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宦海狂澜:祁同伟再胜天半子 > 第174章 陈岩石的结局

人事调整的尘埃尚未完全落定,一则消息如同深秋里一片静默飘落的黄叶,轻轻触动了汉东政坛的表面平静——离休老干部、原省检察院常务副检察长陈岩石,因年老体衰,器官功能衰竭,于一个安静的凌晨,在省人民医院高干病房安然离世。

这位老人的离去,与他生前的风格一样,没有激起太大的波澜。在经历了沙瑞金调离、高育良上位、祁同伟晋升以及随之而来的一系列权力更迭后,汉东的官员们似乎已经习惯了各种“巨变”,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的逝世,在许多人看来,更像是一个时代的注脚,而非能影响当下政局的事件。

然而,在省委一号办公室,高育良接到秘书的低声汇报时,却放下了手中的文件,沉默了片刻。他走到窗前,望着外面灰蒙蒙的天空,眼神复杂。陈岩石,这个名字代表着一股执拗的、不合时宜却难以忽视的力量。他的存在,曾是沙瑞金时期某种精神的象征。他的离去,在某种意义上,标志着一个时代的彻底终结。

“通知办公厅,成立治丧委员会。”高育良转过身,语气恢复了平日的沉稳果断,“我担任主任,你和同伟,还有几位相关的副书记、老同志,担任副主任。规格……就按正厅级离休干部的最高标准办。”

秘书迅速记录。“高书记,那追悼会的基调……?”

高育良微微眯起眼睛,沉吟道:“陈岩石同志是我们汉东检察战线的老前辈,为汉东的法治建设做出过贡献。要充分肯定他的一生,评价要中肯、正面。具体措辞,让宣传部和办公厅的笔杆子们精心打磨一下,拿给我看。”

这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丧事,在高育良眼中,这更是一个重要的政治仪式,一个可以用来做文章、甚至“化被动为主动”的机会。

一、 病房里的最后时光与各方的反应

陈岩石的病房在他生命最后的时刻显得异常简朴、冷清。相比于他曾经的职务和影响力,陪伴在他身边的只有寥寥几位真正的老友、一两位念旧情的旧日下属,以及负责日常护理的医护人员。他的儿子陈海,依旧静静地躺在另一家医院的病床上,对外界的一切毫无知觉,这更增添了结局的悲凉。

消息传出后,引起的反应各异。

普通民众,尤其是那些受过陈老帮助、或者听说过他“一根筋”为民请命故事的老百姓,自发地在网络上、在街头巷尾表达着惋惜和怀念。在很多人心中,陈岩石是“清官”的象征,他的离去,让人感叹一个时代的远去。

而在官场,反应则要微妙和复杂得多。一些与陈岩石有旧交、或者内心仍保留着些许理想主义情怀的干部,私下里扼腕叹息,感到一种莫名的失落。但更多的人,则是一种公式化的反应——按照级别和惯例,准备花圈、挽联,安排时间参加追悼会。对于他们而言,这更像是一项必须完成的工作任务,而非发自内心的哀悼。更有甚者,在私下场合,或许还会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轻松,觉得这个“爱找麻烦”的老头终于不会再带来什么“意外”了。

祁同伟在得知消息的第一时间,指示程度:“加强追悼会前后的安保和舆情监控,确保万无一失。重点留意,有没有人想借题发挥。”他的思维永远是警惕和掌控性的。在他看来,任何聚集都可能成为不稳定因素的温床,即使是追悼会。

而已经调任省政协副主席的田国富,独自一人在办公室里坐了许久。他想起沙瑞金在时,与陈岩石几次不算愉快但目标一致的互动。如今,沙书记远走京城,陈老撒手人寰,自己身陷“冷宫”,当年的那股力量,已然风流云散。他让秘书以自己的名义,送去了一个最大的花圈,挽联上简单写着“沉痛悼念陈岩石同志”,落款是“故人田国富敬挽”。这“故人”二字,包含了无尽的意味。

二、 高规格的追悼会:一场精心编排的政治仪式

陈岩石的追悼会,被安排在了省殡仪馆最大的礼堂。正如高育良所要求的,规格很高。现场庄严肃穆,摆满了各级党政机关、群团组织和个人送来的花圈,白色的菊花和黑色的挽联构成了一片寂静的海洋。

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四大班子的主要领导,几乎悉数到场。这在外人看来,无疑是汉东对这位老同志的高度尊重和最后致敬。

高育良和祁同伟并肩站在治丧委员会主任、副主任的位置,两人均身着深色西装,胸戴白花,表情凝重。高育良的脸上是恰到好处的沉痛与缅怀,祁同伟则更多是肃穆,目光偶尔扫过全场,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

追悼会由一位省委副书记主持。在奏哀乐、默哀等固定程序后,高育良迈着沉稳的步伐,走向了发言席。

他手中拿着那份由省委第一支笔精心打磨过的悼词。他没有完全照念,而是时而抬头看向陈岩石的遗像,时而环视在场的干部群众,声音低沉而富有感染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宦海狂澜:祁同伟再胜天半子请大家收藏:()宦海狂澜:祁同伟再胜天半子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今天,我们怀着极其沉痛的心情,在这里深切悼念我们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战士,汉东省检察战线的杰出领导人,陈岩石同志……”

高育良高度评价了陈岩石的一生,着重强调了他“早年参加革命工作,历经风雨,对党忠诚”、“在检察工作岗位上,坚持原则,刚正不阿”、“离休后,依然关心汉东发展,积极建言献策”等“闪光点”。他的用词考究,既符合追悼的场合,又巧妙地规避了陈岩石在沙瑞金时期那些“不合时宜”的具体言行,而是将其抽象化为一种值得尊敬的“坚持原则”的精神。

“……陈岩石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是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的一生!他的逝世,是我们汉东事业的一大损失!他留下的坚持真理、实事求是的精神,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高育良的发言,慷慨激昂,又控制在得体的范围内,成功地将陈岩石塑造为一个值得所有人敬仰的、符号化的“正面典型”。台下不少干部听着,内心甚至产生了一种错觉,仿佛陈岩石一直都是汉东政坛德高望重的楷模,而非那个曾经让不少人头疼的“倔老头”。

三、 点睛之笔:宣布修缮纪念馆

就在众人以为悼词即将结束时,高育良话锋一转,声音提高了些许,带着一种决断的力量:

“同志们,为了更好地缅怀陈岩石同志,继承和发扬他的革命精神与优良作风,经省委研究决定——”他刻意停顿了一下,确保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过来。

“我们将拨款专项资金,用于全面修缮和扩建陈岩石同志生前长期关心、并倾注了大量心血的老革命纪念馆!我们要把这座纪念馆,建设成为我省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基地,让陈岩石同志的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继续发光发热!”

此言一出,台下出现了一阵轻微的骚动,随即是更加热烈的掌声!这一招,堪称神来之笔!

它不仅瞬间将追悼会的氛围推向了一个“积极正面”的**,更在政治上完成了极其高明的一步:

彻底“收编”符号: 陈岩石及其代表的“坚持原则”、“不忘本色”的精神,曾经是沙瑞金用来对抗赵立春乃至高育良体系的武器。如今,高育良通过这一决定,成功地将这个“反抗”的符号,收编为现行权力体系所推崇和利用的“正统”象征。以后谁再想提起陈岩石,就不得不面对这个由高育良亲自定性的、被纳入官方体系的“陈岩石精神”。

展现胸怀与尊重: 这一举动,向全省干部群众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新任省委书记尊重历史、关爱老干部的“宽广胸襟”和“人文情怀”,极大地提升了高育良的个人威信和形象。

占据道德制高点: 修缮革命纪念馆,这是谁也无法反对的光明正大的好事。高育良借此完全占据了道德的制高点,使得任何潜在的批评者都难以在此事上做文章。

祁同伟站在高育良侧后方,看着老师沉稳的背影,听着台下热烈的掌声,心中佩服不已。这一手“化腐朽为神奇”的政治操作,将一场可能的“余波”巧妙地转化为巩固新政权合法性的盛大仪式,老师的手段,确实已臻化境。

四、 余波与真正的终结

追悼会结束后,陈岩石的骨灰被安葬在公墓。修缮老革命纪念馆的项目很快立项,成为了高育良新官上任后一项彰显“文化传承”的政绩工程。

陈岩石这个名字,逐渐从汉东日常的政治话语中淡出。人们偶尔提及他,更多的是与那座正在修缮的纪念馆联系在一起,他生前具体的抗争、执拗、乃至与高育良等人的龃龉,都仿佛被时间和新的话术悄然抹去,溶解在了官方定性的、安全无害的“光辉一生”的叙事之中。

他的结局,看似备极哀荣,实则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政治操作的完美收官。他作为一个个体的真实色彩,最终被强大的权力意志涂抹成了它所需要的模样。对于高育良和祁同伟而言,陈岩石这个“隐患”被彻底消除,更重要的是,其象征意义还被成功地“废物利用”,成为了新王朝点缀门面的勋章。

汉东的过去,随着陈岩石的入土,真正地落下了帷幕。一个全新的,完全属于“高育良-祁同伟”的时代,再无任何来自过去的幽灵干扰,坚实而稳固地展开了。

喜欢宦海狂澜:祁同伟再胜天半子请大家收藏:()宦海狂澜:祁同伟再胜天半子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