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都市白领 > 黄浦风云之杜氏传奇 > 第489集:《可再生能源开发的伦理环境评估》

季风掠过东海之滨的涂滩时,陈砚秋的登山鞋陷进了半湿的泥里。咸腥的风裹着芦苇碎屑扑在脸上,她扶了扶鼻梁上的防蓝光眼镜,目光越过勘测队员插在地上的红色标记桩,落在远处那片泛着金属光泽的蓝色光伏板阵列上——那是“启明星”海上光伏项目一期工程,此刻正随着潮起潮落,在暮色里折射出冷硬的光。

“陈博士,这是最新的潮间带底栖生物采样报告。”年轻的助理小林踩着泥滩追上来,文件夹上还沾着水草的黏液,“跟三个月前的基线调查比,文蛤和四角蛤蜊的密度下降了近三成。”

陈砚秋接过报告,指尖划过数据表格里刺眼的红色下降箭头。作为华东环境伦理研究中心的首席评估师,她三天前接到紧急调令,进驻“启明星”项目现场。这家由鸿盛集团主导的可再生能源项目,曾因“年减排二氧化碳两百万吨”的亮眼数据登上财经头条,却在半个月前被渔民举报“赶绝了滩涂里的活物”,环保部勒令其暂停二期施工,进行第三方伦理环境评估。

越野车在颠簸的滩涂公路上行驶时,陈砚秋翻完了鸿盛集团提交的自评报告。三十页的文档里,满是“符合国家能源标准”“通过环评审批”的表述,附带的监测数据精确到小数点后三位,却对渔民提及的“鱼汛消失”“鸟群迁徙”只字未提。副驾驶座上的项目负责人赵鹏时不时瞥向她,语气带着掩饰不住的焦躁:“陈博士,我们这可是省级重点项目,耽误一天就是上百万的损失。环保手续真的齐全,那些渔民就是想多要补偿。”

陈砚秋没接话,视线落在窗外掠过的渔村上。低矮的砖房晾晒着褪色的渔网,几个老人坐在码头石阶上,望着空荡荡的海面发呆。车刚停稳,一个皮肤黝黑的汉子就冲了过来,手里举着个装着海水的玻璃瓶,瓶底沉着几片死藻:“赵总!你们看看这水!以前退潮能捡半桶花蛤,现在捞上来的全是这玩意儿!”

赵鹏皱眉要上前阻拦,被陈砚秋拦住了。她接过玻璃瓶,指尖捻起一点褐色的藻类碎屑,又蹲下身摸了摸码头的石板缝——那里本该附着着密密麻麻的藤壶,此刻却只剩斑驳的痕迹。“大哥,能带我去看看你们的渔船吗?”

汉子名叫李大海,是世代居住在此的渔民。他的渔船泊在简易码头的最里侧,船底挂着的渔网破了好几个大洞,网眼处缠着塑料薄膜似的光伏组件包装废料。“上礼拜刮台风,养殖场的浮体支架被吹坏了,碎塑料飘得到处都是。”李大海蹲在甲板上,声音发颤,“这片滩涂是我们的饭碗,不是用来堆铁片子的。”

陈砚秋的笔记本上,渐渐画满了标注:光伏阵列侵占潮间带核心区3.2平方公里,施工期未设置生态隔离带,组件包装废弃物回收率不足60%,运维人员的生活污水直排入海。小林在一旁低声提醒:“这些问题在合规层面打了擦边球,但确实违反了伦理评估的‘最小伤害原则’。”

回到项目临时指挥部时,鸿盛集团的法务总监已经在等候。西装革履的男人将一摞文件推到陈砚秋面前,封面印着“补偿方案”四个大字:“我们愿意给涉事渔村每户补偿五万元,再捐建一所希望小学。陈博士,伦理评估不就是平衡利益吗?能源发展总要有人做出牺牲。”

陈砚秋指尖在“牺牲”二字上顿了顿,忽然想起下午在渔村看到的场景:李大海的儿子拿着捡来的光伏碎片当玩具,母亲在一旁急得直跺脚。她翻开自己的调查笔记,指着其中一页问道:“贵司的环评报告里说,项目选址避开了鸟类迁徙通道,但我们在现场发现了三只翅膀被组件支架缠住的白腰杓鹬,这怎么解释?”

法务总监的脸色僵了一下,随即辩解道:“这是意外情况,我们已经安排了专人巡逻救助。可再生能源开发哪能一点环境影响都没有?总不能因为几只鸟就停了利国利民的项目吧?”

“伦理评估不是非黑即白的判断题。”陈砚秋将一份厚厚的资料推到对方面前,那是她连夜整理的国内外案例,“丹麦的海上风电项目会预留10%的海域作为生态缓冲带,德国的光伏农场会在板间种植耐阴作物。真正的可持续,从来不是牺牲一方成全另一方。”

第二天清晨,陈砚秋带着评估团队和鸿盛集团的技术人员再次来到滩涂。潮水刚退,露出大片灰褐色的泥质滩地,几只小螃蟹在标记桩旁匆匆爬过。“这里是文蛤的核心栖息地,”陈砚秋指着一片地势稍高的区域,“如果二期工程将光伏阵列向深海迁移五百米,就能避开这片区域。另外,组件支架需要加装防鸟网,施工废料必须做到日产日清。”

赵鹏蹲在地上,用树枝在泥里画着项目平面图,眉头拧成了疙瘩:“向深海迁移会增加近三千万的成本,防鸟网的维护也是笔不小的开支。”

“但如果不调整,二期工程不仅无法通过伦理评估,还可能面临生态修复的巨额罚款。”陈砚秋拿出计算器,快速报出一串数字,“而且据我们调查,这片滩涂的生态价值每年超过八千万元,包括渔业产出、碳汇功能和旅游潜力。短期成本增加,换来的是长期的生态与经济双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黄浦风云之杜氏传奇请大家收藏:()黄浦风云之杜氏传奇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这时,小林带着几个渔民走了过来。李大海手里拿着一张皱巴巴的图纸,那是他父亲留下的滩涂渔汛分布图:“陈博士,赵总,其实这片区域每年三月到五月是候鸟停歇期,如果施工能避开这个时间段,对鸟群的影响能小很多。”

赵鹏看着图纸上密密麻麻的红色标记,又看了看陈砚秋坚定的眼神,终于点了点头:“我马上召开技术会议,研究调整方案。”

接下来的三天,评估团队、企业技术人员和渔民代表坐在了一起。渔民们提出了“分区域施工”“潮间带轮休”等建议,技术人员则核算着调整方案的可行性,陈砚秋则从伦理角度给出专业意见。会议室的白板上,渐渐画满了修改后的项目规划图,红色的生态保护区、蓝色的光伏阵列区和黄色的施工通道区划分得清清楚楚。

第五天,陈砚秋提交了最终的伦理环境评估报告。报告分为“现状评估”“问题分析”“改进方案”三个部分,不仅指出了项目存在的生态问题,更提出了“生态补偿 社区参与”的创新模式:由鸿盛集团出资成立滩涂生态保护基金,渔民以渔业资源入股,参与项目的生态运维,既保障了渔民的生计,又解决了项目的环境监管难题。

提交报告的那天下午,陈砚秋再次来到滩涂。赵鹏正在指挥工人拆除靠近鸟类栖息地的部分支架,几个渔民戴着安全帽,在一旁帮忙安装防鸟网。远处的海面上,一群白腰杓鹬正悠闲地觅食,阳光洒在光伏板上,折射出柔和的光晕。

李大海提着一桶刚捞上来的花蛤走过来,脸上带着久违的笑容:“陈博士,你看,这两天花蛤的数量已经多起来了。”

陈砚秋蹲下身,看着桶里鲜活的文蛤,忽然想起导师曾说过的话:“伦理不是束缚发展的枷锁,而是指引发展的灯塔。”可再生能源开发的终极目标是守护人类共同的家园,而这份守护,需要对自然的敬畏,对生命的尊重,更需要利益相关方的平等对话。

夕阳西下,滩涂被染成了温暖的橘红色。陈砚秋的手机收到一条信息,是下一个评估任务的通知:西北沙漠光伏电站的生态修复伦理评估。她望着远处渐渐升起的炊烟,将笔记本收好,转身走向停在路边的越野车。车轮驶过滩涂公路,留下两道浅浅的车辙,很快就被即将上涨的潮水轻轻抚平。

喜欢黄浦风云之杜氏传奇请大家收藏:()黄浦风云之杜氏传奇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