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皇朝秘闻录,不!是野史秘闻录 > 第152章 隋唐风云之窦建德:“仁义大王” 的神话化

隋开皇二十年的春天,贝州漳南县的麦田里泛起一层嫩绿,田埂上的蒲公英被风一吹,白色的绒毛便打着旋儿飞向远方。窦建德蹲在自家的地头,看着父亲用锄头刨开冻土,忽然指着远处的官道喊:“爹,你看那些人!” 十几个衣衫褴褛的流民正沿着官道蹒跚走来,每个人手里都拄着根树枝,有个抱着孩子的妇人走得慢了,后面的官差扬起鞭子就抽。窦父叹了口气,把锄头往地上一戳:“这年头,活着难啊。” 那天晚上,窦建德偷偷从灶房里包了十几个窝头,趁着月色送到官道旁的破庙里,流民们狼吞虎咽的样子,让他攥紧了拳头。

这年窦建德刚满十六岁,身量已经比同龄人高出一个头,肩膀宽得能扛起两袋谷子。他天生一副红脸膛,笑起来眼角会堆起两道褶子,看着比谁都和善,可真动了气,瞪起眼来能把哭闹的孩子吓住。村里的老人们都说这孩子根骨正,有回邻居家的牛丢了,急得要上吊,窦建德带着几个半大孩子在野地里找了三天,最后在芦苇荡里找到了偷牛的无赖,不仅夺回了牛,还把自己准备娶亲的钱拿出来,给那无赖的老娘请了大夫 —— 那无赖是为了给老娘治病才铤而走险的。这事传开后,周围十里八乡的人有了难处都来找他,他总能想出办法,要么帮着调解纠纷,要么凑钱周济,有人送他个外号叫 “窦菩萨”,他听了只是挠挠头:“我哪是什么菩萨,就是见不得人受苦。”

大业七年,隋炀帝征高句丽,官府在漳南县抓壮丁,里正把窦建德的名字报了上去。出发前一夜,他娘给他缝了双新布鞋,纳鞋底的线在油灯下闪着银光:“到了辽东,别跟人争强好胜,多想着家里。” 窦建德把布鞋揣进怀里,摸着娘鬓角的白发说:“娘放心,我一定活着回来。” 可他刚走到河间郡,就听说官府为了凑军饷,把他家里的房子和田地都抄了,他娘气不过,一头撞死在里正的门槛上。消息传来时,窦建德正在帮一个中暑的同袍刮痧,听完整个人僵在那里,手里的瓷碗 “啪” 地摔在地上,碎片溅起来划破了他的手,血珠滴在滚烫的沙土里,很快就渗了进去。

那天夜里,窦建德带着两百多个同乡杀了押解的官差,往回走的路上,遇见更多被抓的壮丁,听说了他的事,都愿意跟着他干。他们躲进高鸡泊的芦苇荡里,靠着捕鱼打野兔过活。有个叫刘黑闼的铁匠,抡着大锤能打死老虎,见窦建德总把打来的猎物分给老弱,撇着嘴说:“成大事的人,哪能这么心慈手软?” 窦建德把烤好的兔肉递给他:“咱们反隋,不就是因为官府不把人当人看?要是咱们也学他们,跟禽兽有啥区别?” 刘黑闼嚼着兔肉没说话,心里却觉得这红脸汉子有点意思。

大业十二年,窦建德在河间郡举起反旗,自称 “长乐王”。他下的第一道命令就是不准抢掠百姓,有个部将抢了个绸缎铺,被他当众斩了首,人头挂在城楼上,旁边贴着张告示:“谁要是敢动百姓一根针,这就是下场。” 城里的百姓起初还怕,见义军真的秋毫无犯,反而主动送茶送水。有个开客栈的老王头,见窦建德总在街边吃窝头,就杀了只鸡给他送去,窦建德掏出五枚铜钱放在桌上:“大爷的好意心领了,这钱您一定得收着。” 老王头后来跟人说:“活了五十多岁,头回见当官的给老百姓钱。”

次年春天,窦建德率军攻打信都郡,守将陈棱是个硬骨头,领着隋军死守了三个月。城里的粮食吃光了,士兵们开始吃树皮,陈棱的小儿子饿得直哭,窦建德听说了,让人从自己的军粮里分出两袋小米,用箭射进城里。陈棱在城楼上看着那袋小米,突然对着窦建德的大营拜了三拜,第二天就开城投降了。有人劝窦建德杀了陈棱,免得留下后患,窦建德却亲自给陈棱松绑:“将军守土有责,没什么错。” 后来陈棱成了他手下最得力的将领,打起仗来比谁都勇猛。

大业十四年,宇文化及在江都杀了隋炀帝,带着十几万禁军往长安跑。窦建德说:“宇文化及弑君篡位,是人神共愤的逆贼。” 亲率大军去讨伐,在聊城把宇文化及团团围住。城里的粮食快吃完时,宇文化及的弟弟宇文智及想把宫里的宫女杀了充饥,窦建德听说后,在城下喊话:“只要你们放了宫女,我就送三十车粮食进城。” 宇文智及以为他在耍诈,没想到第二天真的有三十车粮食运到城下,宫女们哭着跑出城门时,窦建德让人给每个宫女发了两匹布,让她们各自回家。

攻破聊城后,窦建德在皇宫里发现了上万匹绸缎、无数金银珠宝,还有隋炀帝的萧皇后。部将们劝他把财宝分了,把萧皇后纳为妃,窦建德却让人把财宝登记造册,说将来要分给百姓,又亲自护送萧皇后去了突厥,临行前还派了两百名护卫:“皇后放心,到了突厥,没人敢欺负您。” 萧皇后在马车上回头看,见窦建德站在城门口,穿着粗布战袍,腰里别着把普通的环首刀,跟个寻常兵卒没两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皇朝秘闻录,不!是野史秘闻录请大家收藏:()皇朝秘闻录,不!是野史秘闻录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武德二年,窦建德在洺州称帝,国号 “夏”。他没建奢华的宫殿,把郡衙改成皇宫,里面的柱子还是旧的,只是刷了层漆。有个大臣上奏说应该选些美女充实后宫,被他骂了回去:“百姓还在受苦,我哪有心思干这个?” 他称帝后的第一件事,是下令免除河北诸郡的赋税,又让人开仓放粮,从洛阳到河间的官道上,拉粮的马车排了几十里地,老百姓都说:“窦皇帝比隋家的官好多了,咱们终于能吃饱饭了。”

这年秋天,李世民率军攻打洛阳的王世充,王世充派人向窦建德求救。大臣们都说该坐山观虎斗,让唐军和王世充两败俱伤,窦建德却摇了摇头:“王世充虽然不是好东西,但李世民要是灭了他,下一步就该打咱们了。河北的百姓刚过上几天好日子,不能再遭兵灾。” 他亲率十万大军去救洛阳,走到虎牢关时,被李世民的唐军拦住。窦建德想跟李世民讲道理,派使者送去一封信:“只要你退兵,我保王世充不再犯唐境。” 李世民没回信,反而派秦叔宝劫了夏军的粮道。

粮道被劫的消息传来,夏军里人心惶惶。部将王伏宝说:“咱们跟唐军拼了!” 窦建德看着帐外的秋雨,眉头皱成个疙瘩:“将士们跟着我打仗,是为了活命,不是送死。” 他决定绕过虎牢关,却在汜水边上被唐军追上。那场仗打得惨烈,夏军虽然勇猛,终究不是唐军的对手,窦建德中了一箭,摔下马来,被唐军俘虏时,他还惦记着那些跟着他的弟兄:“别杀我的士兵,他们都是好百姓。”

李世民把窦建德押到洛阳城下,让王世充看看他的救兵来了。窦建德对着城楼上喊:“世充兄,别打了,投降吧,别让百姓再受苦。” 王世充看着那个浑身是血的红脸汉子,突然哭了,当天就开城投降了。后来有人说,王世充不是怕唐军,是被窦建德的仁义打动了。

武德四年七月,窦建德被押到长安,李渊下令处斩。临刑那天,长安城里有不少河北来的百姓跪在街上哭,有人捧着刚出炉的馒头,说要让窦大王再吃一口。窦建德看着那些哭红的眼睛,突然笑了:“别哭,我窦建德这辈子,没对不起谁。” 刽子手的刀落下时,天空突然响起一声炸雷,接着就下起了瓢泼大雨,有人说那是老天爷在哭。

窦建德死后,河北的百姓都在夜里偷偷给他烧纸,有人还在家里摆上他的牌位,逢年过节就祭拜。刘黑闼听说窦建德死了,本来在乡下种地,突然就起兵反唐,说要为窦大王报仇。河北的百姓听说刘黑闼是为窦建德报仇,纷纷响应,没几个月就恢复了夏国的地盘。唐军来征讨时,有个老太太把自己的儿子藏在菜窖里,对唐军说:“我儿子死了,早就死了。” 其实她儿子正跟着刘黑闼打仗呢。

贞观年间,李世民派官员去河北巡查,发现好多地方都有 “窦王庙”,百姓们在庙里供奉着窦建德的画像,画像上的窦建德总是穿着粗布衣服,手里拿着个窝头。有个官员把这事报给李世民,说百姓私设庙宇,怕是要生乱子。李世民沉默了半天,说:“就让他们拜吧,窦建德确实是个好人。” 后来他还让人重修了窦建德的墓,墓碑上刻着 “隋夏王窦公之墓”,老百姓都说那是真龙天子给窦大王正名了。

永徽年间,贝州有个叫王二的农夫,地里的庄稼总被蝗虫吃,他对着窦建德的牌位祷告:“窦大王显显灵,别让蝗虫祸害人了。” 第二天一早,王二去地里看,见蝗虫都死在了田埂上,地里的庄稼好好的。这事传开后,更多人来拜窦建德,说他成了神仙,能保佑风调雨顺。有个秀才还写了首诗:“漳南有王名建德,不爱金银爱百姓。死后成神护乡里,年年五谷都丰登。”

武则天时期,有个叫王方翼的将军去河北打仗,夜里迷了路,在荒野里看见一盏灯笼,跟着灯笼走,竟走到了一座破庙前,庙里供奉的正是窦建德。王方翼进去拜了拜,出来后就找到了路。后来他跟人说,庙里的窦建德像笑了,还听见有人说:“将军是个好官,我送你一程。” 这事越传越神,有人说窦建德成了 “土地神”,专门保佑河北的百姓;还有人说他是 “阎罗王”,在阴间审判那些坏官。

开元盛世时,有个叫李白的诗人路过贝州,听说了窦建德的故事,就在窦王庙里写了首诗:“君不见夏王起漳南,义旗一举天下应。不杀降卒不掠民,至今人祠窦王庙。” 老百姓把那首诗刻在石碑上,立在庙门口,每天都有好多人去拓印。有个老道士说,他夜里路过窦王庙,听见里面有脚步声,像是有人在来回踱步,还听见叹气声:“今年的麦子长得好,就是雨水少了点。”

安史之乱时,安禄山的叛军打到贝州,想拆了窦王庙当柴烧。刚要动手,突然刮起一阵大风,飞沙走石,叛军的眼睛都睁不开,有个小头目还被风刮倒的旗杆砸断了腿。老百姓都说那是窦大王显灵了,叛军吓得再也不敢动窦王庙一根木头。后来唐军收复河北,有个将领在窦王庙里发誓:“要是能打败叛军,我就给窦大王重塑金身。” 没过多久,叛军真的被打跑了,那将领果然让人用黄金给窦建德塑了个像,金像是笑着的,手里还拿着个窝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皇朝秘闻录,不!是野史秘闻录请大家收藏:()皇朝秘闻录,不!是野史秘闻录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宋朝的时候,说书先生把窦建德的故事编成了话本,说他是天上的 “仁圣星” 下凡,专门来救苦救难的。话本里说,窦建德在阴间当了 “东岳大帝”,掌管人间的善恶报应,那些贪官污吏到了阴间,都得受他的审问。有个叫包拯的清官,还说自己断案时,夜里梦见过窦建德,窦建德告诉他凶手藏在什么地方,第二天一查,果然没错。老百姓都说,窦大王在阴间还在做善事呢。

元朝末年,红巾军起义,有个叫韩山童的首领,总说自己是窦建德转世,还让人打着 “复夏” 的旗号,河北的百姓一听是窦大王的队伍,纷纷参加,没几个月就聚集了几十万人。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听说了窦建德的故事,让人在《元史》里写:“窦建德,隋末群雄也,性仁厚,得民心,虽败犹荣。” 还让人在漳南县修了座 “窦公祠”,派官员每年都去祭拜。

明朝有个叫李时珍的医生,路过河北,见有个得了怪病的人,吃了好多药都没用,家里人就去窦王庙求了点香灰,冲水喝了,病竟然好了。李时珍觉得奇怪,就去研究香灰,发现那香灰里有好多草药的成分,原来是庙里的道士偷偷在香里加了药材。可老百姓不管这些,都说那是窦大王显灵,窦王庙的香火更旺了。

清朝的时候,有个外国传教士到河北传教,见老百姓都在拜一个叫窦建德的人,就问是什么神。老百姓告诉他,那是个大仁大义的皇帝,活着的时候爱护百姓,死了以后还保佑大家。传教士听了,把窦建德的故事写进信里寄回欧洲,信里说:“中国有个平民皇帝,他的仁慈让上帝都感动。” 后来欧洲有个作家,还根据窦建德的故事写了本小说,叫《东方的罗宾汉》。

民国初年,有支军阀队伍路过漳南县,想抢老百姓的粮食,刚走到村口,就看见好多老百姓举着窦建德的牌位挡在路中间,说:“窦大王说了,谁抢粮食谁不得好死。” 军阀的头领听说过窦建德的故事,心里有点发怵,竟然真的带着队伍走了。老百姓都说,窦大王虽然死了一千多年,还在护着他们呢。

新中国成立后,窦王庙被改成了学校,孩子们在里面读书写字,老师给他们讲窦建德的故事,说他是个爱护百姓的好领袖。有个孩子问老师:“窦大王真的能变成神仙吗?” 老师笑着说:“窦大王的精神就是神仙,那种爱护百姓、讲究仁义的精神,永远都活着。”

如今,漳南县还有窦建德的墓,每年都有好多人去参观。墓前的石碑上刻着 “夏王窦建德之墓”,旁边有块新立的牌子,上面写着:“窦建德(573—621),隋末农民起义领袖,以仁义着称,深受百姓爱戴。” 来参观的人里,有白发苍苍的老人,有戴着红领巾的孩子,他们站在墓前,听着导游讲窦建德的故事,阳光照在墓碑上,暖洋洋的,像是窦建德在对着大家笑。

有个老人在墓前放下一个刚出锅的窝头,那是他自己蒸的,冒着热气。他对着墓碑说:“窦大王,今年的麦子收成好,您尝尝。” 风吹过麦田,发出沙沙的响声,像是有人在说:“好,好,大家过得好,我就高兴。” 远处的孩子们在麦田里奔跑,笑声像银铃一样,飘向远方,飘向那些关于窦建德的、永远也讲不完的故事里。

喜欢皇朝秘闻录,不!是野史秘闻录请大家收藏:()皇朝秘闻录,不!是野史秘闻录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