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华夏真相集 > 第十九集 伶人当道

华夏真相集 第十九集 伶人当道

作者:背砍刀诗人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10-12 07:36:29 来源:全本小说网

第十九集伶人当道

先暗后明,众志成城;先明后暗,哀号一片。

唐庄宗时期,不但宦当道,复又内宫乱政。庄宗宠信皇后刘氏,付予权力极大,所发布敕令与皇帝诏敕具有同样效力,各地官府皆须执行,不得违拗。

刘氏生性贪婪吝啬,与李存勖一同聚敛钱财,且派人到各地经商,连柴火果蔬之类都要加以贩卖,从中获利。

四方藩镇及外国所贡献钱财皆据为己有,吝啬不赏,只用于供养伽蓝佛祖。

降将朱友谦、袁象先、温韬、张全义等,皆通过厚赂刘氏而得重用,朱友谦被赐宗室之名李继麟,张全义被刘皇后尊为义父。

为搜刮天下赋税,同光二年,以河中节度使李继麟为两池榷盐使,以安邑、解县两池盐课,每三月一输于省。

又置内勾使,掌勾天下各州盐铁、度支、户部三司财赋,以降将郭崇韬及宦官李绍宏为之。凡天下钱谷簿账,均由内勾使裁遣,徒增州县移报之烦。

而李绍宏不能得专其利,终究不悦。

李存勖自幼便喜欢唱戏,常与伶人嬉戏厮混,称帝之后,自取艺名为“李天下”。

有伶人名敬新磨者好诙谐,偏有忠君爱国之心,每欲讽谏天子勤政,未得其便。

忽一日,庄宗与众伶人嬉闹,故意四处张望,自呼己名:李天下,李天下何在?

众伶人皆嘻笑不答,惟敬新磨越众上前,抬手便批庄宗面颊,响亮至极。李存勖顿时被打懵,伶人亦都惊骇不已,以为敬新磨突然发疯。

众人上前,将其拿住,喝斥道:你好大胆,奈何敢批天子面颊?

岂料敬新磨竟借机作戏,笑谓众人道:李天下者,一人而已,天子复谁呼邪!

于是庄宗非但不怒,反而大喜,当场重赐敬新磨。左右这才释然,并皆嘻笑如故。

庄宗好畋猎,曾猎于中牟,践坏民田数百亩。中牟县令当马切谏,为民请求赔偿,庄宗大怒,叱县令退去,并将杀之。

敬新磨知其不可,乃率诸伶走追县令,擒至天子马前,高声斥责道:卿既为县令,独不知我天子好猎邪?奈何纵使百姓小民,稼穑以供税赋!何不饥汝县民而空此地,以备我天子之驰骋?依你之罪,当死无赦。

复又在庄宗马前跪下,用戏词中口气,请立即行刑,身后诸伶人亦共唱和之。

庄宗大笑,怒气便息,中牟县令乃得免去。

其后敬新磨到殿中奏事,在殿内被恶犬追逐。敬新磨急忙躲在庭柱后面,并向庄宗求救道:陛下不要纵使儿女咬人。

不料这一下却犯了天子所忌,庄宗大怒。只因李存勖出身夷狄,游牧民族甚忌讳以狗取笑,见敬新磨当众如此呼救,遂当场拉弓,欲射死敬新磨。

敬新磨知道闯下大祸,但有急智,忙又喊道:我与陛下乃是一体,杀之不详。

李存勖闻此,忙问缘由。敬新磨则答道:陛下年号同光,天下皆称为同光帝。若杀了敬新磨,铜则无光矣。

李存勖闻而大笑,复饶其命。

李存勖爱戏成痴,早在称帝之前,便曾因任用伶人杨婆儿为刺史,而贻误战事。伶人周匝为将,亦在胡柳陂之战中折损军士无数,自己亦被梁军俘虏。

周匝后为伶人陈俊救出,李存勖便授陈俊为刺史,以报答相救周匝之恩。当时亲军中很多百战将士皆不能得到刺史之职,对此无不愤慨。

伶人随意出入宫禁,欺凌大臣,群臣皆敢怒而不敢言,甚至巴结伶人,以保求富贵。藩镇节度使也争相重金行贿伶人,以固天子之宠,求保封国之地。

伶人之中,为害最深者乃是景进。

李存勖以景进为耳目,去刺探群臣言行,凡欲知宫外之事都要屏退左右,单独询问景进。景进由此依据自己好恶大进谗言,干预朝政。

文武百官对景进皆忌惮不已,视若猛兽。

在宠任宦官、伶人同时,庄宗李存勖对功臣宿将又多有猜忌之心。

李嗣源是后唐灭梁第一功臣,曾表奏义子李从珂为北京内牙马步都指挥使,希望李从珂能就近照顾家中眷属。

李存勖却认为李嗣源握兵权居大镇,却插手军政人事,故不但不允,反将李从珂贬为突骑指挥使,远戍石门镇。并多次驳回李嗣源入朝请求,又命心腹朱守殷暗中监视。

朱守殷早在李存勖为晋王时便始为奴,为人阴险多谋,且有勇力,因此受宠。又喜探查他人**,李存勖以为忠心为己,遂提升为蕃汉马步军都虞侯。

李存勖灭梁之后,复以朱守殷为巡检,使其纠察诸藩。朱守殷恃恩骄恣,凌侮勋旧,与伶人景进互相勾结,权势熏天。

庄宗由是重用宦官、宠信伶人、内宫干政、忌害功臣,便既导致天下大乱。

同光二年春,枢密使郭崇韬鉴于朝廷选人伪滥严重,命有司对选人精加考核。

通过此次整饬,凡参预南郊祭祀一千二百员职事官,十之**被涂毁告身,验明正身得以注官者才得数十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华夏真相集请大家收藏:()华夏真相集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于是被涂毁告身弃而不用者皆令返乡,千余参选之人或号哭道路,或馁死逆旅。

郭崇韬虽是忠心为国,却亦因此得罪天下。

字幕:郭崇韬字安时,代州人。早年从军,初在昭义节度使李克修手下效力。

李克修死后,郭崇韬还至李克用帐下,此后便为李克用近臣。

郭崇韬做事干练、为官清廉,且遇事机警,应对从容,庄宗李存勖继承王位后更是器重,任为中门副使,命与孟知祥、李绍宏一起参与机要。李绍宏到幽州任职,孟知祥亦求外任,李存勖使孟知祥推举一人代替其职,孟知祥便荐郭崇韬。

从此郭崇韬专掌机要事务,跟从李存勖到处征战,勤恳无怨。李存勖称帝后,因郭崇韬大功,被命为兵部尚书和枢密使。

郭崇韬虽轻钱财,但权欲极重,乃至多树政敌。

为完全控制枢密院大权,郭崇韬奏请宦官张居翰同任枢密使,而使老上司马绍宏做宣徽使。马绍宏怀恨在心,纠集其他宦官,对郭崇韬多方攻击。

郭崇韬便以退为进,三次上奏,要求辞去枢密使,李存勖每次不从;郭崇韬又密奏请立刘氏为后,并列举善政二十五项,又坚辞兼任节度使职务。

李存勖准许,并大为称赞。

刘氏被立为皇后,为投桃报李,复劝庄宗信用郭崇韬,由此固宠之策初见成效。但世事难料,却因一个偶然事件,导致前功尽弃,满盘皆输。

时有河南县令罗贯,因秉公执法,得罪河南尹张全义。

张全义便在义女刘皇后面前诬陷,奏请将罗贯正法。郭崇韬明知罗贯冤枉,便极力为其排解,而庄宗李存勖已然听信皇后谗言,终将罗贯斩首示众。

为不使郭崇韬劝止,李存勖竟下令将宫门关上,不使其进宫。

李存勖欲平西蜀,与郭崇韬商议进讨之事,问及大将人选,欲用诸道兵马总管李嗣源。郭崇韬欲亲自平蜀立功,借以制约宦官进谄。

于是借机奏道:契丹常犯国界,全仗李嗣源御之,不可轻离。臣谓皇子魏王颇有德望,但应再立战功以服众人。且由亲王为帅掌握讨伐,可助士气,并慑敌国,取胜不难也。

李存勖因对魏王李继岌极是宠爱,当即准奏,并命郭崇韬为副,其实统揽兵权。

郭崇韬得遂其愿,复荐孟知祥为平蜀之后留守人选,朝中张宪、李琪、崔居俭为宰辅之选,皆为自己心腹亲信。

李存勖无不准奏,并设酒宴送行。

郭崇韬军事谋略确实非同一般,用《孙子兵法》“取用于国,因粮于敌”之计,派兵先占凤州,得粮二十万斛及兵员八千,同时确保归路畅通,以免被敌截断后路,腹背受敌。

又迫使蜀地三泉等州归降,借以补充军需,立于不败之地。

其后攻城略地异常顺利,前蜀果然迅速被灭,后主王衍投降。

画外音:说来煞是奇怪,纵观蜀地割据政权,每每先乱而后治,遇北地政权来攻则献城以降,历来如此,便为魔咒,千余年而不可解。

郭崇韬既有平梁献筹之功,复有灭蜀亲征之劳,庄帝战后叙功,愈加信重。

但在西征统帅魏王李继岌身边,却有一帮宦官,皆是贪财小人。

平蜀之后,因见郭崇韬门前车水马龙,蜀帝旧部送礼行贿者络绎不绝,自是牙长三尺,便就千方百计在魏王面前挑拨是非,极尽陷害之能。

郭崇韬却亦因魏王年幼,故此毫无在意,只顾忙碌受降纳诚诸事。又行事张扬,毫不避讳住进降将王宗弼家中,受其珍宝财物,笑纳废蜀帝王衍姬妾美姬。

尤为甚者,郭崇韬并擅允王宗弼为蜀地镇守长官,以助节度使孟知祥。

王宗弼又联合蜀国降臣联名写请愿书,要求郭崇韬为蜀地长官。

李继岌看后说道:皇帝岂会令元老功臣,留在边远之地耶!且我亦无此权。

说罢,也便并未放在心上。宦官李从袭却拿此事大做文章,复又挑拨道:此必是郭公在收蜀地旧将之心,欲图谋不轨,大王要时刻防备才是。

如此三番五次挑拨,李继岌遂对郭崇韬成见渐成。

此后未久,宦官向延嗣前来传诏命,大军班师回朝,郭崇韬却未按礼节郊迎天使。向延嗣下榻魏王行宫,气愤不已。

李从袭趁机进言:魏王贵为太子,郭公却独掌大权,凡事不经请示。昨日刚令人向魏王请求自为蜀守,其子郭廷诲便拥众来往,狂妄至极,穿戴做派已似王子。军中将领也全是郭崇韬一党,魏王不能自保。今天子命郭崇韬班师,恐生祸乱,则我等不知陈尸何处矣。

向延嗣乃回洛阳,在庄宗及刘后面前挑拨一番:蜀地珍宝,皆为郭崇韬占有。据臣察其详实,共有黄金万两,白银四十万两,名马千匹,美姬六十,乐工一百,犀玉宝带百条。其子郭廷诲也有金银十万两之多,绝色艺妓七十,其他财物应有尽有。

李存勖最初听说郭崇韬想要留在蜀地为守,便颇有不快,如今复闻其大敛其财,不由更是怒容满面,已动杀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华夏真相集请大家收藏:()华夏真相集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于是立刻再颁密旨,命宦官马彦圭火速赶往蜀地,调查郭崇韬是否班师。如班师则已,假如有意推迟逗留,则命魏王李继岌除之。

马彦圭亦素恨郭崇韬,便来请示刘皇后:奴才此去西蜀,那郭崇韬手握重兵,如不听奴才,唆使部下骤然发生祸乱,奴才怎能在数千里外,复请圣旨耶?

刘皇后顾念爱子李继岌性命安全,立时着慌,便去找李存勖啼哭,求陛下再颁特旨,使马彦圭与李从袭可以便宜行事,先斩后奏。

李存勖毕竟不致昏庸透顶,于是说道:事情未至如此也。事情真相未知,岂能明令斩杀朝廷元勋哉?

刘皇后见李存勖不肯下令杀郭崇韬,此时早已忘却当初便是此人,力举册立自己为后,便自己写了一道教令,命马彦圭带在身上,到成都交给李继岌,先动手杀掉郭崇韬。

马彦圭到达成都之时,郭崇韬已经定下班师日期,且安排留守,等待孟知祥到任。

马彦圭全然不顾此情,更不奉天子旨意,详为调查甚么反状,直截交给魏王李继岌皇后教令,催其动手。

李继岌倒不糊涂,不悦道:今将令下达,大军班师回朝将发。郭公又无其他过错,我岂能做此负心之事!你等休得公报私仇,再说此等言语。

李从袭等人见太子不从,遂皆跪伏于地,痛哭流涕道:圣上既有口谕,皇后亦有明教。大王如不当机立断,万一回师中途机密泄露,我等则死无葬身之地矣。

李继岌不为所动,怒道:圣上并无正式诏书,单凭皇后教令,怎能枉杀朝廷大臣!

李从袭见此,又将郭崇韬父子所谓不法之事详加罗列,然后再行挑拨,苦求不已。

李继岌毕竟年轻,被他说得不耐烦起来,终于松口道:此事尽随你等,只是父皇若要问罪,休得连累了我!

李从袭大喜,次日一早,便以李继岌名义命召郭崇韬议事。

郭崇韬奏命而至,李继岌早已上楼躲开。李从袭等唤出左右伏兵出来,以铁锤击死郭崇韬。复又收其五子,亦皆诛杀,没收全部家产。

正是:得罪君子倒无妨,稍逆小人便亡身;多少盖世英雄汉,只为片言化灰尘!

综观郭崇韬一生,对李克用、李存勖父子忠贞无二,且屡建奇功,西平蜀国更是功高盖世。非但未因此大功制约宦官,反而死于宦官之手。

后唐同光二年,南汉乾亨八年。

南汉主刘?领兵攻打闽州,屯于汀、漳二州境上,为闽主王审知所败。

镜头闪回,补叙南汉国之事。

唐僖宗之时,岭南封州刺史刘谦拥兵过万,战舰百余,因远离中原,得以自保善终。乾宁元年刘谦病死,其子刘隐继承父职,逐步统一岭南。

乾宁三年,薛王李知柔前往广州,赴任清海节度使。行至湖南时,广州牙将卢琚、谭弘玘出兵阻挡,抗拒李知柔入境。谭弘玘固守端州交结刘隐,许诺把女儿嫁给刘隐为妻。

刘隐遂以娶亲为借口,夜入端州斩杀谭弘玘,继而乘胜袭击广州,斩杀卢琚。

既平广州之乱,遂整顿军容,迎接李知柔进入广州,主持节度使事务。李知柔上表朝廷,任命刘隐为行军司马。

其后徐彦若代替李知柔担任清海节度使,表请刘隐为清海节度副使,将军政之事一概委任。徐彦若去世之时,复遗表荐举刘隐代理清海留后。

天佑元年,刘隐遣使重贿交结权臣朱温,乃为清海节度使。朱温废唐称帝,加任刘隐为检校太尉,兼任侍中,并封爵大彭郡王。

开平二年,武昌节度使马殷遣步军都指挥使吕师周率军进攻岭南,与刘隐交战十余次,夺取岭南昭、贺、梧、蒙、龚、富六州。

开平三年,刘隐派弟刘?攻打高州,节度使刘昌鲁自忖不是对手,归附楚王马殷。

乾化元年,后梁进封刘隐为南海王。刘隐既而病逝,时年三十八岁,弟刘?继任其位。

梁贞明三年,刘?称帝,建立大越国。后改国号大汉,史称南汉,改元乾亨。

既称帝号,遂下诏书,追尊祖、父、兄分别为安仁文皇帝,谦圣武皇帝,隐襄皇帝,立三庙,置百官,以杨洞潜为兵部侍郎,李衡礼部侍郎,倪曙工部侍郎,赵光裔兵部尚书,皆平章事。乾亨三年,册封马氏为皇后,乃楚王马殷之女。

乾亨七年,后唐庄宗李存勖平灭后梁。刘?畏惧,派宫苑使何词出使后唐,窥探虚实,称“大汉皇帝致书大唐皇帝”。

何词返回南汉后,报说后唐必生内乱,不足为虑。

刘?大喜,于是不以后唐为意,其后更不遣使进贡。刘?性好夸大,岭北商贾到南海者大多召见,命其进入宫殿,示以珠玉之富。自称家本咸秦,耻王蛮夷。

闪回结束。南汉举兵攻打闽国,反而大败奔逃,于是被其他诸侯藩镇作为笑谈。

字幕:王审知,祖籍山东琅琊,生于光州。五代祖王晔为固始令,因迁家于此。

到王审知这一辈,是有兄弟三人,长兄王潮,次兄王审邽,王审知是为最末三弟。史说王审知喜爱读书,周礼之书无不皆览,韬铃之术尤所精致,与昆仲游,未尝不以文武之道诚助焉。因其三兄弟皆有抱负,故而少年时期皆名闻乡里,人称其为“王氏三龙”。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华夏真相集请大家收藏:()华夏真相集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唐末强盗群起,中和元年秋,安徽寿州屠户王绪起事,打到河南,占领光州。

中和五年,王绪攻陷固始,闻说王潮三兄弟勇猛有才,便使王潮担任军校。其后蔡州节度使秦宗权发兵攻讨,王绪引光州军民渡江南下,进入福建,连陷长汀、漳州等地。

王审知兄弟跟随王绪进入福建,时年王审知二十五岁。

王绪为人多疑,凡有才能部将,都找借口杀掉。王潮惧被所害,乃游说前锋诸将,挑选数十名壮士埋伏竹林,将王绪擒杀。

前锋诸将由此拥戴王潮为首领,兄弟三人同心协力,积极整顿队伍。

王审知能与士兵同甘共苦,凡部伍兵士未食,不亲匙筋,兵士未饮,不近杯水。在其三令五申及言传身教之下,部伍精悍善战,兵锋到处弯弧而兔伏窘惊,举刃而冰消瓦解。

王氏兄弟遂招怀离散,均赋缮兵,严明纪律,所过州县秋毫无犯。

当时福建偏远贫瘠,王审知兄弟欲往蜀中,以求进身。于是率引部军,开往沙县。

行军途中,宿营山林,忽有泉州人张延鲁来拜,说泉州刺史廖彦若酷政害民,请其兄弟率军前往,为百姓除害。

王潮闻言犹豫,王审知便对大哥说道:伐罪吊民,古为春秋大义。今张先生奉泉州阖府百姓之托而来,民意其可违乎?我兄宜询而抚之。

于是王潮即纳三弟之谏,率军开到泉州。

经过一年苦战,终于光启二年八月攻下泉州城,诛杀泉州刺史廖彦若。

福建观察使陈岩本欲发兵征讨王氏兄弟,闻报其已攻下泉州,不得不承认既成事实,上疏奏请唐廷,委任王潮为泉州刺史。

大顺二年,陈岩病危,作书召请王潮到福州授以军政。然而王潮未至,陈岩便即病逝。

陈岩妻弟福州护军使范晖自称留后,因骄侈横暴,不敬士人而大失众心。陈岩旧将又多与王潮友善,遂皆至泉州,投靠王氏兄弟,向王潮出谋献策,建议进取福州。

王潮见军心可用,遂派从弟王彦复为都统,三弟王审知为都监,以陈岩旧部为向导,率军攻打福州。但因福州城坚池阔,攻打一年不下。

范晖亦因久困绝粮,遂向威胜节度使董昌求援。

董昌得书,即派温、台、婺州之兵五千人,前往救援范晖。王审知因见官军势大,要求班师回转泉州,王潮不从。

王审知见此,又请大哥亲自前来督战,以激励三军。

王潮回复道:某既将全军委于二弟,则如我亲临,勿须亲往督战。若军队打光,再去招兵买马;上将用尽,再于部卒中提拔;大将阵亡,某乃亲出。

于是王审知等诸将用命,并力攻城,终在威胜军到来之前攻克福州。范晖弃城逃跑,途中被部将杀死,将首级来献王审知兄弟。

福州重镇既下,闽地大震,汀州刺史钟全慕举州来降,福建各地势力亦纷纷归附。

王审知为笼络人心,劝大哥王潮厚葬陈岩,亲往致祭,并抚恤其部将家属。由此大批陈岩属部皆听号令,安心为其三兄弟效力。

王氏军声大震,传檄四方,远近州县纷纷响应。

未过半年,建州徐归范、汀州钟全慕,以及山海等处游散武装不下二十余部,皆都不攻自下,相继归顺;全闽五州,统归于王氏兄弟治下。

至乾宁年间,唐昭宗任命王潮为福建观察使,王审知为副使。

王氏兄弟遂占有福建全境,并奉朝廷封节,正式割据。

王审知相貌雄伟,体魄健壮,隆额方口,常骑白马,军中称为“白马三郎”。王潮对三弟要求严格,对其失误动辄加以鞭打,王审知都能默默忍受,毫无怨言。

乾宁三年三月,唐廷升福州为威武军,任命王潮为威武军节度使。王潮决定不传位于子,任三弟王审知为副使。

乾宁四年,王潮病重,弃己子王延兴、王延虹、王延丰、王延休四人不用,而委任王审知掌管阖州军政事务。

十二月十三日,王潮去世,遗命由三弟即位,王审知却将职权让给二哥王审邽。

王审邽认为王审知有功于国,且得诸将拥戴,遂推辞不受。王审知于是嗣位,自称福建留后,上表奏知朝廷。

光化元年春三月,唐朝册封王审知为威武军节度留后、检校太保、刑部尚书。十月又授金紫光禄大夫、尚书省右仆射、威武军节度使,兼任三司发运使。

至此王审知正式接替王潮,掌握福建军政大权。

王审知继位后,对长兄王潮诸子都以善待,且命兄子王延兴为福建观察副使,暗示可能以其为嗣,以团结家族、安抚人心。

王氏三兄弟十分孝顺,如今母亲健在,故而兄弟不争,反皆竭力谦让,不令母亲伤心。善哉!遍观中国历代帝王,流血争嗣者常见,如此兄弟推让、叔侄无怨者,实为稀少。

王审知继位之时,正逢军阀连年混战,百姓备受蹂躏,致极目千里,不见人烟者。因常谓众臣道:大丈夫不能安民济物,岂劳虚此生乎!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华夏真相集请大家收藏:()华夏真相集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乃招亡抚存,励精为理,强者抑而弱者抚,老者安而少者怀,使之以时,齐之以礼,率众尽力治理福建五州。

闽西黄连洞饥民二万余人围长汀,王审知亲统大军征讨,但严禁诛杀。反安慰饥民军道:吏实为虐,尔复何辜!

并感之以恩,绥之以德,善加抚恤,二万叛军遂释兵归降。

数年之内,福建境内干戈息而民心定,吏民悦服,人心归向,邃致廓清。

后梁开平元年,朱温进封王审知为威武节度使兼侍中,三年又加封为中书令、闽王,升福州为大都督府。

是年吴国遣使张知远来聘,因举止倨慢而被王审知斩首。因此闽国与杨吴关系不佳,但两国并未发生军事冲突。

贞明二年,王审知将女嫁给吴越国王钱镠之子钱传珦。翌年,复命次子王延钧迎娶南汉主刘?之女。

王审知与两个临国皆联秦晋之好,可谓明智,故十国之中闽国绝少战争。

因中原战乱,福建相对安定,故中原人相继逃难,迁入福建。

王审知为人俭约,好礼下士,虽据一方为王称霸,但自己府舍卑陋,常蹑麻屡,而为政宽刑薄赋,公私富实,境内以安。

因闻闽王礼贤下士,韩偓、王淡、杨沂、徐寅等不少中原名士前来投奔。

王审知注重教育,建学校于四门,以教闽士之秀者;更招揽海外商贾,佛齐等国相继前来朝贡。另遣使节朝贡北国,遵奉中原王朝正朔。

因杨行密控制江淮,陆路朝贡路线被阻,王审知每年都遣使自登、莱入贡于后梁。后唐攻灭后梁后,王审知又继续向后唐朝贡。

有多人劝王审知称帝,但其不为所动道:我宁为开门节度使,不作闭门天子也。

同光三年十二月,王审知去世,终年六十四岁,谥号忠懿王。

王审知既死,长子王延翰继立。

但因骄傲荒淫,残忍凶暴,则于次年被三弟王延钧及王审知之养子王延禀所杀。

长兴四年,西元九三三年,王延钧称帝。追谥其父为昭武孝皇帝,庙号太祖,葬于福州城北凤池山,陵号宣陵。其后又改葬莲花山,即今日晋安区新店镇斗顶村斗顶山是也。

后唐朝廷赐谥忠懿,又赐神道碑,命张文蔚撰文。

镜头转换,按下岭南浙闽,复说五代后唐。

同光二年,契丹天赞三年正月,契丹兵复又寇掠唐境,兵至瓦桥关。

唐庄宗以天平节度使李嗣源为北面行营都招讨,霍彦威为副,往幽州救援。

契丹军目的只在掳掠,在为侵城夺关,闻唐军大至,不久还军北归。唐庄宗乃以降将段凝赐名李绍钦,使与副将董璋二人戍守瓦桥关隘。

三月,镇州、幽州又报有契丹兵犯銮,唐庄宗再以李绍斌领兵北援。

契丹兵屯于幽州城外,时常劫掠唐国馈运,连续进犯幽州、易定。唐庄宗只得以李嗣源北出备边,复以李绍斌为卢龙节度使常守幽州,并发潞州安义兵三千,以屯戍涿州。

征兵旨意下至潞州,镇守军士不欲北行送死,安义军牙将杨立便趁机哄乱,杀了主将,聚众攻打子城,焚掠市肆,自称留后。

唐庄宗闻报大怒,遂命李嗣源按下北边契丹之事,先率军讨伐内乱为要。

于是借此下令:天下州镇,不得自行修城浚隍。命将各镇城防器具全部销毁,并令裁革半数镇军回乡务农,以防诸镇效仿潞州,拒城抗命。

李嗣源奉命出兵,马到成功,至五月底便将潞州兵乱平军,碎磔杨立。

六月,庄宗下令夷平潞州城池,当年重镇坚城便化作坦途,再也无险可守。

自前岁唐梁战于河上之际,梁末帝曾下令决开黄河大堤以阻唐军。以后所决河段无力修复,便连年成为曹、濮诸州大患。

同光二年七月,唐庄宗以娄继英督汴、滑之兵塞河,不久又坏。三年正月,复命符司于酸枣平地遥筑堤坝,以御决河再次泛滥成灾。

自此忽忽一年有余,天下无事,可称太平。

只是太平易逝,转眼之间寒冬终去,南雁北归,河冻冰解,便至同光四年二月。好个阳春!端得是草长莺飞,和风拂绿。

依照朝廷旧例,此时魏博戍守瓦桥关兵值期已满,正当轮番归镇。

于是魏博镇军且踏无边春光回乡,真个归心似箭,一番好走!不料三军行至贝州,忽见天子使节赍旨前来宣诏,说边事复起,颁令就地屯驻,不准返归邺都。

三军眼见得一步便可迈回家去,就要与爷娘妻子相见,却不令返乡,如何不恼?

于是吵吵嚷嚷,激起哗变。军士皇甫晖眼看人心浮动,攘臂喊道:我等原属大梁之军,因被唐王李存勖骗了,这才替他卖命,千辛万苦打败故主,还他一片磐石般江山。今日离弃我等,有家难还,不如反了罢!

众军听了,呐喊一声:反了罢!

皇甫晖引众进到大帐,来见指挥使杨仁晸道:大帅,我等本是牙兵贵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今替天子灭了大梁,打下江山,何等大功!唐天子不说奖赏厚待,反使我等到那边北不毛之地,餐风露宿这三年,抵御契丹胡兵。三年屯守,死却多少兄弟,侥幸躲过屠刀,得返家乡。今是差不动他镇军马,复使我等回去餐刀饮血,直如此看待我等不如猪狗!与契丹对敌亦是个死,不如反了罢。大事若成,我等愿奉大帅做上几日皇帝,却不是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华夏真相集请大家收藏:()华夏真相集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杨仁晸见天使尚在身侧,这伙军校竟敢如此明火执仗,不由恨怒:你等敢如此说话,便当诛夷三族。我乃天子一手看觑提拔,怎肯听从你等造反!

一边说着,一边左顾右盼,便要呼唤亲兵,将皇甫晖等拿下。

皇甫晖见其如此,知道不能成事,乃佯笑道:既是大帅奉旨而行,我等造反作甚?大帅不需发怒,我等这便回营,准备行装便了。

杨仁晸听他如此说,脸色稍和,回顾天使,欲代为众兵求情。

天使喝道:你这个兵痞无赖,敢持刀闯帐,便是死罪。说这几句淡话,便想罢休?杨帅!你需将这些狂徒拿下,推出砍了,以儆效尤,咱家回到天子面前,才好替你说话。

杨仁晸为保官禄,连连称是,乃呼亲军:左右何在?

身侧有人应道:老爷在此!

一名军校绕至案左,口中答应一声,跳起身来,一刀将杨仁晸砍倒在地。

皇甫晖见状大喜,亦回身从同伙手中捉过一杆长矛,隔着帅案刺出,将那传旨宦官搠个透心凉,再也张狂不得了。

天使随从皆侍立帐侧,见状大惊,待要拔腿开溜时,众叛军哪里容得?各自拉刀挺矛而上,片刻全部了帐。

皇甫晖提着杨仁晸头颅,引众来见副指挥使赵在礼。

彼时赵在礼在自己帐中,亦正为圣旨不允返乡懊恼。听说中军大帐发生兵变大惊,便就悄悄溜出军帐,跑至军营围墙之下,想要爬墙逃走。

却被几个叛军远远看见,叫道:赵将军意欲何往?

赵在礼唬了一大跳,爬墙更急,却因身上盔甲甚重,蹬蹭半日,只是上不得墙头。

皇甫晖箭步赶到,扯脚将赵在礼从墙头拉下来,然后把刀架到脖颈,将杨仁晸首级递给他看:赵帅可识得此公否?

赵在礼惊哧道:杨大帅!我如何不识?

皇甫晖笑道:他不从我等,脑袋与身子分家另过了。赵帅若还不从,便就以其为例。

赵在礼知道不可抗拒,却也不似杨仁晸胆小执拗,昂然道:我应了便是,诸位不必拿刀动杖。速速擂鼓聚将,商议大事要紧。

皇甫晖大喜,复请恕冒犯之罪,众军遂聚齐造反,合力同心。

银枪效节军便以指挥使赵在礼为首,长驱南下,连破临清、永济、馆陶诸州。复又攻入邺都,终与爷娘妻儿等相见,然后扯起邺州留守使大旗,据城反唐。

字幕:赵在礼,字干臣,世居涿州,庶民出身,父亲赵元德做过一任卢台军使。

赵在礼最初从军,奉事燕帅刘仁恭,担任帐前小校。刘仁恭派子刘守文驱逐浮阳节度使卢彦威,占据沧州,提升赵在礼为军使。

刘守文出兵讨伐亲弟刘守光被俘,赵在礼又随刘守文之子刘延祚坚守沧州。刘延祚又被嫡亲叔父刘守光擒杀,刘守光派遣儿子刘继威镇守沧州,赵在礼又在刘继威手下任职。

乾化二年,刘继威被部将张万进杀死,赵在礼于是改事张万进。后来张万进到汴梁投奔后梁,赵在礼便与沧州留后毛璋归顺后唐。

正是:铁打营盘流水将,当兵只为吃军粮;任他王旗多变换,不为军首便无妨!

赵在礼随毛璋投奔后唐,累功升任效节军指挥副使,随杨仁晸驻守瓦桥关。至此遭遇贝州兵变,便身不由己,自称邺都留后,一跃而成藩镇之将,果然是人生如梦,瞬息万变。

由此聚集银枪效节军一万五千余人,先是为人所逼,后便自在称王。

若说起这银枪效节军,却是诸镇兵里精中之精,锐中之锐,此番激反这帮老虎,唐庄宗直是失策至极,直要了卿卿性命。欲问缘由,且听下回。(本集完)

喜欢华夏真相集请大家收藏:()华夏真相集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