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镜头里的单身舞步 > 第14章 社区元宵灯会的“乌龙闹灯”与笑破肚皮的猜谜现场

第十四章:社区元宵灯会的“乌龙闹灯”与笑破肚皮的猜谜现场

正月十四的夜风裹着甜丝丝的糖球味,李淑琴举着手机支架往社区广场跑时,差点被地上的灯笼线绊倒。抬头一看,杨永革正踩着梯子往槐树上挂灯笼,张大爷蹲在树下递灯笼,两人配合得像两只笨拙的企鹅——准确说,是杨永革踩空了梯子,半个身子挂在树杈上,张大爷举着个兔子灯在底下接,结果灯笼被杨永革的鞋底踹扁了,变成了“扁嘴鸭灯”。

“家人们!元宵灯会提前剧透!”李淑琴笑得镜头都在打颤,“今天主打一个‘手工残次品大赏’,错过今晚,明年才能见着这盛况!”

弹幕里的“哈哈”像潮水似的涌来:

“杨师傅这挂灯笼姿势,比灯笼还喜庆!”

“张大爷的兔子灯变烤鸭了?建议改叫‘全聚德限定款’!”

“李奶奶呢?她的‘非遗灯笼’该不会还没糊好吧?”

话音刚落,李奶奶扛着个比她还高的宫灯走过来,红运动背心外面套了件蓝布围裙,围裙上沾着浆糊,像块刚从面缸里捞出来的抹布。“吵什么吵!”她把宫灯往地上一杵,宫灯的架子“嘎吱”响了一声,最上面的琉璃顶掉了下来,滚到杨永革脚边,“我这叫‘慢工出细活’,你们懂什么!”

那宫灯是李奶奶熬了三个通宵糊的,据说是照着老画册里的样式做的,灯面画着“八仙过海”,只是铁拐李的拐杖画成了鱼竿,何仙姑的花篮里插着根大葱,杨永革盯着灯面看了半天,憋出一句:“这八仙是去钓鱼顺便买菜吗?”

李奶奶抬手就往他胳膊上拍:“你懂个屁!这叫‘生活气息’!”手还没落下,宫灯突然“哗啦”散了架,竹篾子戳到张大爷的屁股,把他疼得蹦起来,手里的扁嘴鸭灯飞出去,正好套在杨永革的脖子上,活像个戴着项圈的大公鸡。

全场先是静了三秒,接着爆发出能震落树叶的哄笑。杨永革顶着扁嘴鸭灯往下爬,梯子被他晃得像风中的芦苇,李奶奶举着半截竹篾子吼:“笑什么笑!这叫‘创意混搭’,加十分!”

这场元宵灯会是街道办为了凑年味搞的,允许街坊们自带灯笼参展,还能猜灯谜赢奖品——奖品是李奶奶腌的糖蒜和杨永革做的酱菜,美其名曰“酸甜苦辣都有,才叫圆满”。

猜谜区的绳子刚拉起来就乱成一团。刘阿姨把孙子写的谜语卡挂上去,上面画着个歪歪扭扭的圆圈,旁边写着“白白软软,捏捏会流汤”,谜底被她儿子改成了“杨师傅的肚腩”;王大爷的谜语更绝,“一物生来两面光,放进嘴里冒白浆”,杨永革琢磨半天喊“牙膏”,结果王大爷摇头说“是李奶奶做的豆腐脑”。

杨永革报了个“挂谜”的活儿,结果把谜语卡挂得比树顶还高,张大爷举着拐杖够了半天,假牙都晃松了,最后憋出句:“老杨你是怕我们猜对吗?这高度得请孙悟空来猜!”

李奶奶的谜语最离谱,写在张大爷的烟盒背面:“一物红彤彤,摸着有点痛,杨永革天天用,李奶奶也爱用”。众人猜了半天“热水袋”“辣椒”,最后李奶奶揭晓谜底——“杨永革的老花镜,他天天用,我天天抢来戴,能不痛吗?”杨永革摸着被抢得掉漆的镜框,气得直翻白眼,弹幕却刷成了“这谜比糖球还甜”。

最热闹的是“灯笼评比”环节。李奶奶的散架宫灯被她用红绳捆成了“灯笼串”,美其名曰“现代艺术装置”;杨永革挂在树上的灯笼被风吹得转圈圈,里面的蜡烛烧着了灯面,他慌忙爬树去救,结果把灯笼拽成了“火凤凰”,吓得张大爷举着扁嘴鸭灯去灭火,把鸭子灯烧得只剩个铁架子;张大爷的“参赛作品”更绝,是用杨永革的旧球鞋改的灯笼,鞋口塞着蜡烛,鞋面上贴满了糖球纸,他得意地说“这叫‘步步登高灯’,穿上能中状元,挂上能招财”。

“我宣布!”李奶奶举着烧剩的铁架子当话筒,“本次灯笼评比冠军是——张大爷的‘球鞋灯’!”众人都愣了,张大爷自己都懵了:“为啥是它?这鞋底子还沾着去年的泥呢!”李奶奶憋着笑说:“因为它最‘接地气’,符合咱们社区的风格!”

颁奖时张大爷抱着奖品——两坛李奶奶的糖蒜,笑得假牙都快掉了。杨永革在旁边嘀咕:“早知道我把我家马桶圈改个灯笼参赛,说不定能拿亚军。”李淑琴举着手机怼到他脸前,镜头里能看见他棉袄上沾着的蜡烛油,像朵凝固的黄玫瑰。“家人们看到没?这就是社区版‘艺术来源于生活’!”她对着手机喊,“比美术馆的展览有意思一万倍!”

中场休息时,大家聚在临时搭的灶台旁煮元宵。李奶奶的元宵是萝卜馅的,据说是“创新口味”,咬一口能喷出萝卜丝;杨永革的元宵更绝,包的是糖蒜馅,张大爷尝了一个,脸皱得像颗晒干的橘子皮:“老杨你这是想把我们齁死在元宵节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镜头里的单身舞步请大家收藏:()镜头里的单身舞步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杨永革还在旁边补刀:“我听收音机说的,咸甜搭配,干活不累!”李奶奶往他碗里多盛了两个萝卜馅元宵:“给你多吃点,省得你总琢磨些怪东西!”两人正拌嘴,张大爷突然喊:“快看!元宵锅开了,里面漂着个灯笼!”

众人低头一看,果然有个小灯笼在锅里煮得冒热气——是刘阿姨孙子的奥特曼灯笼,不知被谁碰进了锅里,奥特曼的头煮得软塌塌的,像个泄了气的皮球。刘阿姨笑着捞起来:“这叫‘水煮奥特曼’,吃了能打小怪兽!”

晚上的“闹灯”环节把混乱推向**。规则是众人举着灯笼绕广场走三圈,谁的灯笼最后还亮着谁赢。杨永革举着他的“火凤凰”灯笼(其实是烧剩的架子缠了红布),走一步掉一块布;李奶奶的“灯笼串”被风吹得像条长蛇,缠在张大爷的脖子上,把他勒得直翻白眼;张大爷的“球鞋灯”最争气,蜡烛烧得旺,鞋底子的泥被烤得冒白烟,像在熏腊肉。

走到第二圈时,杨永革的灯笼架子突然散了,红布缠在李奶奶的宫灯串上,两人使劲一拽,灯笼线缠成了死结,把他俩捆在了一起。张大爷举着球鞋灯过来帮忙解,结果把自己的灯笼线也缠了进去,三人像串糖葫芦似的动弹不得,引得街坊们笑得直拍大腿。

“都怪你!”李奶奶瞪着杨永革。

“明明是你往我这边挤!”杨永革反驳。

张大爷在中间哼哼:“我的老腰啊,早知道不跟你们俩‘欢喜冤家’凑热闹……”

这一幕被全程直播,有粉丝直接打赏了“火箭”,留言说“建议拍成贺岁片,票房肯定比春晚高”。李淑琴笑得直抹眼泪,没注意自己踩到了杨永革掉的灯笼穗,一屁股坐在地上,手机支架正好磕在元宵锅沿上,镜头对着沸腾的元宵拍了五分钟,弹幕里一群人陪着看元宵翻滚,还说“这是元宵节的‘慢直播’,治愈又解压”。

收摊时,杨永革拎着两坛糖蒜,李奶奶抱着张大爷的球鞋灯,三人的影子被路灯拉得老长。“明天还闹不闹?”李奶奶踢了踢地上的灯笼碎片。

“闹!”杨永革把糖蒜往她手里塞,“明年我做个‘二人转灯笼’,咱俩一人挂一个,保证不缠线。”

李淑琴编辑完当天的视频,标题写成《当社区大爷大妈开始闹元宵,庙会都得甘拜下风》。后台数据显示,这场直播吸引了三十万人观看,有年轻人留言说“看完想回家陪爸妈猜灯谜”,有中年人说“突然觉得年味就是要这么热热闹闹、乱七八糟”。

她看着窗外,社区广场的灯还亮着,几个老人还在收拾灯笼线,笑声顺着风飘进来。原来最动人的不是元宵有多甜,是老了还能这样——带着点笨拙,带着点疯癫,却把每个平凡的节日,都过成热热闹闹的团圆。

明天大概还会有新的乌龙吧?李淑琴笑着想。或许是杨永革做的灯笼烧了眉毛,或许是李奶奶的谜语把大家绕晕了,或许是张大爷的假牙又卡在哪个灯笼缝里了,但那又有什么关系呢?

毕竟,能一起在元宵灯会上拌嘴、闹灯、笑到直不起腰的人,才是这辈子最该珍惜的“家人”啊。

喜欢镜头里的单身舞步请大家收藏:()镜头里的单身舞步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