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华夏真相集 > 第七十四集 河阴之变

华夏真相集 第七十四集 河阴之变

作者:背砍刀诗人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09-15 08:52:56 来源:全本小说网

东夏州城,胡人大营。

源子雍便如和尚念经,喋喋不休;曹阿各拔却似顽石听讲,毫无反应。

事有凑巧,恰逢曹阿各拔突然患病,旋即去世。其弟曹桑生却被源子雍言语打动,竟率部众就此投降,愿意归附源子雍。

源子雍未料经咒生效,不由大喜,便引曹桑生等众去见行台北海王元颢,请兵平叛。元颢从之,便令源子雍为先锋,引兵五千,往救统万城之困。

当时东夏州全境俱反,到处贼寇聚集。源子雍转战而前,九十天内经历数十场战役,终于平定全州。乃征收税粟送往统万城,夏州与东夏州因此得以保全。

莫折天生知耻后勇,终于攻陷岐州,擒获都督元志及刺史裴芬之,送归兄长莫折念生。

念生杀之,以报前仇。又派卜胡等将入侵泾州,在平凉东大败薛安都之孙薛峦。高平人复又攻杀卜胡,莫折念生遂率军平灭高平,占有凉州。

魏帝闻报凉州失陷,幽州同时告急,只得先顾边北,当即任命黄门侍郎杨昱兼侍中,令持符节监督北海王元颢,前去援救幽州。

元颢引军奋勇而至,就德兴不曾防备,一战而溃,幽州之围遂解。

东方兵火方熄,西部狼烟又起。蜀人张映龙、姜神达攻打雍州,雍州刺史元乂求援,都督李叔仁迟疑不进。

杨昱以天子符节极力催促,与李叔仁兼程南下,进斩姜神达,余党皆散。

魏帝复命京兆王元继为太师、大将军,令率西路诸军,前往东益州讨伐莫折念生。元继引兵出离京城未远,又报汾州各部胡人反叛。

朝廷复任章武王元融为大都督,率兵前去征讨诸胡。

正在官军焦头烂额,首尾难以兼顾之际,东益州刺史魏子建呈上捷报,声称已经宣谕招降南秦州各氐族部落,恢复六郡十二戍,并擒斩叛首韩祖香。

魏明帝闻报大慰,诏命魏子建兼尚书,担任行台,梁、巴、二益、二秦各州,皆受其指挥调遣。

便在此时,凶报又至:莫折念生派兵攻打凉州,凉州百姓赵天安再擒州刺史以应。

当时念生弟莫折天生驻军黑水,兵势甚强,魏明帝欲先谫其羽翼,诏命岐州刺史崔延伯为征西将军、西道都督,率五万大军讨伐莫折天生。

崔延伯领旨,会同行台萧宝寅同往,驻军马嵬。萧宝寅催促出战,崔延伯于是挑选精兵数千西渡黑水,直抵莫折天生营前耀武扬威,然后领兵徐徐返回。

莫折天生见崔延伯人少,大开营门追之,将崔延伯逼到水边,萧宝寅不禁大惊失色。

崔延伯亲自殿后,使部下先渡,队伍整齐不乱,莫折天生不敢进击而回。

萧宝寅赞道:崔君勇武,虽关羽、张飞不如也。

崔延伯道:贼寇不是老夫敌手,明公尽管安坐,看老夫击之。

遂统率兵马出发,萧宝寅领兵继后。莫折天生倾巢出迎,崔延伯身先士卒冲入敌阵,败敌前锋,将士鼓勇争先冲向敌军,杀得莫折天生人仰马翻,溃不成军,俘斩十万。

于是岐、雍以及陇东尽皆平定,朝廷将太师元继召回。

北魏将士大事抢掠,逗留不进。莫折天生得以及时堵塞陇道,各路魏军无法前进。

萧宝寅攻占宛川,俘获该地之民为奴,并拣选十个美女,赏给岐州刺史魏兰根。魏兰根推辞不受美女,却将被俘州中父老子弟要回,尽放回家。

复说柔然国王阿那瓌,应魏帝之召率军入境,北魏派遣牒云具仁至边慰劳。于是阿那瓌率众十万西进沃野,多次打败破六韩拔陵军队。

由此阿那瓌部渐渐强大,自称敕连头兵豆伐可汗。

莫折念生受挫,诈降于西道行台萧宝寅。未几复反,攻取陇东诸州,直下潼关,兵锋直逼洛阳,迫使北魏宣布戒严。

此后不久,莫折念生却被部将杜粲杀死,持其首级投降北魏。

莫折念生死后,其军归万俟丑奴统领,继续与朝廷对抗。萧宝寅久战不能建功,惧怕朝廷怪罪其征讨不力,遂亦造反。

孝明帝派尚书仆射长孙稚前往镇压,萧宝寅部将侯终德背叛,复又归降长孙稚。萧宝寅见魏军势大,只得投降万俟丑奴。

永安六年,西元五二八年七月,万俟丑奴称帝,年号神兽。

复说北魏广阳王元琛,被破六韩拔陵既大败于五原,只得北走朔州。云州刺史费穆眼见独木难支,遂弃云中,转投尔朱荣。

尔朱荣兵进晋阳,以观朝廷及叛军两边动静。

元琛在朔州稳住脚跟,遂遣部将于谨说降西部高车酋长乜列河,使其切断破六韩拔陵北路。又逢柔然大军步步进逼,自此情势逆转,渐对义军不利。

破六韩拔陵见敌柔然大军不住,又失西部高车强援,只得撤退,迁六镇军民渡过北河。

柔然可汗阿那瓌乘胜渡河追击,元琛亦发本部大军在北河以南设伏,对六镇义兵进行前后夹击。破六韩拔陵全军失利,大将孔雀被柔然头兵可汗杀死,损失惨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华夏真相集请大家收藏:()华夏真相集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元渊见叛军主力大败,急挥师大进,乘势追击。

破六韩拔陵复引军向北败走,又被柔然骑兵突击,部众纷纷离散。

各地义军亦纷纷倒戈,复投北魏朝廷。破六韩拔陵眼见大势已去,只得率领亲随南渡北河逃走。起义至此失败,破六韩拔陵后事不详。

六镇之乱暂告平息,北魏朝廷乃分徙六镇二十余万降户,使于冀、定、瀛三州就食。不料正逢河北遭遇水旱之灾,六镇之民无处就食,于是各自逃亡,复归原镇。

其后未几,柔玄镇兵杜洛周又称吐斤洛周,复聚北镇流民反于上谷,称制建国,并改年号为真王,率师西上,兵围燕州。怀朔镇人高欢、尉景等皆起响应,迅速众至数万。

燕州刺史崔秉见乱民来攻,不由大惧,急修表报进京城洛阳。

魏明帝元诩遣常景为行台,与幽州都督元谭同领官军征讨。官军自卢龙塞至军都关,沿途置兵占领险要,阻止义军南攻。

二年正月,安州官军约二万人叛魏,加入义军。常景派兵拦截,被义军打败。

杜洛周率领义军自上谷南下,进攻蓟城,遭官军阻击退回。十一月,杜洛周领义军围攻范阳,城内居民擒常景及幽州刺史王延年,迎接杜洛周等义军入城。

次月,杜洛周进军至黄瓜堆,击败高车酋长斛律金。

孝昌二年春,安州戍将起兵响应杜洛周,攻克居庸关,北魏守将元谭逃亡。

是年五原丁零族敕勒鲜于修礼于定州造反称王,被北魏都督杨津击败。

杜洛周进攻蓟城,败北魏都督李琚,据有燕、幽二州。鲜于修礼被元洪业所杀,元洪业又被葛荣所杀,部众由此皆归之。

葛荣与魏军战于白牛逻,一阵而胜,魏宗室大将元融、元琛被杀。由是攻克冀州,年底进逼邺城。孝昌三年正月,葛荣攻克殷州,义军发展到数十万之众。

与此同时,山东之地民变,邢杲于六月自立为汉王,改元天统。

北魏朝廷之中,胡太后虽然重掌大权临朝称制,但面对边镇反叛无能为力,反引柔然大军入境,亦遭朝臣非议,致威信大减,不复往年风光无限。

镜头转换,按下边北,复说南朝。

正光五年,破六韩拔陵起事之时,南方萧梁趁机发动北伐,攻击寿阳。八月,梁将成景俊攻克魏童城,九月攻克睢陵。

梁帝闻说旗开得胜,于是趁热打铁,复使将军赵景悦进攻荆山;裴邃领三千骑兵进攻寿阳,打破外城,并攻取狄丘、甓城、黎浆等城。

北魏朝廷此时内外交困,急派元琛、郦道元、元鉴等人带兵救援,逼退裴邃所部,收复荆山,并击退梁军王神念所部。

十月,裴邃再次督军进攻,攻克魏陵、曲木;其余各部相继攻克琅琊、檀丘、曲阳。裴邃又于寿阳击败元琛,斩首万余级。

来年五月,梁军正在节节胜利之时,主帅裴邃忽然病死。

梁武帝只得临阵换将,使夏侯亶代替裴邃,都督北伐诸事。同时调集西部各军,从益州方向发动进攻,但被魏军击退。

孝昌二年七月,梁军趁淮水暴涨,再次北伐。兵分两路,元树攻黎浆,夏侯亶攻寿阳。

十一月,黎浆及寿阳皆被梁军攻克。次年正月,梁军复克平靖关、武阳关、黄关岘;其后攻破临潼、广陵等城。

孝昌三年十月,梁军曹仲宗、陈庆之围攻涡阳,韦放亦率军前来增援。北魏元昭所部五万被梁军击败,陈庆之乘胜追击,俘斩魏军略尽,尸咽涡水,俘降城中男女三万馀口。

北魏郢州刺史元显达见不能守,于是举城降梁。

由此河北之地动摇,魏廷朝野大震。但因忙于镇压六镇叛军,只得对南朝采取守势。

话说胡太后再次临朝称制,但从此朝政荒废,内外交困,已大非往日盛状。朝廷威信恩德不立,天下州牧郡守处处贪婪、个个敛财受贿。

当时胡太后半老徐娘,尤为**高涨,复致面首无数,为所欲为。

因宠幸佞臣郑俨,公然在宫廷之内**,权势遍布天下;李神轨、徐纥等风姿容貌俱佳者,皆被亲近侍奉,得入宫帷。

胡太后复位一二年间,其三人位居宫禁要职,手握王爵赐封之权,大小事皆出自私心,**传遍朝廷,非但朝中文武侧目,同时亦为四方藩国君臣厌恶鄙视。

于是文武官员人心涣散,各地叛逆作乱,国家土崩瓦解,皆源起于此。

胡太后之侄胡僧敬利用亲属聚集之机,向太后姑母哭劝道:陛下为海内母仪,岂应如此轻佻?今朝野议论汹汹,我为姑母羞之。

胡太后大怒,从此不再召见胡僧敬。亦自谓行为不检,惧被宗室憎恨,于是在宫内培植党羽,掩人耳目,凡被孝明帝所亲近宠爱之人,多借故谋害。

蜜多道人能说胡语,孝明帝以为近侍。胡太后恐其传递消息,使人在城南大巷中杀之。又在宫中杀死领左右鸿胪少卿谷会、绍达,皆乃孝明帝所亲近者。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华夏真相集请大家收藏:()华夏真相集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明帝此时已年满一十九岁,见所用亲信皆死于非命,自然疑是太后所为。于是使人持密诏至晋阳,召大将尔朱荣带兵入京,铲除太后所用佞臣,并尽诛其情夫面首。

佞臣郑俨听闻其信,决定先下手为强,即与胡太后定计,下毒害死孝明帝。

其后以明帝妃潘充华之女冒充男子,立以为帝,改元武泰元年,史称元姑娘是也。

字幕:西元五二八年,北魏武泰元年二月,孝明帝忽然暴亡,元姑娘即皇帝大位。

因事发突然,当时朝议皆谓明帝之死是郑俨、徐纥所为,于是朝野愤慨。

几天之后,胡太后才下诏说明:元姑娘本是潘充华所生之女,当初临时立之,以防朝中变乱。今明帝既已入敛,朝野内外人心安定,便应另择君主,以继大宝。

天下人闻说竟有以公主充当太子,登立皇位大宝之事,皆为之惊讶不已。众臣不敢稍有异议,于是奉太后之命,拥立临洮王元宝晖子元钊为帝,时年刚刚三岁,史称北魏幼主。

四月十一日,尔朱荣奉明帝密诏起兵,前锋渡过黄河,直逼洛阳京城。

镜头闪回,补叙尔朱荣来历。

字幕:尔朱荣,字天宝,北秀容契胡,谓为鲜卑化羯人。先祖尔朱羽健为契胡部酋长,因居于尔朱川,故以尔朱为姓氏。祖父尔朱代勤受赐梁郡公,父尔朱新兴继承爵位。

尔朱新兴做酋长之时,族内畜牧兴旺,牛、羊、骆驼及马皆以毛色分群,弥漫于川谷之中,数量无算。北魏朝廷每到出兵之时,尔朱新兴便献上马匹以及军资粮食以助王师,常得孝文帝表彰。尔朱新兴年老,请将爵位传给儿子尔朱荣,北魏朝廷准许。

尔朱荣心机神妙,明察而有决断。当时四方兵起,烽火遍地,尔朱荣暗藏大志,常将牲畜钱财散发众人,招募纠合骁勇之徒,结交招纳豪杰。

州内侯景、司马子如、贾显度以及五原人段荣、太安人窦泰皆来依附,环聚帐下。

尔朱荣袭承父位,任契胡部领民酋长之首,实力独尊;其后招兵买马,力量愈发壮大,并趁六镇兵变之时,暗中起兵反魏。

孝明帝故作不知,反加笼络,许其驻扎晋阳,以镇压六镇民变。

至孝昌二年八月,尔朱荣举兵袭取肆州,自置官吏,朝廷渐不能制。

闪回结束,书接前文。

尔朱荣此次奉诏入京,便纳部将谋士之谏,于进军途中遍问皇族不容于胡太后者。遂得孝明帝族叔元子攸,便令接至营中,立其为帝,并传檄天下,宣布为明帝复仇。

胡太后闻报大惧,令各位情夫领兵出战,俱是一触即溃,并无一个是晋阳大军对手。胡太后与幼主对坐朝堂,见此时朝中已无可派遣之兵,只得召集孝明帝六宫所有宫女,都令进入寺院,自己也剃光头发出家为尼,宣布逊位。

尔朱荣兵临城下,因见无人抵抗,遂遣骑兵入京,自寺院中拘捕胡太后及幼主元钊,皆令押送至河阴大营。随后下令,命将胡太后及幼主沉入黄河。

尔朱荣除掉太后幼帝,遂问计于一众心腹:我在朝廷根基尚浅,今虽带兵入朝,恐其后不好控制宗室诸王及亲贵大臣。若依诸公之见,则如之何?

亲信费穆进言:明公何不诛杀立威,以掌朝局?

尔朱荣:欲杀何人,以何为由?

费穆上前,附耳献一毒计,说如此如此,必使满朝惧怕,个个俯首贴耳。

尔朱荣大喜从之,遂使新立孝庄帝循河西以至河阴,引导朝中百官集于行宫西北,告之朝臣说要祭天,皆需朝服随祭,不得请假。

满朝公卿听了,哪个敢不前来?便是带病也要列席,齐集行宫。

尔朱荣见百官聚集,自登高台,大声叱责众官:今天下丧乱,先帝暴崩,皆是尔等尸位素餐,不能辅弼朝政之故。而且朝臣贪虐,个个该杀!

言毕,乃令费穆举旗为号,纵兵大杀。于是上至丞相高阳王元雍、司空元钦、义阳王元略,下至黄门郎王遵业兄弟,又包括孝庄帝兄弟,不分良奸,尽命杀个精光。

经此一役,共死二千余人,河水尽为之赤。将迁到洛阳之汉化鲜卑贵族,及出仕北魏之汉族大姓消灭殆尽,史称“河阴之变”。

画外音:尔朱荣因有此事,致使历史上骂名滚滚,再也不能翻身。又与北魏朝廷及皇室之间已结血海深仇,除却篡位自立,再无第二条路可走。

尔朱荣甚为迷信,曾依胡羯习俗,屡次派人铸造自己金像,共铸四次,皆不能成。

于是问于巫师:我金像屡铸不成,其兆如何?

巫师答道:此谓天时人事尚不成熟,明公尚不能篡位称帝也。

尔朱荣闻说不能马上篡位,遂重迎孝庄帝还宫,并叩头谢罪,率军返回晋阳。

河阴惨变之后,胡太后之妹冯翊君暗遣家将族人,打捞其姐尸体上岸,而幼帝尸体却了无踪影,估计是因其体重过轻,早被冲入汪洋东海。

冯翊君胡氏乃将太后收殓,埋葬在洛阳双灵佛寺。胡太后传奇一生,至此便算终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华夏真相集请大家收藏:()华夏真相集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河阴之变,北魏宗室皆死,惟临淮王元彧侥幸趁乱逃脱,遂奔建康,投降梁朝。

梁武帝遣舍人陈建孙迎接元彧,亲自接见元彧于乐游园,因设宴乐,奏鲜卑之音。元彧听闻乐声歔欷流涕,梁武帝因此不乐。

元彧后闻敬宗元子攸践阼继位,以母老请还,辞旨恳切。

梁武帝怜惜其才,又难违其意,见其去意坚决,深为叹息,乃以厚礼遣回。

元彧复归北魏,朝廷赦之,并封为尚书令,领大司马。

武泰元年六月,尔朱荣大权在握,自任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大将军、尚书令、太原王。其后还师晋阳,却在朝廷大量安置亲信党羽,各使占据要职,遥控朝政。

回至晋阳之后,闻报葛荣已杀杜洛周,尽并其众,自称天子,建国号齐,改元广安。

尔朱荣便以大将军名义,调动四路大军共三十六万人,进逼北边六镇,往征葛荣。

葛荣闻说尔朱荣率兵前来,毫不介意,遂分兵南下,令仆射任褒率十万大军为先锋,向南掳掠而行,前至沁水结营,以备决战。

尔朱荣闻报,则以上党王元天穆为前军,司徒杨椿为右军,司空穆绍为后军,自己亲率左军而进。檄命诸将集结,并派出探马,侦探寻找葛荣主力所在。

七月,葛荣亲率大军六十三万,号称百万之众,一路南下,包围重镇邺城。当时连营数百里,外围游兵竟至汲郡一带。

魏兵诸将闻此,无不失色,私下议论,心生怯意。

尔朱荣闻知,遂擂鼓聚将,慷慨言道:贼兵虽有数十万众,诈称百万,但皆乌合之群,远不如当年魏武帝兵临赤壁时之壮,亦不如前秦皇帝苻坚屯兵淝水时之盛。我部兵皆乃大魏精锐,远比孙刘联军善战,亦不弱于东晋七万北府精兵。葛荣有何惧哉!

诸将闻之,皆呼万岁,士气大增。

尔朱荣遂亲率七千精骑,各配副马双刃;复以羯族大将侯景为前驱,倍道兼行,东出滏口,越过太行山脉,进入河北平原,直奔邺城而来。

葛荣闻说尔朱荣率七千军前来,根本不放在眼中,听而大笑,下令军中诸人各自准备长绳,待尔朱荣至则缚取。复命数十万大军自邺城以北列阵,箕张而进。

尔朱荣闻报敌人动向,便大笑道:无知孱贼,今中我计矣!

于是传令:分兵藏于山谷,以为奇兵;分督将三人为一集团,每团数百骑兵,到处扬尘鼓噪,虚张声势;混战之中刀不如棒,令全军将士每人准备木棒一根,置于马侧。规定战时不以斩获敌兵首级为功,以防因此而扰乱阵列,影响己方骑兵机动。

两军分拨方毕,各自列阵。高欢原在葛荣手下,趁机于阵前招降葛荣军中七王,并其万余人军队,归为己有。

一切准备停当,尔朱荣乃引七千精骑全力奔袭,亲自冲锋陷阵力战。因而一鼓作气,率骑兵突破葛荣战阵,又从其阵后返击回来。

葛荣军大败,本人亦于阵前被擒。

武泰元年八月,尔朱荣大胜凯旋,将葛荣押至洛阳斩首。

十二月,葛荣部将韩楼在河北幽州起事,尔朱荣以贺拔胜为大都督,屯扎中山以备。永安二年九月,尔朱荣遣侯渊率兵镇压韩楼,韩楼弃蓟城出走,途中终被俘杀。

自正光四年怀荒镇民暴动,至永安二年韩楼被杀,六镇边民斗争六年,至此失败。

其后尔朱荣便以尔朱天光为大都督,率军镇压关中万俟丑奴叛军。

万俟丑奴乃高平镇匈奴族人,先为边镇叛军胡琛部将,胡琛死后统领其部,转战于关陇北部。致莫折念生被害,各部叛军皆受万俟丑奴节制。

魏建义元年七月,万俟丑奴在高平自称天子,设置百官。适逢波斯国向北魏进献异狮,路过高平镇,丑奴便将其截留,以为祥瑞,乃定年号为神兽。

永安二年九月,万俟丑奴攻克东秦州城,遂以高平为都,欲尽霸关中秦陇之地。

当时泾、渭二水间广大地区,基本已被万俟丑奴控制,魏将萧宝寅走投无路,不得不率部众向万俟丑奴投降。

字幕:西元五三零年,北魏永安三年。

是年春,尔朱荣派尔朱天光为帅,以贺拔岳、侯莫陈悦为左右大都督,并为副帅,领兵五万,向高平进发,攻伐万俟丑奴。

三月,万俟丑奴率军进攻歧州,另遣大行台尉迟菩萨、仆射万俟仵自武功南渡渭水,围攻北魏军外围营寨。

尉迟菩萨与万俟仵奉命而往,兼程而进,趁魏军不备,乘夜攻入大营,四处放火,见人便杀。魏军大乱,不复成军。

大将贺拔岳率骑兵千人前来救援,尉迟菩萨与万俟仵业已攻破营寨,引军渡河北还。

贺拔岳待欲渡河追时,却恐深入敌境寡不敌众;欲待回军,于心不甘。于是暗生一计:尉迟菩萨虽然勇猛,却是个有勇无谋之辈。何不如此如此,诱他来战,就而擒之?

计议已定,下令离南岸五里下寨,唤过部将贺拔群,令其带二百骑兵,前去行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华夏真相集请大家收藏:()华夏真相集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镜头闪回,补叙贺拔岳来历。

字幕:贺拔岳,字阿斗泥,神武郡尖山县敕勒族人,大将贺拔胜之弟。

贺拔岳从小胸怀大志,好施舍,喜交结士人。始为太学生,长大后能骑马向左右射箭,骁勇绝伦。其不读兵书,而谋略却常与兵法相符,随其征战诸将无不惊奇。

从军之后,贺拔岳曾与父兄赴援怀朔,敌兵首领卫可环在城西,离其有三百多步。

贺拔岳凭依城墙远射,正中卫可环臂膀,敌兵十分惊骇而退。

广阳王元琛任其为军中主将,与兄长贺拔胜镇守恒州。州城失陷,投靠尔朱荣。

尔朱荣甚加器重,任为都督。每次在军帐中参与议论进军方略,贺拔岳见解都与尔朱荣相合。尔朱荣与元天穆将出晋阳以向京都时,向贺拔岳征求意见。

贺拔岳说道:非常之事,必由非常人为之。将军兵强马壮,声位俱隆,若首举义旗,讨逆伐佞,拯救朝廷危难,何往而不克?古人云晨谋夕归,言出如响,此其谓也。

尔朱荣与元天穆相视言道:此语实乃大丈夫之论。

便带兵奔赴洛阳,拨二千人马归贺拔岳指挥,作为先锋。后复跟随尔朱荣打败葛荣,平定元颢,多次升迁,官至左光禄大夫、武卫将军。

尔朱荣欲遣贺拔岳讨伐万俟丑奴,私谓其兄贺拔胜:万俟丑奴足谓强敌,我欲使令弟为将前往讨之。但如贺拔岳前去讨伐不果,则必降罪;如一举获胜,则必招嫉谤,奈何?

贺拔胜笑道:此事易为也。明公可令世子尔朱天光为帅,以我弟贺拔岳副之。则明公不必出征,我弟亦可专权而为。

尔朱荣大喜,方命尔朱天光为使持节、大都督、雍州刺史,贺拔岳为左厢大都督,又命征西将军侯莫陈悦为右厢大都督,讨伐万俟丑奴。

此时西有赤水蜀兵阻断道路,尔朱天光所率人马不满二千,军队到潼关之时,尔朱天光便面有难色,直到贺拔岳在渭北打败敌兵,军威才为之一振。

闪回结束,书归正本。

魏军安营已毕,贺拔群来报:已依将令准备妥当,单等对阵杀敌。

贺拔岳大喜,即命将士饱餐战饭,至河堤上列阵,擂鼓吹号,向北岸敌军挑战。

鼓角已罢,贺拔群来报:敌军果然回兵,沿渭水北岸列阵,领兵者正是悍将尉迟菩萨。

贺拔岳命贺拔群依计而行,亲率数十名轻骑纵马上堤,立于门旗之下。向对岸望去,见对面一列长堤尽是叛军,密密匝匝,至少一万余人。

尉迟菩萨纵马挺槊立于阵前,正在耀武扬威。

贺拔岳隔水喊话,先称颂魏朝威势,然后命其速速归降,休要执迷不悟。

尉迟菩萨见对面兵少,也不理来将说些甚么,便命手下高嗓门者替己传话,辱骂魏帝无道,对六镇边民不公。

贺拔岳佯作愤怒,使出当日神臂手段,引弓发矢,向那喊话军士射去。弓弦响处,彼岸传话人中箭倒地,立时毙命。

对岸诸军见此神射无不大哗,皆心生寒意。

尉迟菩萨愈怒,反欲与贺拔岳决一死战。天已黄昏,遂约来日决战,双方各还本寨。

贺拔岳在渭水南岸傍水驻扎,贺拔群已依计各分精兵数十人为一处,根据地形安置。

次日早饭已罢,贺拔岳率一百多名骑兵登上长堤,隔渭水与敌兵相见,并令旗手在前,逶迤向东行进。贺拔群预先安置骑兵便相继出现,陆续上堤聚集,人数逐渐增加。

对岸之敌愈加惊异,估量不出其究竟有多少人马。前行二十余里时,到水浅可以涉河之处,贺拔岳忽纵马向东,部众皆随其狂奔下堤。

尉迟菩萨在对岸看得清楚,大叫道:彼并无多少军马,此乃惑敌之计,欲趁机逃走也。诸将不必等待步军,直接涉河歼敌,擒杀对面主将者重赏!

诸将听命,呐一声喊,皆纵其骑兵渡过渭水追击。

贺拔岳东奔十余里,至山岗之后,见贺拔群早将全部兵马设伏于此,枕戈张弓以待。

尉迟菩萨有勇无谋,因忽见魏军消失,便果以为已经远遁,遂不听万俟仵劝谏,亲率五千骑兵贸然涉河追击。

贺拔岳在岗后看得清楚,乃乘尉迟菩萨领先头部队已过,部众尚在半渡之时,下令击鼓吹号。随着号角长鸣,鼓擂三通,山岗之后魏军精锐尽出。

贺拔群蓄锐已久,挥军上堤,不分青红皂白,见着敌人便杀。

大杀一阵过后,贺拔群令众军高喊:下马弃械者,饶恕不死。

于是敌军大半下马释兵,正在渡河后军又被射倒在水中,三军大败。

尉迟菩萨大怒,一路拨打雕翎上岸,犹然挺刃来斗。贺拔岳觑个正着,喝令亲军布下绊马索,将其兜摔马下,继而生擒。

大战半个时辰,北魏军俘获叛军骑兵三千,余下二千自中流回渡,四散而逃,反冲撞自家随后而来之步卒,自相践踏。

贺拔岳随即率军渡过渭北,收降尉迟菩萨留在北岸万余步卒,缴获大量辎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华夏真相集请大家收藏:()华夏真相集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万俟仵闻前方军败,不敢支吾,只得收集残军万余,来见万俟丑奴,报说兵败于魏军,尉迟遭擒,恐凶多吉少。

丑奴闻知尉迟菩萨全军覆没,甚是惊恐,于是放弃攻打岐州,北走安定,命在城北平亭设建营栅,以御官军。

此时魏军统帅尔朱天光率军赶到,与贺拔岳及侯莫陈悦二将会合,陈兵于渭河北岸。

四月初夏,天气渐热。

尔朱天光命将军营屯扎在汧水、渭水之间,又依贺拔岳之计,故意歇军牧马,并使人扬言于外,说夏季天热,不利行军作战,等到秋凉再行进兵。

并有意使被俘获万俟丑奴军探子逃回,将此情报告知万俟丑奴。

丑奴信以为真,遂放松戒备,只派出部分军兵据险立栅,防敌攻袭;然后将大军解散为农,在平畴沃土细川流域耕田种地,放牛牧马。

放眼望去,满目皆是一派悠然自得田园风光。

尔朱天光见万俟丑奴果然中计,遂潜发大军,黎明时分袭占丑奴主营,并将俘虏全都放回,以乱其军心。俘虏跑回各个营栅,逢人便说魏军如何厉害。

其他营栅闻知主栅已失,又听魏军厉害,无心抵抗,悉数降魏。

官军一举袭破万俟丑奴军防线,遂昼夜兼程,直抵安定城下,泾州刺史献城投降。

丑奴失去依托,只好丢弃平亭慌忙撤走,意欲逃回高平。

尔朱天光大喜,急命贺拔岳率领轻骑追击。丑奴部众刚至平凉,贺拔岳亦率轻骑飞马追及,不待丑奴军列成阵势,便令冲击。

部将陈崇一马当先,直冲入中军,奔丑奴闯去。

万俟丑奴身经百战,却从未见过此等打法,没等作出任何反应,已被陈崇冲到眼前,轻舒猿臂,硬从马上拽过,生擒于腋下,复纵马而回。

其部众皆被陈崇神勇吓傻,及至见后继官军赶来,顿时崩溃而逃。

贺拔岳迅速出击,号令部下,凡下马敌兵一律免死。敌兵闻知不再抵抗,纷纷下马。

魏军乘势大进,遂攻克高平城,又俘获萧宝寅,胜利凯旋。

叛军行台万俟道洛退守牵屯,贺拔岳率军进攻,道洛败入陇中,投奔略阳贼首王庆云。因万俟道洛异常勇猛,王庆云得其来投大喜,命为将军。

尔朱天光又与贺拔岳进军略阳,到达水洛城。

王庆云及万俟道洛频频出城作战不利,最终皆为贺拔岳所擒,将其部下全部坑杀。

自此三秦、河、渭、瓜、凉、鄯州叛众皆来归降,关陇渐被平定。敌首夏州人宿勤明达降而复叛,贺拔岳讨伐并复抓获,尔朱天光命将其诛杀,传首京师。

此战大胜,功劳厥伟,尔朱天光虽为主帅,而贺拔岳功劳最多,被朝廷封为樊城县伯。不久,复又诏任都督、泾州刺史,晋爵为公。

尔朱天光兵回洛阳,留下贺拔岳负责雍州事务。

因陇中还有土着没有归顺,贺拔岳与副将侯莫陈悦分别陆续平定,帅旗所到之处,土人全部望风降服,大都兵不血刃。普泰二年,贺拔岳被加封为都督、雍州刺史。

永安三年夏,尔朱天光擒万俟丑奴与萧宝寅以归,班师还朝洛阳。

孝庄帝令将二人安置在阊阖门外都街以上示众,京师百姓都来观看,共历三日乃罢。后经有司量刑,奏请将万俟丑奴弃市,萧宝寅族诛。

吏部尚书李神俊、黄门侍郎高道穆都与萧宝寅交厚,便向孝庄帝求情:臣等以为,萧宝寅叛乱乃是前朝明帝时之事,望陛下将其赦免。

正在这时,应诏王道习从外面进来,李、高二人遂辞帝而出。

孝庄帝便问王道习:适才二人所求之事,卿以为如何?

王道习答道:人皆知李尚书、高黄门与萧宝寅交厚,且都是陛下近臣,则必能保全萧宝寅性命者。如说萧宝寅叛乱是在前朝,可以宽恕,则其兵败后复为万俟丑奴太傅,难道不是在陛下当政之时耶?陛下若不剪除贼臣,王法还能施加于谁?惟陛下思之。

孝庄帝大悟,便命人在太仆寺驼牛署赐死萧宝寅,赦其家属无罪。萧宝寅临死之时,李神俊提酒前来与其叙旧饯行,不觉相对流泪。

萧宝寅则泰然自若,到死面不改色,饮食自如,尽显王室贵族风范。(本集完)

喜欢华夏真相集请大家收藏:()华夏真相集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