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都市白领 > 家族企业覆灭启示录 > 第41章 成都之旅

家族企业覆灭启示录 第41章 成都之旅

作者:付建国 分类:都市白领 更新时间:2025-11-08 10:25:19 来源:全本小说网

3.23成都之旅

正月初五的风还带着年节的余温,仲昆捏着两张硬纸板车票,站在县城火车站的入口处。票面上的字迹是人工填写的,车次、座位、票价旁都盖着小小的红章,边缘被指尖捻得微微发毛——这是他提前备好的,从县城到成都的往返票,连带着身旁仲伟的那份。

“走了。”仲昆拍了拍仲伟的肩膀。这是仲伟头一回出远门,棉服口袋里的手攥得紧,眼睛却亮得很,不住往车站里瞅,连应声都带着点雀跃的颤音。下午三点的阳光斜斜落在两人身上,把影子拉得老长,一路跟着他们进了站。

绿皮火车早停在站台了,像头喘着粗气的老黄牛,车厢门一打开,混着泡面味、烟草味和各式乡音的热气涌了出来。仲伟踮脚往里看,行李架上堆得满满当当,帆布包鼓得像座小山,网兜里的土特产露着边角——大概是自家腌的腊肉,或是装着鸡蛋的纸盒子。“14号车厢,9上9下。”仲昆引着他往里走,自己在下层铺位坐下,仲伟则手脚麻利地爬上上层,却没立刻躺好,反倒挪到邻座的窗边,扒着玻璃往外瞧。

火车“哐当哐当”地动了,仲伟的眼睛跟着窗外的风景跑。田埂上还有没化尽的残雪,村庄里偶尔飘出几声鞭炮的余响,泰安、兖州……站牌一个个往后退,他就跟着念,连铁轨旁掠过的光秃秃的树都觉得新鲜。过道上挤着不少站票的人,孩子们在座位间追着跑,笑声撞在车厢壁上又弹回来。售货员推着铁皮餐车过来,“面包饼干方便面,火腿肠要不要?”的吆喝声混着车轮声,把车厢填得热热闹闹。

这一程要走十四个小时。夜幕慢慢爬上来,窗外的灯火渐渐稀了,车厢里也慢慢安静下来,只有车轮碾过铁轨的“哐当”声成了背景音。仲伟打了个哈欠,从窗边挪回上铺,拉过薄被裹住身子,没多久就伴着火车的摇晃睡了过去。

等仲昆叫醒他时,天已经亮了。“到郑州了。”仲伟揉着眼睛往下看,郑州站的站台上人潮涌动,南来北往的列车在轨道上交错,果然配得上“火车拉来的城市”这说法。两人跟着人流挤过站台,去售票厅改签下午四点去成都的直达快车——仲昆早订好了卧铺,没费多少事就把票换好了。

下午的火车依旧是绿皮的。发车时,仲伟又凑到了窗边。火车从郑州出发,先过了洛阳,又经三门峡,接着钻进了华山隧道,等再出来时,已到了陕西地界。在西安站稍作停留后,前方就是秦岭的崇山峻岭。

铁轨沿着山势蜿蜒,火车像是钻进了山的褶皱里,一会儿穿隧道,一会儿过桥梁。仲伟扒着玻璃看,窗外是陡峭的山壁,偶尔能瞥见山脚下的溪流,被阳光照得闪闪发亮。车厢里的人大多靠着打盹,仲昆在下层翻看着带来的报纸,仲伟却没觉得倦,他盯着窗外不断变换的山景,心里头那点激动和新奇又冒了上来——这趟远门,才刚走到一半呢。

过了西安站,绿皮火车便缓缓驶上了宝成线。钢轨在脚下延伸,一头连着熟悉的北方,另一头牵着遥远的蜀地——这条1958年便宣告通车的铁路,是中国大地上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可1987年的客运列车,依旧倚仗着蒸汽机车或内燃机车的牵引。尤其当列车要爬过秦岭时,车头得卯足了劲,“呼哧呼哧”的喘气声顺着车厢缝隙钻进来,像头勤勤恳恳的老黄牛在较劲。车速也慢了下来,慢得能看清窗外秦岭松的纹路,松针上挂着的晨露,甚至能数清枝桠间跳跃的鸟雀。

从北方到南方的过渡,在这一程里被拉得格外具体。过了宝鸡,窗外的底色骤然换了模样:先前黄土高原的沟壑纵横,土黄色的坡地连绵到天边,此刻却被秦岭的茂密森林接了班。青的山、绿的树挤挤挨挨,溪水顺着铁路旁的峡谷淌着,叮咚声裹在风里飘进车厢,偶尔能瞥见山间农户的屋顶,一缕炊烟慢悠悠地往上冒,在林梢间散成轻烟。

火车在秦岭里钻隧道成了常事。一个接着一个,黑暗与光明交替着漫进车厢,起初没人在意,后来不知是谁起了头,

“这是第15个!”“不对,刚那个算的话,这该是16个!”乘客们便笑着数了起来,孩童扒着窗框,大人靠在椅背上,“28个了!”

数到兴头上,连邻座素不相识的人都要凑过来搭句话,隧道的黑暗反倒成了旅途里的小乐趣。

这一段路要走30多个小时,硬卧车厢便成了临时的“移动的家”。三层铺位被细心打理着,有人用报纸糊在铺位之间挡着,算是圈出了小小的私密空间。白天的车厢最是热闹,下铺的人挨着坐,嗑着瓜子聊家常,话头总能绕到“目的地”上——山东来的商人揣着样品,说要去成都批些新货;打工的大叔揉着衣角,念叨着老家的娃该长高了;背着画板的学生翻着速写本,指给旁人看刚画的秦岭山景,故事顺着笑声漫开,把陌生的距离都填满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家族企业覆灭启示录请大家收藏:()家族企业覆灭启示录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到了晚上,车厢里的灯便调暗了,只剩过道灯亮着昏黄的光。车轮碾过铁轨,“哐当哐当”的声响在山谷里荡着回音,盖过了偶尔的咳嗽声。卧铺的被子带着晒过的阳光味,裹着暖意,人在轻轻的颠簸里晃着,倦意慢慢爬上来,连窗外的风声都成了催眠曲。

等过了广元,铁路便跟着嘉陵江蜿蜒南下。两岸的竹林渐渐密了,青绿色的竹影晃着,空气里也多了些湿润的水汽,不再是北方的干冽。忽然有广播声响起,带着点电流音却清晰:“前方到站,绵阳站,距离成都还有120公里。”话音刚落,车厢里便动了起来,人们探起身,开始翻找行李,把散着的物件归拢好,脸上都带了点期待的雀跃,连说话的声调都轻快了些。

第三天清晨,天刚蒙蒙亮时,火车缓缓驶进了成都站。车厢里先是静了一瞬,随即爆发出一阵轻呼。1987年的成都站,站房带着川西民居的模样,飞翘的屋檐下挂着红灯笼,站台上飘着股麻辣的香气,混着早点摊的热气扑面而来。出站口早挤满了接站的人,举着写了名字的纸牌,踮着脚往车厢方向望,眼神里都是盼。

仲昆和仲伟跟着人流出了火车站,手里拎着行李,看眼前的热闹景象,相视一笑。拦了辆出租车,报了“成都量具刃具厂”的方向,车轮碾过石板路,带着他们往这座城的深处去了。

1987年的成都东郊,工业的脉搏在府青路与二环路东一段的交界处强劲跳动。成都量具刃具厂就坐落于此,厂区的红砖墙在阳光下泛着暖光,与周边成都热电厂高耸的烟囱、成都机车车辆厂忙碌的车间连缀成片,共同织就了一幅热气腾腾的工业图景。这里交通便利,卡车、自行车在道路上往来穿梭,空气中似乎都飘着机油与钢铁的气息,每一寸土地都透着蓬勃的生机。

这家工厂的故事,要从三十多年前讲起。1956年,借着国家“一五”计划的东风,在苏联专家的援建与哈尔滨量具刃具厂的成套支援下,成都量具刃具厂破土动工。厂区里那栋标志性的红楼,更是按苏联1952年援建哈尔滨量具刃具厂的图纸原样建造,红墙尖顶,线条工整,不仅是工厂的核心建筑,早已成了东郊人眼里的“工业地标”——远远望见那抹红,就知道,刃具厂到了。

这天,一辆出租车沿着府青路缓缓驶来,在刃具厂的厂区入口停下。车门打开,仲昆二人拎着包下了车,出租车便在门卫的示意下缓缓驶离——厂区向来不允许外来车辆进入。两人对视一眼,径直走向入口旁的传达室。

“同志,我们是山东来的,和销售处约好了。”

仲昆一边说着,一边递上介绍信。传达室的工作人员仔细看了看,又对照登记本核对信息,随后拿起电话:

“是销售处吗?山东来提货的两位同志到门口了……好的好的。”

挂了电话,工作人员对二人说:

“进去吧,销售处就在红楼二层,213房间,找罗处长就行。”

穿过厂区大门,道路两旁的梧桐树投下斑驳的光影,远处传来机器运转的嗡鸣,偶尔有穿着蓝色工装的工人推着小车匆匆走过。红楼就在不远处,红墙在绿树映衬下格外醒目。二人沿着楼梯上到二层,找到213房间,轻轻推开了门。

屋里,一位中年男子正整理着桌上的文件,见有人进来,立刻站起身,脸上堆起热情的笑:“你们是山东来提货的吧?快请坐!”

仲昆连忙走上前,伸手与他相握:“您就是罗处长?”

“是我是我,”中年男子笑着点头,“年前在电话里和你们联系的就是我,我姓罗。”

“罗处长,那咱们也算是在电话里‘见过面’了。”仲昆松开手,顺势坐下,

“我们这次来,一来是把订的货提回去,二来呢,是想跟着您学学齿向测量仪的操作规程——这仪器金贵,我们怕用不好。另外还有个事想请教您,我们刚入行做齿轮生产,经验不足,也想问问,除了这台,生产齿轮还得用到哪些仪器?您多指点。”

罗处长给二人倒了水,坐下说:“你们要的齿向测量仪早都给你们包装好了,稳妥得很,尾款一到账,马上就能安排提货。至于学操作规程,今天怕是来不及了,我下午还有别的事,我先给你们安排着,明天一早你们过来,我找技术员带着你们学一天,后天再让你们自己上手练一天,保准能学会。”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对了,齿形测量仪你们也顺带学学吧,那个简单,一两个小时就能摸透。你们做齿轮,将来肯定用得上,这次学会了,往后真要买了,我直接给你们邮寄过去,你们自己就能上手,也不用再专门跑一趟了。”

仲昆一听,连忙道谢:“那可太谢谢您了,罗处长!这样我们可省大事了!”

窗外,阳光透过红楼的窗户照进来,落在桌上的文件上,也落在三人交谈的身影上。屋里的话语温和又实在,窗外的厂区里,机器声、人声交织在一起,1987年的成都量具刃具厂,就这般在忙碌与热忱里,透着一股子踏实的兴旺气。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家族企业覆灭启示录请大家收藏:()家族企业覆灭启示录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经罗处长点头同意后,仲昆立刻抓紧时间给家里打去电话。电话接通,他直奔主题,对电话那头的马媛叮嘱道:“马媛,你马上把齿向测量仪剩下的两万四千元电汇过来,这边等着用。”

挂了电话,办公室里稍作停顿,罗处长看向仲昆,关切地问道:“你们生产齿轮的工厂规模有多大?”

仲昆没有丝毫隐瞒,如实回道:“就是个小工厂,总共也就三十多个人。厂里有一个铸造车间,加工车间里设备不算多,只有三台机床,分别是车床、滚齿机和珩齿机。目前一个月大概能生产三千个左右的齿轮,而且工厂建厂还不到三个月。”

“建厂还不到三个月,就能做到每月生产三千多个齿轮,这可真了不起啊。”罗处长听完,毫不吝啬地称赞道。随后,他话锋一转,开始给仲昆介绍起生产齿轮的相关仪器:“生产齿轮,除了那些常规的测量仪器,主要得有齿形测量仪和齿向测量仪。要是将来你们打算生产精度更高的齿轮,最好能配备一台三坐标测量仪,不过它价格太高,你们小厂现在暂时还用不上,不用急着买。”

说着,罗处长从办公桌的抽屉里拿出两张胸卡,递到仲昆手上:“这是出入证,你们进出大门的时候用。今天你们先把住的地方安排好,厂内有招待所,厂外也有不少旅馆。要是你们是初次来成都,住到市里还能逛逛市区,这边的交通挺方便的。”

仲昆接过胸卡,客气地回应:“我们还真是第一次来成都,本打算到外面找个小旅馆住下,正好能顺便在市区走走逛逛,在现在想想不如住招待所。请您放心,明天一早八点之前,我们肯定准时到这儿。对了,我来的时候带了几个齿轮,想麻烦您这边帮忙测一测,我就先把它们放您这儿了。”

罗处长指了指身旁的桌子:“放桌上就行。那我就不留你们了,咱们明天见。”

喜欢家族企业覆灭启示录请大家收藏:()家族企业覆灭启示录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