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华夏真相集 > 第四十七集 裴炎之叛

华夏真相集 第四十七集 裴炎之叛

作者:背砍刀诗人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09-15 08:52:56 来源:全本小说网

天兵一到,瓦角冰销。

便在叛军节节败退,欲逃往海上却被大风所阻之际,部将王那相率部叛反,斩其逆首徐敬业、徐敬猷、骆宾王,向唐军投降。余党唐之奇、魏思温等均遭擒获,俱被斩首。

李孝逸进据扬州,至此扬、润、楚三州全部平定。

当薛仲璋助徐敬业在扬州起事之时,中书令裴炎因薛仲璋乃是自己外甥,欲示此事与己无干,故意示以闲暇,在朝中从不奏议诛讨之事。

太后曾向裴炎问平叛之计,裴炎奏道:皇帝年长,不得亲理政事,故徐敬业等一班竖子得以为辞。若太后返政天子陛下,扬州叛贼则不讨自平矣。

武则天闻而不悦。

又因徐敬业以恢复庐陵王帝位为号,武承嗣便建议诛杀韩王李元嘉、鲁王李灵夔,以绝宗室之望。

武则天就此询问诸位宰相意见,刘祎之、韦思谦一言不发,裴炎极力表示反对。其后未久,裴炎欲趁武则天出游龙门时,以武力劫持,逼其还政给睿宗。

但因连日大雨,太后取消出游计划,谋划未能成功。

监察御史崔詧风闻此事,但无以为证,遂上书进言:裴炎受顾托之重,已经大权在握。其若无异图,何故欲请太后归政?

太后览奏,深以为然,遂命左肃政大夫骞味道、侍御史鱼承晔收捕裴炎下狱,详为鞫审,不避刑杖。裴炎虽然被收受刑,依旧辞气不屈。

有人奉劝裴炎:事已至此,公何不逊辞相位请求致仕,以求免难?

裴炎昂然答道:宰相若被下狱,安有得以保全之理!我宁为国尽忠,辞不可屈也。

时有凤阁舍人李景谌,以京师流传谶语为证,力言裴炎必与其外甥通谋造反。

故右相刘祥道之子刘景先不以为然,与凤阁侍郎胡元范皆都上书保奏:裴炎系社稷元臣,有功于国,悉心奉上,天下所知。臣敢以身家性命,证明其不曾参与谋反。

太后答道:裴炎谋反有端,顾卿等不知耳。

刘景先:若仅以空穴来风便证实裴炎为反,则臣等亦都参与谋反也。

太后道:朕知裴炎是真反,亦知卿等不会造反。

当时满朝文武,保证裴炎不曾参与谋反者甚众,然而太后皆不肯听。其后未久,复又否认自己前日所言,将刘景先及胡元范下狱。

更提拔骞味道检校内史、同凤阁鸾台三品,李景谌升为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光宅元年十月丙申日,命斩裴炎于都亭,抄没家产。但吏役于抄家之时发现,裴炎家中竟毫无积蓄,四壁空空。

裴炎临刑将死,顾谓兄弟:诸位兄弟官位皆告自己努力所致,炎并无助以分毫之力,今反因受裴炎牵连坐罪流放,不亦悲乎!

画外音:世人议论,裴炎虽忠于李唐,又受高宗顾命重托,极力阻止武则天称制夺权,但因当初妒忌裴行俭平灭突厥大功,建议高宗诛杀主动投降之突厥可汗阿史那伏念,使朝廷失信于四方;复终因“受遗老臣,倔强难制”,彻底得罪太后,落得被人诬陷诛杀下场,亦是循环果报。正是:虽然强颈称忠臣,嫉贤妒能落骂名!

武则天既杀裴炎,刘景先贬为普州刺史,又贬辰州刺史,胡元范流放琼州而死。

裴炎弟子太仆寺丞裴伷先,时年仅十七岁,上封事密奏,请求面见太后言事。

武则天赐见,见面后便先诘问:汝伯父谋反斩首,又未殃及三族,卿尚何言?

裴伷先奏道:臣为陛下画计,安敢为伯父诉冤!陛下身为李氏之妇,先帝方弃天下,遽揽朝政,变易嗣子,疏斥李氏,封崇诸武。臣伯父忠于社稷,反诬以罪,戮及子孙。陛下所为如是,臣实惜之!

武则天:若依卿计,我当如何?

裴伷先:依臣之见,陛下早宜复子明辟,高枕深居,则宗族可全;不然一旦天下有变,武氏不可复救矣!

太后怒道:胡白!小子敢发此言。若不念你年幼,立斩不饶。禁卫与我撵出大殿!

裴伷先起身下殿,忽回身反顾道:陛下若今用臣言,犹未晚也!

未至门首,如是停身声言者三。

太后怒不可遏,命于朝堂杖责一百,继而诏命长期流放瀼州,便遇大赦亦不许还。裴家伯侄,俱都倔强如此。

时有郎将姜嗣宗,自东都奉使至长安,西京留守左仆射刘仁轨问以东都之事。姜嗣宗道:裴炎谋反案发,并无别事。我觉裴炎有异常久矣,今果事发。

刘仁轨问:贵使果然早就察觉,裴中书有谋反实据?

姜嗣宗得意答道:诚然如是。

刘仁轨道:贵使能明察事发之先,真当世高人也。仁轨有密奏呈于陛下,愿劳烦贵使带回神都,拜呈天后以闻,未知可否?

姜嗣宗道:敬诺。此许微劳,何足挂齿!

明日,受仁轨奏表而还,代呈天后。武则天拆其奏表,见内中只有八字写道:嗣宗早知裴炎欲反,但为其掩饰不言。

太后览奏冷笑,即命将姜嗣宗牵出殿庭,绞杀于都亭。复将李景谌罢为司宾少卿,以右史武康沈君谅、着作郎崔詧为正谏大夫、同平章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华夏真相集请大家收藏:()华夏真相集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世间自作聪明者,当以姜嗣宗为戒。

画外音:据唐朝笔记小说记载,裴炎确实曾参与扬州叛乱,但却并不录于正史。可一并录之于后,以飨列公。

当初徐敬业刚起事之时,欲通过薛仲璋拉拢裴炎为内应,便请骆宾王编成一首童谣,在神都洛阳到处散播传唱:一片火,两片火,绯衣小儿当殿坐。

裴炎听闻此谣,隐约发觉暗指自己,欲找人破解,最终想到骆宾王,于是寄书以问。

骆宾王回书,破解其谶:两片火合为“炎”,绯衣合为“裴”,小儿乃“子”;当殿坐表示昌隆,暗喻“隆”字。公表字子隆,是说裴炎子隆,将有皇帝之分也。

裴炎大喜过望,于是当即决定与徐敬业合谋造反。后闻徐敬业在扬州起兵,便写密书遂往扬州,与其约期内应,攻打洛阳。

其书不料被人截获,呈献天后,拆示之,信中只有“青鹅”二字。

群臣皆都不解其意,武则天解释道:青字拆分为“十二月”,鹅字拆为“我自与”。裴炎此书,是欲告诉徐敬业,自己将在十二月为应,亲自献城降贼也。

徐敬业事败,裴炎因此被杀。

参与扬州之叛诸酋之中,更有才子骆宾王,乃婺州义乌人。七岁便能赋诗,一道《咏鹅》小令,便成千古幼儿启蒙佳作。成年后又曾作《帝京篇》,当时以为绝唱。

历官武功、长安主簿,因坐赃左迁临海丞,久不得志,遂弃官还乡。徐敬业起兵讨武,骆宾王为其府属,作檄以讨武后。

檄文传至神都,武则天见其文中有“一抷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之句,击案叹道:失此人才,宰相之过也。

敬业即败,骆宾王同时被部下所杀。好友郗云卿集成《骆宾王文集》传世。

王那相临危背主,斩故主徐敬业、徐敬猷及骆宾王之首降唐;其后徐敬业余党唐之奇、魏思温皆都被捕砍头,传首神都,扬、润、楚三州之乱遂平。

画外音:其后有读史者评谓,若徐敬业能用魏思温之策,挥十万大军直指河、洛,专以匡复李唐社稷为事,纵然最终军败身戮,亦存浩然忠义,名垂青史。而错听薛仲璋妄谈金陵王气,意欲割据江南称霸,或效法吴主孙权之行,便是真为国家叛逆。天怒人怨,将士离心,则不败何待!由此观之,裴炎这位外甥还是读史恨少,只知孙吴之兴,却未知东晋及南朝于此皆都不久。徐懋功早知敬业此孙必然败家灭族,却又不能违背天意。

光宅元年,十一月,丁卯日。

武则天下诏:散骑常侍、同中书门下三品郭待举上书力证裴炎无罪,罢为左庶子;刘景先贬为吉州员外长史。更以鸾台侍郎韦方质为凤阁侍郎、同平章事,以代其职。

十二月,左武卫大将军程务挺亦因上密表,代为裴炎申理辩冤,由是忤旨。又因程务挺素与叛将唐之奇、杜求仁相善,朝中便更有人献谮:程务挺与裴炎、徐敬业通谋。

武则天不问青红皂白,便遣左鹰扬将军裴绍业即军中斩之,然后籍没其家。复因夏州都督王方翼与程务挺素相亲善,且系废后王氏近属,流放崖州而死。

突厥诸部闻说程务挺之死,宴饮相庆;却又为其立祠,每出师前必祈祷之。

光宅元年冬,唐初名臣薛收之子、汾阴县男薛元超卒,年六十二岁。

显庆三年拜东台侍郎,右相李义府因罪流配嶲州,薛元超奏请给赐马乘,遭贬简州刺史。西台侍郎上官仪伏诛,薛元超因与其文章款密,再遭远谪,流配嶲州。

上元初遇赦还朝,拜为正谏大夫。后迁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中书令,阶至金紫光禄大夫。薛元超以其文章闻名于世,又因爱举荐寒俊之士,为时称道。

曾参预撰写《晋书》,有文集三十卷。

光宅二年,正月初一日。武则天因徐敬业之乱平定,诏命改元垂拱。意谓天下太平,欲效圣人之为,垂拱而治理天下之意也。

改元未久,西京留守左仆射刘仁轨病卒,年八十四岁。

二月七日,武则天令于朝堂设登闻鼓与肺石,若有击鼓或立石之人,御史必须受状闻奏。此乃武则天为广听建议,了解民情吏治所举,肺石因石色赤如肺得名。

当时西北、青海、安西烽烟再起,边事频繁。东突厥后汗国骨咄禄闻唐朝女主称制,乃起兵攻略代、忻二州。

武则天闻报既恼且怒,遂遣左玉钤卫中郎将淳于处平为阳曲道行军总管,率兵往救代州,兼伐骨咄禄所据巢穴总材山。

四月八日,唐军前至忻州,与突厥骑兵遭遇。淳于处平远来疲惫,邂逅相遇仓促迎击,鏖战整日不利,折损五千兵士,大败还归晋阳。

便在此时,武则天正在朝内大刀阔斧,改革内阁人事。

乃以裴居道为内史,将纳言王德真流配象州,以冬官尚书苏良嗣为纳言。复制令内外九品以上及百姓,咸令有才者可以上表自举,以求进用。

满朝公卿及士大夫世家大族不由大哗,以为牝鸡司晨,果然乾坤倒转,贵贱不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华夏真相集请大家收藏:()华夏真相集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武则天览表,嘿然不听。

字幕:陈子昂,字伯玉,梓州射洪人。

陈子昂因生于富家庶族家庭,从小养成任侠使气性格。十八岁时,尚不知书。后因击剑伤人,被官府治罪,这才弃武从文,慨然立志,谢绝旧友,发愤攻读。

调露元年,陈子昂东出三峡,北上长安,进入国子监学习,并参加次年科举考试,因落第不举,复还归故里金华山研读。

因博览群书,深钻经史,不数年便学涉百家,罔不赅览。尤善属文,雅有相如、子云之风骨。永淳元年,陈子昂自谓学有所成,再次入京应试,但仍不为人知。

直到文明元年,睿宗继位,增设恩科,陈子昂方才得以进士及第,官拜麟台正字,后升右拾遗。虽属新进之官,但以直言敢谏闻名。

武则天当政初期,信用酷吏,滥杀无辜。陈子昂屡次上书谏诤,便为太后一党不容。武则天计划开凿蜀山,经雅州道攻击生羌族,陈子昂因是蜀人,深知开凿雅州道艰难,遂又上书反对。因其言论切直,有不恭之辞,故被冠以“逆党”之流,受株连下狱。

垂拱二年,陈子昂出狱从军,随左补阙乔知之军队远征,到达西北居延海、张掖河一带,滞留边地十余年之久。

至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陈子昂又随建安王武攸宜大军北上,征讨契丹。两次从军,对边塞形势及当地人民生活认识尤为深刻。圣历元年,陈子昂因父亲老迈解官回乡,不久父死。居丧期间,权臣武三思指使射洪县令段简罗织罪名,迫害陈子昂;久视元年,陈子昂冤死狱中,年仅四十一岁。

卢藏用曾作《陈子昂别传》云:子昂体弱多疾,感激忠义,常欲奋身以答国士。自以官在近侍,又参预军谋,不可见危而惜身苟容。他日又进谏,言甚切至,建安王谢绝之,乃署以军曹。子昂知不合,因箝默下列,但兼掌书记而已。因登蓟北楼,感昔乐毅燕昭之事,赋诗数首。乃泫然流涕,而作歌曰:“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时人莫不知也。

其所作此首短诗,便是《登幽州台歌》。虽只短短四句,共计二十二字,却是磅礴大气,读来令人豪气横生,悲壮感伤之情充塞胸臆。

画外音:陈子昂诗文革新,被当时士林普遍接受,其后盛唐诗文大多源于实际生活,内容亦是作者真情实感流露。由此唐代诗文从封闭走向开放,陈子昂开其先河,可谓懋功永垂。陈子昂又改革六朝骈文,开唐代散文风气之先。韩愈曾谓:“以风雅革浮侈,文林大器,质匪雕刻,学术钩深,风鉴诣极。”其以博大气象及丰富内涵,于初唐文学中展现独树一帜文学才思及革新主张,从而为其后韩愈、柳宗元发起“古文运动”,打下坚实实践根基。虽不为中兴名臣,但由此反而成就一代诗文大家,流芳百世。

字幕:垂拱二年,岁在丙戌,乃是公元六八六年。

春正月,太后武则天下诏,将欲复政于皇帝。睿宗李旦明知太后非出本意,于是奉表固让;太后也就顺坡下驴,复作无奈之状临朝称制,因而大赦天下。

二月辛未朔,日有食之。群臣皆云天象变异,大非吉兆。

当时右卫大将军李孝逸既克徐敬业而还,在朝中声望甚重。武承嗣等本来心怀嫉妒,更因其乃李唐宗室,便深恶之,数次上表进谮于太后,将其左迁为施州刺史。

此举一出,群臣惶悚,议论纷纷。

太后联想至日蚀天变,恐为李唐宗室利用,便命铸铜为匦,置之朝堂四方,以受天下表奏疏铭。其东侧之匦名曰“延恩”,凡献赋颂及求仕进者投之;南侧之匦名曰“招谏”,凡进言朝政得失者投之;西曰“伸冤”,有冤抑者投之;北曰“通玄”,进言天象灾变及军机秘计者投之。每日于散朝之后,以收天下表疏。

因有攻讦阴私和谤讪朝政之表疏,武则天遂令正谏、补阙、抬遗官充使监察投状,然后方许进封。此铜匦密奏之制,一直延续至五代时期,可谓流毒无穷。

铜匦初置,便有人密告侍御史鱼承晔之子监鱼保宗,曾教给徐敬业制作刀车及弩之法;其后徐敬业起兵造反,以鱼保宗所作兵器杀伤官军甚众,亦同谋反重罪。

武则天得其密奏,鱼保宗于是伏诛。

就此之后,乃盛开告密之门。诏命凡有前来告密者,臣下不得过问,且皆要供给告密者驿马,并供五品官馔食,使直诣行在投书,或当面告发。

虽是农夫樵人,武则天皆都亲自召见,并使廪于客馆,官家给付饮食路费。所言如或称旨,则不次除官,所告不实者亦不究问。

于是四方告密者蜂起,朝中文武无不重足屏息,生怕有朝一日中招遭陷。只要有告密者上书,武则天便命将被告交付酷吏鞠审,酷吏则竞造讯囚酷法,以坐实枉罪邀功。

于是酷吏满朝,以来俊臣、周兴、丘神积、索元礼、侯思止、万国俊等人最为知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华夏真相集请大家收藏:()华夏真相集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字幕:来俊臣,雍州万年县人,无赖出身,不事生产。生性诡谲奸诈、反复无常、凶险邪恶,因犯奸盗罪被捕入狱。

来俊臣在狱中最爱妄行告密,捕风捉影,或捏虚为实,向狱吏告发邻舍熟人隐有重大罪行。由于多属无中生有,狱吏屡次查无收获。

刺史王续大怒,便将其杖责一百,来俊臣这才暂告消停。

不久之后,王续因犯事被朝廷诛杀,来俊臣趁此机遇,继续揭发王续有重大罪行,并以自己曾因揭发王续,而招致痛打经历为证。

武则天见其举报大悦,立刻接见,以为忠贞之士,累迁侍御史,加朝散大夫。

其后未久,武则天见来俊臣用心尽力,便将大部分告密重案交由其审理。来俊臣本是无赖小人,一旦手握权柄,便即大施淫威。被告中凡有不合自己心意者,必坐罪杀之,并行株连,长幼都要坐连其族。为侍御史不到一年,便杀无辜者千余家。

由是满朝文武大臣噤若寒蝉,没有敢于轻易进言者。

来俊臣因出身低微,深恨世族公卿大夫及朝中清要权贵,便与亲信侍御史王弘义、侯思止联手,专门诬告卿士大夫,不论春夏,杀人不断。当时在丽景门内设置监狱,犯官只要进入此门,百无一生。

王弘义亦是通过告密得升御史,人称“白兔御史”,则将丽景门戏称为例竟门,意谓凡是进入此门者,照例完蛋,无可幸免。

来俊臣又命党羽朱南山等人,编制《告密罗织经》,共有数千字,按告密内容分例成细目,并布置怎样罗织罪犯事实缘由,命党羽照此告发。

党羽依其指令,投书于匦院,必使皇帝知道,而武则天又必多委来俊臣审理。

来俊臣就诸刑之外,又制造刑具唤做“突地吼”,是以木为枷,置犯人于其上,在地上不住转圈。犯人不胜其眩晕,则便顺承其意胡乱招供。

又制造“见即承”,更有“铁圈笼头”,便如紧箍咒,套在囚犯头上,逐渐在铁圈中加上木楔,使犯人头痛欲裂,随即招承。

还有各种名号刑具数十种,大致都是如此。

囚犯不分身份贵贱,但入刑室,则一律先将枷棒掷地,对其言道:此即刑具也!

见者大都立即魂飞魄散,无不自诬谋反。冤狱即成,武则天又以高官厚禄重赏,因此众吏争比残酷手段。

文武官员将要去上朝,必与家人诀别道:不知此去,到晚间还能否再见?

酷吏因出身贫贱,大都不学无术,又本性残忍,生来痛恨名流雅士,于是尽展滥杀之能。即便遇朝廷下达大赦之令,亦必令狱卒先杀重囚,然后宣示。因恐其遇赦之后复得重用,再来报复自己,全是一副小人肚肠,以己之心,度人之腹。

更因武则天多次赏赐以张其权,故此天下惶恐,人人自危。

酷吏中又有胡人索元礼,因告密召见,擢为游击将军,令案制狱。索元礼性极残忍,每鞠推一人,必令攀扯数十百人以为同犯,以彰己功。

于是周兴、来俊臣纷纷效之,罗织之风大起。

周兴绝不同于来俊臣等粗陋无文,实乃是出自书香之门,进士及第,精通律法。初授河阳县令,再迁尚书省都事,自谓身怀大才而仕途不顺。

此时因见武则天重用酷吏,便即自甘下贱,积极迎合太后需求,广泛罗织罪名,迫害宗室大臣,便得迅速提升,累迁尚书左丞、刑部侍郎。

周兴又求拜来俊臣为师,与其共同研制诸般奇巧刑具,更发明出“定百脉”、“死猪愁”、“求破家”、“反是实”等许多名号。

又或以椽关手足而转之,谓之“凤凰晒翅”;或以物绊其腰,引枷向前,谓之“驴驹拔撅”;或使跪于捧枷,累甓其上,谓之“仙人献果”;或使立高木之上,引枷尾向后,谓之“玉女登梯”;或倒悬石缒其首,或以醋灌鼻;或以铁圈毂其首而加楔,至有脑裂髓出者。因此酷烈,太后愈以为忠,益宠任之。中外畏此数人,甚于虎狼。(本集完)

喜欢华夏真相集请大家收藏:()华夏真相集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