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皇朝秘闻录,不!是野史秘闻录 > 第157章 隋唐风云之程咬金:“福将” 与 “三板斧” 的笑谈

隋开皇十三年的济州东阿,麦收后的田野里还残留着金黄的麦茬,一个虎头虎脑的孩童正举着根枣木棍,追着村里的大黄狗满街跑。孩童叫程咬金,乳名一郎,是村里程老实家的老三。他手里的枣木棍抡得呼呼作响,却总在快要打到狗的时候偏开半尺,惹得围观的村民哈哈大笑。“这小子,力气不小,准头却差得远!” 卖豆腐的王老汉笑着扔给他块豆腐渣,程咬金接过来塞嘴里,含糊不清地喊:“等我长大了,能抡动爹的砍柴斧,准能劈开这狗脑袋!”

谁也没想到,这句戏言后来竟成了真。程咬金十五岁那年,黄河泛滥,东阿县成了一片泽国。官府不仅不开仓放粮,还派衙役催收赋税,程老实气不过,跟衙役理论了几句,被活活打死在自家门槛上。那天夜里,程咬金揣着父亲留下的那把豁口砍柴斧,蹲在县衙门口的老槐树下,眼睛红得像要滴血。三更天的时候,他看见两个衙役醉醺醺地出来,手里还拎着从百姓家抢来的鸡。程咬金猛地跳出来,砍柴斧带着风声劈过去,第一斧劈在左边衙役的肩膀上,第二斧没劈中,却把右边衙役吓得瘫在地上。他没再砍第三斧,只是用斧柄把两人砸晕,然后放了把火,烧了县衙的侧房,背着母亲逃出了东阿。

逃亡路上,程咬金在瓦岗山附近遇到了一群劫道的响马。为首的是个独眼龙,见他背着个老太太,还拎着把破斧头,就嘲笑他:“你这模样也敢出来闯荡?不如把你娘留下,自己滚蛋!” 程咬金把母亲护在身后,举起砍柴斧就冲了上去。他的斧头没什么章法,抡起来却带着股不要命的狠劲,独眼龙的刀被他第一斧震飞,第二斧擦着耳朵劈过去,吓得独眼龙抱着头喊 “好汉饶命”。这群响马见他如此勇猛,又听说他杀了衙役为父报仇,竟当场拜他为头领,还把抢来的一匹黄骠马送给了他。程咬金摸着马脖子,突然觉得这斧头除了砍柴,还有别的用处。

大业七年,程咬金带着这群响马在瓦岗山扎下营寨,靠着劫掠官府的粮车过活。他没读过书,却懂得 “有福同享” 的道理,每次劫来粮食,总是先分给附近的灾民,剩下的才让弟兄们分。有次他带人劫了一辆运往高阳宫的贡品车,里面全是绫罗绸缎和金银珠宝,弟兄们都眼馋得很,程咬金却让人把绸缎分给村里的织布娘,珠宝换成粮食,自己只留了块巴掌大的玉佩,给母亲当了护身符。村里的老人都说:“程一郎这孩子,是个有福气的,跟着他准没错。”

瓦岗山的名声越来越大,引来不少英雄好汉投奔,其中就有秦琼和罗成。秦琼第一次见程咬金,就被他那把重六十四斤的宣花斧吓了一跳:“兄弟,你这斧头抡得动吗?” 程咬金咧着嘴笑,举起斧头耍了个花样,却没留神斧柄撞到自己的额头,起了个大包。罗成捂着嘴偷笑,秦琼却正色道:“一郎的力气,在咱们瓦岗能排前三。” 后来李密入主瓦岗,封程咬金为 “混世魔王”,让他掌管粮草,程咬金死活不答应:“我管不来那些账本,还是让我带兵打仗痛快。” 李密拗不过他,只好让他当了先锋官。

程咬金第一次领兵打仗,是去攻打隋军驻守的金堤关。关隘守将见他穿着件花布袍子,骑着匹黄骠马,背后还插着面写着 “程” 字的歪歪扭扭的大旗,忍不住在城楼上笑出声:“这哪是先锋官,分明是个唱戏的!” 程咬金也不答话,催马冲到关前,举起宣花斧就劈城门。第一斧下去,城门晃了晃,第二斧劈在同一个地方,木屑纷飞,第三斧还没落下,城门 “嘎吱” 一声开了 —— 原来守将的手下早就不想替隋朝卖命,见程咬金如此勇猛,干脆献了关。程咬金愣在原地,挠了挠头:“这就破了?我还没使劲呢。” 秦琼在后面看得真切,笑着对罗成说:“你看,我说他是福将吧。”

从那以后,“程咬金三板斧” 的说法就传开了。其实他的斧头功夫远不止三招,只是每次打仗,他总爱先用这三斧 —— 劈脑袋、鬼剔牙、掏耳朵,招式简单却威力惊人,加上他那股疯劲,往往没等使出第四招,敌人就已经溃败了。在攻打虎牢关时,隋将裴元庆是出了名的猛将,手持两柄银锤,有万夫不当之勇。程咬金跟他斗了十几个回合,三斧都被他挡开,自己还被震得虎口发麻。就在裴元庆的银锤快要砸到他头顶时,天上突然掉下来块大石头,不偏不倚砸在裴元庆的马头上,裴元庆坠马被擒。程咬金拍着大腿笑:“你看,老天爷都帮我!”

瓦岗军内讧时,李密猜忌功臣,秦琼和罗成先后离开,程咬金却坚持留了下来。有人劝他:“李密这人心眼小,你再不走,怕是要遭祸。” 程咬金啃着手里的玉米饼,含糊不清地说:“我娘说了,做人不能忘本,瓦岗山待我不薄,我不能在这时候走。” 后来李密果然要夺他的兵权,程咬金却在受封那天喝醉了酒,抱着宣花斧在李密的帐前睡了一夜,鼾声震得帐帘都在动。李密看着他那憨态,突然没了杀心,只是叹了口气:“这憨货,倒也实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皇朝秘闻录,不!是野史秘闻录请大家收藏:()皇朝秘闻录,不!是野史秘闻录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武德元年,瓦岗军兵败邙山,程咬金带着残部投奔王世充。王世充见他勇猛,封他为将军,还把自己穿旧的锦袍送给了他。可程咬金总觉得王世充这人不靠谱,跟秦琼说:“王将军说话总眨眼睛,不像个干大事的。” 秦琼劝他再等等,程咬金却在一次出征前,带着自己的部下,骑着王世充赏赐的战马,投奔了长安的李渊。李渊听说他来降,高兴得亲自出城迎接,握着他的手说:“朕听说过程将军的威名,今日得见,果然名不虚传。” 程咬金挠挠头:“陛下别听人瞎吹,我就会三斧子半,运气好罢了。”

李渊把程咬金派到李世民麾下,李世民见他性格直爽,很是喜欢。在攻打宋金刚时,唐军被围困在介休城,粮草断绝。程咬金自告奋勇,说要去偷袭敌军粮道。李世民担心他鲁莽,程咬金拍着胸脯保证:“陛下放心,我要是完不成任务,就把这颗脑袋给您送来。” 他带着五百骑兵,夜里摸到敌军粮营,没等对方反应过来,就放了把火,粮车烧得噼啪作响。撤退时,他不小心掉进了陷阱,眼看追兵就要到了,突然有只野鹿从旁边跑过,惊得追兵的马乱了阵脚,程咬金趁机爬上来,骑着马扬长而去。回到介休城时,他怀里还揣着两个从敌营抢来的麦饼,递给李世民一个:“陛下,尝尝,还热乎着呢。”

武德四年,李世民率军围攻洛阳,王世充派人向窦建德求救。窦建德亲率十万大军来援,在虎牢关与唐军对峙。程咬金自请为先锋,带着本部人马去袭扰夏军。他的宣花斧在夏军阵中左劈右砍,第一斧就劈翻了窦建德的亲卫队长,第二斧劈开了敌军的盾牌阵,第三斧还没落下,夏军就开始往后退。程咬金哈哈大笑,催马追上去,却没留神掉进了对方的埋伏圈。就在这危急关头,秦琼率军杀到,两人合力杀出重围。回营后,李世民拍着他的肩膀说:“程将军,你这福运,真是挡都挡不住。” 程咬金嘿嘿一笑:“不是我福运好,是兄弟们来得及时。”

贞观元年,李世民登基为帝,程咬金被封为卢国公,食邑七百户。他不像秦琼那样爱读兵书,也不像尉迟恭那样苦练武艺,每天除了上朝,就是在家陪老娘喝酒,或者去秦琼家串门,听他讲当年在瓦岗山的趣事。有次李世民让大臣们谈谈治国之道,程咬金站起来说:“陛下,我不懂什么大道理,就知道种地要按时节,当兵要守规矩,当官的别欺负老百姓,这样天下就太平了。” 李世民听了,高兴地说:“程将军说得好,这才是实在话。”

贞观年间,程咬金多次率军出征,打突厥,平高昌,虽然偶尔会犯些小错,却总能化险为夷。在征讨西突厥时,他误信了副将王文度的谗言,杀了已经投降的敌军,还抢夺了他们的财物。回朝后,李世民把他贬为岐州刺史,程咬金却没什么怨言,收拾行李就去了岐州。在岐州任上,他不搞那些花架子,只是踏踏实实修路、兴水利,百姓们都说:“卢国公虽然打仗鲁莽,当官倒是个好官。” 一年后,李世民又把他召回长安,官复原职,程咬金进宫谢恩时,还拎着两坛从岐州带来的好酒,非要跟李世民喝几杯。

唐高宗永徽六年,程咬金已经是个六十多岁的老将,却主动请缨去征讨阿史那贺鲁。出发前,他的孙子缠着他要听打仗的故事,程咬金就拿起家里的玩具斧,比划着说:“爷爷打仗啊,就三招,第一招劈脑袋,第二招鬼剔牙,第三招掏耳朵,保准把敌人吓得屁滚尿流。” 孙子咯咯直笑,说爷爷吹牛。可谁也没想到,这趟出征竟出了岔子。程咬金的副将苏定方是员猛将,建议速战速决,程咬金却听了王文度(另一同名将领)的话,放缓了进军速度,结果被阿史那贺鲁钻了空子,损兵折将。回朝后,程咬金被免去官职,回家养老。

闲居在家的程咬金,每天的日子过得很悠闲。他在院子里种了些蔬菜,还养了几只鸡鸭,没事就坐在葡萄架下,给来串门的老伙计们讲当年的趣事。讲到三斧子半的典故时,他总会故意把斧头抡得很高,然后假装没站稳,逗得大家哈哈大笑。秦琼的儿子秦怀玉来看他,说:“程伯伯,外面都说您是福将,每次打仗都能逢凶化吉。” 程咬金捋着花白的胡子笑:“什么福将,不过是命大罢了。再说了,真要是没弟兄们帮忙,我这三斧子早就被人拆穿了。”

麟德二年,程咬金在家中病逝,享年七十七岁。唐高宗闻讯,罢朝三日,追赠他为骠骑大将军、益州大都督,陪葬昭陵。下葬那天,长安城里的百姓自发地沿街相送,有个当年受过他恩惠的老农,捧着一把新摘的蔬菜,哭着说:“程将军,您当年分给我的粮食,我这辈子都忘不了。”

程咬金的故事很快就在民间流传开来,说书先生们把他的 “三板斧” 说得神乎其神。在《隋唐演义》里,他的斧头成了神兵利器,第一斧 “劈脑袋” 能劈开头盔,第二斧 “鬼剔牙” 专打敌人面门,第三斧 “掏耳朵” 直取敌将咽喉,还有半招 “捎带脚”,虽然不完整,却总能出其不意。书里说他是天上的土德星下凡,自带福运,每次遇到危险,都能有贵人相助,或者有奇遇发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皇朝秘闻录,不!是野史秘闻录请大家收藏:()皇朝秘闻录,不!是野史秘闻录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元朝的杂剧里,程咬金的形象更加滑稽。《程咬金斧劈老君堂》中,他奉李世民之命去勘察地形,却误闯老君堂,被守军抓住。面对刀斧手,他不仅不怕,还大声嚷嚷:“我是程咬金,有本事你们就来砍,看我这福将的脑袋硬,还是你们的刀硬!” 最后果然被李世民救下,还立了大功。戏台上的程咬金总是穿着花脸,画着 “十字门” 脸谱,说话带着浓浓的山东口音,一出场就能逗得观众捧腹大笑。

明朝的话本里,程咬金成了 “混世魔王”,在瓦岗山自立为帝,虽然只当了三年,却把朝廷搞得鸡飞狗跳。他任命秦琼为兵马大元帅,罗成为先锋官,自己则每天在金銮殿上吃酒吃肉,遇到难事就拍着桌子喊:“这事你们看着办,别来烦我!” 可就是这样一个糊涂皇帝,却总能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决定,比如放走被俘虏的隋朝官员,收留走投无路的英雄好汉,老百姓都说:“程魔王虽然糊涂,心却是好的。”

清朝的年画里,程咬金的形象更加喜庆。他总是咧着嘴笑,手里的宣花斧上系着红绸带,旁边还跟着个捧着金元宝的童子,寓意着 “福运当头”。天津杨柳青的画匠们还画了《程咬金拜年》的年画,画中的程咬金穿着新衣服,骑着黄骠马,给百姓们送福送财,深受人们喜爱。有个山东的商人,每年过年都要在店里贴张程咬金的年画,说能保佑生意兴隆,财源广进。

民国时期,程咬金的故事被改编成了京剧、评剧等多种戏曲形式。《贾家楼》里,他与秦琼、罗成等人结为兄弟,歃血为盟的场面感人至深;《锁五龙》中,他单枪匹马救出被围困的李世民,威风凛凛。戏班里的武生都爱演程咬金,因为这个角色不仅能展示功夫,还能逗乐观众。有个着名的京剧演员,演程咬金时总能把 “三板斧” 耍得花样翻新,每次演出结束,台下的掌声都经久不息。

新中国成立后,程咬金的故事被搬上了银幕和荧屏。1959 年拍摄的《程咬金照镜子》,把他塑造成一个虽然鲁莽却心地善良的喜剧形象,深受观众喜爱。电视剧《隋唐英雄传》里,程咬金的 “三板斧” 和他的福运更是成了贯穿全剧的笑点和亮点,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这位传奇的 “福将”。

如今,在程咬金的故乡济州东阿(现在的山东东平),还保留着他的故居和庙宇。每年都有很多人来这里参观祭拜,听当地的老人讲述他的故事。有个年轻人问老人:“程咬金的‘三板斧’真的那么厉害吗?” 老人笑着说:“厉害的不是斧头,是他那颗正直善良的心。一个人只要心地好,运气总不会太差。”

在东平的程咬金庙里,有一尊他的塑像,塑像上的程咬金手持宣花斧,咧着嘴笑,看起来憨态可掬。塑像旁边的石碑上刻着这样一段话:“程知节,隋末唐初名将,以勇猛善战着称,民间称其为‘福将’,善使‘三板斧’,其故事流传千古,寓意着福运与正义终将战胜邪恶。”

阳光透过庙宇的窗户照在塑像上,仿佛给程咬金镀上了一层金光。前来祭拜的人们,看着他那憨厚的笑容,听着他那 “三板斧” 的笑谈,心里都充满了温暖和力量。或许,人们喜爱程咬金,不仅仅是因为他的 “福运” 和 “三板斧”,更是因为他身上那种乐观豁达、正直善良的品质,那种在乱世中依然保持本心的精神。

正如那句流传已久的俗语所说:“程咬金的斧子,头三下厉害。” 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能在关键时刻使出浑身力气,为正义而战,为百姓谋福,这样的人,无论有多少招式,都值得被永远铭记。而那些关于 “福将” 和 “三板斧” 的笑谈,也将继续流传下去,给人们带来欢乐和启示,成为中国文化中一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线。

喜欢皇朝秘闻录,不!是野史秘闻录请大家收藏:()皇朝秘闻录,不!是野史秘闻录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