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欢乐宋 > 第175章 谶语和明路

欢乐宋 第175章 谶语和明路

作者:王大胃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10-27 07:07:36 来源:全本小说网

沈九台进了福宁宫,没看到许迟。这一刻,他无比怀念许迟那张臭脸。

值夜的小宦官不敢怠慢,叫醒了赵顼。沈九台将急报递上去,然后往地上一跪,低着头等待命运的安排。

赵顼一言不发。

沈九台根本不敢抬头看,一股如山般的重压笼罩全身,连手指都动弹不得,只能在心中祈祷:皇爷,要打要骂,要杀要剐,您给个痛快吧!这么憋着,实在太特么吓人了。

硬挺了一个多时辰,童贯来了。一大摞档案摆上赵顼的案头,童贯则跪倒在沈九台身后。赵顼仍旧没说话,沈九台只能听到头顶传来纸张翻动的声音。

这些档案沈九台都看过,跟随着声音努力回忆,越想越不对劲,好像是早有预谋的啊!可当时谁能想到会出今天的事情呢?

那群小爷去了陇西,买马、抢马、做麻药、卖毛衣......这都是勋贵子弟的日常操作而已啊!

也就是买马有点儿不寻常,可能是初到陇西,人生地不熟,后来不是很快就改成抢了吗?谁能想到原来一切都是为了今天的事情做铺垫?

再说了,这些消息他沈九台可没压着,都陆陆续续送进了福宁宫。当时也没人发觉不对劲儿啊!

真是太冤了!

这事就跟谶语一样。最近一段时间,沈九台读了不少书,正经的书读起来太费劲,反倒是一些野书的内容更容易记住。

诸如:“亡秦者胡”、“公孙病已当立”、“代汉者当涂高”、“三马同槽”、“牛继马后”、“桃李子得天下”,还有本朝不许提的“点检为天子”。

事发前一天,你都不知道这些谶语说的到底是个啥;等事情完事了,你才恍然大悟,原来是这么回事啊!

这可如何是好?但愿官家聪慧,能理解俺老沈的难处吧!

天亮了,赵顼起身,迈步走出了福宁殿。

沈九台懵了好一阵子,才渐渐明白过来。这肯定是找相公们一起商议去了啊!我这条狗命应该能保住。谢天谢地!皇爷真是一代明君。万岁,万岁,万万岁!

垂拱殿,赵顼召开会议。

与会人员有东府的宰相王安石、参知政事王珪和冯京;西府的枢密使文彦博,枢密副使吴充。此外还有两人,章惇和曾布。

这两位都是变法的得力干将,正准备一大早向王安石汇报工作,被赵顼顺手抓丁,一起叫了过来。群策群力嘛!

小宦官将急报交给王安石,王相公展开,礼貌地邀请身旁的文彦博一起观看。文彦博也不客气,扭头,睁开一双昏花的老眼,手脚却丝毫未动。

王安石只得挪了半步,双手将急报举到两人中间。看起来倒像是晚辈在伺候长辈读书。

两年前,那时的文彦博就已经是枢密使了,王安石还是参知政事,陈升之拜相。按规矩,上朝的时候陈升之打头,文彦博得排在陈升之后面。

赵顼下旨,调整次序,德高望重的文公排前面。这事肯定先征求了陈宰相的意见,而陈升之也欣然接受,并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安排。

文彦博的名望老大了,真宗朝入仕,四朝元老,仁宗朝就做过宰相,还两次。

然而文彦博坚辞不就,扞卫礼法,传为美谈。

今天换成了王宰相,文彦博便忽然不拘小节起来了。

两位大佬很快看完急报的内容,往后传。接下来应该是两位参知政事,王珪和冯京,但是前面都打好样了,枢密副使吴充也不甘示弱,凑了上来。

王珪性情随和,不在意这些细节,居中,手捧急报,三人一起看。

看罢,继续往后传。

赵顼却不肯再等下去了,开口询问:“王相以为该如何处置?”

赵顼并非自己没有主意,实际上,他看完急报当场就想要干了。只是他名义上的奶奶、感情上的姥姥——曹太皇太后曾反复教导:为君之道,大不易。

当皇帝是很难的,根本就没有什么言出法随,相反,皇帝却有一个致命弱点——不能犯错。

官员犯错,还能降职夺爵,找个冷衙门反省几年,东山再起又是一条好汉;皇帝犯错,降什么职?夺什么爵?后退一步就是万丈深渊。

至于“罪己诏”,那也不是赵顼此刻能做的。那得是有大功于天下、万民咸服的君王才有的特权,或者,驾崩之前也可以。

赵顼坐上龙椅才四年多,就算再加上他爹,爷俩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功绩吗?没有。

赵顼想成就一番功业,非常想。他不想做他父亲或者他“爷爷”那样的皇帝,却又没有犯错的本钱,唯有曹太皇太后给他指明的一条路:不做事就不会犯错。想做事,让臣子去做。

一直以来,赵顼都是这么做的,就连变法,也是王安石冲在前面。所以他才能忍到天亮,开会,希望从面前这些臣子的口中听到符合自己心意的办法。

王安石黑着脸,拱手施礼,奏道:“回禀官家,臣以为,这封奏报并不详实,其中颇多矛盾、诡异之处,当遣得力之人前往调查清楚,再做定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欢乐宋请大家收藏:()欢乐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王安石的脸色并不是因为气恼,天生的,就着肤色。虽然他确实很生气,但身为宰相,喜怒不形于色是基本功。

王韶这事儿干得实在过分,官家肯定很生气,只是压着火儿,没有表现出来而已。这几年,官家也成长了,很好。

但是王韶还是要保的,这是个人才,而且支持变法。

如果说支持变法的人站左边,反对变法的人站右边,那王韶站的位置比他王安石还往左。

王安石的政治路线图是先变法,新法运行数年之后,国富兵强,再起干戈,灭夏吞辽,恢复汉唐雄风。王韶比他更激进——现在就可以开干了。

而且,他还真就干了,还打赢了,还是一场大胜。如果奏报之上写的都是真的,几百伤亡就大破河州全军,俘虏都抓了大几千,那河州想必指日可下。

虽说不是朝廷下的令,但这也是他王相公任职期间发生的事,功劳自有他一份。更何况,还能用来堵住那些反对变法之人的嘴。瞧瞧!这才刚开始变法,就开疆拓土了吧!你们还有什么好说的?

只是原本以为王韶这样的人才要再等十年才会启用,没想到他这么厉害,必须得保住,否则将来谁去统军征伐?

至于派去调查的人选嘛!王安石心中已有定计,只等官家询问,他就推举自己的儿子——王雱。

这小子最近动不动就要去陇西,如今也算得偿所愿了。只是......难不成这小兔崽子早就估算出陇西有变?这可得回家好好问问。

喜欢欢乐宋请大家收藏:()欢乐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