泛着幽光,引得萤火虫围着转。周星给藤蔓浇水时,指尖碰到一颗圆南瓜,冰凉的表皮沾着露水,“这藤比星图还准,大暑前后准挂夜瓜,像在给老石碑点灯笼。”她笑着说,叶片上的露珠滚进土里,洇出小小的湿圈,像给根须画的星图。

社区博物馆的“时光星轨”展区里,新添了“物件星座”穹顶。抬头仰望,能看见石蛋太爷爷的破竹篮化作猎户座的腰,篮口的破洞正对天狼星;杨永革太爷爷的竹篾刀成了北斗的斗柄,豁口处亮着颗一等星。“这些不是展品,是挂在天上的家谱。”讲解员是周星的同桌,指着穹顶流动的星图,“你看这竹篮的位置,170年了,还跟着星轨转呢。”

全息投影正循环播放着“接力棒的夏夜”:2034年的石蛋在瓜田数星,烟袋锅的火星像颗小星;2044年的林小满在凉棚系绸,蒲扇摇出的风带着星光;2054年的小周在竹架下编篮,竹片的影子像星轨;2064年的周芽在雪夜盖藤,草帘下的瓜透着月光;2074年的周叶在雨夜磨石,石屑混着雨珠闪;2084年的周穗太奶奶在夏夜酿酒,坛口的凉气凝着星;2094年的周禾在秋夜晒籽,竹匾的籽亮如星;2104年的周蕊太奶奶在霜夜剪花,窗花的影子投在墙上像星图;2114年的周籽太爷爷在春夜撒种,指缝漏下的光像星线;2124年的周苗太奶奶在夏夜搭架,竹条撑起的网像星罗;2134年的周蘑太爷爷在秋夜扫叶,扫帚堆的叶隙漏星光;2144年的周穗老师在冬夜呵手,手套沾的冰碴映着星;2154年的周夏老师在春夜数花,指尖点的瓣沾着星;2164年的周冬老师在夏夜藏冰,窖里的冰砖冻着星;2174年的周春老师在秋夜培土,铁锹翻的土沾着星;2184年的周清老师在夏夜摘瓜,竹篮盛的果映着星;2194年的周麦老师在夏夜守麦,麦秸堆的影子像星轨;2204年的周星系着新绸带,羊角辫上的荧光粉闪啊闪,像顶着两颗小星。

周星的书包里,总躺着个铁皮饼干盒,是周麦老师送的“接力信物”。盒子里装着第十八册“接力棒日志”,第一页贴着她和十二代传人的星轨合影:周穗太奶奶的影像里,竹篮盛着海棠映星光;周禾太爷爷的影像里,手握着竹刀挑星子;周蕊太奶奶的影像里,窗花映着雪落星;周籽太爷爷的影像里,磨盘沾着粉接星光;周苗太奶奶的影像里,辫梢别着花对星;周蘑太爷爷的影像里,架下藏着瓜承星;周穗老师的影像里,凉棚飘着香伴星;周夏老师的影像里,石碑落着桂落星;周冬老师的影像里,冰砖冻着花嵌星;周春老师的影像里,新芽顶着土托星;周清老师的影像里,红绸缠着藤缠星;周麦老师的影像里,麦浪滚着香载星;自己则在动态影像里,站在荧光南瓜旁,羊角辫上的星星和碑顶的红绸连成线,风一吹,线就带着影像里的人跟着星轨晃。

“记忆工坊”的课表上,多了门“时光摘星”课。孩子们学着用历年的物件做星象仪,竹篮做底座、竹刀做指针、红绸做星轨,转起来能映出百年星图——周麦老师说,“地上的物件拼起来,才叫天上的星不落”。周星做的星象仪里,有颗特别的星:石蛋太爷爷竹篮的柏木碎雕成北极星,杨永革太爷爷竹刀的铁屑拼作金星,林小满太奶奶红绸的线头缠成银河。她给星象仪起名“光阴仪”,说“170年的日子,都在这仪里转”。

离芒种还有七个月时,社区发起了“时光追星”活动。周星带着孩子们在老槐树下埋了二十个玻璃罐,每个罐里都装着当年的星轨照片和南瓜籽,罐口用红绸布封着,布上写着“2214年启封”。“这些是给明年开挖时的星礼,”周星往罐旁摆了圈荧光石,“让它们在土里和木盒一起追着星,等明年大暑,光能耗亮半条街。”孩子们在罐旁刻了星位,从2034到2204,每个星位旁都画着对应的星座:2034年的猎户座、2044年的北斗、2054年的天狼……2204年的南瓜座,像串挂在时光墙上的星符。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镜头里的单身舞步请大家收藏:()镜头里的单身舞步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周麦老师的腿有些沉了,却总在孩子们做星象仪时,坐在竹椅上看。看到谁的指针偏了向,他就会说:“周麦太爷爷说,星轨不能歪,才找得到北,就像日子,偏了道会迷路,就像你追着星跑,得记着回家的路。”有次周星把红绸银河缠得太密,他拿起剪刀剪开点:“你看,留道缝,才像真的夜空,哪有星星挤得没缝的?”

周清老师去年秋天走了,临终前把周清太奶奶的星图交给周麦老师:“把它放进第十八棒的木盒,告诉十年后的人,这图上的星,照着十五代人的路。”星图的纸页泛黄,却还能看见周清太奶奶用朱砂点的星位,每个点都对着当年的南瓜地,像时光在图上打的结。

天文社的“第一百九十次星轨观测”活动那晚,正赶上大暑,社区的人带着垫子来的。望远镜对准“南瓜星座”——那是孩子们给南瓜藤投影的星群起的名,周星给每个人发了片荧光南瓜叶,“太爷爷说,夜里的叶也能发光,就像日子,黑了也有亮。”“圆圆”的第二十代重孙“团团”蹲在望远镜旁,脖子上的红绳系着个微型录音器,里面录着十八代人的笑声:从周砚田太爷爷混着酒气的爽朗笑,到周星带着星光的清脆笑,像串风铃,摇过170年的星空。

芒种前一个月,周星开始筹备第十八棒的开挖仪式。她翻出周麦老师手绘的“接力棒星图”,在“2214年开挖处”画了幅《红绸牵星图》,图里的老槐树上拴着十八条红绸,每条绸都系着颗星,星下挂着对应年份的南瓜,从2034的歪瓜到2204的荧光瓜,像串挂在银河上的灯笼。“每个瓜都载着星光,”她给孩子们讲,“就像你们的眼睛,装着亮,也装着盼。”

开挖那天,月朗星稀,老槐树下的荧光石闪着幽光,南瓜藤的影子在地上织成网,把“2204”的石碑罩成了星阵。周麦老师捧着周清老师的星图(摆在碑前的石台上),石台旁放着那台“光阴仪”,指针在月光下转着圈;周星捧着新木盒,盒子是用老槐树2204年修剪的枝桠做的,盖刻着十八颗星,从北极星到南瓜星,最末一颗星心里,嵌着颗裹着荧光粉的南瓜籽,像颗会眨眼的星。

执铲的是“新芽班”最新的孩子——个留着蘑菇头的小男孩,他的外婆正是当年的羊角辫女孩的妈妈。男孩的手沾着荧光颜料,却握得极稳,当铁锹碰到木头的瞬间,周星仿佛听见了170年的声响:从2044年林小满太奶奶开盒时的虫鸣,到2194年周麦老师开盒时的蝉唱,像条河,淌过了170年的夏夜。

第十八棒木盒露出红绸带的刹那,月光穿过云层,在绸带上织出银网,星光顺着网眼往里钻,像时光在储光。周星上前轻轻擦去盒上的露水和泥土,盒盖的星群在光下泛着温润的光,像石蛋太爷爷当年刻的那样,带着股“望星空”的辽阔,仿佛能闻到170年的夜露香,混着刚摘下的荧光南瓜的清。

打开木盒的瞬间,气息漫出来——竹篮的柏香混着十八年的星,窗花的纸香缠着十八季的风,南瓜籽的土香裹着十八罐的露,拼布的棉香带着十八代的暖,乳牙的奶香沾着十八朝的月,青梅酒的醇香渗着十八载的夜,竹刀的铁腥气缠着十八春的润,录音器的金属味裹着十八秋的甜……混在一起,像被时光酿了170年的夜,清得能照见影,每口都尝得到不同的星光,却又融成了一味,叫“永恒”。

周星一件件取出物件,声音清亮却带着颤:“这竹篮的破洞,装了十八代人的星光,洞是老的,装的新星却是亮的;这蝴蝶窗花,剪了十七代的缺口,口是缺的,拼的星图却是圆的……”

当讲到周清太奶奶的星图时,周麦老师突然说:“对着星空比比。”周星举起星图,图上的朱砂点竟和此刻的星位分毫不差,“你看,170年了,星还在,图还在,这就是咱们的日子。”

往第十九棒木盒里放物件时,每个人都像在续写星的诗篇。周星放的是石蛋太爷爷的破竹篮,旁边摆着“接力南瓜”的新籽(刚从荧光南瓜里掏的,裹着银粉):“告诉2214年的人,这籽从2034长到2214,结了180年的瓜,追了180年的星,却还在长,就像咱们的日子,一辈接一辈,从没停过,也从没变过。”她还放了本新的“接力棒日志”,第一页贴着现在的全家福——周清老师的星图摆在中间,周麦老师坐在旁边,周星和孩子们围着他们,“团团”的重孙“圆圆”蹲在最前面,啄着周星掉的饼干渣,旁边的南瓜藤上,十八颗荧光南瓜在月光下晃,像串挂在银河上的灯。

蘑菇头男孩的妈妈——当年的羊角辫女孩的女儿,放的是自己剪的第十七代蝴蝶窗花,翅膀上留着十七个缺口:“每道缺口都是个星座,住着春的星,夏的萤,秋的月,冬的雪,才把日子照成了现在的模样。”她还放了段录音,十八代人的声音叠在一起,说:“家就在这老槐树下,在接力棒的红绸带上,在每颗追着星、发着光的南瓜籽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镜头里的单身舞步请大家收藏:()镜头里的单身舞步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新一代种粮能手——周明叔叔的仍孙,放的是“接力南瓜”的百年星历,从2034的瓜影到2204的荧光,每颗瓜的成熟日都对应着一颗星,像本写在天上的种植记。他往盒里倒了点新酿的南瓜露(混着星光的清),露液在盒底积成小小的一汪,映着老槐树的影子,像片装着180年阴晴的夜空,黑得让人心头发亮,亮得像缀满了星星的蓝。

社区裁缝师傅的云孙——戴眼镜的小姑娘的云孙女,放的是新拼的“同心结”,拼布上有十八代人的针脚,连“圆圆”的爪印、“团团”的羽毛、萤火虫的翅膀、星光的影、南瓜花的粉都拼了进去,“少了哪样都不叫星空”。

“新芽班”的蘑菇头男孩放的是自己磨的“2214”鹅卵石,石面上的笑脸留着蘑菇头,嘴角边画着条红绸牵着星星,“王太爷爷说,笑脸要带着星光的样,才不会怕黑。”他还放了块冻在冰里的荧光南瓜片,冰里的星点在月光下闪,像把整个夏夜的亮都冻在了里面。

木盒盖好时,孩子们唱起了那首老歌谣,声音穿过南瓜藤和星光,格外清亮,像170年前的调子,又像刚谱的新曲:“老槐树,发新芽,你一言,我一语,日子就像筐里瓜,甜的苦的都要拿……”周麦老师跟着轻轻哼,手指在膝盖上打着节拍,月光透过槐叶落在他的白发上,像撒了层银粉,凉得能沁进心底的暖,凉得能把180年的时光都照得透亮。

新的石碑立了起来,刻着“记忆接力棒·第十九棒”,旁边的箭头指向2214年。周星让孩子们在碑后按手印,蘑菇头男孩的手印圆圆的,按在周星的手印旁,新旧重叠,像星子挨着星子,又像代接着代。老槐树上的红绸带飘啊飘,第十八棒的新红绸缠着第十七棒的旧红绸,往第十九棒的方向伸,像条永远没尽头的线,一头拴着2034年的石蛋太爷爷,一头牵着2214年的新期待。

远处的天文台上,望远镜还在转,镜头对着“南瓜星座”,ccd相机拍下的星轨照片里,南瓜藤的影子和红绸带的飘影叠在一起,像条流淌在天上的河。南瓜藤还在往石碑的方向爬,卷须勾着红绸带,红绸带缠着星光,星光连着望远镜,望远镜望着夜空,夜空又照着藤,一辈辈,一年年,把日子缠成了永远解不开的结,也织成了永远看得见的光。

周星望着那片闪烁的荧光南瓜田,突然想起周麦老师说的:“所谓接力,不过是让星光记得每双仰望的眼睛。”石蛋太爷爷的眼睛亮,杨永革太爷爷的眼睛沉,林小满太奶奶的眼睛柔,周穗太奶奶的眼睛笑……直到现在孩子们的眼睛,都在这星空下亮过,就像这石碑上的手印,叠着叠着,就成了银河;这红绸上的结,缠着缠着,就成了星轨;这南瓜藤的网,织着织着,就成了宇宙。

流星划过夜空,拖着长长的尾,落在“2214”的箭头方向。周星最后看了眼那串数字,突然觉得它们不是冰冷的刻痕,是石蛋太爷爷的竹篮接住的星、杨永革太爷爷的竹刀挑过的月、林小满太奶奶的红绸缠过的光、小周太爷爷的竹片映过的影、周芽太奶奶的南瓜承过的露、周叶太爷爷的石头托过的辉、周穗太奶奶的桂花沾过的亮、周禾老师的酒坛盛过的清,是春露夏霜秋露冬雪混在一起的醇,坛底沉着的桂花,是二十年前周穗太奶奶亲手摘的;周蕊太奶奶的窗花剪过的芒,是冬至日透过窗棂的第一缕晨光,在红纸上割出细碎的亮,像撒了把金粉;周籽太爷爷的磨盘碾过的银,是新收的花生磨出的粉,落在石凹里,像积了层月光,磨盘转起来时,粉雾飘得像银河。

周苗太奶奶的辫子扫过的星,是她站在南瓜架下梳头时,发梢沾过的星子,有颗最亮的总落在辫梢红绳上,像系了颗会眨眼的钻;周蘑太爷爷的竹架撑过的空,是架下漏下的阳光、飘过的雨、落过的雪、飞过的鸟,空里藏着四季的影子,风过时能听见竹条唱老调子;周穗老师的蒲扇摇过的风,是槐花香、南瓜甜、麦秸暖混在一起的软,扇面的南瓜藤纹路里,还卡着片十年前的桂花,摇起来时香得像时光在打盹。

周夏老师的桂花接住的月,是秋分夜落在碑顶的银辉,他总在桂树下铺竹席,让桂花和月光一起落在席上,说“这样日子就有了香和亮”,那些接住月光的桂花,后来都腌进了南瓜酱,坛口一开,满是清辉的甜。

喜欢镜头里的单身舞步请大家收藏:()镜头里的单身舞步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