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华夏真相集 > 第三十八集 义府枉法

华夏真相集 第三十八集 义府枉法

作者:背砍刀诗人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09-15 08:52:56 来源:全本小说网

鞭敲金镫响,齐唱凯歌还。

石碛大战,唐军千里奔袭,以少欺多,取得完胜以归。军中诸将皆谓薛礼之功,并歌之曰: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

薛仁贵与刘审礼复越大碛南归,遣使前往中军大帐,面见大帅郑仁泰报功。

郑仁泰闻报薛、刘二将大胜,遂率大军一路西进,扫荡残匪。

铁勒思结、多滥葛等部落先前皆保守天山,闻郑仁泰将至,皆都出帐庐迎降;郑仁泰不许其降,纵兵击之,尽掠其家财以赏军士。

刘审礼谏道:将军不可如此,大违天子向以慰抚为主之策。况胡人恨我滥杀,必拼死以拒,增我伤损;既便不敌远逃,待我回兵后亦必加倍报复,反而前功尽弃也。

郑仁泰杀兴大起,置之不理。思结各部残众见降而被杀,只得争相远遁。

唐将杨志率部紧追不舍,深入天山,反为思结部族所败,尽丧部众,单骑逃归。

郑仁泰引大军正行之间,探马候骑来报:末将等侦得胡虏辎重便在左近,薛、刘二将前番大战,虽尽驱其众,但未发现。今胡虏皆亡,大帅越碛,信手可取。

郑仁泰闻而大喜,遂效薛仁贵与刘审礼,亦引轻骑一万四千,倍道赴之。

唐军遂再逾大碛,直至仙萼河,果见胡虏积粮,乃命三军扎营,开怀大嚼,一面派出游骑,向四方哨探残敌。未过数日,积粮食尽,残虏再不见一个。

当时四野茫茫,放眼尽为石碛长沙,水草全无。又忽然天降大雪,气温陡降。

郑仁泰下令回师,唐军士卒饥冻不堪,遂弃捐甲兵,杀马食之。不数日战马杀尽,将士之间又互相残杀,人自相食。

比及入塞,郑仁泰检点余兵,所带一万四千精骑仅剩八百余人,战马全失,衣甲不整。

大军东还长安,司宪大夫杨德裔上书劾奏:郑仁泰身为三军司命,不听部将劝谏,诛杀已降部落,使胡虏逃散;又不抚士卒,不计资粮,遂使骸骨蔽野,弃甲资寇。自圣朝开创以来,未有如今日之丧败者。薛仁贵贪淫自恣,虽矜所得,不补所丧。并请付法司推科。

高宗下诏,允以功赎罪,并皆释之。

大战既息,朝廷复传檄下令,以右骁卫大将军契苾何力为铁勒道安抚使,左卫将军姜恪副之,不必回师,留在天山诸地安辑铁勒余众。

何力奉命,不动大军,只简精骑五百,驰入铁勒九姓帐幕之中。

诸胡大惊,欲要迎敌,却又不敢;欲要远逃,实在走投无路。何力乃聚其首领,宣谕唐天子圣旨:尔等休惧,国家知汝皆为胁从,赦汝之罪,罪在酋长,得之则已。

部落首领大喜,执其叶护,及设、特勒等二百余人以献。

何力明宣其罪斩之,九姓遂定。似此兵不血刃,只杀二百余人而诸部皆服,其功又在薛仁贵之上矣。

龙朔二年八月壬寅,上命以许敬宗为太子少师、同东西台三品、知西台事。冬十月庚戌,升西台侍郎上官仪同东西台三品。

字幕:上官仪,字游韶,陕州陕县人,自幼随父亲上官弘迁居江都。

上官弘时为江都宫副监,在江都之变中与次子上官谨一同遇害,上官仪因藏匿壁间得以幸免,并逃出江都城。

为求避祸,自行披剃为僧,遁入山林,隐居研习佛典,精通《三论》,而且涉猎经史,善做文章。

贞观年间,上官仪得到扬州大都督杨恭仁器重,并入京参加科举,考中进士,授弘文馆直学士,累迁至秘书郎,唐太宗常命起草诏谕。

因曾参与房玄龄、褚遂良等人修成《晋书》,上官仪被改授为起居郎。高宗继位,又升任秘书少监,后为太子中舍人。

至此升任西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便为宰相,跻身重臣。

时有左相许圉师,安州安陆人氏,许绍少子,先世自梁末徙至北周。进士出身,博学多才。显庆二年,累迁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兼修国史。龙朔中四迁,拜为左相。

其子许自然,担任奉辇直长,游猎时侵犯平民农田,田主怒责,许自然便以鸣镝射之。当晚回至府中,不敢隐瞒父亲,便将此事告诉。

许圉师大怒,杖责儿子一百,而不曾奏闻天子。

那田主被鸣镝射中,虽未曾受伤,但大受惊吓,便诣司宪呈讼,状告许自然仗势欺人。司宪大夫杨德裔与许自然交厚,且知其已受父亲家法责罚,遂不受理田主之状。

西台舍人袁公瑜获悉此事,遂遣人改易姓名,上封事密奏天子:许圉师身为宰相,侵陵百姓,匿而不言,岂非作威作福!

高宗李治览奏,便召许圉师至朝,询问此事。

许圉师明知此必是有人借题发挥,一时忍耐不住怒气,遂答奏道:臣备位枢轴,以直道奉事陛下,不能悉允众心,故为人所攻讦,诬以作威作福恶名。至于作威作福者,或手握强兵,或身居重镇;臣以文吏,奉事圣明,惟知闭门自守,何敢妄作威福!

天子起始之时面色尚见温和,闻其言辞激烈,大有怨望之意,遂不由怒气塞胸,问道:则若是卿手握重兵,则可作威作福邪!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华夏真相集请大家收藏:()华夏真相集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许敬宗看见,暗暗喜欢,遂上前就天子怒火之上,再添一把干柴:许圉师作为人臣,对天子质询如此不敬,罪不容诛。

高宗遂遽令将许圉师引出殿外,诏特免官为民。

许敬宗好不容易捉住政敌马脚,岂有不痛打落水狗之理?当年十一月,复唆使党羽交相弹劾,终将许圉师下狱,必欲置其于死地。

唐高宗毕竟是为一代明君,始终不肯吐口,下笔勾决。

次年三月,将许圉师贬官为虔州(今江西赣州)刺史,后贬为相州刺史(今河南临漳)。刑部尚书杨德裔因徇私庇护许自然,亦被流放庭州。

许圉师在相州为刺史之时,政存宽惠,甚得吏民拥戴。

尝有部下官吏犯赃事露,许圉师不令推究,但赐《清白诗》以激之。犯者读其诗后自生愧惧,遂虚心改节,更为廉士,其待下宽厚如此。

许圉师离开相州之后,当地百姓立碑纪念之。上元中再迁户部尚书,仪凤四年卒,诏赠幽州都督,陪葬恭陵,谥曰“简”,并陪葬乾陵。

许圉师所生四子,长名许自然、次名许自牧、三曰许自遂、四谓许自正,皆在朝中为官。惟有孙女许氏,配与诗圣李白为妻,且为李白生下一对儿女,为后世留下一段文坛佳话。

许圉师罢相当年,十二月戊申,众臣建议天子封禅泰山。

高宗下诏,以连年征讨高丽、百济,辽东战事方休,河北之民劳于征役为由,其封禅泰山、巡幸东都之举一并停止。

此后未久,龟兹国遗部复生变乱。帝命海道总管苏海政带兵出击,并令西突厥兴昔亡可汗与继往绝可汗发兵帮助。

苏海政乃是唐朝第二任安西都护,亦是沙场宿将,战功赫赫。

当时引兵前往龟兹,先到达兴昔亡可汗境内。

兴昔亡可汗,便是当年随程咬金从征阿史那贺鲁之阿史那弥射;后又奉高宗之命往征西突厥,身为南路行军总管,与北路总管苏定方并驾齐驱。

继往绝可汗,本名阿史那步真,与阿史那弥射乃是同宗兄弟。

两人虽系同宗,但早在投降唐朝以前就结下极深仇隙。阿史那弥射在降唐以前,统领西突厥处月、处密等部,是西突厥莫咄叶护。阿史那步真欲自立为可汗,遂谋杀弥射弟侄二十余人,逼迫弥射带领族人出奔唐朝。

步真虽然如愿以偿,最终夺取弥射部族财产,但因遭到部族强烈反对,反被驱逐,不得已也投靠唐朝。

西突厥再次败亡之后,兄弟二人便被唐朝分封为昆陵、蒙池两个都护府大都护,分掌突厥五咄陆及弩失毕五部。

继往绝可汗阿史那步真闻说苏海政北征龟兹,到至兴昔亡可汗境内,率众越境来迎,并密谓苏海政道:阿史那弥射暗中勾结龟兹,欲图谋害大帅,望多加小心在意。

苏海政乃是一勇之夫,由是大怒,又思自己所带部众不过数千,便与部将议:阿史那弥射若反,彼有数万大军在境,我辈死无噍类矣。

诸将皆道:不如先下手为强,于其起事之前诛之,弥其大患于未发。

苏海政称是,乃矫称天子敕旨,令大总管赍帛数万段,往赐兴昔亡可汗及诸部酋长。兴昔亡可汗毫无怀疑,便率其部众前来参见安西都护,并拜受唐天子之赐。

未料参拜未毕,苏海政一声令下,便将阿史那弥射及其随从悉都收执,即命斩之。

咄陆五部及弩失毕五部首领,闻说可汗被无辜杀害,俱都非常愤怒,于是纷纷叛唐。五咄陆之鼠尼施部,以及弩失毕五部之拔塞干部俱反,先行率众逃走,欲还归突厥故地。

苏海政与继往绝可汗分兵追击,终于讨平二部。

因到达疏勒南部,却遇弓月部复引来吐蕃兵马,要与唐军开战。苏海政见己部已是师老兵疲,不敢硬拼,便用军资贿赂吐蕃,双方议和而归。

此后未久,继往绝可汗阿史那步真病死。由此突厥十姓无主,复生变乱。匐延都督阿史那都支痛恨大唐无故杀死兴昔亡可汗,便与李遮匐率部归附吐蕃。

西突厥诸部由是顺势再起,来寇庭州都护边境。

庭州刺史来济,当初因受褚遂良案牵累被贬至此,闻报叛军将至,遂引州兵拒之。

部将皆都劝道:我州中驻兵有限,今胡虏大举而至,恐寡不敌众,大人亦深沟高垒,休与出战;一面向朝廷修书告急,请发援兵,是为上策。

来济决心将身殉国,便谓其众:我当初身为宰辅,不能匡辅社稷,辜负先帝遗嘱,早就当死;幸蒙天子顾念旧恩,存全以至今日。今值胡虏犯边,我当以身报国,夫复何言!

遂不着甲胄,赴敌而死,时年五十三岁。

龙朔三年,春正月。

左武卫将军郑仁泰再次引兵出塞,征讨铁勒叛者余部,悉皆平之。同月乙酉日,帝以李义府为右相,仍知吏部科选之事。

二月,徙燕然都护府于回纥,更名为瀚海都护;另徙故瀚海都护于云中古城,更名云中都护。以石碛为境,碛北州府皆隶瀚海都护府,碛南则隶属云中都护府。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华夏真相集请大家收藏:()华夏真相集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西北局势变幻便如白云苍狗,至此复归于平静。

李义府既主典选重任,乃仗恃中宫皇后之势,专以卖官为事,铨综无次,怨讟盈路。

高宗李治颇闻其事,乃将李义府召进大内,对其说道:朕闻卿子及婿,颇不谨慎,多为非法,满朝皆有怨言。我今在病中,尚要为卿掩覆众议,卿宜戒之!

李义府闻言勃然变色,颈颊俱都涨红,抗颜折辩道:此是何人告诉陛下?

高宗答道:卿但闻我言如是,何必就索其所从得邪!

李义府殊不引咎自责,起身缓步而去,天子由是不悦。

当时长安有善望气者名叫杜元纪,闻说李义府为天子所责,便来进言:我观右相大人所居宅第,积有狱气,今且潜升而出。大人宜积钱二十万缗以厌之,则狱气自消。

李义府信以为然,聚敛尤急。

不久李义府母死,居丧期间,朝廷每逢朔望给予哭假。李义府并不守灵哭丧,辄微服与杜元纪驰出城东,遍登古冢,候望气色,观察风水。

有痛恨李义府专权御史探知其事,便密封上奏,说李义府与江湖术士擅自窥觇灾眚,阴有异图。且又利用职务之便,聚敛无度。此前曾遣其子右司议郎李津,向长孙无忌之孙长孙延索贿,受其钱财七百缗,授以延司津监之职,作为报酬。

右金吾仓曹参军杨行颖知道此事,亦上封事密告。

至此李义府惹起众怒,皇后武氏亦自无法回护。

龙朔三年四月乙丑,天子搜集诉状盈箧,便命将李义府下狱,遣司刑太常伯刘祥道为主审官,与御史、详刑共同鞫审罪状,又命司空李积监督审理。

李义府此番落入鬼谷子掌门手中,况其违法之事皆有实证,如何抵赖?只得照实招供。于是审实定罪,呈报天子,诏命将李义府除名免官,流放巂州;李津除名罢职,流放振州;李义府诸子及诸婿并皆除名罢官,分别流放庭州各地。

朝野闻言,莫不拍手称庆。其后便有长安闲人,创作“河间道行军元帅刘祥道破铜山大贼李义府”传奇评话,写成露布,悬挂于通衢闹市。

因李义府多取人奴婢,及其事败,官府各命散归其家。故其露布称云:混奴婢而乱放,各识家而竞入。遂为一时街头巷议笑谈。

李义府既败,高宗移驾新建蓬莱宫含元殿,升御紫宸殿听政,更命故居之宫曰西内。

五月壬午,柳州蛮酋吴君解造反,上遣冀州长史刘伯英、右武卫将军冯士翙为将,发岭南府兵讨之。

时逢吐蕃与吐谷浑互相攻伐,各遣使上表争论曲直,更求援兵,高宗皆不许。

吐谷浑大臣素和贵在国内获罪,恐怕遭受诛戮,遂引私兵逃奔吐蕃,见吐蕃赞普,将吐谷浑虚实尽情相告,请兵讨伐自己母邦祖国。

吐蕃赞普大喜,便命素和贵为向导,发兵攻打吐谷浑,击破其国。

吐谷浑可汗曷钵弃国而走,与弘化公主率数千帐走依凉州,向唐廷奏请徙居内地。

高宗览奏,遂以凉州都督郑仁泰为青海道行军大总管,率右武卫将军独狐卿云、辛文陵等,分屯凉、鄯二州,以备吐蕃。

六月戊申,又以左武卫大将军苏定方为安集大使,节度诸军,以为吐谷浑之援。

吐蕃禄东赞既破吐谷浑,乃引军北上,驻屯青海,复遣论仲琮出使长安,表陈吐谷浑率先挑衅之罪,且请和亲。高宗李治不许,遣左卫郎将刘文祥使于吐蕃,并降玺书责之。

秋八月戊申,高宗考虑因东海之地累岁用兵,百姓困于征调不已,士卒又战溺死者甚众,心生怜悯,遂下诏罢止三十六州造船事务。

又遣司元太常伯窦德玄等分诣天下十道,询问州县百姓疾苦,黜陟地方官吏。

字幕:窦德玄,洛阳人,唐高祖岳父窦毅曾孙。

冬十月辛巳朔,诏命太子李弘每五日于光顺门内视诸司奏事,事之小者皆委太子决之。十二月壬寅,以安西都护高贤为行军总管,率兵出击铁勒弓月叛军,以救于阗。

当是之岁,大食国势力大盛,出兵击破波斯、拂菻二国;又南侵婆罗门,吞灭诸胡,拥有盛兵四十余万,直与大唐形成东西对峙,分庭抗礼。

画外音:所谓大食,即是阿拉伯帝国。唐代以来中国史书均称为“大食”,而西欧则习惯将其称作萨拉森帝国,或称哈里发帝国。阿拉伯帝国自唐朝贞观年间创建,至南宋末年除灭,国祚历经626年,主要分为三个时期,乃是四大哈里发时期、倭马亚王朝,以及阿拔斯两个世袭王朝。阿拉伯帝国极盛时期,疆域东起印度河及葱岭,西抵大西洋沿岸,北达高加索山脉、里海以及法国南部,南至阿拉伯海与撒哈拉沙漠,国土面积达134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东西跨度最长帝国之一,亦是继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之后,第五个地跨亚欧非三洲大帝国。

阿拉伯民族源于阿拉伯半岛,原是游牧民族,初以家族为基,渐成部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华夏真相集请大家收藏:()华夏真相集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据犹太教之《圣经》及伊斯兰教《古兰经》记载,都谓阿拉伯人与犹太人有血缘关系,同属闪含语系。自六世纪后半叶始,由于埃及混乱,又拜占廷和波斯之间连年战争,使得波斯湾、红海至尼罗河商路无法通行,商人便改走阿拉伯半岛陆路。

麦加地处商路中段,东到波斯湾,西至红海,北往叙利亚,南通也门,扼守交通枢纽地理位置,使麦加成为一座繁荣商业城市。

时有麦加城古莱氏部落哈希姆家族之子穆罕默德,自称先知,全名艾布·卡西姆·穆罕默德·本·阿卜杜拉·本·阿卜杜勒·穆塔里布·本·哈希姆。

其先祖世代皆为酋长,拥有掌管麦加克尔白祭祀、召集古莱氏部落议事会议权力。但从其曾祖父之后,家境开始衰落;父亲阿卜杜拉沦为商人,并在儿子出生前殁于经商途中。

穆罕默得出生时未见生父,六岁时又遭母亲病故,自此便为孤儿,由祖父阿卜杜勒·穆塔里布抚育。至八岁之时,祖父继又去世,再由伯父艾布·塔利卜收养。

人之一生乖舛,无过于此。

穆罕默德虽历经苦难长大,但为人诚实谦虚,办事公道,且又乐善好施。于是迅速赢得族人赞誉信任,被称为“艾敏”(忠实可靠者)而不称其名。

二十五岁时,受雇于麦加诺法勒族富孀赫蒂彻,为其经办商务,并带领商队到叙利亚一带经商。公元596年,穆罕默德与赫蒂彻结成连理。公元610年,穆罕默德四十一岁,始以真主安拉使者身份,在麦加宣传伊斯兰教。最初只在亲朋密友中秘密传教,三年后便在麦加公开传教,号召阿拉伯人放弃原有信仰,皈依真主安拉。

伊斯兰教徒先从贫民开始,其后一些商业贵族成员加入进来,引起麦加统治集团关注。为自身统治利益,倭马亚贵族始对穆罕默德进行迫害。

公元622年,穆罕默德被迫出走,迁往雅特里布城。雅特里布因穆罕默德到来,其后便改名为麦地那·纳比,意为“先知之城”。

十七年后,便确定公元622年为伊斯兰教纪元,号为希吉拉,并以此年作为阿拉伯太阴历岁首(622年7月16日),即伊斯兰教历元年元旦。

穆罕默德到麦地那后,成功调解该城原有部落间各种争端,建立更高威望。

待到时机成熟,便以麦加穆斯林“迁士”及麦地那“辅士”为基础,组建起穆斯林公社乌马,并定伊斯兰教原则,同时制定宪章,以为教务及政务准则。所有穆斯林俱都相信,穆罕默德受到真主授权,率领部族指挥乌马公社,对麦加贵族政府进行自卫反击。

624年3月,麦地那穆斯林袭击麦加古莱西贵族武装商队,引发“壕沟之战”,最终以少胜多,取得大胜。穆罕默德由此威望大增,麦地那人纷纷加入伊斯兰教。

此后数年之间,穆罕默德先后两度与麦加军队交锋,挫败麦加万人大军围攻,稳定住新兴政权。此后麦地那军队愈战愈强,屡战屡胜。

穆罕默德又派遣弟子宣扬伊斯兰教,联合周围各部,使麦地那伊斯兰国成为当时阿拉伯半岛上最强大政治、宗教和军事力量。

630年初,穆罕默德率穆斯林大军兵临麦加城下,与麦加政府缔结《侯德比耶和约》。麦加贵族被迫接受伊斯兰教,穆罕默德则承认麦加是伊斯兰教圣地。

从此麦加成为阿拉伯宗教中心,居民主动接受伊斯兰教,而麦加贵族宗教优越地位也得以保持。随后阿拉伯半岛远近各部纷纷遣派使者,往麦地那表示归顺。

公元632年,先知穆罕默德去世,其继承者号称哈里发。

此后历代哈里发为巩固伊斯兰教统治,并为满足阿拉伯人对商路用计土地要求,由此掀起大规模扩张运动,并开始其长达一百余年征服世界行动。

公元664年,阿拉伯人占领阿富汗。然后兵分两路,北路军进军中亚内陆草原,一路所向披靡,直到在帕米尔高原西部,遇到唐朝军队才停下脚步,并与吐蕃西部接壤。

南路军攻入印度河流域,征服印度次大陆西北部大小邦国。

唐高宗麟德元年,便是公元664年。

春正月甲子,高宗诏命改云中都护府为单于大都护府,以殷王李旭轮为单于大都护。当初卫国公李靖大破突厥之后,曾迁三百帐落于云中城,以阿史德氏为其族长。

此后天子每欲有所为,便动辄为武后所制,由是渐渐警觉,欲裁抑之。

镜头闪回,复说武后夺权过程。

李义府被其政敌扳倒,全家遭到流放,武后便深觉不安,又谓时不我待,遂欲凭一己之力,进一步掌握政权。于是一面排除异己,一面培植私人势力,为左右朝政张本铺基。

因以天子目眩,不能亲自理政为由,先劝李治使用天皇称号,自己则称天后,以消朝臣对皇后参政之事所生非议。

李治从之,于是自称天皇,赐封武氏为天后,共坐朝堂,并理朝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华夏真相集请大家收藏:()华夏真相集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时有宗室大臣虽然不满,但见武后处理政务极尽聪慧,外交复不堕大唐国威,吏治刑狱亦皆显示公平,也自无话可说,只盼天子目疾早愈,不被架空而已。

时有道士郭行真,经常出入禁中,以驱邪除魔为名,尝替后宫施行厌胜之术名。内宫有宦者王伏胜,因不满郭行真对己蔑视,因而暗将此事告发。

高宗闻报大怒,遂密召西召侍郎、同东西台三品上官仪,计议此事。

上官仪密奏:此因皇后专恣弄权,故生此事也。我大唐自立国以来,高祖便有严命,内宫绝不许有汉宫时此等巫蛊之事。近来皇后倚仗批阅奏章之权,为所欲为,海内沸腾,皆有抱怨,陛下宜乘其未形成大患,遽请废之。

高宗信以为然,即命上官仪草诏,欲罢黜武氏皇后之位。

上官仪草诏拟就,呈于天子书房,未及用玺。早有洒扫内侍窥见,急奔告于武后,说天子即将下诏废后,只待用印颁布。

武后大惊,遽诣天子寝宫,涕泣自诉己冤。

高宗李治被其哭得无奈,又招架不住,遂焚其诏草,羞缩不忍,复待之如初。

武后曲意奉迎,复于枕席间极尽稠缪,施展骊山媚术,妖魅之状势不可当。

李治当即迷糊,犹恐武后怨怒,因讨好道:我初无此心,皆都是上官仪教我,此后绝不再受其蛊惑,皇后尽管放心。

武后听罢,咬碎银牙,怒火万丈,暗道:我不去惹你,你倒先来撩拨老娘,若不将你打入阿鼻地狱,我便枉习骊山奇术,摩尼神经!

因翻阅上官仪履历卷宗,知其先为陈王咨议,与内侍王伏胜俱曾奉事故太子杨忠,于是便有主意。乃遣心腹往见许敬宗,唆使其诬奏上官仪、王伏胜与废太子杨忠同谋大逆。

十二月丙戌,诏赐杨忠死于流所;上官仪下狱,与子上官庭芝及王伏胜皆死,籍没其家。右相刘祥道与上官仪相善,罢政降为司礼太常伯;凡与上官仪往来朝士,大都流贬。

上官仪父子既死,刘祥道罢相,唐高宗遂擢升太子右中护、检校西台侍郎乐彦玮,西台侍郎孙处约,并同东西台三品。乃从东都出发,赶赴泰山,前往封禅。

从驾文武兵士数万人众,仪仗法物相继百里,列营置幕,弥亘郊原。

其时大唐威震四方,诸国酋长、可汗及国王皆朝会扈从。突厥、于阗、波斯、天竺、罽宾、乌苌、昆仑、倭国、新罗、百济、高丽酋长随从,穹庐毡帐,牛羊驼马,填候道路。

转过年来,乃是公元666年。春正月戊辰朔,高宗封祀昊天上帝于泰山之南。

己巳日,登泰山极顶,敕封玉牒,并上呈帝册藏以玉匮,配帝册藏以金匮,皆缠以金绳,封以金泥,印以玉玺,藏以石椁。

庚午日,复降泰山往南,禅于社首,祭皇地只。

天子初献祭礼毕,执事者皆趋下阶罗拜。然后宦者执帷,奉皇后武氏升坛献祭,称为亚献,帷帟皆以锦绣为之;于是皇后酌酒,实俎豆,登歌,皆用宫人。

武后亚献毕,复表请后宫参与奠献,天子准之。于是,凡六宫内外命妇奉奠,及祭地祗梁甫,越国太妃(太宗李世民妃子)燕氏为终献。

史称古来帝王封禅,规模以此为盛。

高宗封禅泰山,是为唐朝皇帝首次封禅。高祖谦让,不许封禅;太宗惮于劳费,亦不许封禅。将欲封禅时,初因有星孛于太微,次因海啸停止。至高宗时期,终成盛举。

壬申日,高宗御朝觐坛,接受百官朝贺;宣布大赦天下,改元为乾封元年。

封泰山还都十四日,高宗复又南至曲阜,拜谒孔子之庙,追赠孔子为太师,增修祠宇,以少牢致祭,并免孔子裔孙褒圣侯孔德伦子孙赋役。

正月十六日,还至西亳州,拜谒老君庙,更上老子尊号为太上玄元皇帝。令创建祠堂,改老子庙所在地亳州谷阳县为真源县(今河南鹿邑),免县内李氏宗姓租庸调一年。

唐高宗兼信佛法,并为玄奘法师着作《述圣记》。于是敕令在兖州创建紫云、仙鹤、万岁三观,以及封峦、非烟、重轮三寺。

又诏命天下诸州,须建置道观、佛寺各一所,每座道观及佛寺各度七人出家。高宗在位期间,天下寺院扩至四千所,僧尼多达六万余人。

当时大赦天下,惟终生流放罪人不许其还乡。李义府闻此,忧愤病卒。(本集完)

喜欢华夏真相集请大家收藏:()华夏真相集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