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华夏真相集 > 第十二集 许国速亡

华夏真相集 第十二集 许国速亡

作者:背砍刀诗人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09-15 08:52:56 来源:全本小说网

武德元年六月,泾州安定郡城。

安化郡公张长逊主动进击西秦先锋大将宗罗睺,由此展开秦唐大战。

唐高祖闻报,急派秦王李世民带领八大总管,出兵西征。其后未久,唐高祖便又派光禄卿宇文歆赍持金帛,贿赂东突厥颉利可汗,说其派兵合击西秦霸王薛举。

颉利可汗从之,便遣突厥军队随从张长逊全部人马,来与秦王李世民军会合。

薛举闻说唐军西来,遂率举国全部兵力前往救援宗罗睺,并进击泾州。乃将大军屯驻于析墌城(今甘肃泾川),先派出游军劫掠岐州、豳州。

李世民进驻于高墌(陕西长武),以为薛举军多粮少,急于速战,于是固守不出,待其粮尽退兵时奇袭获胜。其后未久,李世民生病,卧床不起。

薛举将精兵埋伏在三十里外,只带数千老弱至于城外,派大嗓门军士,将唐高祖历代祖先辱骂。唐行军长史刘文静与陈郡公殷开山正巡兵高墌,适逢秦军骂阵,听得清清楚楚。

殷开山怒道:观彼如此羸弱人马,二公子何其怯耶?我等人多,不如冲出城去,一战而胜,并擒那甚么西秦霸王入城,也好令秦王高兴。精神倍增,病即痊愈也。

刘仁静一把没有扯住,殷开山已经下城上马,点齐五千人马,开城奋勇杀出。

薛举见有兵出,遂亲挺枪上前,马打对头问道:来将通名再战。

殷开山道:若问某家,乃是大唐陈郡公,统领八大总管,殷开山爷爷是也。你若是害怕,那便下马投降,我不杀你。

薛举笑骂道:甚么开国八大总管,全无名声。你只唤秦王李世民出来,我不杀你。

殷开山大怒道:小辈,你与我坐稳马背,听爷爷说与你听。要说唐朝开国八大总管,个个赫赫有名,分别乃是右骁卫大将军刘弘基、左翊卫大将军柴绍、左光禄大夫丘行恭、右武卫大将军李安远、左武卫大将军慕容罗睺、秦州总管窦轨、骠骑将军蔺兴粲、中书侍郎唐俭是也。小子,你害不害怕?若是害怕,则便下马投降,我也不杀你。

薛举大笑道:甚么东西!都是无名之辈,污我双耳,不当人子。

殷开山闻听薛举出言不逊,不由火撞顶梁,上前便是一斧。因尝谓自名开山,便即请工匠专作一把宣花大斧,重五十余斤,恃膂力之强也。

薛举挺枪架住,感觉沉重,赞道:好大力气,某不是对手。

拨转战马,便即佯败逃回。

殷开山叫道:胡虏,今日上天追你到灵霄殿,入地追你到鬼门关!

刘仁静在城上看得清楚,见薛举不败而败,高声叫道:殷将军且休追赶,恐有埋伏!

殷开山已纵马驰远,哪里听得见?刘仁静无奈,只得命令八大总管皆出,引三万大军自后掩杀,以备不测。

八大总管追出三十里外,见殷开山果然已入秦军埋伏,人马层迭,密不透风,怕不有十万之众?到此地步,怕也无用,于是各举兵器,杀入重围。

一战下来,自辰时直杀到日头将落,唐军大败,战死者达到十分之六,只有不到半数,随同殷开山杀透重围,回至高墌城中。

西秦霸王薛举大胜,并俘唐朝八大总管之三,乃是慕容罗睺、李安远、刘弘基。

刘仁静见殷开山惨败而回,不由顿足捶胸,万不得已,只得亲自来向秦王汇报。

李世民正在榻上发着高烧,闻说大败,不由啊呀一声,起身跳下床来,吓出一身冷汗,其病便愈。因见大势已去,便道:敌军获胜,必即刻来攻,此处不可守矣。

遂令收拾人马,弃了高墌城,领军逃回长安。唐军前脚刚刚撤离,果然西秦大军便至,薛举于是夺取高墌城。由此西秦霸王威名大震,声扬天下,无人不知。

薛举既获大胜,遂命太子薛仁杲为前军元帅,率军进逼宁州,自引大军继后东进。

谋士郝瑗进言:今唐兵新破,将士多被擒获,其朝中必然人心动摇,兵无斗志。陛下可乘此胜长驱以进,直取长安。

薛举深以为然,便命厉兵秣马,囤积辎重粮草,准备东征。未料将至出兵之际,时当八月中秋,西秦霸王忽然生病,瞬即不起。

郝瑗深感奇怪,遂征召国内巫师入帐看视,巫师说是战死唐兵暴骨于野,未得安葬,又不能还乡,故此阴魂作祟。

薛举恶闻此事,捶床大骂,未过数日便就去世。

可叹!大丈夫一朝成名,转瞬便死,实谓人世无常,生命修短,亦实在不由自主也。

于是众臣计议,便遣使持节,将太子薛仁杲请回。太子闻说父亲西秦霸王暴死,抚尸大恸,继而发丧,上谥号为武皇帝,并于柩前继立西秦皇帝之位。

唐军大败,秦王李世民回朝请罪。

高祖问明情况,因秦王时发重病,由此免罚;殷开山不请令擅自违命出战,是为败军祸首,本应斩首,念其开国之功,姑免官除名,命于军中效力,以戴罪立功。

因为此败,张长逊深感内心不安,请求解职入朝。高祖许之,命入京担任右武候将军、息国公,获赐宫人、彩物千余段,使于长安城中就此安家定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华夏真相集请大家收藏:()华夏真相集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四个月后,亦即武德元年十一月,秦王李世民闻说薛举已死,便请令再次出兵,并求立军令状,此番定要马到成功,洗雪前仇。

高祖李渊壮之,于是再拨十万大军,命秦王为帅,带领余下五大总管,并布衣戴罪将军殷开山,再征西秦。

由是十万大军起行西进,说不得寒风似刀,黄沙漠漠,历尽千辛万苦。有话则长,无话则短,非止一日,将近年终岁末,兵至高墌。

薛仁杲闻说唐兵又来,便派宗罗睺为帅,领兵前往抵御。

宗罗睺自从前番大胜,便即轻敌,亲引军出城扎营列阵,接连数日前往唐营挑战。李世民此番并无病症,但依如前番,命令坚守营垒,不许出战。

双方相持六十多天,军需官便向西秦王薛仁杲奏报,军队粮食已经食尽。

薛仁杲闻报,无计奈何。于是城外大军陷于困窘之地,且因大气大寒,秦兵忍耐不住。先有将领粱胡郎率部前往秦营投降,其后诸将皆都仿效,各率本部来降,并求以粮救命。

李世民对投效诸将皆都亲自接见,遂命行军总管梁实分兵一半,前往浅水原扎营,并将粮米堆在营中,其高如山,以引诱西秦将士。

梁实奉命而去,依计而行,早有西秦细作报与元帅。

宗罗睺闻而大喜,立命出动全部精锐,进攻唐军浅水原大营。梁实只命众军守住险要,不许出战。浅水原营地没有水源,宗罗睺率军攻打数日,两军将士皆无水喝。然而宗罗睺轮番攻击,军士体力消耗巨大,甚于守军数倍,且战马数日无水,其力已竭。

到第四日夜,李世民道:可击敌矣!

遂命右武候大将军庞玉为先锋,四更饱餐,五更发兵,鼓角不喧,潜踪而行。至天色将亮尚昏之时,五万大军已在浅水原列阵,出现在西秦军背后。

宗罗睺闻报唐军主力来援,对诸将道:我虽饥渴,浅水原唐军亦不能战。合兵攻击援军,成败存亡,在此一战!

于是回转大军,来战庞玉。战马复不能为用,于是命令众军皆都弃马,卸去重甲,轻身以战。庞玉奋力迎敌,激战半日,几乎不能坚持。

便在此时,只听鼓角齐鸣,李世民一万精锐复出现在北方侧翼高坡。因出其不意,以上压下,万马奔腾,冲入西秦军阵中。

宗罗睺又分兵迎战,李世民率数十名骁骑率先冲阵,唐军内外奋力搏斗,呼声动地。

西秦军终于大溃,唐军完胜,罗睺军丧师近万人,率残部逃走入城。唐军乘胜而进,将高墌团团围住,四面攻打。

腊月初八日,薛仁杲彻底兵败,率领宗罗睺等文武百官肉袒出城,投降唐军,并送归三大总管及前次所俘唐军官兵。

李世民喜极而泣,振旅班师回京。唐高祖出城犒师,命将宗罗睺与薛仁杲斩首街衢。

镜头转换,按下唐皇,复说魏公。

魏公李密因在河洛一带连连得胜,便倚仗气势,进入皇家园林,跟隋军连续交战。

忽这一日,李密轻率攻入东都西苑,亲与隋兵交战。正在对阵之时,两军混战,李密不幸被流箭射中,只得收军还营,暂养箭伤。

隋帝杨侗派段达与庞玉等人乘夜出兵击之,在回洛仓西北列阵,瓦岗军满营皆惊。

李密为激励士卒,挣扎起身,裹伤上马,与裴仁基率兵出战。然而毕竟身体不济,两军方交,李密大叫一声,自马上跌下。众将急忙救起,回军便逃。

段达等人随后追击不舍,由此瓦岗军折损大半,悍将杨德方、郑德韬皆都战死。李密大败一阵,只好奔往洛口。

柴孝和此前奉魏公之命,往招各路反王败散人马,得一万余众而返,正行于中途。所招万余流寇部众听到李密败退,立刻各自溃散,复归山林。

柴孝和带数十从骑上桥喝止,却遇败兵忽至,拥挤争桥,柴孝和因而失足落水溺死。

李密闻而大哭,死而复醒。

便在瓦岗军激战东都之际,伪大许皇帝宇文化及已在聊城渐渐养成气势;复又经过半年有余招兵买马,再次兵至十万之众。

由是经不住关中将士欲求西还请求,便率军出离聊城,一路西征,亦来争夺东都洛阳。东都君臣文武闻说宇文化及西来,上下震惧。

朝臣盖琮上疏奏请隋帝:事已至此,与其腹背受敌,臣谓陛下不如便与魏公李密合兵,以拒弑君逆贼宇文化及。若能击杀此贼,亦可为先帝报仇,以儆天下不臣者。

此疏一上,群臣大哗。

执政大臣鲁国公元文都却是眼前一亮,对内史令卢楚说道:我谓此计大妙。今仇耻未雪而兵力不足,若赦李密之罪,使引其众迎击宇文化及,则两贼自斗,我可徐承其弊。宇文化及既破,李密瓦岗贼兵亦疲;又其将士利吾官赏,易可离间,并李密亦可成擒也。

卢楚说与众臣,皆以为然,即以盖琮为通直散骑常侍,赍敕书往赐李密。

宇文化及率众西来,以为兵贵神速,乃留其辎重于滑台,使刑部尚书王轨守之,亲自引兵北趋黎阳。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华夏真相集请大家收藏:()华夏真相集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当时魏公李密部将徐世积据守黎阳,闻说来犯之敌十倍于己,畏其军锋,便收缩兵力,放弃黎阳,西保仓城。

宇文化及渡河,兵不血刃进入黎阳,便分兵来围仓城,徐世积多方设计以守。

其后未久,李密亲率步骑二万来救,扎营于清淇,与徐世积烽火相应,深沟高垒,不出与战。宇文化及每攻仓城,李密辄引兵以掎扰其后,使其不能得志。

宇文化及大怒,乃弃攻仓城,专来迎战李密,相隔淇水列阵。

李密立马对岸,以鞭指宇文化及叫道:我有一言,众人静听!卿本匈奴皁隶破野头,父兄子弟并受隋恩,富贵累世举朝莫二。主上失德,不能死谏,反行弑逆,逾规篡夺。不追诸葛瞻之忠诚,乃为霍禹之恶逆,天地所不容,将欲何之!若速来归我,尚可得全后嗣。

故隋诸将闻听,皆都变色。

宇文化及默然良久,瞋目道:今日相争,只论相杀战事,何须作此书生之语邪!

自知说不过李密,乃命弓手上堤列队,齐向对岸攒射。李密只顾说话,一时躲闪不及,又被一支流矢射中左望,堕下马来,昏死过去。

部将秦叔宝见状,急令随从以巨盾遮护,自己下马抱起李密,急下堤查看,幸喜中伤不深,且非要害。程咬金代替魏公传令,兵马暂退,屯驻汲县(今河南卫辉)。

宇文化及自忖仓城在背,不能渡河,便又回军,盛修攻城器械以逼仓城。

徐世积趁其弃攻之际,早命军士于城外连夜挖掘深沟以固守,待宇文化及复引兵回,便被阻于深堑之外,不得至城下,所备攻城器械毫无所用。

宇文化及便命扎营堑外,怒发如狂,无计可施。

未料当夜三更,徐世积却又打通地道至于深堑,就而出兵击之。真所谓棋低半招,缚手缚脚,宇文化及徒拥数万之众,竟然屡败于小小仓城之下。

宇文化及此时力竭粮尽,便命焚毁攻城之具,返回滑台就粮。忽探马来报:刑部尚书王轨举滑台及全部军粮辎重,已降瓦岗。

宇文化及闻报,只觉天旋地转,怒道:老贼,某誓不与你干休!

至此退路已断,只得率部北趋魏县。李密命秦琼引兵追之,又败宇文化及一场,并擒其殿后将军于弘达以归。宇文化及至此,便渐陷于困境。

李密虽然屡胜宇文化及,但新败于隋军,且与东都相持日久,便常含畏惧。

便在此时,隋朝通直散骑常侍盖琮来至,颁赐皇泰帝敕书。李密览书大喜,也不与众将商议,便当即上表乞降,并自请讨灭宇文化及。

书表已罢,盛宴款待盖琮,次日遣归;并将所获宇文化及部下雄武郎将于弘达,随天使押送还于东都;又遣元帅府记室参军李俭、上开府徐师誉随行入见天子,以表投降诚意。

盖琮还京,奏报如此如彼,并引李俭、徐师誉入见。

皇泰帝杨侗大喜,命将于弘达牵出左掖门外凌迟碎剐,再复烹熟其尸,分赐众官;然后挫骨扬灰,便如当年处决斛斯政之法。

元文都等皆以为李密之降为实,乃弹冠称庆,又盛饰宾馆于宣仁门东,接待魏公所派入朝使者。来日一早,引见天子,拜于阙下。

皇泰帝亲自接见李俭、师誉等人,便封李俭为司农卿,徐师誉为尚书右丞,使鸿胪寺卿具导从,列铙吹,还于宾馆,玉帛酒馔,中使相望。

又赐丹册,拜李密为太尉、尚书令、东南道大行台行军元帅、魏国公,诏令先平宇文化及,然后入朝辅政。

以徐世积为右武候大将军,单雄信为左武候大将军,其余瓦岗众将,待立功还朝时一并升赏。复下诏称赞李密忠款,且诏命隋朝诸将:一切用兵机略,皆须禀秉魏公节度。

宇文化及数战不利,兼且渐渐粮尽,于是孤注一掷,与李密决战于童山。并命三军进入汲郡搜求军粮,又拷掠东郡吏民,以责米粟。

部将见此,知道大势已去,于是相继皆叛。陈智略率岭南骁果卫万余人,张童儿率江东骁果卫数千人,皆往投降李密。宇文化及只余部众二万,只得走还聊城。

回至京都聊城,张恺与其部将陈伯谋欲离叛,皆为宇文化及所杀,由是腹心稍尽,兵势日蹙。宇文兄弟更无他计,但相聚酣宴,命宫女奏乐自娱。

这日宇文化及大醉,因对宇文智及道:江都谋逆,都是由你等算计,强立我为主。今士马日散,背负杀主之名,为天下不纳。今必被灭族,岂不全由你而起乎?

说毕,抱持两子而泣。

宇文智及闻听大哥埋怨,不由无限懊恼,据案起身,张牙舞爪,口不择言道:当初事捷之日,你都不赐尤,坐拥三宫六院,独享无边艳福;又独占着数千辆珠宝金银,毫廛不肯分予众将。今日及其将败,乃欲归罪于我。兄既言此,何不杀了兄弟,去降窦建德耶?

于是兄弟之间数相斗阋拌口,言无长幼,醒而复饮。

便在此时,西门守将入报:唐高祖李渊任命李神通为山东道安抚大使,黄门侍郎崔干为副使,节制山东各路兵马,经略山东各地。将次即到聊城,望陛下早作打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华夏真相集请大家收藏:()华夏真相集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宇文兄弟闻此,因于半醉半醒之间,脑筋大失灵光,故此四目相对,皆都呆傻。

镜头闪回,叙述李神通由来。

字幕:李神通本名李寿,字神通,陇西成纪人,唐太祖李虎之孙,海州刺史李亮长子,唐高祖李渊从弟,少时轻财尚义。

李渊在太原起兵,隋官搜捕李渊同族,李神通便逃到鄠县山区,与长安大侠史万宝、河东人裴积、柳崇礼等人相交,起兵响应李渊。

时有西域胡商何潘仁,入司竹园为盗,拥有部众数万。李渊第三女平阳公主派家奴马三宝劝说何潘仁,同去依附李神通,共举大业。

李神通乃与平阳公主、何潘仁合兵一处,攻克鄠县。李神通自称关中道行军总管,命史万宝为副总管,裴积为长史、柳崇礼为司马,东城县长令狐德棻为记室。

李渊渡河以攻长安,李神通、平阳公主、段纶各遣使迎接。李神通其后随同李渊平定长安,任为宗正卿,掌管宫中宿卫兵马。

闪回结束。武德二年正月,李神通既为山东道安抚大使,便引军往聊城进攻宇文化及。先克魏县,杀俘两千余,复乘胜包围聊城。

闰二月,城中粮尽,宇文化及请求投降,李神通不许。副使崔干问道:聊城城高池深,久攻不下,将军何以不许其降?

李神通道:我大军长期暴露在外,今宇文化及粮尽计穷,转瞬即可胜之,何受其降,使前功尽弃耶?我当力战攻下聊城,夺其财物以赏将士。若受其降,则以何赏赐三军?

崔干却道:末将以为不然。今窦建德近在咫尺,一日便可抵达,若与宇文化及勾结,星夜来援,则我内外受敌,战之必败,将军焉能贪图财物,而不受其降哉?

李神通以为崔士忤逆自己,于是大怒,命将崔干囚禁军中,破城之后再行处置。

愈数日,宇文士及从济北运粮而回,自东关小巷入城。宇文化及见粮草得以补充,于是放弃求降,又重新拼力抵抗。

李神通督率攻城,贝州刺史赵君德挥军奋力先登,将要成功,几上城头。李神通却又恐其建功,下令鸣金收兵。

赵君德发怒,大骂下城,于是聊城未克。

李神通遣兵前往魏县搬取攻城器械,却被莘县盗匪打败,未能成行。便在此时,窦建德果然发军来救聊城,李神通只得率军退守相州。

两天之后,窦建德便攻取聊城,山东州县闻风响应,全部尽归窦建德。八月十九日,窦建德率领兵马开赴相州,李神通立脚不住,复率兵马到黎阳投奔徐世积。

由此镜头闪回,便说窦建德由来。

窦建德于十八家反王中起事甚早,初占高鸡泊为盗,其后攻取河间乐寿。虽其名义上奉魏公李密为盟主,但僚属臣民,赋役军马皆由自主,与瓦岗军毫不相干。

经略河北之时,因河间郡丞王琮严守郡城以拒,窦建德攻之岁余不下。

炀帝被弑凶讯传来,王琮乃率吏士发丧,与守城将士皆哭。窦建德闻讯,遣使吊之,王琮因献城归降。窦建德于府中设私宴以待,王琮席间言及隋帝之亡,兀自俯伏流涕。

夏王部下诸将见状,皆道:王琮久拒我军,杀伤甚众,今请烹之。

窦建德怒道:王琮,忠臣也。吾方欲赏之以劝世间事其君者,奈何杀之!公等以往在高鸡泊为盗,尚容可妄杀人命;今欲安百姓,平定天下,岂得再起屠害忠良之心!公等若先与王琮有怨,今敢妄动其亲戚眷属者,必夷三族!

众将闻命,无不凛然。王琮叩阶,愿效死命,窦建德甚喜,遂拜王琮为瀛州刺史。

窦建德既得河间全郡,势力大壮,更拜原景城户曹张玄素为黄门侍郎,引饶阳令宋正本为谋主,共图平定河北。

唐武德元年冬至日,窦建德在金城宫聚会文武官员,见有五只大鸟降落城中,万只鸟雀随之,盘聚一日方才飞走,因此便改年号为五凤。

有宗城人进献玄珪,景城丞孔德闻而上奏:夏禹亲受符命,上天赐给以玄珪。今吉兆同于夏禹,应称夏国。

窦建德从之,于是自称夏王。

在此之前,上谷郡贼军统帅王须拔自称漫天王,进犯幽州,中箭而死。副将魏刀儿接替统帅其部,自称历山飞,盘踞深泽县,拥众十万。

窦建德与魏刀儿订盟,复趁其不备袭而败之,吞并其全部地盘。

因闻宇文化及僭越称帝,窦建德遂聚群臣,商议对策行止。

纳言宋正本奏道:我等身为隋民数十年,也曾侍奉大隋两代君主。宇文化及首倡其恶,杀害炀帝,大逆不道,乃我仇敌,请主公与众卿并力伐之,不亦可乎?

内史侍郎孔德绍奏道:今国无君主,大王以布衣起于漳浦,隋郡县员争相归附者,是因王承倚天意,顺民心而为,以礼义安定天下故也。宇文化及与帝姻亲,父子兄弟皆承大恩,身居高官,却杀君叛逆,篡夺皇位,是天下公敌也。王不讨之,如何履行义军领袖之责?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华夏真相集请大家收藏:()华夏真相集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窦建德称善,便引兵讨伐宇文化及,接连大胜,一路势如破竹。因吓走李神通,以抛石车攻城,三日而克。

闪回结束,书归正文。

窦建德率军进入聊城,先入内拜见萧皇后,伏地称臣,表达忠心。退出之后,便假传萧后诏旨,拘捕宇文化及,二子宇文承趾、宇文承基,弟宇文智及,臣子杨士览、元武达、许弘仁、孟景等一众逆党,宣布其弑君大罪,皆令斩首示众。

宇文士及当时外出征缴军粮,未在聊城,因而侥幸逃脱,西归唐帝李渊。

历史真相:由此列公须知,宇文化及只有二子,所谓宇文成都乃是虚拟,不可当真。

窦建德每当攻陷城镇,所得财物必分发奖赏各位将领,自己纤毫不取。又不吃肉,日常只食蔬菜及脱皮粟米。妻曹氏不穿丝衣,侍女只有十几人。

攻进聊城后,获得上千名宫女,都有姣艳容姿,当即遣散。俘隋朝文武官员及骁果军上万,也都遣散任去。

既杀逆党,窦建德复假萧后诏旨,下达任命:隋黄门侍郎裴矩为尚书左仆射,兵部侍郎崔君肃为侍中,少府令何稠为工部尚书。

分封伪许朝中重臣已罢,余者碌碌文武,皆依其才能专长授予官职,交付实权。有欲回关中、东都或投奔他处者,发给足够衣物食粮,派兵护卫送出辖区。

歇兵数日,窦建德其后派将,引兵西向,打下洺州,俘洺州刺史袁子干。由是将都城迁到洺州,派人到灌津为父窦青祭扫坟墓,留人看护;又跟王世充结盟,遣使到洛阳朝拜皇泰主杨侗。东都既得李密归降,复得窦建德主动投附,朝纲由此为之一振。

镜头转换,复说洛阳。

皇泰帝杨侗闻说宇文化及覆亡,因忌惮王世充就此专权,欲李密以瓦岗之众,制衡于王世充南楚之军,便下诏旨,命魏公李密率军班师入都,叙功论赏,话符前言。

李密既奉帝旨,乃率部众自汲郡开拔,鞭敲金镫响,齐唱凯歌还。心中得意之情不可言表,便欲就此还入东都,执掌朝中大权。

未料大军行至温县,忽有京城细作来报:郑国公王世充发动宫变,杀内史令元文都及卢楚,独自把持朝政,并欲发大兵,来与主公相争矣。

李密闻而大惊道:速道其详!

由是细作再拜,说出一番话来。镜头闪回,叙述事变经过。

原来帝旨刚发,便有朝廷卧底出宫,速报王世充得知。

王世充不由大慌,暗道:李密是我死敌,若使其一旦得势,则我死无葬身之地也。

由是便召集部下诸将,密议道:元文都等辈素日写写画画,文官而已,皆难与我为敌。但闻天子欲令李密入都,则其若率瓦岗军来朝,我等必为其阶下囚也。

众将便问:却是为何?

王世充道:公等多次跟李密作战,杀死其瓦岗军父兄子弟,前后不计其数。则一旦为其下属,宁望有生路乎!

诸将闻言,皆都恐惧愤怒,再拜言道:惟听郑公示下!

王世充见众心可用,于是即定对付之策,要与李密决裂,就此与瓦岗军大战一场。

元文都听闻王世充夜聚诸将,知道绝无好事,由是非常恐惧,亦急召群臣至府,计议对策。内史令卢楚建议:不如先下手为强,来日趁王世充上朝,在宫门内布下伏兵杀之。

众人皆都同意,议罢皆散,分别依计行事。惟有纳言段达平庸怯懦,深恐其事不成,便遣女婿张志夜入郑国公府,将元文都及卢楚等人计谋密告。

王世充闻听,亦不等来日上朝,当夜便带人马包围宫城,欲挟持天子,逼其下旨诛杀众卿。宫卫骁骑将军费曜、田闍等人闻变,乃率禁卫在东太阳门外迎战王世充。

两军交锋,费曜迅即战败,王世充夺门冲入,将军皇甫无逸只身逃脱。当时卢楚正在宫中值宿,并安排来日清晨埋伏甲士之事,忽闻外面大乱,急出看时,正被王世充逮个正着,当即挥剑斩杀。皇泰帝闻听外面大乱,知道又起兵变,急命紧闭宫门。(本集完)

喜欢华夏真相集请大家收藏:()华夏真相集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