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华夏真相集 > 第二十九集 白袍小将

华夏真相集 第二十九集 白袍小将

作者:背砍刀诗人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09-15 08:52:56 来源:全本小说网

唐师大集,旗开得胜。

水路大军到至卑沙,元帅张亮分遣丘孝忠等诸将,曜兵于鸭绿江畔。

李世积既占盖牟城,又率得胜之军到达辽东城(今辽阳老城东北隅)外。

高句丽步骑四万来救,适逢李道宗引本部军自新城获胜,然后如风赶至,率四千骑兵迎战。两军正激战时,李世积分兵自侧翼而击,大败高句丽援军,斩首千馀级。

由是李世积便与李道宗合兵一处,云梯、撞车、抛石机并用,四面攻打辽东城。只猛攻三日,城内便显不支;便在此时,唐太宗亲率精兵而至,又与英国公李世积汇合。

唐军见天子亲至,精神百倍,无不奋勇先登,于是就势攻占辽东城,杀敌万余,并获敌军及城内男女五万余人。

唐太宗率军入城,在府衙中大宴诸将,庆贺胜利会师。乃改辽东城为辽州,休兵七日,复乘胜进军白岩城。

李思摩率突厥军随征,请为先锋,因奋不顾身,被弩矢射中,伤重不醒。唐太宗命抬入御帐之中,亲自俯身为其吸吮浓血,突厥将士闻之,无不感动,愿效一死。

盖苏文闻报辽东失陷,急派乌骨城(今辽宁凤城边门镇)万余守军,前往支援白岩城。

大唐军帐之内,敕勒部首领契苾何力就御前请命,愿率本部八百骑兵,前往截杀乌骨城援军,太宗喜而从之。契苾何力于是纵骑而往,于半路截住,身先士卒,亲自杀入敌阵。

何力独战高句丽四员大将,不留神被对方长矛刺中腰肋,肚肠可见,血流至踵。何力大喝一声,浑如巨雷,趁敌将稍退,乃扯战袍围裹腰间,护住伤口,复挺枪再战。

不过片刻,腰间战袍皆被血染,如同红带。

高丽四将虽然已占尽上风,但愈战愈惧,竟不能取胜。

其中一将忽然叫道:此人肚肠皆出,盘于腰间,尚犹拼杀不退,莫非有神灵相助!

原来那被鲜血染红战袍,果如肚肠一般,盘于腰间,望去惊人魂胆。

历史真相:后世有许多关于勇将“盘肠大战”传说,其中最着名者莫过于少保罗成之子罗通,其实皆源于契苾何力此战,是为众说原型。

何力奋勇以战,时刻稍久,失血过多,便觉头昏眼花,难以支持。便在此际,只见高句丽军大乱,一支唐军如劈波斩浪,杀入进来。

为首一员战将,白马铁戟,正是薛万备。

字幕:薛万备,河东汾阴人。左武卫大将军薛回之孙,涿郡太守薛世雄第七子。

画外音:薛世雄生有七子,乃是长子薛万述,次子薛万淑,三子薛万钧,四子薛万彻,五、六子未传其名,七子便是薛万备,时为马军总管。

薛万备杀入重围,一杆大戟神鬼难当,只数合杀退四员高丽上将,并重伤其中一人,自重围中救出契苾何力。

因见契苾何力伤重,薛万备便对手下副将吩咐道:速寻一辆车来,送何将军回营疗治,待某上前杀敌。

何力怒道:战犹未息,身为主将,岂可弃军逃离?当初赵子龙在长坂坡前,七出七入曹军,怀中尚抱幼主。此点小伤,复又何惧!拿酒来!

原来是因流血过多,干渴至甚。部将献上马奶醇酒,何力伸手夺过,一口气喝去半囊,复又精神百倍,重新扎束伤口,继续纵马挺枪作战。

麾下突厥骑兵奋力进攻,打败高句丽军,追杀数十里,斩首千馀级,日落天黑而止。

何力大获全胜,与薛万备并马回营。将至营门,一头从马上栽下,昏迷不醒。

唐太宗早已闻报阻击高丽援兵大胜,又闻契苾何力“盘肠大战”之事,亲率诸将迎出。因见何力落马,急命抬入御营,延医疗治。

御医检查已毕,奏道:好教陛下放心,何力将军只是外伤,因失血过多而至昏迷,只静养十余日,便即无碍。

其言未了,契苾何力忽然睁开眼来,叫道:静养十日,则平壤已被他人得矣!

太宗闻言,不由含泪大笑。

夏末六月,唐军占领白岩城(今辽宁岫岩)。

唐太宗分兵以守,乃改白岩城为岩州,复以盖牟城为盖州,诏令歇兵十日。

十日之后,契苾何力伤势大愈,恢复生龙活虎。太宗大喜,车驾乃从辽州出发,到达安市城(今辽宁鞍山营城子镇)外,扎下大营。

盖苏文闻报又惊又怒,乃命高句丽北部耨萨延寿、惠真,率高句丽、靺鞨联军十五万,来救安市城。耨萨延寿既奉盖苏文将令,不敢怠慢,乃与惠真点齐十五万兵马南来,兼程以进。前军来报,距安市城四十里,延寿便命扎营。

唐太宗闻报,急命请大帅李世积入营议事,并将全军指挥大权委之,说道:敌军十余万众来救达安,此战非同小可。若非贤卿,无人可当此重任。

李世积不敢推辞,于是升帐高坐,先取一支大令:阿史那社尔听令!命你既率本部一千突厥骑兵前去诱敌。敌将延寿屯兵距离四十里处,将军来日交兵,许败不许胜,刚交其锋,便佯败退走。只将敌军引至距此东南八里之处西岭;敌兵入岭,便算你大功一件。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华夏真相集请大家收藏:()华夏真相集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阿史那社尔出班领命,引兵而去。

李世积又取第二支大令,转向唐太宗道:陛下恕臣无礼。此一支令,须要陛下亲与长孙无忌出马,且只许引数百骑兵,引那延寿上山。陛下若是害怕,臣便在军中寻找一个貌似陛下之人,换以天子冠戴为之。

李世民南征北战,岂肯示弱?果中李世积激将之计,伸手夺过将令,与长孙无忌只引五百骑而去。于是先至西岭,亲登高处观察山川形势,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扎营山口。

两路诱敌之兵既发,英国公李世积乃率全军至于西岭,勘察地形,精心设伏。

乃兵分三路:使任城王李道宗率军一万五千设阵于西岭,正面迎敌延寿;皖城郡公张俭率精兵一万为奇兵,从山北绕出狭谷攻击敌人之后;亲自率领军四千,多挟鼓角,偃旗卷帜,皆登北山之上。并令各军,只要听到鼓角之声,一起出击,奋力进攻。

众将闻罢,知道将是一场决胜之战,齐都摩拳擦掌,领命而去,各自预备建功。

来日一早,战斗打响。

阿史那社尔引本部一千精骑,五鼓出发,天色未明便至高句丽军营,列队鼓噪搦战。

延寿闻说唐军来战,便令副将惠真,率五万精兵出迎。

惠真出营列阵,见对面突厥兵马虽然精壮,但只有千余,便即毫不为意,对众将说道:擂鼓吹号,灭此贼以朝食可也!

于是鼓声大震,高丽兵将齐纵战马,乱抖辔环,争相进击。

阿史那社尔丝毫不惧,纵马而出,自马背上扯满弓弦,连环发矢,对方冲锋在前将士纷纷应声落马,早已伤损五七人。社尔哈哈大笑,挂上雕弓,复绰大枪,便要冲阵。

部下偏将阿杜尔叫道:将军忘却元帅将令耶?若是得胜,便即斩首!

阿史那社尔闻言一怔,恍然大悟,急胡乱招架几下,挥枪将当头一将挑于马下,然后叫道:敌将厉害,我非对手,快逃,快逃!

敌将落马,未即便死,心中大奇道:他将我挑落,怎地反说我厉害?这是甚么道理!

思犹未毕,后面乱马奔上,铁蹄便如重锤,踏中肚皮,惨叫半声,便即咽气。

于是惠真挥众疾追,瞬息间便追出四十余里,到至西岭山下。

阿史那社尔望见前面旗角隐隐,知是标记暗号,遂循旗帜而走,绕过山角不见。

惠真正纳闷间,前军早已追过山角,不由齐声惊呼,急勒马缰,乱作一团。惠真不知发生何事,乃亲自纵马来至队首,却见对面黑压压一片,盔明甲亮,齐齐整整,毫无声息,竟有大批唐军依山列阵,以逸待劳,队尾深入林中,也不知有多少军马。

惠真大吃一惊,就马上回顾,见自己五万兵马齐至,心下稍安,便向对面喝道:对面唐将为谁?不敢与某正面对阵,却龟缩在此!

言犹未了,旗门对开之处,一匹五花马奔出,马上一员大将,看上去不老不少,头发胡须皆见斑白,但面无皱纹,亦看不出有多大年纪。

那唐将手按大刀,精神百倍,呵呵笑道:某乃当今皇叔,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任城王李道宗是也。啥叫不敢当面对阵?爷爷今摆此阵,你娃娃可识得否?

惠真果然被他一片大言唬住,在马上仔细观看对方阵式,半晌方才言道:看你这阵势,前队散乱不堪,倒像个王八;后面却又弯弯曲曲,甩入林中,倒像一条毒蛇。乱七八糟,不知所云!又不成列,说甚阵势?

李道宗却笑逐颜开,说道:看你不出,一个胎毛未褪、乳臭未干小娃儿,倒还能看出爷爷我这阵法内中乾坤。我这阵法天下惟一,人间无二,乃是鬼谷派当代掌门李世积所授,名唤玄武阵者是也。算你说对一半,了不起,了不起。

惠真经他一赞,愈加头懵,暗道:我本来是谩骂嘲笑之辞,此老人却怎地倒赞我说对一半?直是疯疯癫癫,不当人子!

于是问道:玄武何解?

李道宗愈加得意,扬言说道:玄武大帝坐骑,便是一头王八,再加一条毒蛇。你小娃娃不懂玄武,却心有灵犀,只一眼便看破一半,岂非天才!娃娃,既识我阵,可敢来打?

惠真怒气上升,便顺竿往上爬道:既然识得,怎不敢打?

于是传令结阵,击鼓作战。高丽兵闻鼓而进,但山谷实在狭窄,五万大军全塞进去,便都挤作一团。

李道宗前临阔野,后临山林,却是游刃有余,毫不窘迫。于是便命全军弓手横列于前,只望谷中射去,又使三千刀手把住谷中,若见敌军露头,便是一刀。

可怜数万高丽兵只得伸头挨宰,或如串糖葫芦一般,大半死在谷内。

便在此时,谷外征尘大起,鼓角齐鸣,却是延寿带领高丽主力赶到。延寿听得前面谷内杀声震天,惨叫连连,知道正在激战,于是催促大军兼程向前。

正行之间,忽见前面山坡上冲下一支人马,只有数百骑,越过谷口平野,向对面山坡上林中疾奔。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华夏真相集请大家收藏:()华夏真相集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延寿身侧副将眼尖,指着对面旗罗伞盖叫道:将军请看,那队伍之中身穿龙袍,骑白马者,莫不是唐天子李世民!

延寿手搭眼罩,相了一相,亦高声叫道:正是唐童!擒得此人,胜过杀其千军万马,众儿郎只管上前,擒此巨僚者,赏钱百万,连升五级,封万户侯!

众军闻听,争称恐后上前,谁肯落后?

太宗回头望见高丽大军,故作惊慌,抛弃伞盖执事,沿林中小道便逃。一来二去,便将延寿引入西岭山中狭谷之内,谷口外张俭引领大军,正列阵以待。

说不得又是一阵屠杀,实可怜高丽兵马挤作一团,便如待宰牛羊,毫无还手之力。

延寿传令后退,好不容易将残部引出狭谷,只听呐喊盈天,却是薛万彻、薛万备兄弟及契苾何力,复引突厥及契丹骑兵杀来。

高丽军马虽成瓮中之鳖,毕竟有十余万之众,时间一长,便优劣逆转,胜败互换。

便在此时,唐太宗已奔还山顶,与李世积合兵。英国公见天子已经脱险,又见两条山谷中唐军渐渐疲惫,便令擂鼓吹角,旗帜大举。

各路唐军见信号终起,遂各鼓噪并进,犹如排山倒海。

此时延寿及惠真俱都冲出谷口,二人合兵。相互检点军马,尚有八万余众。因见各路唐军渐集,因而大惧,便令分兵抵御。

当时西岭山下,激战成团,交互成粥,难分胜败。又混战半日,看看天晚,高丽军已将唐军重围突破一个缺口,即将冲出,实行反围。

唐军用于西岭决战兵力,仅有三万余人而已。而延寿及惠真之兵,足有十五万之众,则唐军已成以一敌五之局。且又是在国外作战,尽失地利之先,端的是凶险万分。

但当时唐军上下将士俱都斗志昂扬,全不以众寡悬殊为意。

便在延寿分兵抵御,重点冲突,即将破阵而出,欲形成反包围之际,忽然风云变幻,天现异象。刹时之间,只见阴云密布,河山变色,无数雷电自空中劈下。

当时两军将士俱都惊呆,结阵自保,不敢妄动。

只见一员白袍将军自唐军阵中伴随闪电惊雷跃马而出,手持长戟,腰鞬张弓,大呼杀入高丽军阵中。那员将因借雷电之威,恍如天神,所向无敌,如同劈波斩浪,长戟到处,高句丽军将士尽皆披靡却走。未过片时,高丽军刚刚结成战阵复又归于散乱。

三军统帅英国公李世积在山上看得清楚,遂下令道:下山结阵,趁此破敌!

众将领诺,分别冲下山去。李世积请太宗在山顶安坐观战,自率二千飞骑下山,命收起陌刀,各以长矛结阵,正面推进。

当时天下四夷,何人不知飞骑厉害?陡见风卷旗号,上书“大唐飞骑”四字,高丽兵将无不大骇,如见鬼魅,阵势更加散乱,先前凌厉攻势顿消。

便在此时,任城王李道宗及皖城郡公张俭已接到将令,分别结成阵势,越过山谷,在高句丽军之后展开突袭。

唐太宗在山上看得心痒难搔,叫道:诸将皆都拼命以战,我岂可稳坐山顶,袖手旁观!

遂招呼长孙无忌上马,君臣二人身先士卒,率四千护驾骑兵自北山疾驰而下,突击高句丽军侧翼。

唐军三面合围,高句丽军终于大溃。唐军以少胜众,共斩首两万余级,缴获无算。但唐军亦损折颇重,左武卫将军王君愕战死沙场。

高延寿败进山内,收集残兵,见余众不足四万,只得依山自固,无力再战。

唐太宗率军继进,将高句丽军余众包围,困于山中。复命长孙无忌,率部拆除附近所有桥梁,断其北归之路。

数日之后,高丽军粮绝食尽,且山中无以遮寒,高延寿与高惠真走投无路,只得率部请降,躬身膝行,进入军门,拜伏请命。

唐太宗欣允其降,挑选褥萨延寿以下酋长三千五百人,授与军职,迁居内地;因靺鞨族众向来对抗天朝,遂不相饶,将其降兵三千三百全部坑杀;其余各族兵士全部释放,使还平壤。获释兵士皆举手顿地,欢呼雀跃,高呼“大唐天可汗万岁”而去。

检点战利,报说获马五万匹,牛五万头,明光铠万领,军用器械不计其数。经此大败,高句丽举国震惊,其后黄城(沈阳)、银城(铁岭)守军全都自行逃遁。

唐太宗命改西岭六山为驻跸山,令将作造《破阵图》,为文勒石,以记其功。授高延寿鸿胪卿,高惠真司农卿,嘱令休再助盖苏文对抗天朝,遣归本部。

由是宴请诸将,犒赏三军。

饮宴之间,众将说起西岭之战惨烈,七嘴八舌。太宗忽然脑中灵光一闪,问道:前日白马长戟,身穿白袍,率先冲阵之将,是为谁人部下?

此话一出,在座诸将皆都发呆。回思大战时情状,果有此员白袍大将,将敌阵搅乱。但当时天上雷电交加,闪闪烁烁,均未看清那员大将面孔,只记得是身穿白袍,白马长戟。

太宗见众将皆都摇头,心下不乐,自语道:此人有如此惊天之胆,万人敌之勇,既在我军营之中,卿等岂能皆不相识耶!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华夏真相集请大家收藏:()华夏真相集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话音刚落,忽从末座席上站起一人,嚅懦说道:臣知此人。但其不是大将,只是后勤火头军而已。前日虽然冲阵建功,但亦因擅离职守,冒充上将临敌,恐陛下见罪,故此不敢言讲。今即陛下垂询,臣不敢欺君,只得如实上奏,请陛下恕其僭越之罪。

众皆吃惊,看那奏对之臣,却是郎将刘君邛。

太宗问道:区区一个火头军,竟有此般本事?卿又如何认得此人?快快奏来。

刘君邛道:攻打安市之时,臣被高丽军围困,无法脱身。在此危难时刻,忽有一将身穿白袍,乘骑白马,手搦长戟,挺身而出,直取高丽主将。只一合便将其刺于马下,复割下人头,将首级挑于戟尖,绕阵奔驰。高丽军观之胆寒,于是让开一条通道,微臣方才获救。此役过后,待臣遍寻军中,才知其只是一名下等兵士,忝为后勤营中火头军。

诸将听罢,皆有愧色。

长孙无忌道:火头军是归军需司该管,速去将此人唤来。

军需司长官答应一声,却不离去,眼睛望向刘君邛。

刘君邛恍然大悟,以手击额:末将该死!说此半日,尚未言及其名。此人名唤薛礼,字仁贵,河东道绛州龙门县人也。

军需司官闻得姓名,施礼而去。不到一刻,便引至一位大汉,至席前参拜天子。

唐太宗见其人凛凛九尺之躯,心中喜爱,急命:爱卿平身。前日西岭之战,骑白马、着白袍、手持长戟之将,便是贤卿乎?

大汉惶恐道:正……正是微臣。小人擅离职守,请陛下降罪。

太宗:单人独骑,勇闯万马军阵,壮哉!速将卿出身报来,朕有重赏。

大汉:臣名薛礼,字仁贵,河东绛州龙门县修村人。六世祖薛安都曾为北魏河东郡公,曾祖薛荣、祖薛衍、父薛轨,相继仕于魏、周、隋朝。

太宗:卿既是官宦世家,因何不继承祖业,在朝为官?

薛礼:因我父亲早逝,臣无营业之能,因而家道中落,家境贫寒,以种田为业。陛下亲征辽东,招募骁勇,臣因此应征入伍,分在左军先锋营。营长见臣力大,能劈柴背锅,抡得起大勺,故命为火头军。昨见我军危急,忍不住纵马挺戟冲阵,有违军法,请陛下降罪。

太宗大喜:怪不得贤卿如此威猛,原来是河东郡公之后。你先祖薛安都为南宋左军将军之时,曾力斩赛颜良豫州刺史鲁爽,被称为关公再世。其有裔孙如卿,可谓不死。

薛礼闻皇帝如此赞誉,再拜称谢。

天子复对座中左领军大将军、虢国公张士贵道:薛礼既在左军营,乃是卿之部下。

张士贵起身答道:左军营中竟有如此英雄,臣竟不知,惭愧无地。

画外音:其实张士贵十数日前,已得刘君邛推荐,见过薛仁贵。那白马白袍以及大戟,也是张士贵所赐,许其上阵建功。若是不然,薛仁贵又焉得离开本职讯守,到得阵前?后世各种演义评话皆谓张士贵妒贤嫉能,于此可以休矣。

天子大喜,对薛仁贵说道:朕不喜得辽东,喜得卿也。传我诏命,擢授薛仁贵为游击将军、云泉府果毅,赐良马两匹、绢四十段。

又对张士贵道:回师之后,你令北门长上为薛卿于北门里建宅修府,并赐奴婢十人。

张士贵施礼允诺。薛仁贵拜倒在地,感激涕零。

八月中秋,辽东天气渐寒。

唐太宗与众将议道:辽东苦寒之地,九月便即飞雪。今安市城固难攻,不如先取建安(今辽宁盖州清石岭镇),公等以为如何?

李世积谏道:不可。若越安市往攻别地,一旦失利,我军归路断绝,实为大险。必攻安市,舍此并无二途。

太宗点头依议,遂命李积移军,自引众将来至安市城下。

安市高丽守将名唤梁万春,号称神箭无敌,此日引诸将巡城,看见唐太宗旗盖,便道:此便是唐天子李世民,杀兄诛弟,最是无情。安市虽为孤城,但亦须坚守;因恐城破之日,这城中十数万男女老少,皆不得存也。

诸将闻此,全都戟指城下大骂。

唐太宗听闻城上诟骂自己杀兄诛弟之事,恼羞成怒,面红耳赤。

李世积为使天子解气,遂对诸将说道:安市人无礼,待克城之后,必将全城男子坑之!

诸将遂齐冲城上喊道:破城之日,尽坑汝男!

安市人闻此,更增死守之志。于是激战半月,唐军损折颇众,其城不克。

降将延寿、惠真进奏唐太宗:大兵久顿坚城之下,眼见天寒地冻,必至困窘。陛下不如先攻克乌骨城(今辽宁凤城边门镇),继而出其不意,直捣平壤,则安市不足为虑矣。

众臣闻此,也多支持。

长孙无忌极力谏道:切切不可!我只有五万兵马,而高丽及百济数十万大军,皆集于鸭绿江南,岂可冒此大险?诸葛武侯不纳魏延出兵子午谷,以奇袭长安者,便是为此也。

太宗然之,乃命继续猛攻安市。

梁万春眼见唐军攻势有增无减,怒道:若不出奇计败之,唐王如何肯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华夏真相集请大家收藏:()华夏真相集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乃命部将引军五千,趁夜偷开东门,往劫唐营。未料李世积早有准备,伏兵大起,高丽军折兵千余而归。

太宗着急,来日命令任城王李道宗,督众于城东南隅高筑土山,居高临下射之。

梁万春见此,急命加高城墙,使其土山无用。李世积下令四门攻打,轮番攻城,冲车炮石打坏楼堞。梁万春随即命立木栅,填住缺口。

李道宗再命加高土山,历时月余,终于高过城墙。忽一日大风骤起,土山崩塌,压垮城墙。李道宗大喜,急命发起攻击。

然而部下副总管傅伏爱却被酒带醉,卧于帐中,呼之不醒。

便在此时,梁万春已带数百精卒自城中冲出,一举夺战土山,并挖壕沟防守。

唐太宗闻报失了土山,火冒三丈,将皇叔李道宗大骂一通,立斩傅伏爱。

梁万春命以倒塌土山雍塞城墙,安市城转危为安。

时至深秋九月,一夜北风凛冽,天降大雪,气温骤寒。便在此时,监国太子李治遣使来报,说薛延陀造乱,欲兴兵来攻长安。

唐太宗废然长叹,遂命撤军班师。安市城被围长达八十八日,终解其困。

临撤围时,唐军在安市城外耀武扬威,绕城三匝而去。

梁万春引部下众将在城楼上山呼万岁,拜手奉辞,命部将缒墙出城,称颂唐朝天子。

唐太宗深为赞叹,令赐缣百匹与梁万春,以嘉其对高丽忠义。

历史疑案:后世史家言及此番东征,每说唐太宗大败而回,其实不然。此番东征,唐军不但取得驻跸山完胜,消灭高丽近十万大军,且收复除安市外辽东大部,结束高丽占据辽东二百余年历史,可谓是大胜而还,从容班师。又据朝鲜史载,说此番围攻安市,唐太宗被梁万春射瞎一目,以壮其国威。其实据《太宗起居注》记载,唐太宗不但于撤军时耀兵于安市城下,且于班师返回路上,闻说太子李治来接,甚至纵马奔驰往见。若是果真眼睛中箭,受此重伤,又焉能在隆冬天气纵马奔驰?由此可见,朝鲜史载完全失实。

历史真相:唐太宗因未攻灭高句丽,故而认为此番东征不算成功,且后悔不听众臣谏阻之辞,其实是为安慰众臣,使其此后继续大胆进谏之意。此次征讨高句丽,攻占玄菟、横山、盖牟、磨米、辽东、白岩、卑沙、麦谷、银山、后黄十城,徙辽、盖、岩三州户口七万人到中国;新城、建安、驻跸三战,消灭大量高句丽军,唐军战死却不足两千。虽然马匹损失八千匹,但又缴获马五万匹,牛五万头,铁甲万领,及大量辎重装备,得足偿失。自此唐朝便以辽东十城为楔,为以后东征建立起牢固前哨阵地。

唐军东征还师之后,鬼谷掌门李世积专收游击将军薛仁贵为徒,引其拜见师祖李靖。

卫国公李靖见到薛礼大喜,除许李世积传其《鬼谷秘籍》之外,还将自己所着《六军镜》及《卫公兵法》一并授之,并多次指点徒孙戟法窍要。

薛仁贵亦喜不自胜,将师祖所授多部兵书勤加研习,手不释卷。

此时薛延陀闻说大唐回师,便息东侵企图。其后铁勒诸部向唐天子上表,提出修筑“参天可汗道”,设置驿站交通,以备及时沟通信息。

李世民亲登卫国公府询问李靖意见,李靖表示赞成此议,并提出蕃、汉互用策略。

自此之后,李靖便杜门谢客,专心修炼鬼谷门养生秘术。因前妻红拂女是为骊山派掌门,李靖故对驻颜养气之术亦甚为精通。

贞观二十年三月,有陕州人常德玄投递密书,揭发刑部尚书张亮,说其私养假子五百余人,又与术士公孙常、程公颖等谋反。

太宗接报心惊,命马周鞠审此案。马周三推六问,张亮愤然不服,咆哮公堂。

马周复又拘审术士程公颖与公孙常,问道:你二人如何与张大人结识,如实讲来。

公孙常答道:张尚书曾抛弃结发妻子,迎娶豪门李氏。然而李氏生性淫荡骄横,张亮对其既宠且惧。因将与李氏私通者收为养子,取名张慎几。此外李氏还喜好巫蛊左道,又干预政事,我等便是通过李氏,而进入张亮幕府也。(本集完)

喜欢华夏真相集请大家收藏:()华夏真相集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