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京城,我挡住了吴三桂和清军 > 第136章 豆芽与罐头

偏厅内的气氛,因刘体纯斩钉截铁的拒绝而瞬间凝滞。

南怀仁和汤若望脸上的热情和恭维如同潮水般褪去,露出了底下坚硬的礁石——那是属于学者和探险家的固执与渴望。

南怀仁深吸一口气,试图挽回局面,他换上了一副更加诚恳,甚至带着些许“等价交换”意味的表情,再次说道:

“大将军的顾虑,我等能够理解。军国利器,确不应轻授于人。然而,知识之道,贵在交流互鉴。我等虽不才,于泰西火炮铸造之术,尤其大型青铜炮、铁炮的泥模铸造、镗孔校准之法,略有心得。若大将军有意,我等愿倾囊相授,只求能一窥那‘自来火’与‘开花弹’之奥妙,以为学术研究之用,绝无他意。”

火炮技术?刘体纯心中冷笑。

红衣大炮的铸造技术固然重要,但孔有德麾下的工匠早已掌握,甚至通过缴获和逆向工程,沧州军自身也在不断改进。

用自己压箱底的、领先时代的核心技术去交换对方可能并非最顶尖的铸炮术?这买卖太亏。

更何况,火帽和雷汞的化学原理,以及开花弹的精密引信结构,其潜在价值远超几门大炮。

不过刘体纯转念一想,沧州军的铸炮能力确实是他的一块心病。虽能仿制,但工艺粗糙,良品率低,炮身常有砂眼,射程和安全性都难以保障。若能获得更先进的西方铸炮技术,无疑能极大提升实力。

他沉吟片刻,开口道:“二位先生诚意可嘉。铸炮之术,确可一谈。然火器凶险,不可轻授。本将军另有两项小技,于远洋航行之人有起死回生、饱腹安身之奇效,愿以此二术,兼闻铸炮之法,与二位先生交换,如何?”

汤若望疑惑道:“不知是何等技术,竟能与铸炮之术相比?”

刘体纯微微一笑,不紧不慢地说道:“听闻泰西各国,正处大航海之盛世,船只纵横四海,探索未知。然船员长期漂泊于海上,常受一种怪病困扰,齿龈出血,身体虚弱,乃至死亡,可是如此?”

汤若望点头:“确有此事,我等称之为‘坏血病’,乃远航之大敌,至今无良策应对。大将军何以得知?”

他心中惊讶,这位东方将领似乎对万里之外的事情也有所了解。

“此病根源,在于长久缺乏新鲜蔬果。”刘体纯一语道破关键,这是极具洞察力的判断,让两位教士目瞪口呆。

“本将军有一法,可解此困。无需沃土,无需日照,即便在船舱之内,数日之内,便可获得鲜嫩菜蔬。”

刘体纯轻轻地一笑说道。

“哦?竟有此法?”南怀仁来了兴趣,这听起来确实有些神奇。

看着两位西洋人震惊和将信将疑的表情,刘体纯继续抛出第二个技术,他接着说:

“海上航行,食物储存亦是难题。咸肉硬如木石,且易生蛆**。本将军另有一法,可较长时间保存肉食、鱼鲜,保持其原味半年至一年,足够一个航程所需。”

南怀仁和汤若望彻底呆住了。他们的脑子飞快地转动着,评估着这两项“小技”的巨大价值。它们虽然不像火器那样直接用于战争,但对于支撑远洋航行、拓展殖民地、维持海军战斗力,其战略意义丝毫不亚于几门大炮!

这位东方将军,随手抛出的两项技术,竟然直指欧洲航海霸业的核心痛点!

宋应星一直在一旁默默听着,眼中已露出若有所思的神情,他不知道刘体纯有什么妙法,但他绝对相信这个年轻的将军,他不会乱说的。

刘体纯看着两位心神激荡的传教士,淡然道:“此二术,虽不及火器炫目,然于远航探险、活人无数,功莫大焉。本将军愿以此二术,与二位先生结个善缘。若二位觉得可行,可将此法传回泰西,造福航海之士,亦算一桩功德。至于火器之事,乃凶器,不谈也罢。”

南怀仁和汤若望面面相觑,心中如同打翻了五味瓶。他们最初的目标彻底落空,但对方给出的交换条件,却又让他们无法拒绝。这两项技术的重要性,他们太清楚了。

“既如此,便依大将军之言!” 两个人互相对了一下眼色,异口同声地同意了。

刘体纯露出笑容,立刻大声叫道:“好!薄珏、吴应箕!”

“属下在!”工坊管事薄珏与吴应箕应声齐声答道。

“你二人全程陪同二位先生,悉心学习铸炮之术,务求尽得其法!”

“遵命!”二人躬身答道。

接下来的十来天里,青州城外的工坊区变得异常忙碌。

南怀仁与汤若望倾囊相授,从泥模的选土、配方、塑形、阴干,到熔炉的搭建、铁水的浇铸温度控制、炮身的缓慢冷却、以及最关键的内膛镗孔校准技术,逐一讲解演示。

薄珏本身便是技艺高超的工匠,吴应箕则细心记录绘图,两人如饥似渴地学习着每一个细节,不时提出疑问,两位传教士也一一解答。

作为交换,刘体纯叫来了两个妇人,一个红衣妇人演示生豆茅之法,一个紫衣妇人演示做腌缸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京城,我挡住了吴三桂和清军请大家收藏:()京城,我挡住了吴三桂和清军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宋应星在旁一边解释一边书写成文:

“此法名曰:‘生豆芽’。”宋应星说道。

红衣妇人拿起 一小盆清水浸泡的绿豆和一只有孔洞的陶盆,演示起来。

“只需各类豆子,以清水浸泡数个时辰,而后置于这透气漏水的容器中,盖上湿布,每日淋水两三次,保持湿润却不可积水。如此,即便在暗无天日的船舱底部,三五日内,豆子便可萌发出数寸长的嫩芽,清脆可口,富含生机,常食之,可有效预防坏血病。”

宋应星边说边写,随后便将一张“生豆芽”秘方转交于南怀仁。

接着,紫衣妇人生起炉火,演示腌缸肉做法。

取猪肉一块,切拳头大小,以香料腌之。锅内猪油化开,加入腌的猪肉快,烹制一个时辰,夹起入陶罐,每一层撒一次调料。

最后,热油入罐,把肉淹没,盖上盖子,冷却封蜡,齐活儿!

两个妇人极有耐心,将生豆芽的各个环节和不同豆类的处理方式,以及腌缸肉的选料、油炸火候、油蜡密封等诀窍,毫无保留地教给了两位传教士,并让他们亲手操作实践。

最终,南怀仁深吸一口气,右手再次抚胸,这一次的鞠躬比之前更加郑重,微微躬身对着刘体纯说通:

“大将军胸怀广阔,心系苍生,我等钦佩之至!此二术,确是造福万民之良法,我等必将其详实记录,传回故土。这几日叨扰阁下了,我二人受益匪浅,告辞!”

他们带着一种复杂难言的心情,以及记录了豆芽生发法和油封罐头术的纸张,离开了青州。虽然没能得到最想要的,但此行收获之巨大,仍远超预期。

望着他们远去的背影,宋应星缓缓开口道:“大将军以此二术相易,既全其颜面,又惠及远方,更保我核心之密,一举数得,老朽佩服。”

他顿了顿,忍不住好奇问道,“只是老朽有一事不明,大将军久在军旅,何以对那万里之外航海之事及其痼疾,如此了然于胸?”

刘体纯望向窗外苍茫的天空,目光似乎穿越了时空,淡淡道:“世间万物,其理相通。知其然,亦当思其所以然。需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或许将来有一天,我们也要造大船,去远洋呢?”

宋应星闻言,若有所思,不再多问,只是心中对这位年轻主帅的敬畏,又深了一层。

他们没想到的是,腌缸肉技术传到欧洲后,科西嘉岛上的一个叫做拿破轮的人,据此发明了罐头并在各**队大卖,遂成当地首富。

喜欢京城,我挡住了吴三桂和清军请大家收藏:()京城,我挡住了吴三桂和清军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