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华夏真相集 > 第十集 江都惊梦

华夏真相集 第十集 江都惊梦

作者:背砍刀诗人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09-15 08:52:56 来源:全本小说网

按下洛阳,复说江都。

隋炀帝驾坐江都扬州,不问天下大乱,只顾荒淫益甚。宫中更为百余宫室,各盛供张,实以美人,日令一房美女为主人。

江都郡丞赵元楷掌供酒馔,皆力奉迎。炀帝与萧后及其幸姬历就宴饮,酒卮从不离口;从姬千余人众,亦常在醉乡。

然而杨广毕竟乃是聪智之帝,明知天下危乱,隋朝已不能久存,故而扰不自安。退朝之后则幅巾短衣,策杖步游,遍历台馆,非夜不止,汲汲顾景,唯恐不足。

此夜置酒台阁,隋炀帝与萧后共饮,忽仰视天文,便谓萧后道:星犯帝座,外间大有人图侬。然侬不失为长城公,卿不失为沈后,且共乐饮耳!

因令杯杯斟满,盏盏喝干,当晚沉醉扶归。次日将近午时方醒,起身更衣,然后引镜自照,扭动脖颈,顾谓萧后道:好头颈,谁当斫之?

萧后惊问:陛下何发此不吉之语?

炀帝笑道:贵贱苦乐,更迭为之,亦复何伤!

此时中原已乱,南北信使不通,再无告急折报到来。炀帝无心北归,欲以丹杨为都,倚此保据江东,诏命群臣廷议。

内史侍郎虞世基等仰承帝意,皆以偏安江南为善;右候卫大将军李才极陈不可,奏请车驾急还长安,借以号令诸郡勤王,扫荡群魔。因与虞世基忿争半日无果,愤愤而出。

门下录事衡水人李桐客奏道:江东卑湿,土地险狭,内奉万乘,外给三军,民不堪命,恐长此以往,亦将至散乱。

御史闻此,便弹劾李桐客出言不逊,谤毁朝政。

于是公卿皆惧,阿谀奏道:江东之民望幸已久,陛下过江抚而临之,此大禹之事也。

杨广见再无人反对,乃命修治丹杨宫阙,徙都于此,以效东晋偏安故事。其后未久,果如李桐客所言,江南之民无力供应天子君臣糜费,以及数十万大军粮草,江都渐渐粮尽。

从驾骁果卫将士多为关中人,久客思乡,见天子并无西归之意,多谋叛归。郎将窦贤率部西走,炀帝遣骑兵追及斩之,而其后逃亡者犹不能止。

虎贲郎将司马德戡领骁果军屯于东城,便与好友虎贲郎将元礼、直阁裴虔密议:“今骁果卫皆欲逃亡,不能止也。我欲言之,恐先受诛;若是不言,事发后亦不免族灭。又闻关内沦没,李孝常据华阴反叛,天子已囚其二弟。我辈家属皆在关中,能无此虑乎?

二人闻而皆惧,便问:计将安出?

司马德戡:骁果若要逃亡,我等休要阻止,不如与之俱归故乡便了。

二人皆都抚掌赞道:此计甚善,甚合我意!

密谋已定,转相招引朝中同乡。于是便有内史舍人元敏、虎牙郎将赵行枢、鹰扬郎将孟秉、符玺郎李覆、牛方裕、直长许弘仁、薛世良、城门郎唐奉义、医正张恺、勋士杨士览等,皆与司马德戡同谋,日夜相约,更于大庭广座公开讨论叛逃之计,完全无所畏避。

有宫人内侍听见众人之议,遂入内禀报萧后:外间人人欲反。

皇后道:既如此,汝可奏于天子。

宫人言于皇帝,杨广反而大怒,以为非所宜言,即命推出斩之。

萧后叹道:天下事至此,无可救者。何用言之!徒令帝忧耳!

虎牙郎将赵行枢与将作少监宇文智及交厚,乃与其外甥杨士览密谋逃亡。二人复约司马德戡来见宇文智及,告曰:我等约定,三月十五月望之日结党西遁,公谓如何?

宇文智及:主上虽然无道,兵马犹在,威令尚行。卿等此番亡去,正如窦贤前车之鉴,徒取其死耳。既公等同心叛者已有数万之众,何不便就此共举大事,以成帝王之业?

司马德戡等闻此,皆以为然。于是赵行枢、薛世良、宇文智等公议,皆推宇文智及之兄右屯卫将军许公宇文化及为主,准备弑君造反。

众人结约盟誓,具署名单,持之往告宇文化及。

字幕:宇文化及,本姓破野头,代郡武川县鲜卑族人。北周上柱国宇文盛之孙,左卫大将军宇文述长子。

宇文化及为人凶残阴险,又贪婪骄横,依仗父亲权势胡作非为,不遵法度。常骑高头大马,领家丁挟弓持弹,狂奔急驰于长安道上,城中百姓称为“轻薄公子”。

杨广为太子时,宇文化及为宫廷护卫;后累迁为太子仆,与杨广关系更加密切。多因收受贿赂而被罢官,但由于太子特别宠爱,是以很快便又恢复官职。

后因宇文士及尚娶隋炀帝长女南阳公主,攀上皇亲,宇文化及更加目中无人,凌辱公卿百官,视为家常便饭。隋炀帝即位,授宇文化及为太仆少卿。因其横行不法,险被杀头,南阳公主求情,才免死罪。

宇文述死后,隋炀帝念及旧情,又用宇文化及为右屯卫将军,宇文智及为将作少监。

司马德戡既蒙宇文化及承诺愿意为首,因而大喜,乃使关中人许弘仁、张恺二人进入备身府中,向其所识同乡将士扬言:陛下闻说骁果军将欲叛逃,便命宫中多酿毒酒,欲借享会将士为名,将尔等关中人尽都鸩杀,独与南人留此。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华夏真相集请大家收藏:()华夏真相集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骁果军闻而皆惧,转相告语,不一日传遍军营,众将谋反益急。

许弘仁与张恺见目的达到,还见司马德戡,以实报之。司马德戡便悉召骁果军吏,谕以弑君造反,引众还归故乡之事。

众将皆都言道:唯将军之命是从!

司马德戡便即分兵派将,命先盗取御厩马匹,以防皇帝逃走;又命骁果营中诸将暗地厉兵秣马,约定当晚行事。关乎数万人性命,必保万无一失。

是日将夕,俱按分工,各自行动。

元礼与裴虔通径赴直阁,专主殿内之事;唐奉义引军把住城门,与裴虔通相互通知,诸门皆不得下键落锁,以供诸军出入方便。

将至三更,司马德戡于东城召集兵马,得数万人众,命一起举火,与城外相应。

隋炀帝正与萧后及宫妃酣饮,望见东城一派火光,且闻宫外人声喧嚣,便问发生何事。裴虔通见问,随口应道:是草坊失火,外人共往救之,故此喧哗。

炀帝信以为然,继续饮酒作乐。

此时宇文智及与孟秉于城外聚集千余人,劫持候卫虎贲冯普乐,随即分布兵马,把守通衢巷口。燕王杨倓察觉有变,便趁夜色穿过芳林门侧水道而入禁苑。

行至玄武门外,忽遇骁果卫,密列刀枪。杨倓急中生智,佯作中风之状,诡辞说道:臣猝然中风,命悬俄顷,请入内面奏天子,使命御医疗治。

裴虔通见其浑身湿透,显是自水道潜入,便命执拿,囚于空室。

天色未明,东城众军皆至内苑。司马德戡授以裴虔通兵权,使分派骁果卫以代诸门卫士。

裴虔通引数百骑至成象殿,却被宿卫发觉,传呼有贼。裴虔通复引兵还,命独开东门,驱令殿内宿卫者令出宫。宿卫见刀枪加身,不敢反抗,皆投兵仗而走。

右屯卫将军独孤盛值宿宫中,便问裴虔通:卿带何处兵马入宫?形势如此奇异!

裴虔通照实说道:事势已然,不干将军之事;将军慎毋妄动,便无性命之忧。

独孤盛开口大骂:叛国逆贼,是何物语!

不及被甲,便引左右随从十余人持戈拒战,终为乱兵所杀。

又有千牛独孤开远,率殿内数百侍卫冲至玄武门外,叩阁请命:今宫内兵仗尚全,犹堪破贼。陛下若亲出临战,人情自然安定;如若不然,祸至临头矣!

哪知炀帝已然大醉睡卧,呼叫半天,竟无有应。军士见无人应,于是渐都逃散。稍时叛军大至,擒执独孤开远,司马德戡义而释之。

历史真相:宫禁森严,遇此突变,怎地并无一人率众拒敌?原来隋炀帝亦恐发生内乱,早选骁健官奴数百人,置于玄武门,谓之给使,以备非常。此数百宫卫皆为勇士,待遇优厚,至以宫人赐之为妻,以使为皇帝卖命。宫卫首领亦选亲信,乃是司宫魏氏。但宇文化及却早买通魏氏,使为内应。是日魏氏矫诏,悉将宫卫调出,故而事发之际,竟无一人在者。

司马德戡等人引兵自玄武门直入内宫,到处来搜。炀帝早已酒醒,易服逃入永巷中西阁躲藏。裴虔通与元礼进兵排左阁,魏氏自内开门引入永巷。

裴虔通便问:陛下安在?

魏氏摇头,答曰:不知。

裴虔通见天色将明,一时惊慌失措,背上汗出。忽闻门声响处,见有一个美人出来,以手指之。校尉令狐行达叫道:必在于其处也!

遂依其美人指向,拔刀直入其室,果见天子便在其内。

炀帝靠窗而坐,闲闲问道:卿带刀见驾,欲杀我邪?

令狐行达奏道:臣不敢,但欲奉陛下西还耳。

因扶皇帝下阁,来见诸将。炀帝下至平地,扭头看到裴虔通,乃是自为晋王时亲信左右侍卫,不由一阵伤心,问道:卿非我敌人乎!何恨而反?

裴虔施礼道:臣不敢反,但将士思归,欲奉陛下西还京师耳。

炀帝点一点头,温言说道:朕方欲西归,正为上江米船未至。今卿等既然如此着急,便与汝同归故都可也!

裴虔通跪倒谢罪,因劝天子入卧,自己勒兵守于门外。再复半个时辰,朝阳东升,平明至旦,孟秉率领甲骑往迎宇文化及,请其入宫主持大事。

宇文化及战栗不能言,便与孟秉乘马入宫,路上凡有人来谒见,都先据鞍俯首,口称罪过。及至城门,司马德戡引诸将迎谒,引入朝堂,齐都列拜阶下,口称丞相。

裴虔通听到前面景阳钟响,便知宇文化及已经坐朝,乃唤醒天子,跪奏道:百官悉在朝堂,陛下须亲出慰劳。

炀帝犹豫不出,裴虔通遂进其侍从马匹,逼帝乘之;隋炀帝嫌其鞍勒弊旧,裴虔通更易新马,帝乃乘之以出。

众骁果卫见裴虔通执辔挟刀,拥天子出离宫门,俱都惊喜鼓噪,惊天动地。炀帝惊怖,便问:裴世基何在?

骁果卫马文举顺口答道:已被臣等枭首矣!

炀帝由是不敢还口。众人引帝还至寝殿,裴虔通、司马德戡等人皆都拔剑出鞘侍立。炀帝叹道:我何罪至此,使卿等露刃于天子之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华夏真相集请大家收藏:()华夏真相集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马文举答道:陛下违弃宗庙,巡游不息,外勤征讨,内极奢淫,使丁壮尽死于矢刃,弱女皆填于沟壑。四方黎民丧业,天下盗贼蜂起;又专任佞谀,饰非拒谏。何谓无罪!

炀帝思索片刻答道:我实负百姓良多,至此悔亦无及;至于尔等,荣禄兼极,皆蒙我厚待,何乃如是!今日之事,孰为首邪?

司马德戡答道:陛下尚欲严惩元凶乎?普天同怨陛下,又何止一人为首!

此时宇文化及率众臣来至,使封德彝历数天子罪状。封德彝一时拼凑不及,便将祖君彦为李密所撰檄文朗朗诵之。

炀帝怒道:卿亦乃士人,何必在此拾人牙慧!

封德彝闻言,赧然而退。炀帝爱子赵王杨杲年方十二,时在帝侧,见明晃晃刀剑闪光,心中害怕,号恸不已。裴虔通不耐其烦,举剑斩之,血溅御服。

马文举见血溅寝宫,便欲上前,斩杀杨广。

炀帝怒目喝道:逆贼大胆!天子死自有法,何得加以锋刃?速取鸩酒来!

马文举等扰攘不许,宇文化及便命令狐行达将炀帝扯离座中,举刀欲砍。

炀帝说道:不取鸩酒倒也罢了。但自古无有断首天子,许我全尸,你等便无弑君大罪。

于是自解腰中练巾,授予令狐行达。马文举见此上前,与令狐行达合力,将炀帝缢杀。

画外音:隋炀帝乃是天下少有聪智之君,当初便自知必及于难,故常以罂壳贮藏毒药自随,并谓所幸诸姬:“若贼至,汝曹当先饮之,然后我饮。”但及司马德戡等人作乱,回顾内侍索药,左右内侍并皆逃散,竟不能得,最终落得被缢杀下场。

萧后闻说天子已死,遂与宫人撤除漆床板为棺,将炀帝与赵王杨杲殡于西院流珠堂。

炀帝死后,宇文化及胆量顿壮,由此升殿高坐,议与群臣诸将,命荐炀帝诸子中贤者,欲奉其为君。

司马德戡道:天子此前每出巡幸,常以蜀王杨秀自随,今囚于骁果营,立其为帝可乎?

众人皆道:万万不可!正因其父子情重,蜀王若得为帝,我等皆死无葬身之地矣。且宜杀其全家,不可令其留存于世。

宇文化及转思有理,乃命杀杨秀及其七子。又杀齐王杨暕及其二子,又杀燕王杨倓,隋氏宗室、外戚,无论少长,皆都杀死。杀到红眼,最后只剩秦王杨浩。

宇文智及与秦王素来交结甚厚,且多次蒙其周全免罪,急忙止住,并向兄长耳边略诉数语。宇文化及称善,乃命非但留下秦王性命,且与众臣请至金殿,立为皇帝。

秦王杨浩死里逃生,连念阿弥陀佛,由衷感谢宇文智及一力成全,却谓曾料到,宇文氏是以自己作为跳板,此后必然过河拆桥。

宇文化及既杀诸王,便命杀内史待郎虞世基、御史大夫裴蕴、左翊卫大将军来护儿、秘书监袁充、右翊卫将军宇文协、千牛宇文皛、梁公萧钜等,及其子孙,一个不留。

裴蕴临刑之时,眼望虞世基,恨恨说道:谋及播郎,竟误人事!

虞世基低头叹息而已,一言难发。

镜头闪回,司马德戡等将要举事之前。

江阳县长张惠绍得知消息,因而驰告裴蕴。裴蕴大惊,便与惠绍密谋,欲作矫诏,征发郭下兵马,以收宇文化及等人,就而兵扣玄武门,援救炀帝。

二人议定,便密遣心腹往报虞世基,使其赍诏,急调郭下之兵。裴世基却怀疑告反者不实,抑而不许。未料便在当晚,宇文化及等叛乱果发,救之不及。

裴蕴闻报天子已被缢杀,因而仰天悲叹,痛断肝肠,故深恨虞世基误事。

字幕:裴蕴,河东闻喜人,南陈朝都官尚书裴忌之子。

裴蕴以门荫入仕陈朝,起家于直阁将军,出任兴宁县令。隋灭陈之战后,历任上仪同、开府、直棣等州刺史。

隋炀帝杨广即位后,拜为太常少卿,迁民部侍郎,复迁御史大夫。参与攻打辽东,并随驾游幸江都。自擢授御史大夫,便与裴矩、虞世基同掌机密。裴蕴善伺天子人主微意,若是皇帝欲怪罪之人,则曲法顺情,锻成其罪。倘是皇帝欲包庇者,则附从轻典,因而释放。

炀帝因此便将大小之狱都交付给裴蕴审理,宪部大理莫敢与夺,必禀承裴蕴进止,然后决断。裴蕴极善机辩,所论法理口若悬河,或重或轻,皆由其口,剖析明敏,时人不能致诘。

杨玄感造反之时,炀帝遣裴蕴鞠推其党羽,裴蕴领会上意,皆以峻法治之,所杀戮者多达数万人,只要多少有所涉及,并皆籍没其家,由此获财颇丰。

炀帝大为称善,因此赏赐裴蕴奴婢十五口。

司隶大夫薛道衡因忤帝旨获谴,裴蕴奏道:薛道衡负才恃旧,有无君之心。见诏书每下,便腹非私议,推恶于国,妄造祸端。论其罪名,似如隐昧,源其情意,深为悖逆。

炀帝赞道:我少时与此人行役,彼轻我童稚,便与高颎、贺若弼等外擅威权,自知罪当诬惣。赖天下无事,未得反耳。公论其逆,妙体本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华夏真相集请大家收藏:()华夏真相集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于是便借裴蕴诬告,就此诛杀薛道衡。

炀帝问苏威讨辽之策,苏威诡答:今者之役,不愿发兵,但诏赦群盗,自可得数十万。遣关内奴贼及山东历山飞、张金称等贼首别为一军,出辽西道;河南贼王薄、孟让等十余贼头并给舟楫,浮沧海道,必喜于免罪,竞务立功,一岁之间,可灭高丽矣。

炀帝闻言不怿道:我亲征犹未能克,鼠窃安能济乎?

苏威出后,裴蕴奏道:此老大不逊,天下何有许多贼盗!

炀帝大悟道:老革多奸,将贼胁我。欲搭其口,但隐忍之,诚极难耐。

裴蕴因知炀帝本意,遂唆使张行本诬奏苏威罪恶,炀帝命交付裴蕴推鞫,奏应处死。炀帝说道:两朝老臣,未忍便杀。

遂将其父子及孙三世除名。裴蕴为加强自己权势,令虞世基奏罢司隶刺史以下官属,增置御史百余人。于是引致奸黠,共为朋党;凡兴师动众,京都留守,及与诸蕃互市,皆令御史监之。宾客附隶,遍于郡国,侵扰百姓,帝皆弗知。

宇文化及等人作乱之时,虞世基同宗虞汲颇有先见之明,便对世基子符玺郎虞熙说道:事势已然,吾将济卿南渡,同死何益?

虞熙却道:弃父背君,求生何地?感尊之怀,自此决矣!

刑杀裴世基之时,其弟虞世南抱兄世基号泣,请以身代之,宇文化及不许。

时有黄门侍郎裴矩,预知将有叛乱发生,故此厚待宫中府中厮役,又奏请炀帝为骁果卫将士娶妻,以减思乡之念。及司马德戡作乱,骁果卫将士便皆说道:非干裴黄门之事。

既而宇文化及至,裴矩又主动迎拜马首,故得免死。

诛杀隋朝重臣之时,宇文化及因苏威不预朝政,下令免死。苏威由是主动前往参见,宇文化及曲加殊礼,更任命苏威为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

因当时傀儡皇帝杨浩行继位登基大礼,百官皆至朝拜,惟有给事郎许善心不至。

其侄许弘仁为武贲郎将部下直长,驰告叔父:天子已崩,宇文将军摄政,阖朝文武咸集。天道人事自有代终,何预于叔,而低回若此?

许善心大怒,坚不肯行。许弘仁见叔父如此固执,反走上马,涕泣而去。

其前脚刚走,宇文化及之使后脚便至,将许善心擒至朝堂。宇文化及念其乃为名士,又无重罪,既而当场释之。

许善心闻而转身便走,并不叩拜新帝杨浩。宇文化及怒道:此人大为负气!

复命禁卫擒还,推出殿外杀之。其母范氏时年九十二高龄,抚柩下葬不哭,并对旁观者道:能死国难,吾有子矣!

葬罢儿子,范氏因绝食十余日而卒。

又说左翊卫大将军来护儿,事变当日清晨,竟还不知天子已被缢杀,兀自冠戴整齐,将欲早朝。行至途中,便被叛军抓获,方知炀帝已死,遂仰天叹道:我身为大臣,担负重任,却不能肃清奸党,以致国家落到如此境地。除抱恨于黄泉,夫复何言!

于是坚执不肯附逆,更拒绝参拜新君。宇文化及闻之,遂将来护儿杀害。

来护儿自幼便卓荦不群,大异常人。伯父在南梁为官,侯景之乱时被同乡陶武子杀害。伯母常提及此事,来护儿记在心里,成年后便欲为伯父报仇。

陶氏宗族数百家,财力雄厚,来护儿毫不畏惧,趁陶家举办婚事时扮作宾客闯入府中,手杀陶武子,以其首级祭奠伯父。当时陶府宾客盈门,竟无一个敢上前阻止者。

隋朝建立,来护儿在瀛州任职,离任之时,百姓极力挽留,以致多日未能出境。隋炀帝赞道:当初天下未定,卿为名将;今天下太平,卿又是良守。

复说被宇文化及所杀秘书监袁充,字德符,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袁充自幼爱好道术,善于占候。初仕陈朝,历任秘书郎、太子舍人、员外散骑常侍。隋朝建立,出任蒙、鄜二州司马,领太史令。

常迎合隋文帝心意,谎称天文,参与废黜太子杨勇之事。隋炀帝即位,又自称天象取媚,得到赏赐万计,迁内史舍人。更从攻高丽,累拜朝请大夫、秘书令。

其后隋炀帝初罹雁门之厄,心不自安。袁充却假托天文,上表陈述七项嘉瑞,说明是突厥将亡,陛下危而后安之应。

此书奏上,炀帝大悦,超拜袁充为秘书令,亲待逾昵。此后炀帝每欲征讨,袁充皆都预先知之,乃皆都假托星象,附会天道,以奖成帝意。

虽然隋炀帝待其为腹心,当朝在位大臣却皆都切齿痛恨,以为大患。宇文化及便借杀逆为名,并诛袁充,时年七十五岁。

死于此难者,另有右翊卫将军宇文协,代郡武川鲜卑族人,安德县公宇文静礼之子;千牛宇文皛,字婆罗门,宇文静礼第三子,隋文帝杨坚外孙,母为广平公主;梁公萧钜,乃梁明帝萧岿之孙,南海王萧珣之子。

然后复说萧皇后下落。

字幕:萧皇后,隋炀帝正妻,出自兰陵萧氏,梁武帝萧衍后代,西梁孝明帝萧岿之女,生母是为张皇后。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华夏真相集请大家收藏:()华夏真相集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萧氏出生于二月,江南风俗认为二月出生子女不吉,遂由萧岿六弟东平王萧岌收养。萧岌夫妇收养萧氏不满一年,便双双去世,萧氏转由舅父张轲收养。

张轲家境贫寒,因此萧氏虽然贵为公主,亦随之操劳家务。

开皇二年,隋文帝夫妇为次子晋王选妃于梁国,因诸公主占卜皆不吉,于是从张轲府中迎回萧氏,占卜为吉,册为晋王妃。

萧妃婉顺聪慧,知书达礼,又精通医术,颇知占候,故深得隋文帝夫妇欢心以及丈夫杨广宠爱。在为晋王妃期间,先为杨广生下长子杨昭,即为元德太子;又生次子杨暕,继生长女南阳公主。杨广坐镇江南时,晋王妃及梁朝皇室出身为其助力不少。

晋王杨广决心夺嫡时,王妃萧氏全力支持。

杨广欲与心腹郭衍商讨夺嫡之计,又怕无故往来招人非议,便借口晋王妃萧氏为郭衍之妻治病,郭衍夫妇方能往来江都。

每当独孤皇后派遣宫人前往探视晋王夫妇时,王妃往往便与宫人同寝共食,借以讨好独孤皇后。杨广终于如愿以偿被册封为太子,萧氏亦随之成为太子妃。

杨广登基时三十七岁,萧皇后三十九岁。隋炀帝即位后多有失德,萧皇后婉谏无果。杨广数次下江南,萧皇后必定随行。对于的暴政,萧皇后不敢直述,作《述志赋》委婉劝戒。

江都政变,杨广被弑,萧皇后带其幼孙及皇室诸女,被宇文化及带到聊城。

闪回结束,书归正本。宇文化及既杀杨氏宗族及炀帝生前重臣,遂以萧皇后诏令为名,拥立秦王杨浩为帝。虽立为天子,却使居别宫,只颁诏敕书而已,且以卫兵日夜监守。

宇文化文遂自称大丞相,总领百揆,以二弟宇文智及为左仆射,宇文士及为内史令,裴矩为右仆射。

因司马德戡首倡宫变,叙为头功,故封温国公,食邑三千户,加光禄大夫,使仍统本兵。又以左武卫将军陈棱为江都太守,总管留守。其余众将,各有升赏。

宇文化及既为丞相,便以皇后及六宫作为御营,宇文化及在内办公,仪仗侍卫都依照皇帝规模,供养皆与隋炀帝相同。每日便如帝王一般,面南坐于帐中理政。

若有人奏事,宇文化及便即默然无语;直到散朝之后,才取出群臣上报启状奏疏,与亲信近臣唐奉义、牛方裕、薛世良、张恺等人商量处理。

其后未几,唐奉义进言:众军之所以发动变乱者,因欲回归关中之故也。今大事虽定,其怨未息。恩相当启驾返京,此处不可牵延。

宇文化及信以为然,宣布返驾长安。命抢掠江都人船只数千艘,取道彭城,由水路向西而行。因折冲郎将沈光骁勇,命其统领给使营。

行至显福宫,虎贲郎将麦孟才、虎牙郎钱杰议于沈光道:我等受先帝恩典,今为弑君贼驱使,有何面目见人?倘诛杀此獠,死亦无憾!

沈光闻言流涕道:此亦我所愿也。

于是麦孟才联合旧僚,率领数千部下,准备出发时袭击宇文化及。

未料内中有人将此消息泄露,宇文化及连夜召来司马德戡,命其诛戮麦孟才等人。沈光听到营外人马喧嚣,知道事泄,马上率部袭击宇文化及营帐,碰着内史侍郎元敏,一刀杀之。司马德戡领兵入营,杀沈光、麦孟才,并沈光手下数百人。

叛乱既定,宇文化及乃率六宫百官,及十万军马继续前行。

前到彭城,人报前面盗贼频发,水路不通。宇文化及又命沿途抢掠百姓车、牛,得二千余辆,命用来运载宫女、珍宝;长枪铠甲及武器装备,全都由士兵背负前行。因为山遥水远,道路艰险,三军疲累不堪,怨气大发,并对司马德戡等推举宇文化及为主,极为不满。

司马德戡闻知三军怨恨之语,便对赵行枢说道:公真是害我不浅!当今正处治平乱世之时,定须杰出才干雄主,方能底定乾坤。宇文化及无能糊涂,只会依赖一群宵小,较之被弑天子,何止天壤之别!今只爱惜美女珠宝,不恤将士,三军倘若哗变,我将奈何?

赵行枢面现赧然,说道:我等军权在手,若废除此贼,又有何难哉?

宇文化及虽然无能,但却不傻。当时察觉三军之怨,便借平定沈光叛乱之机,重新部署诸将,使亲信家将分别领兵,并升司马德戡为礼部尚书,就而夺其兵权。(本集完)

喜欢华夏真相集请大家收藏:()华夏真相集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