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镜头里的单身舞步 > 第43章 社区“除夕守岁夜”与新旧交替的温暖长卷

第四十三章:社区“除夕守岁夜”与新旧交替的温暖长卷

年三十的午后,社区的鞭炮声就零零星星响了起来。李淑琴踩着梯子往门框上贴春联,张大妈写的“春风入喜”四个字被风吹得猎猎响,墨汁里掺的草木灰让字迹带着点土黄色,倒像从老账本上拓下来的。“歪了歪了!”杨永革在底下喊,手里举着根竹竿比划,“往左挪半寸,正对门轴,这叫‘福气进门不跑偏’。”

李淑琴的屋里早摆好了年货。八仙桌上铺着红格子桌布,上面摆着杨永革换的柏枝扫帚、周砚田的青梅酒、王大爷的鹅卵石砚台,最中间是盘冻柿子,是石蛋早上从家里揣来的,冻得硬邦邦的,像块琥珀。“这叫‘全福宴’,”她往桌上摆碗筷,筷子套着红纸套,是用糖纸灯笼的边角料做的,“每个人的心意都在这儿,比满汉全席还金贵。”

杨永革扛着捆柴禾进门时,身上还沾着雪。他把柴禾塞进炉膛,火苗“腾”地窜起来,映得他脸上的皱纹都暖了:“部落里守岁烧松柴,说火越旺来年越兴旺,我劈了点柏枝混着烧,香得很。”柴禾堆里还藏着个布包,打开是用兽皮做的小钱包,里面装着几块野栗子糖,“给石蛋的压岁钱,部落里的孩子过年都能分到糖。”

石蛋抱着个纸糊的灯笼闯进来,灯笼上的糖纸被风吹得哗啦啦响。“杨大哥说这叫‘光明灯’,”他把灯笼挂在房梁上,糖纸在灯光下折射出彩虹,“守岁时照着,妖怪都不敢来!”灯笼底座还粘着根鸡毛,是从老三身上薅的,石蛋说“沾点鸡气,大吉大利”。

张大妈拎着个食盒进来,里面是刚蒸好的年糕,黄澄澄的沾着桂花糖。“我加了点红薯泥,”她给每个人递了块,年糕在手里烫得直晃,“软和,牙口不好也能吃。”食盒底层还藏着副春联,是特意给李淑琴补写的,上联“岁稔时和”,下联“家兴业旺”,比广场上换的那副工整多了。

周砚田来的时候,老三跟在脚边,脖子上的红绳辫系着个小红包。“给它也包了压岁钱,”他把个陶碗放在桌上,里面是炖得酥烂的鸡肝,“年夜饭得有荤有素,这是给大家下酒的。”老三突然跳上板凳,对着桌上的冻柿子啄了一口,被周砚田一把抱下来:“没规矩的东西,等会儿再给你吃饺子。”

王大爷最后到,手里捧着个砂锅,里面咕嘟着红薯稀饭。“我熬了一下午,”他揭开锅盖,白汽混着甜香涌出来,“守岁熬稀饭,来年不犯愁,这是我妈传下来的规矩。”砂锅边还摆着个小碟子,里面是他磨了三天的鹅卵石,上面用红漆写着“寿”字,歪歪扭扭的像个笑脸。

年夜饭的菜是凑出来的。李淑琴的腊鱼炖萝卜,鱼肉酥得能抿化;张大妈的腊肉炒白菜,油香渗进菜根里;杨永革带来的野栗子焖鸡,栗子面得像豆沙;周砚田的鸡肝酱拌香菜,辣得人直咂嘴;王大爷的红薯稀饭熬得稠稠的,能插住筷子。最妙的是石蛋用糖纸包的野栗子,剥开壳,果仁上还沾着点金粉,像裹了层星光。

喝到第三碗青梅酒时,杨永革开始讲部落的年俗。“我们守岁要跳篝火舞,”他比划着动作,胳膊肘差点碰翻酒碗,“围着火堆转圈,嘴里念着‘山神保佑’,跳到天亮才算完。”石蛋跟着学,踩着板凳转圈,糖纸灯笼被撞得来回晃,彩虹光在墙上跳来跳去,像在跳影子舞。

张大妈说起年轻时的除夕。“那时候物资紧,”她往李淑琴碗里夹了块腊肉,“我婆婆把仅有的两斤肉切成丁,包了六十个饺子,每个饺子里都藏着颗花生,吃到的人来年能发财。”李淑琴笑着接话:“我当年在纺织厂,除夕夜班煮的饺子是萝卜馅的,照样吃得香,因为厂里给每个人发了块水果糖。”

周砚田的故事带着点酸。“我儿子小时候,”他给老三喂了块鸡肝,“除夕非要放烟花,我没钱买,就把红绸带绑在竹竿上,举着在院里跑,说这是‘人间烟花’,他居然信了,追着绸带跑了半宿。”王大爷拍着他的肩膀:“这才叫会过日子,心诚比啥都强。”

王大爷的故事最逗。“我插队那年除夕,”他喝了口稀饭,“我们偷了队里的白菜,在麦场煮火锅,没盐就撒点辣椒面,结果被队长抓住了,罚我们给牲口添草料。”他笑得直咳嗽,“可那火锅香啊,现在想起来还流口水,比城里的海底捞香十倍!”

石蛋听得眼睛发亮,突然说:“我也有故事!”他从兜里掏出颗糖,是杨永革给的野栗子糖,“去年除夕我在部落,阿爸用松枝给我烤兔子,兔子皮剥下来给我做了个小坎肩,现在还在我包里呢!”说着就要掀棉袄,被张大妈按住:“别着凉,坎肩明天再看,先吃饺子。”

饺子是大家一起包的。李淑琴和面包馅,张大妈擀皮,杨永革和周砚田负责捏,王大爷给石蛋当帮手。石蛋包的饺子歪歪扭扭,有的露着馅,有的没捏紧,他却得意地说:“这是‘元宝饺’,露馅的是元宝漏出来了!”周砚田把个饺子捏成小鸡形状,说“给老三的,免得它抢我们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镜头里的单身舞步请大家收藏:()镜头里的单身舞步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煮饺子时出了点小意外。石蛋包的漏馅饺在锅里煮成了片汤,他急得直跺脚,杨永革却笑着用勺子舀起来:“这叫‘福汤’,喝了来年顺顺当当!”结果大家都抢着喝,把片汤喝了个精光,连汤渣都没剩下。

守岁的节目是“新年愿望盲盒”。每个人把愿望写在红纸上,塞进杨永革编的藤篮里,轮流抽出来念。李淑琴写的是“来年社区的老槐树多结些槐花”;张大妈希望“孙子考试能及格”;杨永革想“后山的野栗子能丰收”;周砚田盼着“老三能多下几个蛋”;王大爷的愿望最实在:“每天能晒两小时太阳”。

石蛋的愿望写在糖纸上:“想让杨大哥教我编藤篮,让张大妈教我写春联,让李奶奶教我剪窗花,让周大爷教我喂鸡,让王大爷教我磨石头。”念到最后,他的声音有点抖,“我想一直跟大家在一起。”屋里突然静了,杨永革把他拉到身边,往他嘴里塞了块糖:“傻小子,这愿望准能实现。”

快到零点时,外面的鞭炮声越来越密。杨永革掏出个红布包,里面是他用柏枝编的小挂件,每个上面都系着颗野栗子:“部落的新年礼物,挂在身上能保平安。”他给每个人都挂了一个,给老三挂的时候,栗子掉在地上,滚到了火炉边,“你看,这是‘落地生财’!”

张大妈掏出准备好的红包,每个里面都包着五块钱:“老规矩,压岁钱要单数,寓意‘独一无二’。”石蛋的红包里多了张写着“学业进步”的小纸条,是她熬夜写的,字迹比春联工整多了。

周砚田给每个人倒了杯青梅酒,说“这叫‘辞旧迎新酒’,喝了去年的烦恼全没了”。他自己的酒杯里却掺了点鸡肝汤,说“我得留着清醒,等会儿去放鞭炮”。

王大爷从怀里掏出个小布包,里面是六颗磨得光滑的鹅卵石,每颗上面都刻着个字,合起来是“平安喜乐顺遂”:“我琢磨着刻字比写字长久,这石头能陪咱们过好几个年。”

零点的钟声敲响时,杨永革带着石蛋去院子里放鞭炮。他买的是小串的“滴滴金”,拿在手里像根会发光的小棍,石蛋举着在雪地里画圈,光痕在黑夜里像条金蛇。老三跟着在雪地里跑,铃铛声混着鞭炮响,像在唱支热闹的歌。

李淑琴和张大妈在屋里煮饺子,第二锅饺子个个饱满,没一个漏馅的。张大妈往每个饺子里塞了颗花生,说“补上刚才的遗憾”,结果自己吃到三颗,乐得她直说“今年要发大财”。

周砚田和王大爷坐在炉边喝酒,王大爷喝多了,开始数自己的鹅卵石:“这颗‘平’字最光滑,这颗‘安’字有点缺角,像我这牙……”说着张开嘴,露出缺了颗门牙的牙床,引得周砚田直笑。

天快亮时,大家都困了,挤在炕上盖着一床大棉被。石蛋枕着杨永革的胳膊,手里还攥着没放完的“滴滴金”;张大妈靠在李淑琴肩上,嘴角还沾着点年糕渣;周砚田的脚边蜷着老三,鸡头埋在翅膀里,睡得正香;王大爷打着呼噜,手里的鹅卵石掉在地上,发出“咚”的一声,却没人醒。

窗外的雪停了,月亮把雪地照得像铺了层银。老槐树上的红绸带在风里轻轻晃,柏枝的清香从门缝钻进来,混着酒气、菜香和淡淡的煤烟味,在屋里慢慢晕开。

李淑琴是第一个醒的,她看着炕上横七竖八的身影,突然觉得这守岁夜比任何华丽的宴席都动人。

除夕的意义从来不是饺子多香、鞭炮多响,而是有群人愿意陪你熬过半宿,听你讲过去的故事,跟你一起吃漏馅的饺子,就算挤在一床棉被里,也觉得比独自守着豪宅更暖和。这些混着烟火气的瞬间,就像炉里的余火,看着快灭了,却能焐热整个寒冬,把旧年的烦恼都烧成灰烬,让新年的希望在灰烬里发芽。

至于来年的野栗子会不会丰收、老三能不能多下蛋?谁知道呢。但可以肯定的是,只要这群人还能凑在一起包漏馅的饺子、放便宜的鞭炮、挤在一床被子里守岁,就算日子有磕绊、有难处,也会笑着往前过。因为最好的年,从来不是完美的团圆,而是身边那群让你觉得“有他们在,每一天都是过年”的人啊。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进屋里时,石蛋先醒了,他举着“滴滴金”跑到院子里,在雪地上画了个大大的“福”字。杨永革跟出来,给他递了块冻柿子:“吃口甜的,新年第一天就得甜丝丝的。”

张大妈和李淑琴开始收拾碗筷,碗底的饺子汤结了层薄冰,像块透明的玉。周砚田给老三添食,发现鸡窝里多了个鸡蛋,蛋壳上还沾着点红绸带的丝线,像是新年的礼物。王大爷坐在门槛上晒太阳,手里摩挲着刻字的鹅卵石,石头被体温焐得暖暖的,在阳光下闪着光。

社区的鞭炮声渐渐稀了,巷子里飘起煮饺子的香。这个被笑声、酒香和晨光填满的除夕,成了每个人心里最沉的念想,比任何记忆都清晰,比任何未来都笃定。

喜欢镜头里的单身舞步请大家收藏:()镜头里的单身舞步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