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华夏真相集 > 第八十六集 三国归隋

华夏真相集 第八十六集 三国归隋

作者:背砍刀诗人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09-15 08:52:56 来源:全本小说网

长河落日,秋木悲歌。

北齐后主闻报南方兵败,此时兰陵王高长恭已死,国中再无良将,乃使南梁降将、原湘州刺史王琳引军赴寿阳召兴,以抵抗吴明彻。

王琳大军未至,陈将黄法氍攻克历阳,尽杀守城士兵。后进军合肥,郡守望风请降。王琳闻秦州与合肥俱失,不敢前进,遂引军而回,固守寿阳城。

吴明彻乃率得胜之军,将王琳围在寿阳。因久攻不下,便在淝水筑堰灌城。

城里军民皆得水肿腹泻,病死十之六七。而此时齐将皮景和带十万大军屯在寿阳三十里外,居然袖手旁观,不采取任何救援行动。

王琳从七月守到十月,粮尽城陷,终被吴明彻俘虏,刺史卢潜一道被擒。

皮景和见势不利,飞速北逃,将驼马辎重全部留给陈军。

无愁天子高纬闻报寿阳已失,终于面露愁色。左右宠臣却是伶俐,温言劝道:即齐国尽失黄河南岸,陛下亦可作龟兹国主,何劳圣虑耶!

高纬闻奏,乃转愁为喜。

王琳被押到陈军军营,一路百姓号泣跟随。吴明彻军中将士亦多为王琳部下,皆流泪为故主请命,争相送以酒食。

吴明彻本欲将王琳槛送建康,闻而大惧,恐有人在半路上劫了囚车,遂派人追上槛送队伍,将王琳斩杀在寿阳东二十里处。

消息传开,江淮军民哭声震天,便是田夫野老,莫不为之流泣,如丧考妣。有乡野老者并赍酒肉,至王琳身死之处祭奠,将浸血之土收集而去。

王僧辩长子王顗当初随王琳一同降齐,留于邺城,闻王琳已死,于是出至郡城南门,登上高冢号哭,痛哭以至气绝身亡。

王琳被传首建康,高悬市中,故吏朱玚上书朝廷,要求埋葬王琳首级。吴明彻亦屡次梦见王琳向其求取首级,亦为奏请。

陈帝准奏,于是王琳尸首合一,被埋在寿阳附近八公山侧。下葬之时,上千士民参加葬礼,传为异事。其后扬州茅知胜等五人悄悄挖出王琳灵柩,秘密送到邺城,齐主再次举行隆重葬礼,追赠忠武王。一代绝世偶像,自此归于黄土。

吴明彻大败齐军,擒杀名将王琳,光复淮泗之地,由此威震天下。

宣帝复使谒者萧淳风前往寿阳,在城南设坛册封吴明彻,二十万将士列旗击鼓,操戈披甲,无不欢呼雀跃。

太建九年十月,北周闻说北齐败于南陈,趁机出兵,东伐北齐。

陈宣帝闻报,欲乘机争夺淮北,遂诏令吴明彻进军北伐,并使其长子戎昭将军、员外散骑侍郎吴惠觉兼理州中事务。

吴明彻奉命挥师北进,执如破竹,率部抵达吕梁(今徐州东南,非山西吕梁也),击败徐州总管梁士彦,进围彭城。

与此同时,北周大军攻破邺城,北齐灭亡。自高洋建国,历经六帝,享国二十八年。

北周武帝既灭北齐,便派大将宇文忻前来徐州,争夺吕梁,两军对垒,展开激战。

吴明彻擂鼓邀战,先锋大将萧摩诃不请将令,径率亲兵十二骑冲入敌阵,铊击棍打,直入中军,夺下周军大旗,斩将十余人而归。

北周军无不大骇,兵退十里下寨,宇文忻坚守不出。三日后,周武帝又派大将王轨前来,在吕梁下游结成连营水栅,断绝陈军归路。

探马报进南陈大营,萧摩诃对大帅吴明彻道:王轨封锁下游,必要在两岸筑城。今趁其筑城未就,末将愿率轻骑袭之,其必不敢抵抗。若等其城筑成,则我皆为其虏也。

吴明彻忌其功高,不悦道:拔旗陷阵,将军之事;深谋远虑乃老夫之事,休要多言。

萧摩诃闻言变色,悻悻告退。不到十日,周军果然在泗水两岸筑城已就,切断南陈军水路;其后周军乘灭北齐之威,援兵不断到来。

萧摩诃眼见己军已陷入重围,又进大帐来见吴明彻,流涕请求:大帅!今求战不能,请将军速率步兵先走,末将断后,必保将军平安回京,尚可保前番胜绩,且元气不损。

吴明彻此时后悔无及,怆然答道:贤弟所言是也。但我奉命出征,今被敌困逼,怎能弃军而逃?况我军多为步卒,我为主帅,须亲自殿后。贤弟可率马军,为我先锋可也。

萧摩诃不知主帅已准备死战就义,本意是让自己逃生,于是挑选八十精骑,趁夜率先突围,天亮时到达淮南。

吴明彻率步卒陷于周军重围,走投无路,彻底大败,与将士三万人均被俘。吴明彻被押送长安,见周武帝宇文邕,威武不屈。

周武帝早闻其大名,意欲劝降,吴明彻固执不从,不久忧愤死于长安,年六十七岁。

陈宣帝乃征召萧摩诃还京,任命为右卫将军。

字幕:西元五七八年,北周建德七年。

周武帝宇文邕再下诏令放免奴婢,诏称故豆卢宁征江南武陵、南平等郡,所有民庶被虏为奴婢者,悉依去年十一月令同江陵民一并放免。

三月,北周改元为宣政元年,派兵讨伐突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华夏真相集请大家收藏:()华夏真相集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四月二十一日,南陈平北将军樊毅遣军渡过淮北,于清口筑城。二十五日,北周复至,陈军复弃清口城渡淮南还,淮北失守。

周宣政元年四月,突厥入寇幽州,武帝率诸军分兵五路讨伐突厥,至云阳宫生病,诏停北伐。六月,周武帝病死,太子宇文赟即位,是为周宣帝,改次年为大成元年。

宇文赟即位之后沉湎酒色,五位皇后并立,又大肆装饰宫殿,滥施刑罚,派亲信监视大臣言行,杀害皇叔齐王宇文宪。北周国势衰弱,南陈得以苟存。

次年二月,宇文赟懒于朝政,将帝位传给七岁太子宇文衍,改元大象,史称周静帝。自称天元皇帝,杨丽华为天元皇后,住处称为天台,对臣下自称为天。

九月,周静帝使韦孝宽为行军元帅,领总管宇文亮、梁士彦等将,攻略陈国淮南。

韦孝宽奉旨,分遣杞公宇文亮自安陆攻黄城,郕公梁士彦攻广陵,自率军攻打寿阳。

陈宣帝命南兖州刺史淳于量为上流水军都督,中领军樊毅都督北讨军事,抗击周军。

韦孝宽攻克寿阳,宇文亮攻克黄城,梁士彦攻克广陵,继取霍州。陈军难以抵挡,遂将南、北兖、晋三州以及盱眙、山阳、平阳等九郡民众,尽数徙往江南。

周军乘势攻下谯州、北徐州,至此长江以北皆入于周。

大象二年三月,周军伐陈大胜,回师长安。行军总管宇文亮密谓长史杜士峻:主上淫纵滋甚,社稷将危。孤既忝宗枝,不忍坐见倾覆。今我军权在手,公谓如何?

杜士峻:今若袭郧国公而并其众,推公从父为主,鼓行而前,谁敢不从?

宇文亮大喜从之,遂趁夜率领数百骑,袭击韦孝宽大营。不料未近营门,左右两侧伏兵大起,将宇文亮及其从骑全部斩杀,并无一个漏网。

原来在此之前,早有宇文亮部将茹宽预偷入大营,将宇文亮之谋密告韦孝宽。

大象二年五月,天元皇帝宇文赟由于纵欲过度,嬉游无度,至于病危。御正下大夫刘昉、内史上大夫郑译因见静帝幼弱,于是伪造诏书,托孤于随国公杨坚,使其辅佐朝政。

二十四日,宇文赟在天德殿病逝,时年二十二岁,谥号宣皇帝,葬于定陵。

左丞相杨坚因上柱国尉迟迥位高望着,便以会葬宣帝为名,召尉迟迥入朝,并以韦孝宽为相州总管,赴邺城取代尉迟迥。

尉迟迥无故被夺封镇,便以反对随国公为名,起兵称叛。

周静帝诏令出动关中军队,命韦孝宽为帅东伐,驻军河阳。尉迟迥命仪同薛公礼等人围攻怀州,韦孝宽以兵败之,又进驻怀县永城桥东南。

怀县地处要塞,城墙坚固,诸将请求攻占。

韦孝宽却道:此城虽小而坚,若不能下,必弱我军威。不如先败其主力,则此小城之军又有何作为?

于是舍弃永桥小城不理,竟带大军驻扎武陟。尉迟迥派其子尉迟惇率军十万进抵武德,在沁水东岸布阵二十余里。适值沁水暴涨,两军隔水对峙。

八月十七日,静帝使监军高颎前来督战。韦孝宽令在沁水架桥,准备发起进攻。

尉迟惇令军从上游放下火筏,企图焚桥;高颎则命士卒在上游构筑工事,前锐后广,前高后低,状如坐狗之土墩,名曰“土狗”,以阻火筏近桥。

尉迟惇挥军稍退,欲待韦孝宽军半渡而击之;韦孝宽却乘机擂鼓齐进,全军渡毕。高颎在对岸监战,当即下令焚桥,以绝士卒反顾之心。

官军于是奋力猛攻,大败叛军,尉迟惇快马逃归邺城。韦孝宽率部下六名行军总管,乘胜追击尉迟惇溃军,迅速迫近相州。

尉迟迥遂以精兵三千,埋伏于相州南野马岗,被行军总管宇文忻率五百骑兵突袭歼灭。尉迟迥又在草桥部署阻击,亦为宇文忻击败,韦孝宽军于十六日进抵邺城近郊。

尉迟迥乃集中全部兵力十三万列阵城南,准备决战,另有从侄青州总管尉迟勤来援,先头部队三千精骑先达,五万主力尚在途中。

韦孝宽闻之,不待其援军悉至,当即发起进攻。

尉迟迥不顾年老,披甲上阵,部属均拼死力战,韦孝宽进攻受挫,被迫撤退。

当时行军总管宇文忻见邺城百姓数万人出城观战,即与监军高颎、长史李询商定,命令军士先射观者,造成混乱,然后乘势冲击。观战士民忽被射杀,纷纷逃避,喊声震天。

宇文忻令三军趁机扬声传呼:贼兵败矣!

韦孝宽军于是士气复又大振,乘乱进击。尉迟迥军大败,率余部退入城中,韦孝宽乘势挥军围攻。长史李询、大将军贺娄子干率部首先登城而入,尉迟迥被迫自杀。

尉迟勤、尉迟惇等向青州逃走,被开府仪同大将军郭衍率精骑千人追获。

至此,尉迟迥举兵六十八天,即告失败。怀县永桥镇小城果然陷落,城中士兵全部在游豫园被活埋,关东于是全部平定。

韦孝宽振师回京,次月去世,年七十二岁。赠太傅、雍州牧,谥号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华夏真相集请大家收藏:()华夏真相集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字幕:随国公杨坚,鲜卑姓氏为普六茹,小字为那罗延,杨忠之子。

齐王宇文宪曾向武帝宇文邕进言:普六茹坚相貌非常,恐非人下,请早除之。

宇文邕对杨坚早存疑心,听宇文宪说后,便问计于钱伯下大夫来和。

来和欲留后路,谎称道:杨坚忠心可靠,若陛下使之为将带兵攻陈,则无不下者。

宇文邕放心不下,又暗使相士赵昭偷为杨坚看相。赵昭与杨坚友善,回报武帝:陛下休要多虑,杨坚相貌极其平常,无大富贵可言,至多不过官至大将军而已。

内史王轨劝谏道:杨坚貌有反相,不可不除。

宇文邕不悦道:果若天命如此,又何能解焉!

最终不杀杨坚。

宣帝宇文赟即位,立杨坚长女杨丽华为皇后,杨坚升为柱国大将军、大司马。宇文赟对杨坚疑心更大,曾直言不讳对杨皇后说道:我定要灭你全家!

并命内侍在皇宫埋伏杀手,再三叮嘱道:若杨坚有无礼声色,当即杀之!

后召杨坚入宫,议论政事。杨坚心中早有准备,不论宇文赟如何相激,皆神色自若,致宣帝无机可乘,遂罢杀心。

杨坚退而大惧,便通过内史上大夫郑译转奏宣帝,令自己离京出藩。此奏正合宇文赟心意,当即任命杨坚为亳州总管,使其带兵离京,南下平陈。

杨坚离京南下亳州,族弟杨素知杨坚甚得众心,遂主动投附,深自结纳。杨坚也知杨素之才,非常器重,便奏拜杨素为大将军,攻杀尉迟迥同党荥州刺史宇文胄。

杨素由此改任徐州总管,进位柱国,封清河郡公,邑二千户;弟杨岳被封为临贞公。

周静帝宇文衍改名宇文阐,纳内史上大夫郑译及小御正刘昉奏请,命国丈杨坚为丞相,统领文武百官。杨坚至此以外戚身份控制北周朝政,开始篡夺帝位计划。

乃矫诏诱骗北周宗室五王:赵王宇文招、陈王宇文纯、越王宇文盛、代王宇文达、滕王宇文逌回到长安,并雍州牧毕王宇文贤,一并诛杀。

大象二年二月甲子日,北周静帝以杨坚众望有归,下诏宣布禅让。

杨坚三让而受天命,备礼即皇帝位于临光殿,承继大位。便以随为国号,但因“随”字为走部,恐国祚走失不永,遂造新字,定国号为“隋”,改元开皇,宣布大赦天下。

北周就此灭亡,共历五帝,国祚二十四年。

北周之亡,亦标志北朝时期终结。自北魏初建至北周覆亡,北朝共统治中国北方长达一百九十五年,至此退出历史舞台,归结于隋。

字幕:西元五八二年,隋开皇二年,陈太建十四年。

陈宣帝驾崩,太子陈叔宝继位,是为陈后主。

陈叔宝字元秀,小名黄奴,乃宣帝陈顼嫡长子,母为皇后柳敬言。梁承圣三年,陈顼被魏军掳至长安,陈叔宝与母柳氏、胞弟陈叔陵作为人质,被扣留在穰城。

陈文帝陈蒨即位,命周弘正于天嘉三年迎回陈顼,陈叔宝及母弟得还南朝。

陈叔宝被立为太子入主东宫,师从周弘正学习《论语》、《孝经》等儒家经典,并多次亲自释奠太学。尤为喜爱文艺,大量文士成为东宫僚属,常举办文学宴会。东宫文士有江总、姚察、顾野王、褚玠、陆瑜、谢伸及义阳王陈叔达等,约三十余人。

陈叔宝为太子,其二弟陈叔陵一直怀有篡位之心。宣帝陈顼病重,太子与始兴王陈叔陵、长沙王陈叔坚侍疾,陈叔陵暗命掌药吏磨刀,准备刺杀太子。

宣帝仓猝去世,陈叔陵命侍臣出外取剑,侍臣未领会其意,取上朝时木剑呈之。长沙王陈叔坚见陈叔陵举止有异,暗中窥测,以作防备。

太子陈叔宝在宣帝灵前大哭,陈叔陵以锉药刀砍击陈叔宝,中其颈部,鲜血淋漓。

陈叔坚、柳皇后及乳母吴氏帮助太子逃出,陈叔陵逃奔东府城。陈叔宝带伤召见大将萧摩诃,命其率兵平叛,屯兵于城西门。

陈叔陵大为惶恐,遣使送萧摩诃鼓吹一部,以三公许之,被萧摩诃斩杀。陈叔陵只好从南门出逃,被萧摩诃追上杀死,陈后主遂杀陈叔陵诸子。

陈叔陵伏诛,叔宝即皇帝位,以长沙王陈叔坚为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扬州刺史。萧摩诃为车骑将军、南徐州刺史,封绥远公。

陈叔陵家中财资数万,悉数赏赐给陈叔坚与萧摩诃;并选萧摩诃之女为太子妃,结为姻亲;以司马申为中书通事舍人。

后主在内宫养伤月余,病愈升朝,立妃沈氏为皇后,册立皇子陈胤为太子。封诸皇弟陈叔俨为浔阳王,陈叔慎为岳阳王,陈叔达为义阳王,陈叔能为巴山王,陈叔虞为武昌王。

陈自开国以来,内廷陈设简朴。陈叔宝嫌其居处简陋,乃起临春、结绮、望仙三阁。

三阁皆高数十丈,袤延数十间,穷土木之奇,极人工之巧。窗牖墙壁栏槛皆用沉檀木,饰以金玉珠翠,门垂珍珠帘,内设销金帐,服玩珍奇,器物瑰丽。阁下积石为山,引水为池,植以奇树名花。每当微风吹过,香闻数十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华夏真相集请大家收藏:()华夏真相集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陈叔宝自居临春阁,张贵妃居结绮阁,龚、孔二贵嫔居望仙阁,中有复道连接。又有王、季二美人,张、薛二淑媛,袁昭仪、何婕妤、江修容等七人,皆以才色见宠,轮流召幸。

张丽华曾于阁上梳妆,临轩独坐或倚栏遥望,见者皆以为仙子临凡,缥缈在天。

至德元年,长沙王陈叔坚权倾朝廷,日渐骄纵,后主日益忌惮。都官尚书孔范、中书舍人施文庆搜罗长沙王之错,向陈后主进谗构陷。

于是陈后主保留长沙王骠骑将军本号,使外任江州刺史。

于是下诏,大封宗室:立张丽华之子陈深为始安王,皇弟陈叔平为湘东王,陈叔敖为临贺王,陈叔宣为阳山王,陈叔穆为西阳王,陈叔俭为安南王,陈叔澄为南郡王,陈叔兴为沅陵王,陈叔韶为岳山王,陈叔纯为新兴王。

隋开皇七年,信州总管杨素与尚书左仆射高颎、吴州总管贺若弼、光州刺史高劢、虢州刺史崔仲方等人,呈献平陈之策。

杨素在永安建造五牙、黄龙战船,加强水师,故意在江中漂下造船废料,威慑陈军。

开皇八年末,隋文帝下诏,历数陈后主二十款大罪,散写诏书二十万纸,遍谕江外。

于是修建战舰,命晋王杨广、秦王杨俊、清河公杨素为行军元帅,总管韩擒虎、贺若弼等为将,率五十一万大军,分道直取江南。

隋军东接沧海,西距巴蜀,旌旗舟楫,横亘数千里,兵威之盛,自晋灭东吴以来未见。

此时陈叔宝却深居高阁,整日花天酒地,不闻外事。沿边州郡飞报隋兵入侵,朝廷上下不以为意,只有仆射袁宪请出兵抵御,后主不听。

及隋军深入,州郡告急,后主依旧奏乐侑酒,赋诗不辍,笑对侍从道:昔齐兵三来,周师再至,无不摧败而去,彼者何为!

孔范奏道:长江天堑,古以为限,隔断南北,隋军岂能飞渡?边将欲建功劳,妄言事急。臣每患官卑,虏若渡江,定做太尉公矣。

后主听后大笑,深以为然,君臣上下歌妓纵酒,不问军情。

开皇九年十月,杨坚在寿春设淮南行台省,以晋王杨广为行台尚书令,主管灭陈之事。杨素与杨广、秦王杨俊并为行军元帅,高颎为晋王元帅长史,右仆射王韶为司马,集中水陆军五十一万八千人,统由杨广统帅。

十二月上旬,杨素先率舟师东下三峡,在长江上游发起攻势。军至流头滩,陈将戚昕率青龙战船百余艘、战士数千人坚守前方狼尾滩,以遏隋军。

狼尾滩地势险峭,水流湍急,易守难攻,隋将皆忧心忡忡。

杨素说道:成败在此一举!若我白日乘船而下,滩险水急,天制不由人力,则我军危矣。不如水陆协同,分进合击,乘夜突袭,将其击败。

遂率黄龙战船数千艘,趁夜令将士开进,实施正面突破;令开府仪同三司王长袭率引步兵,由长江南岸攻击陈将戚昕别栅;令大将军刘仁恩率甲骑自江陵西进,沿长江北岸进击陈军白沙。隋军水陆配合,于次日拂晓一举击败戚昕部,主将逃走,部属全部被俘。

杨素对俘虏慰劳后全部释放,秋毫不犯,南陈国人大悦。

隋朝水军继续东下,大小战船铺满整个江面,旌旗盔甲耀眼夺目。杨素端坐于平乘大船之上,容貌体魄雄健魁伟,陈国诸将望而生畏,皆争相归附。

陈荆州刺史陈慧纪派南康内史吕忠肃率军屯守歧亭,在两岸岩石上凿孔,系三条铁索横截江面,阻遏隋军战船。吕忠肃尽出私产充军,故荆州军斗志高涨,防御严密。

开皇九年正月,杨素分兵与大将军刘仁恩,猛攻陈军岸上栅障营垒。吕忠肃率军据险抵抗,激战四十余次,隋军伤亡惨重,死五千余人。

陈军尽割死者之鼻以邀功求赏,激起隋军愤怒,拚死力战,吕忠肃被迫放弃营栅,连夜逃走。杨素令士卒毁掉拦江铁索,继续沿江而下。

吕忠肃退据荆门延洲,依恃荆门山险要再次阻遏隋军。杨素派巴延士卒千人,乘五牙战舰四艘,以拍竿击碎陈军战船十余艘,俘二千余人,再次大破陈军,吕忠肃只身逃走。

陈信州刺史顾觉驻守江南岸安蜀城,此时也弃城而逃。

公安守将陈慧纪尽烧辎重,率军三万、战船千余艘,顺流东撤,企图入援建康。被隋朝秦王杨俊阻于汉口以西,巴陵以东无敢守者。

陈湘州刺史、岳阳王陈叔慎降于杨素,由是湘州平定,长江上游便为隋军控制。

陈祯明二年,隋朝大将贺若弼出镇广陵,陈后主命萧摩诃为南徐州刺史,防御隋军。祯明三年正月初一,陈后主召萧摩诃回朝过年。

同日贺若弼渡江袭击京口。萧摩诃请求出战,陈后主不许。贺若弼兵至钟山。

萧摩诃又奏请道:贺若弼孤军深入,营寨未下,我若出兵偷袭,定能得胜。

陈后主仍不听,下令群臣,只管欢度佳节,休管城外之事。直到隋军主力到齐,陈后主方召萧摩诃,说道:隋兵均已齐集长江,极利一举全歼,公今可替我与敌军决战矣。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华夏真相集请大家收藏:()华夏真相集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并命中领军鲁广达驻兵白土岗,任忠、樊毅、孔范向北依次列阵,萧摩诃位于最北。陈军营地南北长达二十里,致各军进退,互不相知。

贺若弼登山侦察,与杨牙、员明等七位总管列阵以待。

此时陈后主却与萧摩诃之妻私通,以致萧摩诃听闻大怒,就此无意作战。只有鲁广达率众死战,四次击退隋军。

贺若弼令趁风举火燃烧湿柴,沿江施放烟幕,则烟障大江,对面不能见人。隋军在烟幕掩蔽下渡江,乘陈军胜而骄惰,猛攻孔范部军。

孔范一触即溃,其余陈军大乱,全线溃退。萧摩诃此时并无战心,只在帐中大喝闷酒,终被隋将员明所俘,送往贺若弼处。

贺若弼命将其推出斩首,萧摩诃神色自若,引颈以受。贺若弼服其勇壮,便亲释其缚,以礼相待。萧摩诃恼恨陈主奸污己妻,于是便降隋朝。

于是隋军大集,兵围建康。

任忠入告陈叔宝:隋军进城矣。陛下宜备舟楫逆流而上,会合大军,臣当舍死保驾。

后主遂命其出宫部署,令宫人打点行装。谁知任忠因见大势已去,竟觍颜降敌,并领韩擒虎军直奔朱雀门。

陈军欲战,任忠大呼:老夫尚降,何况尔等!

众军闻此,一哄而散。文武百官皆遁,只有仆射袁宪、后阁舍人夏侯公韵未去。

后主欲逃,袁宪谏道:事既如此,陛下宜正衣冠,驾御正殿,仿梁武帝见侯景故事。

陈叔宝明知梁武帝终被侯景饿死,自然不愿蹈此覆辙,迳率张、孔二妃及十来个宫人,逃出后堂景阳殿,乃与诸妃跳井。

隋军排闼而入,向井中窥视喊叫,无人应答。

士兵扬言要落井下石,方听井中有人求救,于是抛下绳索往上拉人,只觉沉重异常,疑有三百余斤。隋兵本谓后主体胖,将人拉出后方才吃惊,却见绳索彼端,陈后主、张丽华及孔贵嫔三人连串而缀,状如葡萄。

韩擒虎令后主手书,招降陈朝未降将帅,一面收图籍,封府库,令将张丽华及施文庆等奸佞枭首于市。

陈后主归降隋朝,南陈灭亡,凡历四帝,国祚三十三年。

杨素与杨广、杨俊、高颎、王韶、韩擒虎、贺若弼振师还朝,隋朝终统一全国。

自匈奴汉主刘渊起兵至此,“五胡之乱”共计二百八十六年,终告结束。

隋朝统一后,杨坚对陈叔宝极为优待,常请宴会,后主反求封号。

文帝叹息:陈叔宝全无心肝。

监守奏说陈叔宝常在醉乡,好食驴肉,每日与子弟饮酒一石。

文帝道:由其性畅饮可也,不然如何度日?

文帝东巡邙山,后主奉召赋诗:日月光天德,山川壮帝居;太平无以报,愿上东封书。

杨坚评道:卿如将作诗饮酒功夫用于国事,岂能落此下场!

画外音:至此,《华夏真相全集两晋篇》八十六集,全部完结。至隋唐两朝,两代开国之主杨坚及李渊,亦皆源出后周宇文鲜卑,身上皆有胡人血统,并非纯种汉人。至若其两朝皇后独孤氏、长孙氏等,更是胡人后裔,并非华夏族类。然自北魏孝文帝改制以来,直至于西魏、北周三朝,历代国主皆能身体力行,奉行汉制汉文汉服,故能使泱泱华夏文化传承五千年而不致断绝,其数代胡人皇帝,功莫大焉。至唐太宗李世民贞观之治以来,则胡汉泯为一体,融不可分矣。至若此后五代时契丹之胡,两宋时辽、夏、金、蒙之胡,因有中原根源所在,亦不改我华夏文明也。蒙元一代,朝廷虽将天下之人分为四等分别对待,但不强改华夏衣冠,不逼汉人强说蒙语,使汉文明得延,不亦天不灭汉乎?明太祖朱元璋使汉人再统天下、重霸江湖,亦有史以来绝大功臣者。至若满清入关剃发易服,乃有康熙、乾隆二帝推崇汉文汉制,甚至较之元明之时更有盛之,致满汉蒙回一体,乃天不绝我汉祚,其意明矣。壮哉炎黄!伟哉华夏!仓颉汉文之功,不亦煌煌乎?岂容废也。

有古风《乱七八糟歌》为证:

自古帝王希一统,江山国祚十万冬。

总有权臣怀二意,拨弄芸芸大千生。

国民皆喜听三国,默诵名将上百名。

不知纷乱起四方,两晋五裂国十分。

今日无人听五胡,除非醉意到九成。

江淮南北十六国,尽是胡僧道八经。

汉景帝时有七乱,皆乃自斗由七亲。

西晋糟糕始八王,莫非无明焚六根。

我谓禹王划九州,其实相生顺五行。

世事从未有十全,儒释道俗岂四宗?

市井冷眼观百态,都揣两意怀三心。

谎言一日说千遍,惟此为实无二真。

空读史文破万卷,萧绎焚书为一嗔!

此诗乃是说话人显摆小小文才伎俩,搜肠刮肚,将这凡尘人间之事,从一到万,复自万归一,嵌入其中,便道尽两晋、五胡、十六国,以及南北朝之事也。

说不得便如古人之言,道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信然是也。书不尽言,请列公复参考正史,权作收场!

(全本完)

喜欢华夏真相集请大家收藏:()华夏真相集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