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华夏真相集 > 第八十三集 第一巾帼

华夏真相集 第八十三集 第一巾帼

作者:背砍刀诗人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09-15 08:52:56 来源:全本小说网

字幕:西元五四九年,梁太清三年。正月。侯景之乱正烈。

高州刺史李迁仕、天门太守樊文皎闻侯景兵乱,率援军万人前来勤王。

建康城内信息久绝,有羊车儿向太子献策,制作作纸鸢,系以长绳放出城外,写诏敕于内曰:得鸢者请送予勤王援军,则赏银百两。

太子以为妙计,亲自出殿乘西北风纵之,纸鸢飘摇出城,悬于空中。叛兵以为妖术,遂将纸鸢射落,缴获诏书,信不得传。

城外援军鄱阳王世子萧嗣营中,侍从李朗献苦肉计,请先受鞭笞,前往诈降贼军,乃因得以入城,趁隙逃奔皇城,告知太子,援军已达城外。

城中闻知援兵四集,举城鼓噪欢腾。

梁武帝乃封李朗为直阁将军,使其复出城约会各军,内外夹击。李朗沿钟山之后夜行昼伏,两日之后方始到达城外,以武帝敕约呈报王世子。

鄱阳王世子萧嗣闻报,乃约会永安侯萧确、庄铁、羊鸦仁、柳仲礼、李迁仕、樊文皎等将,率兵渡过秦淮河,进攻焚烧东府前栅。侯景兵惊骇,渐渐开始败退。

勤王众军扎于青溪东,均作壁上观,惟李迁仕、樊文皎率锐卒五千独进,深入敌垒,所向披靡。至菰守桥东,侯景部将宋子仙伏兵出击,樊文皎战死,李迁仕遁归。

柳仲礼凌蔑诸将,邵陵王萧纶每日执鞭至柳仲礼营门,亦多时不得相见,萧纶与临城公萧大连均恨柳仲礼。

萧大连又与永安侯萧确有隙,诸军互相猜忌,士无战心。

当援军初至之时,建康士民扶老携幼以迎。未料诸军渡过秦淮河后,便即纵兵掠夺,由是百姓失望,不复拥护。

侯景叛军中诸将见援军大至,有拟倒戈响应官军者,闻其内讧不已,亦止其念。

临贺王萧记宝与吴郡顾野王起兵勤王,兵至建康城外。此时侯景军士饥饿,四出抄掠亦无所获,东城有米可支持一年,却被援军切断其路。

侯景闻荆州兵将至,甚为忧虑。

王伟献计道:今台城不下,援兵日多,我军缺食,不如诈和,以解目前。东城之米可支一年,运入石头城,援军必不能动,然后令士马休整,修缮兵械,伺其懈怠击之。

侯景从之,遣使拜表求和。

武帝怒道:和不如死!

太子以城中穷困为由,固请应其和议。

武帝言道:我老矣。汝自谋之,勿令千载贻笑可也。

太子乃许侯景议和。侯景乞割江右南、西豫、合、光四州之地,并求皇太孙宣城王萧大器出送渡江。梁武帝信之,乃以萧大器之弟石城公萧大款出质于侯景。又敕令各援军休再前进,诏封侯景为大丞相,都督江西四州诸军事,豫州牧、河南王如故。

既订盟约,而侯景长围不撤,专修铠仗,托词无船,不得即发;又云恐南军蹑踪,复遣石城公回台城,求宣城王出送,所求甚多,毫无去意。

太子明知其诈,犹尚连络谈判不绝。

当时勤王之师齐集建康城外,湘东王萧绎屯军郢州武城,河东王萧誉屯军青草湖,皆托词等待四方援军,滞留不进。

湘东王因侯景诈为求和,天子不许诸王进军,便毅然拔营起寨,离建康而去。

侯景利用诈和之机,将东府之米悉数运入石头城,遂解困乏之危。王伟复闻荆州湘东王萧绎全师已退,乃劝侯景背盟攻城:大王以人臣举兵,围困宫阙,逼辱妃、主,残秽宗庙。则擢大王之发,不足数公罪状。今日至此,欲何所容身乎!背盟而取胜,自古多矣。

临贺王萧正德亦道:大功垂成,岂可轻易弃之!

侯景乃决,遂上奏表陈列武帝十条过失,以为自己背盟缘由。梁武帝览表,又惭又怒,乃于三月初一日立坛于太极殿前,祭告天地,命举烽火,全城鼓噪。

当时城内众心皆望援军,而城外柳仲礼及邵陵王萧纶均陈兵不救。

邵陵王世子萧坚,引勤王之兵屯于太阳门外,在大帐中终日赌博饮酒,又不体恤军士,书佐董勋、熊昙朗皆深恨之,遂怀反意。

三月十二日,夜将明时,董勋、熊昙朗于城西北楼叛反,引侯景大军登城。永安侯萧确引兵力战,见终不能却敌,乃入宫面奏武帝:恕臣无能,台城已陷矣。

梁武帝安卧不动,只问一句:犹可一战乎?

萧确答道:不可。

武帝叹道:大梁江山自我得之,又自我失之,亦复何恨!

正说话间,侯景带五百甲士入宫,见武帝萧衍,不由自主,双膝拜倒。

萧衍见侯景来,问道:卿故乡何处?今竟敢作乱!你妻子儿女,尚在北方乎?

侯景惊惧异常,汗流满面,竟不知答。

王伟替其回奏道:臣侯景妻儿皆被高氏所杀,今只独身一人,归顺陛下。

萧衍:你过江时有多少兵马?

王伟:千人。

萧衍:攻城时多少人?

王伟:十万。

武帝:今乃如何?

王伟:率土之内,莫非陛下所有。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华夏真相集请大家收藏:()华夏真相集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萧衍点头慰抚道:卿若有忠心于朝廷,则应管束部下,休使骚扰百姓可也。”

侯景此时方才镇静,满口应诺,与王伟再拜而出,对亲信王僧贵说道:真是奇哉怪也!俺多年征战疆场,从不知胆怯。今见萧衍竟凛然而惧,莫非果真天子威严,不容侵犯乎?

王僧贵道:其乃战场勇将,且为天子,并是半佛之体,故具凛然威势。

侯景乃命关闭台城,限制武帝饮食。

太清三年五月,梁武帝萧衍饿死于台城皇宫净居殿,享年八十六岁。谥为武帝,庙号高祖。一生为将、为帝、为僧,三界中皆谓传奇。

侯景得到皇帝玉玺符印,便发矫诏,解散城外各路勤王援军。各路援军退还,柳仲礼归降,侯景占领建康全城,由此控制梁朝军政大权。

乃恢复太清年号,取消萧正德帝号,复降其为大司马。

遂拥皇太子萧纲即位,是为简文帝,改元大宝。萧正德怨恨侯景,颇有怨言,并密召鄱阳王萧范带兵入京,欲图复位。因行事不密被侯景得悉,便假借皇帝诏令将其杀死。

简文帝萧纲封侯景为大都督,并赐溧阳公主与其为妻;其后又封为宇宙大将军,“宇宙”作为官职,当自侯景为肇始之端。

侯景亦效尔朱荣所为,悉数驱赶满朝文武净身而出,命士兵尽行诛之,杀三千余人;又纵兵杀掠,尸骸填满京城道路。其后在三吴地区大肆烧杀抢掠,致江东不复往日繁华。

大宝二年,侯景废简文帝萧纲,再立豫章王萧栋为帝,改元天正。

同年再命萧栋禅让,侯景登基为帝,国号汉,改元太始。追尊汉司徒侯霸为始祖,晋朝征士侯瑾为七世祖,祖侯周为大丞相,父侯标为元皇帝。

镜头闪回,按下建康城,却说高凉州。

梁简文帝大宝元年春节,高凉州太守冯宝迎娶冼英为妻。

字幕:冼英,史称谯国夫人,广东高凉人氏。其家世代为南越首领,部属十余万家。

冼夫人自幼贤明多谋,常助父兄约束部下,行兵布阵,镇服百越,在本乡信义卓着。

越人风俗好攻喜斗,夫人兄长冼挺时任南梁州刺史,倚仗富强侵掠州县,岭表一带为其所苦。冼英多次规劝,因此别郡怨隙止息,海南、儋耳归附者有千余洞。

梁朝大同初年,罗州刺史冯融乃北燕王冯跋后裔,闻说夫人颇有志行,为其子高凉太守冯宝礼娉为妻。

夫人自嫁冯宝,同丈夫一同理讼,亲族犯法必究,政令有序,人不敢违。

闪回结束。侯景叛梁作乱,广州都督萧勃闻之,急征召本州各郡兵马驰援建康。高州刺史李迁仕占领大皋口,欲趁机背叛朝廷,派人征调冯宝前来,假作计议勤王。

冯宝欲往,冼夫人阻止道:依照朝廷规制,刺史管军,太守理民,各有权责。刺史无故不能召遣太守,彼岂不知?此必是欲骗夫君一同谋反,夫不可往。

冯宝奇道:夫人怎知李刺史要反?

夫人说道:建康被围久矣,诸州刺史被朝廷召命援助台城,天下皆知。李迁仕屡次奉诏皆称病不去,乃是暗中铸造兵器,聚集部众,然后召唤夫君,是有备欲反也。若夫君前往,必为其留作人质,以胁迫我等部众,其意甚明。夫其勿往,静观其变可也。

冯宝深以为然,乃止。数日之后,人报李迁仕果反,遣部帅杜平虏率军侵入赣石。

夫人道:杜平虏乃是猛将,今带军侵赣石,同官兵相抗,一时不能回兵。李迁仕在州,兵少将寡,无所作为,我可趁便取之。夫若自往,必有战斗,空损军士;不如派使往高州,卑辞厚礼,称胆小不敢出,欲派夫人前去参拜。彼闻此必喜,定不予为防备。如此我则带千人步行,佯赍牛酒犒军,谈笑而去,焚其寨栅。夫君以大军继之而来,贼人可灭。

冯宝无有不从,遂修书遣使,书中皆依夫人所云,送往高州刺史府中。

李迁仕得书果然大喜,便不以冯宝为意,欣然允诺夫人前来犒军。次日李迁仕众军扎营城外,皆出营往观夫人部众牵牛担酒而来,指指点点,舍弃兵器嘻笑。

夫人进营,呼喝一声,令二百人焚烧寨栅,另八百人各挚短刃,就营里杀起,犹如砍瓜切菜,叛军望风披靡。

李迁仕大骇,骑快马单骑逃跑,不及进城,乃远避宁都。

夫人带兵与长城侯陈霸先在赣石相会,叙说犒军杀叛之事。陈霸先竖指称赞道:某观夫人智勇胆略,虽昔日朱序母襄阳韩夫人、近日北魏宋州花木兰者,亦不如也。

冼夫人逊谢,便与陈霸先约盟,回来正遇冯宝引领大军前来接应,便告其夫道:李迁仕弃众而逃,无能为也。今朝廷派都督陈霸先领兵前往弹压,我等可高枕无忧矣。

冯宝:以夫人观之,陈都督能平李迁仕之乱否?

夫人:此人值得敬畏,且颇得民心。我谓来日能平侯景乱贼者必是此人,夫君宜重赞助之,也算为朝廷出力,得勤王之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华夏真相集请大家收藏:()华夏真相集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冯宝连声然诺,遂迎夫人得胜之兵还归高凉,并修书遣使,致意陈霸先。

岂料世事无常,其后冯宝不久得疾而亡。冯宝死后州郡无主,岭表大乱,惟靠冼英夫人恩惠遍及百越,邻近诸州得以太平。

闪回结束。西元五五一年,南梁大宝二年,西魏大统十七年,北齐天保二年。

湘东王萧绎世子萧方诸,时年仅有十五岁,调皮顽劣,为郢州刺史,镇守江夏,以鲍泉为从事,防遏下流贼军。父亲萧绎遣水军都督徐文盛督率众军,与侯景手下将领任约相持于江上,未决胜负。萧方诸不忧军政,每日与鲍泉赌樗饮酒为乐。

侯景闻说江夏守备空虚,遂派部将宋子仙、任约率精锐骑兵四百人,自淮河以南偷袭郢州。丙午日,大风暴雨,天色阴沉,骑兵骤至。

郢州守军在城头望见贼兵已到,急报鲍泉:长史大人,敌兵至矣!

鲍泉当时仰卧在榻,任萧方诸当作马骑,说道:徐文盛大军就在城外,贼兵何能飞至?

稍时报急者愈众,鲍泉命关城门,但宋子仙已经进城,城池陷落。

宋子仙引武士入刺史府,直接登堂入室。此时萧方诸坐在鲍泉肚子上,正用五色彩线编结鲍泉胡须。见到宋子仙引兵而入,萧方诸恐惧,急下榻跪接,鲍泉则趁机躲在床下。

宋子仙揪出鲍泉,见其花白胡子之间夹杂彩线,极感惊讶,莫名其妙。于是俘虏萧方诸、鲍泉及郢州司马虞豫,送报侯景大营。

侯景因遇顺风扬帆急驶,故超越徐文盛水军,轻易进占江夏。江夏水军溃散,徐文盛与长沙王萧韶等逃回江陵,来投湘东王萧绎,报说世子陷于侯景之手,流涕请罪。

萧绎闻说郢州已失,并不在意,亦不顾世子现在侯景之手,乃命大将王僧辩率军沿江东下,前去消灭侯景,复夺江夏。

王僧辩军队溯江北上,到达蔡洲,侯景便已闻知,当即下令杀死萧方诸,引兵来迎。

字幕:王僧辩,字君才,太原郡祁县人,出身乌丸王氏,南梁名将王神念次子。

王僧辩闻说侯景引军来迎,带军屯居巴陵城,与侯景军对峙,以静制动。

侯景派军轮番攻城,皆被王僧辩用火阵、围长栅、列舸舰之计击退,大将任约也被王僧辩所擒。侯景本不善水战,见大将被擒,军中粮尽,只得烧营夜遁。

王僧辩遂引全军出巴陵城,乘胜沿江东下,收复江、郢二州,直指建康,兵临城外。

此时适逢陈霸先自广州引军北来,与王僧辩合兵,联营进逼石头城。

侯景带军出战,与王、陈联军大战于建康城北。

联军复兵分两路,王僧辩以二千精卒持强弩进攻石头城西,很快陷城,并入据台城。

侯景战败东奔,与心腹数十人乘船逃往海上,党徒或投降或北奔,就此星散。侯景后被部下杀死,至此侯景之乱终被平息。

梁大宝三年,萧绎即帝位于江陵,年号承圣,是为梁元帝。王僧辩因功被封为司徒、侍中、尚书令,永宁郡公,食邑五千户。

萧绎曾向西魏称藩,此时既称帝号,便不再称臣,并遣使前往长安,求其归还所侵占梁、益二州和襄阳等地。

宇文泰如何肯轻还二州?立命斩杀来使,命从人持其首级南归。

萧绎大怒,便令柳仲礼率军进取襄阳。萧詧当初举襄阳以降西魏,此时见梁军来伐,即以妻王氏及长子萧灊送到西魏当人质,请求救兵。

宇文泰命荣权出征,开府杨忠率军支援。

杨忠活捉柳仲礼,平定汉水以东,萧詧得安。

宇文泰便令萧詧为梁武帝发丧,并继承南梁大位,萧詧以无玉玺、遗诏为由推辞。宇文泰于是令散骑常侍郑孝穆持旌节、策书,往襄阳赐封萧詧为梁王。

萧詧于是在襄阳设置百官,秉承皇帝旨意,拜官授爵,对西魏称藩。

字幕:西魏恭帝元年,萧梁承圣三年,西元五五四年。

暮秋九月,宇文泰命柱国于谨、征虏将军宇文护兵伐江陵,檄使萧詧出兵,联手伐梁。只经月余激战,江陵城陷,萧绎作业到头,终于被俘遭害。

萧绎却于城陷之际,命人将城中十四万卷图书焚烧净尽。此次焚书,实乃中国汉文化最大破坏事件,萧绎亦可谓破坏中华文明之千古罪人。故此后世文人史家,耻提其名。

江陵城破次年,王僧辩、陈霸先在建康拥立梁元帝子萧方智为帝,是为梁敬帝。宇文泰亦立萧詧为梁国之主,使其居住江陵东城,只辖江陵一州之地。

其原辖襄阳,便即全部归于西魏。

萧詧于是在江陵称帝,年号大定,史称西梁或后梁。追尊先父萧统为昭明皇帝,庙号高宗,妃蔡氏为昭德皇后。又尊生母龚氏为皇太后,立妻王氏为皇后,子萧岿为皇太子;追赠叔父邵陵王萧纶为太宰,谥号壮武;追赠兄长萧誉为丞相,谥号武桓。

宇文泰设置江陵防主,带兵住于江陵西城,称为助防,实为防备萧詧脱离控制。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华夏真相集请大家收藏:()华夏真相集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镜头转换,按下江南,复说长安。

侯景之乱时,东魏丞相高澄趁火打劫,派尚书辛术前往两淮,侵吞大片梁国土地。乱中渔利,共得二十三州,并攻陷淮南重镇寿阳。又派太尉高岳,率步骑十万进攻颍川长社。

西魏守将王思政闻东魏大举而来,当真是会者不忙,乃命城中偃旗息鼓,军士皆伏于女墙之后,仿佛无人把守之状。

高岳自恃兵多,命令四面攻城。

王思政则于敌兵爬城至半时伏军四起,滚木擂石俱下,东魏兵一战而损折极重。王思政趁敌兵稍退,复挑选勇士出城应战,击退东魏军三十余里。

高岳不甘失败,收集败军复至,命在城外修筑土山以俯射城中,下用飞梯火车攻城。

王思政制造带火短矛,顺风掷到土山之上,并用火箭射击,烧毁敌军攻守器具。另招募敢死勇士,以绳索缒到城外,占领东魏军两座土山,并在上面建造楼堞,以助防守。

次年,高澄派兵增援高岳,并令筑堰堵截洧水,欲积水淹灌颍川。堤堰筑成,河水大量涌入城中,城内积水过腰。

东魏军趁势进攻,王思政身挡矢石,同士卒并肩作战,英勇抗击。

宇文泰得悉王思政被困,即派大将军赵贵率兵救援,兵至穰城为陂泽所阻。长社城不得外援,危在旦夕。

彼时忽然狂风大作,东魏大将慕容绍宗跳水逃生,被溺水淹死,前文已表;刘丰生跳水游向土山,中箭而死;慕容永珍被生擒,因拒不投降而被王思政斩杀。

王思政一并收殓慕容绍宗等人尸体,以礼埋葬。

此战东魏阵亡三员大将,高岳不敢再逼长社,修书表奏晋阳。高澄闻悉凶信疾为悲恸,亲率步骑十余万南下,来攻颍川。

大军抵达长社,高澄亲临前沿督造土堰,重新聚水灌城,持续攻打。并下令道:能生擒王大将军者,封侯重赏;若使王大将军受伤,则其左右之人尽行杀之。

乃决堰放水,城中几无立足之地。

王思政占据土山,仰天大哭道:我今兵力已尽,无计可施,只有一死以报朝廷。

然后向西叩拜,欲拔剑自杀。都督骆训谏止道:今闻东魏丞相有令,将军若有损伤,左右皆死。将军今欲自尽,敢不哀怜士兵因公而俱死乎?

王思政乃止。时西风突起,河水随风入城,北城被冲毁坍,东魏将士趁势入城。

王思政与随从下来土山,见到高澄,言辞激昂慷慨,毫无屈服之意。高澄谓王思政忠于朝廷,起身施礼,优厚非常,乃命将留守长社,自与王思政俱回邺城。

武定七年四月,高澄以大将军身份兼任相国,封齐王,赐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为人臣之极。高澄遂与亲信密议,欲夺取元氏政权。

正在北城东柏堂内密谋,疱厨兰京假作入内送食,趁机察探。

高澄见其行动鬼祟,命令退下,并对在座诸人说道:我昨夜梦见此奴用刀砍我,今观其行止愈加鬼祟,则势必杀之。

兰京时未走远,正躲在廊外窗下,听闻此言,只得先下手为强,铤而走险。于是藏刀于盘底,再度送食。

高澄怒道:不奉孤命,如何一再入内!

兰京大喝一声:既欲杀我,不如我先杀你!

随即朝坐床扑来。当时室内诸人皆无兵器,不由大骇。杨愔最先逃脱出门,崔季舒躲进茅厕,惟陈元康以身遮挡,被刺成重伤。

高澄从床上跃下,不料崴伤左脚,以致无法逃走,只得钻入大床底下躲避。

兰京呼唤同党,六名死士随即赶来,将高澄两名侍卫长砍得一死一伤。众人复又一齐掀开大床,将高澄杀死。

高洋闻讯赶来,率卫士将兰京及其同党斩杀,但高澄早已身亡,年仅二十九岁。

高澄死后,高洋继承父兄基业,自为大丞相,驻守晋阳,遥控朝廷。

武定八年,高洋终逼孝静帝禅让逊位,自为皇帝,建国号齐,改元天保,史称北齐。封孝静帝元善见为中山王,邑一万户;上书不称臣,答不称诏,载天子旌旗,行魏正朔,乘五时副车。封中山王诸子皆为县公,邑各一千户;奉绢三万匹,钱一千万,粟二万石,奴婢三百人,水碾一具,田百顷,园一所;使其于中山国立魏宗庙。

天保二年,一代武功高手孝静帝元善见被高洋以毒酒鸩杀,终年仅二十八岁。

自此东魏灭亡,仅历元善见本身一帝,国祚十七年。

高洋登基,乃追封兄高澄为文襄皇帝,庙号世宗,葬于峻成陵。高澄留下六子,除幼子高绍信无甚能为,其余五子皆都文武双全。尤其四子高长恭,更是一代名将。

高洋亦如其兄,异常敬慕器重王思政,亲自加封其为都官尚书、仪同三司,命随朝伴驾,以备咨询国政。王思政因怀故国郁郁寡欢,旋即去世,追赠兖州刺史。

此时高敖曹已死,北齐朝中猛将,只余司徒彭乐,满朝武将无有敌手。天保元年六月,高洋又封彭乐为陈留王,迁太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华夏真相集请大家收藏:()华夏真相集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十二月,太史令上奏,荧惑星犯房宿第一星及钩钤,主朝中大臣有欲谋反者。

二年二月,彭乐被前行襄州事刘章告发谋反。高洋令人密查宫中所藏预言奇书《秘记》,见内有“天王陈留入并州”一语。因当时彭乐封为陈留王,高洋于是命杀彭乐。

画外音:《秘记》中谶语其实无误,是谓刚被西魏封为陈留郡公之大将杨忠,非此北齐陈留王彭乐。杨忠后来在对北齐作战时率军杀入并州,果应其谶。

镜头闪回,便说隋太祖杨忠。

字幕:杨忠,字揜于,小字奴奴,弘农华阴人,东汉太尉杨震十三世孙。

北魏末年,天下动乱,杨忠之父杨祯避居中山,聚集部众讨伐鲜于修礼,作战而死,遗留杨忠母子相依为命。杨忠长大,美须过腹,身高七尺八寸,容貌俊雅,武艺过人。

北魏正光六年,杨忠游览泰山,恰逢南梁军队攻下该地,杨忠便被抓到江南,在南梁居住五年。后随北海王元颢进入洛阳,授任直阁将军。

元颢兵败,尔朱度律将杨忠召到帐下,充当统军。尔朱兆率轻骑从并州进入洛阳时,杨忠参预其事,封爵昌县伯,授任都督,另封小黄县伯。

后杨忠跟随独孤信攻克南梁下溠戍垒,平定南阳,皆立战功。

高欢举兵内犯,杨忠正随独孤信在洛阳,于是随北魏孝武帝元修西迁长安。后参与平定潼关,攻克回洛城,命为安西将军,继续在独孤信前帐前效力。

因随独孤信征讨东魏,西荆州刺史辛纂出战不利,终至败逃。独孤信命杨忠与都督康洛儿、元长生担任前锋,驱马直奔穰城。

杨忠呵斥守门者:朝廷大军已到,城中有人接应。你们若要活命,为何还不逃走?

守门士兵信以为实,于是全都四散奔逃。杨忠与康洛儿、元长生乘机入城,弯弓大呼,辛纂卫兵一百余人不敢抵挡,亦皆归降。乃杀死辛纂示众,城中之人全都畏服。

杨忠等人在此居住半年,其后由于东魏军队逼近,截断回返关中后路,便与独孤信一起投奔南梁。梁武帝萧衍认为杨忠是难得奇才,任为文德主帅,封关外侯。

西魏大统三年,杨忠与独孤信回到西魏都城长安。

丞相宇文泰喜爱杨忠勇猛,便将其留在身边为将。杨忠曾随宇文泰到龙门打猎,独自抵挡猛兽,徒手将其杀死。北人称猛兽为“揜于”,宇文泰故赐为杨忠表字。

同年杨忠随宇文泰作战,逼死高欢大将窦泰,又在沙苑之战中大破东魏军;河桥之战守卫桥梁,敌军最终不敢前进,复以战功授任左光禄大夫、云州刺史,兼任大都督。杨忠后与李远击败黑水稽胡,并同怡峰解除玉壁之围,因功改任洛州刺史。

大统九年邙山之战,杨忠率先冲锋陷阵,因功授任大都督,升任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散骑常侍,朔州刺史。复又加任侍中,追封杨忠母盖氏为北海郡君。

大统十五年,侯景作乱南梁,南梁义阳郡守马伯符献下溠城投降西魏。西魏趁此机会谋取汉、沔,便命杨忠都督三荆二襄等十五州诸军事,镇守穰城。

杨忠以马伯符为向导,又攻克南梁齐兴郡及昌州。

南梁岳阳王萧詧虽向西魏称藩,但时刻欲复夺襄阳。杨忠从穰城出至汉水,陈兵江岸,令将士变换旗帜依次前进,两千兵马如有数万之众。萧詧颇感震惊,由此真心顺服西魏。

南梁司州刺史柳仲礼不服杨忠,率一万兵马进犯西魏。竟陵郡守孙皓复又叛魏,擒大都督符贵,投降柳仲礼。宇文泰发怒,命令杨忠率军南征。杨忠奉令前往,克随郡,活捉守将桓和,一路所经城垒皆望风请降,继而进围安陆。

柳仲礼听闻随郡失陷,担心安陆不守,便急返师援救。西魏诸将担心柳仲礼援兵抵达,安陆难以攻克,皆请加紧攻城。

杨忠说道:攻守态势悬殊,不能速占。若我拖延时日,劳顿军队,彼时内外受敌,非善策也。南人皆习水战,不谙野攻,我军出其不意,以奇兵突袭柳种礼,敌军远来懈怠,一举可克。柳仲礼败,安陆不攻自破,其余各城可传檄而定矣。

于是精选两千骑兵,人衔枚、马裹足,乘夜偷袭,在漴头与柳仲礼军遭遇。杨忠亲自冲进敌阵,于马上擒获柳仲礼,尽俘其部众。

由是安陆、竟陵相继投降归顺,皆如杨忠事先所言。从此汉东之地,全部归属西魏。

同年二月,杨忠率军抵达石城,进逼江陵。梁元帝萧绎派舍人庾恪为使,前往劝说杨忠道:萧詧目无尊长,以侄攻叔,魏国助之,岂能使天下归心!

杨忠信以为然,乃停兵于湕北,不复南攻。萧绎送子萧方略为质求和,与杨忠订约:魏以石城为封疆,梁以安陆为国界,求为附庸,送子为质,贸易以通有无,永为睦邻。

杨忠于是凯旋回师,因功进封陈留郡公,位至大将军。此番受封陈留郡公倒不打紧,生生克死北齐第一猛将彭乐,也是足够生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华夏真相集请大家收藏:()华夏真相集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大统十八年,杨忠再攻南梁,占领汉水以东。

西魏恭帝初年,赐姓杨忠普六茹氏,兼管同州事务。杨忠奉命与常山公于谨、中山公宇文护带兵五万,攻陷南梁江陵,杀梁元帝。

西魏朝廷复立萧詧为梁国君主,命杨忠镇守穰城,后平定沔水流域蛮族各部。

闪回结束。东魏既亡,复说西魏之事。

西元五五一年,大统十七年。三月初六日,西魏文帝元宝炬在乾安殿去世,时年四十五岁,谥号为文皇帝。太子元钦继位,未建年号,史称西魏废帝,立妃宇文氏为皇后。

西魏之世,大权皆掌于宇文泰之手,元氏皇权名存实亡。

废帝二年十一月,尚书元烈谋杀宇文泰,事泄被杀。元钦对于元烈之死愤愤不平,密谋诛杀宇文泰,夺回大权。临淮王元育、广平王元赞等人垂涕切谏,元钦不听。

当时宇文泰诸婿清河公李基、义城公李晖、常山公于翼分掌禁军,因此事泄。

宇文泰将元钦废黜,幽禁雍州,改立元钦四弟齐王元廓为帝,是为西魏恭帝。同年四月,宇文泰鸩杀元钦,皇后宇文氏亦以忠于魏室罹祸。

魏恭帝元年,加封大将尉迟迥督抚西蜀六州,合以前所封共为十八州。由此自剑阁以南所有巴蜀之地,尉迟迥皆得承制,可随己意封拜及陟黜各郡官员将佐,不必上奏朝廷。

尉迟迥遂在其区内明赏罚、布恩威,绥辑新民,经略未归附之地;未至期年,境内华夷皆怀悦之,老幼妇孺鼓腹而歌。

恭帝闻之,恐尉迟迥在益州坐大,尾大不掉难制,遂诏拜大都督宇文贵为益州刺史,督抚两川诸郡,代尉迟迥镇蜀。

蜀人不服,开府李光赐反于盐亭,率其党帛玉成等围阆中。

同郡李灊亦聚众造反,开府张遁举兵应之。

宇文贵乃命开府叱奴兴往救隆州,又令开府成亚迎击李灊及张遁。

李、张二人势不能敌,于是投降,被械送京师。魏恭帝加宇文贵益州刺史,再加小司徒。宇文贵多用任侠杰健之人,部署为游军二十四部,令其督捕盗贼,蜀地因此安定。

西魏恭帝二年五月,王僧辩依北齐帝高洋令旨,迎贞阳侯萧渊明入建康即皇帝位,以晋安王萧方智为皇太子,陈霸先为侍中。

陈霸先原与王僧辩交厚,见其惧于北齐淫威,拥立萧渊明为帝,便生异心。

当年冬十月,陈霸先偷袭并俘获王僧辩,废黜萧渊明,改立太子萧方智为帝,以萧渊明为太傅、建安王。通报北齐,仍请称臣,北齐主高洋诏允。

陈霸先复以王僧辩阴谋篡逆为名,先行斩之,而后奏于齐帝高洋。

未料此举大为失策。王僧辩死后,旧部纷纷起兵报仇,陆续皆遭镇压失败。王僧辩次子王颁时在关中,立志要报父仇。

魏恭帝元廓继位,宇文泰仍旧专权干政,威逼元廓恢复原姓拓跋氏,并派于谨、宇文护、杨忠等率兵五万攻破江陵,掳梁朝王公以下及百姓数万人为奴婢,分赏三军。

恭帝三年正月,宇文泰由汉族士人苏绰、卢辩依据《周礼》,实行改制。尽弃魏晋以来官职名号,仿《周礼》设立六官:宇文泰为太师、大丞相,李弼为太傅、大司徒,赵贵为太保、大宗伯,独孤信为大司马,于谨为大司寇,侯莫陈崇为大司空,余官称号也都仿《周礼》,秦汉官制参照使用,地方官职仍行秦汉旧法。

宇文泰又作九命之典,以叙内外官爵,将官吏分为十八命,正九命及九命之分。命数实际乃谓品级,不过品以正一品为最高,命以正九命为最高者。借改革官制之际,将地方官吏任免之权收归中央,加强中央集权。又建立府兵制,皆谓复古,不过出于鲜卑族也。

宇文泰通过托古改制,自谓正统,以向世人显示宇文氏并非僭伪,取消民族隔阂。而在府兵制中则通过鲜卑化,照顾鲜卑族感情,泯灭府兵中民族界限。宇文泰通过此番改革,影响大为深远,较当年王莽高明多矣。

恭帝三年四月,宇文泰北巡,九月还至牵屯山染疾。宇文泰自知病重,派人急招侄宇文护前来,托孤道:我诸子皆还年幼,今外敌强悍,内敌亦多。今后国家之事,皆由你决定,必要努力,完成我志,慎之,戒之,重之!

宇文护哭拜于地,一一遵诺。十月乙亥日,宇文泰卒于云阳,时年五十岁,葬于成陵,谥号文公。其子宇文觉嗣父位为太师、大冢宰,由宇文护辅政。

次年宇文觉称帝,是为周孝闵帝,北周建立。不久宇文护将其杀害,西魏至此灭亡,历元宝炬、元钦、元廓三帝,国祚二十二年。若论拓跋鲜卑魏国之祚,则计一百七十一年。

天保十年,北齐皇帝高洋死,年仅三十一岁,庙号显祖,谥文宣皇帝。

是年由于南梁陈霸先冤杀王僧辩,以致震州刺史杜龛、义兴太守韦载、吴郡太守王僧智等各据城反。杜龛遣杜泰率精兵五千攻长城,被陈霸先之子陈蒨击退。

谯、秦二州刺史以州降齐,与豫州刺史任约袭取建康。陈霸先说降韦载还救建康,又命裴忌助黄佗进攻吴郡。十一月,北齐遣兵五千渡江,占据姑孰,以援徐嗣徽、任约;又命安州刺史翟子崇、楚州刺史刘士荣、淮州刺史柳达摩领兵万人,于胡墅渡江。(本集完)

喜欢华夏真相集请大家收藏:()华夏真相集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