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截胡太子,我称帝 > 第1515章 登岸

截胡太子,我称帝 第1515章 登岸

作者:煮酒笑余生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08-16 14:40:01 来源:全本小说网

船队在运河上平稳地朝着青州的方向缓缓前行。一路上,微风轻拂着水面,泛起层层涟漪,阳光洒在波光粼粼的河面上,宛如碎金一般耀眼夺目。

航行数日,终于在这一天,船队抵达青州境,在一个名为散关的地方缓缓停下,船锚落水,停泊靠岸。

这里便是船队的终点站,因为再往前的河道变得狭窄起来,战船已经无法继续前行。

不仅是战船无法通行,任何船只都难以通过这段河道。由于地势的落差,河道在这里形成了几个不算太大的瀑布,湍急的水流如同一道天然的屏障,将航道彻底阻断。

散关原本只是一个规模不大的村镇,隶属于青州下辖的汉昌县。自从皇帝北上征讨突厥开辟出海路后,这里的地位就变得愈发重要。部分粮草以及运往北宁的那些精盐,都是从这里装载上船,然后通过水路运往目的地。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发展,散关已经不再是那个默默无闻的小村镇了。如今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小有规模的港口,繁忙的码头上来来往往的人们,装卸着各种货物,一片热闹景象。

“陛下,前方水路堵塞,无法继续航行,战船已停靠岸边,我们需改为陆路返京。”

船舶停稳后,范天雷来到船舱,将情况如实禀报给皇帝。

秦狄点了点头,神色平静的说道:“朕知道了,安排一下,准备上岸。”

范天雷领命而去,迅速安排士兵们做好上岸准备。不一会儿,跳板搭好,秦狄在众人簇拥下走上岸。站在码头上,他看着这热闹的港口,心中满是欣慰。

这一年多来,海运的发展让散关繁荣起来,也算是提高了本地百姓的生活,曾经的穷乡僻壤变得更加繁华,呈现出一副安居乐业,天下太平的景象。

抵达散关的前两日,范天雷就派人快马加鞭的先一步抵达。提前通知当地官员,不必前来接驾。

碍于有命令提前抵达,所以当地官员并未前来接驾,所以他们也并不知道皇帝返回的消息。

秦狄正站在码头欣赏着这繁荣景象,突然,一阵骚乱出现在远处的人群中。

只见在距离码头差不多一里的地方,出现十几个身着粗布麻衣的人,横冲直撞的想要朝这边冲过来。

天子卫队自然不会放任这些人胡作非为,当即将他们阻拦。

被拦下来的那些人,明显有些着急,嘴里大声的呼喊着。秦狄只能听到那边有呼喊声传来,至于究竟喊了些什么却无从得知。

“那些都是些什么人?他们想做什么?”

秦狄眯眼看向远处的人,随口询问。

“陛下稍后,老奴前去看看。”

言罢,范天雷匆忙前去查看。

没多远的路,了解完事情的经过后,范天雷匆匆返回。

“陛下,那些人是几十里外村子的村民,他们听闻散关来了大船,以为是运粮的商船,想求些粮食。”

秦狄闻言,眉头当即就皱了起来,脸上闪过不悦之色,沉声道:“百姓为何前来此地讨要粮食,如此做法岂不是无赖做法。”

听皇帝这么说,范天雷当即又补充道:“回陛下,听他们说是庄稼欠收,百姓们家中已无余粮糊口充饥。”

秦狄心中一紧,脸色变得凝重起来。原本看到散关的繁荣让他满心欣慰,可如今听闻百姓庄稼欠收且无粮糊口充饥,让他很是意外,难道这繁荣背后竟还有如此隐忧。

“眼下就要到秋收时节,就算不是五谷丰登,也不至于落得如此地步。怎么百姓连充饥糊口的粮食都没有?可曾听说这一带有什么天灾发生吗?”

面对皇帝的询问,范天雷面露难色,一时间不知该如何作答。

秦狄觉察到他似乎有难言之隐,脸当即沉了下来,直言道:“如实讲来。”

范天雷暗暗深吸口气,开口道:“陛下,据老奴所知,青州并无天灾横祸。造成这样的局面,乃是百姓家中缺少青壮劳力耕作田地,田里庄稼或是干旱或是荒草丛生,故而庄稼欠收,才落得这般境地。”

如果是经历了天灾,倒也可以理解。现在听范天雷这番话,秦狄满脸的困惑:“为何会缺少青壮劳力?”

范天雷犹豫片刻,咬咬牙道:“陛下,近些年来我朝连年征战,不仅青州,各州的青壮劳力十之五六都应征入伍,家中留下的尽是些老弱妇孺。虽然可以在田间地头劳作,但与男子相比,终究还是逊色许多。”

秦狄听后,脸色变得十分难看。连年征战虽为国家开疆拓土,可如今却让百姓陷入如此困境,这是他未曾料到的。

“若如此,长此以往,百姓生活艰难,国家根基恐也不稳。”秦狄喃喃自语。

他思索片刻,转身对范天雷道:“传令下去,卫队只携带抵达京都粮草便可,将剩余粮草分给他们,让他们先解燃眉之急。”

范天雷前去安排,他则带着甲乙丙三人,朝着不远处的百姓走去。既然碰上了这种事情,很有必要了解百姓的真实状况。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截胡太子,我称帝请大家收藏:()截胡太子,我称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秦狄走到百姓面前,那些百姓认出了他的衣着不凡,虽不知究竟是何人,但有这么多的侍卫,一定是个大官,纷纷跪地磕头。

秦狄温和地说道:“都起来吧,我已知你们的难处,稍后我的人会分些粮草给你们。”

百姓们感激涕零,连声道谢。

秦狄接着询问:“除了缺少劳力,你们可还有其他难处?”

一位老者颤巍巍地站出来说:“这位大人,您说的轻巧,一看您就没下过地。对我们这些老百姓来说,家里的劳力就是我们的命根子呀!下地劳作看似轻松,其实是个实打实的力气活,没两膀子力气是真干不动!”

“您看看我们这些人,老的老,小的小,也就只能做点田间地头的杂活。想做些砍柴担水的活,都费力的很呐!”

这绝对不是在夸大其词!在这个时代,种地可真是一项不折不扣的体力活!每天都需要付出大量的体力和精力,从翻耕土地到播种、除草、浇水,再到最后的收获,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亲力亲为。

砍柴担水更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事情。

由于地势和环境的限制,并不是每个村子旁边都会有河流,有些村子可能只有一口水井。

这口井往往成为了整个村子的生命之源,村民们每天都要排队打水,以满足日常生活的需求。

那些居住在山石地质的村子,情况就更加艰难了,他们甚至连一口水井都没有,只能依靠挖蓄水池来储存雨水。一旦遇到干旱,水源就会变得异常稀缺,村民们不得不长途跋涉到几里甚至十几里外的地方去寻找水源。

砍柴同样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在那个没有天然气和电力的年代,柴火是生火做饭的必备品。想要吃上一顿热饭,就必须要有足够的柴火。砍柴还可以成为一种谋生手段,毫不夸张地说,只要有一身力气,仅仅依靠砍柴贩卖,就能够养活一家人。

秦狄听着老者的话,心中满是沉重。

“官府可有给你们什么帮扶?”

老者苦笑着摇头:“大人有这么多的卫士,应该是个大官,小老儿今天就冒死说句掏心窝子的话。皇帝今天打这儿,明天打那儿,打来打去,消耗的不都还是咱们老百姓的粮食和人。”

“官府的大老爷倒是想帮扶,可那什么帮啊!皇帝打仗的粮食拿来给我们,那战场上的士兵吃什么。他们可都是我们的孩子,我们又怎么忍心看他们挨饿!”

秦狄听了老者这番话,眉头紧锁,心中五味杂陈。

他从未想过,自己为国家开疆拓土的征战,竟给百姓带来如此沉重的负担,第一次他意识到问题远比想象中复杂。

他沉默良久,缓缓说道:“老人家,你的话我记下了,是朝廷考虑不周。你放心,我定会将民间疾苦告知朝廷,好好思量此事,不会再让我大汉百姓如此受苦。”

百姓们听了,全当个笑话,心中想的却是你官再大,还能做皇帝的主。

尽管不太相信他说的话,还是再次跪地叩谢。

秦狄又与众人闲谈一会儿,待到范天雷将事情安排妥当后,一行人乘车继续朝着京都方向出发。

坐在车内,他心情异常沉重。从未想过国家繁荣背后,竟然隐藏着巨大的隐忧。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将会对国家和百姓带来严重的影响。

战争虽然是无法回避的必经之事,但绝不能让无辜的百姓承受过多的苦难和牺牲。一个国家的繁荣昌盛不仅仅取决于战争的胜负,更重要的是国家的安全得到保障,百姓的生活能够得到基础保障,能安居乐业,那才是真正的繁荣昌盛。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要实现这一目标并非易事。一个明智的领导者需要在确保国家安全的前提下,尽力维护百姓的福祉。这意味着他需要权衡各种利益,还要去考虑更多的事情,做出更为谨慎的决策,才能令大汉真正的强盛起来。

时至此刻,他终于明白,古往今来那些被称之为明君圣主的人并非是完美无缺,他们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也会面临各种挑战和困境,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

同样,那些被视为昏君暴君的人,也并非毫无优点。他们可能在某些方面有一定的作为,只是因为种种原因,最终导致了国家的衰败。

因此,评价他们不能仅仅以“明君”或“昏君”这样简单的标签来一概而论。历史是复杂而多元的,一个人物的形象和评价应该从多个角度去深入分析和理解。

每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条件,这些因素会对一个领导者的行为和决策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个看似明智的决策,可能在当时的情境下是最佳选择,但从长远来看却未必如此。而一个被认为是昏庸的举动,也许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有着其合理性和必然性。

即使是那些被后世誉为明君圣主的人物,他们的背后也并非完全没有瑕疵和争议。在他们的统治下,可能存在着一些不为人知的阴暗面,或者是一些被掩盖的历史真相。这些历史细节,往往比那些明显的暴君行为更加隐晦。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截胡太子,我称帝请大家收藏:()截胡太子,我称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散关到京都仅剩四百多里的路程,说近不近,说远不远,乘车而行,有两三日的时间便可抵达。

皇帝回朝的消息不能告诉别人,但朝中大臣还是需要通知,尤其是两位丞相大人。

近期这段时间,皇帝昏睡不醒的消息闹得人心惶惶。京都有魏征陈松两人坐镇,相对要好一些,各州官员就不同了,多少都有些自己的心思。简单来说,现在的大汉王朝是朝野动荡,岌岌可危。

当范天雷派人将皇帝即将回朝的消息悄悄送回京都时,魏征与张琛顿时喜极而泣。

在此之前,他们已经得到了确切的消息,皇帝被人陷害,陷入了昏睡之中,而且无论如何都无法苏醒过来。

他们想隐瞒此事,可这个消息就像长了腿一样,在汉境各州府内快速蔓延。

整个朝廷都陷入了恐慌之中,大臣们纷纷猜测皇帝是否还能醒来,国家的未来又将如何。甚至,朝廷已经开始做最坏的打算,应对可能发生的紧急状况。

皇帝不仅苏醒了过来,而且还即将回京!这对于魏征和张琛来说,无疑是最大的惊喜。他们知道,只要皇帝平安无事,那么朝野间的些许动荡自然就能够迎刃而解。

皇帝的归来,意味着国家的稳定和秩序将得到恢复。他的权威和智慧将会重新引领这个国家走向繁荣昌盛。而魏征和张琛,作为皇帝的忠实臣子,也终于可以松一口气,放下心中的重担。

碍于范天雷送来的是皇帝密旨,此事他们并未大肆张扬,而是将消息悄悄告知帝后。

秦狄之所以如此低调返回京都,其目的便是想借此看看朝中百官的反应。他昏睡的消息在朝堂蔓延后,留守京都的锦衣卫搜集到了大量令他出乎意料的线索。

喜欢截胡太子,我称帝请大家收藏:()截胡太子,我称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