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都市白领 > 黄浦风云之杜氏传奇 > 第476集:《智能电网的伦理运行机制》

夜色像一块浸了墨的绒布,把滨海市的轮廓揉进浓黑里。林砚舟坐在调度中心的主控制台前,指尖悬在触控屏上方,却没像往常一样立刻下达指令——屏幕上跳动的红色预警灯,正把“城西变电站负载超限”的警报映在她眼底,而更刺眼的,是系统自动弹出的“优先级分配方案”里,排在最末位的“星光养老院”。

“再等三分钟。”林砚舟对着耳麦说,声音里带着不易察觉的紧绷。她是滨海智能电网调度中心的总工程师,这套覆盖全市、能自主学习的“绿洲-III”系统,是她和团队花了五年心血搭建的。可此刻,系统的“最优解”,却让她心里发寒。

城西变电站负责的区域里,既有年产值超百亿的科创园区,也有住了两百多位老人的星光养老院。按照“绿洲-III”的算法,负载超限后,会优先保障“经济价值高、影响人口基数大”的区域,养老院因为“用电负荷低、人群非生产性”,自然成了被牺牲的选项。

耳麦里传来运维组长老周的声音:“林工,不能再等了!变电站的温度已经超阈值,再拖下去可能烧设备,到时候整个城西都得停!”

林砚舟的指节泛了白。她清楚后果——设备损坏会导致至少四小时的全面停电,科创园区里那些正在运行的精密仪器、云端服务器会瘫痪,损失难以估量;可如果按系统方案,先切断养老院的电,现在是零下二度的冬夜,老人们的制氧机、取暖器会立刻停摆,护工们手动发电的备用设备,撑不过半小时。

“我知道。”林砚舟深吸一口气,指尖在屏幕上划过,调出养老院的实时监控——画面里,护工小苏正推着轮椅,把一位老奶奶往取暖器旁挪,轮椅扶手上挂着的氧气管,还在轻轻晃动。她突然想起上周去养老院调研,那位姓陈的老奶奶拉着她的手说:“姑娘,现在的电真好,冬天不冷,晚上起夜也亮堂,不像以前,总怕停电。”

“绿洲-III”的算法里,没有“陈奶奶的取暖器”,只有“单位时间用电效率”;没有“制氧机的重要性”,只有“负荷优先级排序”。林砚舟突然意识到,他们当初搭建系统时,总在强调“高效、节能、经济”,却忘了给“伦理”留一个入口。

“老周,”林砚舟的声音稳了些,“你立刻派人去科创园区,通知他们启动备用电源,就说五分钟后切断部分非核心负载;我这边调整系统参数,优先保障养老院和周边居民区,把科创园区的生产负载降三成。”

“这样行得通吗?”老周的声音里满是疑惑,“系统没做过这种非常规分配,万一参数紊乱——”

“出了问题我担着。”林砚舟打断他,指尖飞快地在屏幕上敲击。她在修改“优先级权重”,把“特殊群体保障”的系数从0.2调到0.8,又临时添加了“医疗设备供电优先级”的紧急条款。屏幕上的数据流疯狂跳动,红色预警灯闪烁得更急,像是在抗议这种“不理性”的干预。

三分钟后,调度中心的警报声停了。屏幕显示,城西变电站的负载降到了安全阈值,养老院的供电曲线依旧平稳,科创园区的非核心负载成功切断——那些原本可能瘫痪的设备,因为提前通知,已经切换到了备用电源。

林砚舟靠在椅背上,后背已经被冷汗浸湿。老周的声音再次传来,带着劫后余生的庆幸:“成了!林工,你这手调整太神了!不过……系统刚才弹了个‘伦理风险提示’,说这次操作不符合预设的最优解模型。”

林砚舟看向屏幕角落那个小小的黄色提示框,心里五味杂陈。这是“绿洲-III”上线时,她力排众议加上的功能——当系统检测到人为干预与算法逻辑冲突时,会触发“伦理风险提示”,可当时她没料到,第一次触发,会是因为自己。

第二天一早,林砚舟没去办公室,直接去了星光养老院。刚进门,就看见小苏在院子里扫雪,看见她来,立刻笑着迎上来:“林工程师!昨天晚上没停电真好,陈奶奶还说呢,多亏了你们,她一晚上都没冻着。”

林砚舟跟着小苏走进楼里,楼道里暖融融的,陈奶奶正坐在窗边晒太阳,看见她,连忙招手:“姑娘来啦!快坐快坐,我让护工给你倒杯热牛奶。”

“奶奶,您昨晚睡得好吗?”林砚舟在她身边坐下。

“好!好得很!”陈奶奶拉着她的手,手暖暖的,“以前一到冬天就怕停电,现在不怕了,你们这电网真靠谱。”

林砚舟看着老人眼里的光,心里却更沉了——如果昨天她按系统的“最优解”做了,这双温暖的手,会不会变得冰凉?她突然明白,智能电网的“智能”,不该只体现在算法的精准上,更该体现在对人的尊重上。

回到调度中心,林砚舟把自己关在会议室里,翻出“绿洲-III”的设计文档。从第一版的“只算负荷”,到第二版的“兼顾节能”,再到现在的“考虑经济价值”,每一次迭代都在追求“更优”,却始终没把“人”放在核心位置。她拿出笔,在文档的扉页上写下:“伦理不是附加项,是底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黄浦风云之杜氏传奇请大家收藏:()黄浦风云之杜氏传奇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下午,林砚舟召开了全团队会议。她把昨天的事原原本本地告诉大家,最后说:“我们需要给‘绿洲-III’加一套‘伦理运行机制’,不能让算法决定人的生死。”

会议室里一片沉默。算法工程师小张率先开口:“林工,不是我们不想加,而是‘伦理’太模糊了——怎么定义‘特殊群体’?怎么判断‘紧急情况’?这些都没有统一标准,算法没法量化。”

“没法量化,就找能量化的指标。”林砚舟拿出提前准备好的表格,“比如,把有医疗设备的用户标记为‘高优先级’,根据医院、养老院的注册信息自动识别;把低温、高温天气下的居民用电权重提高,因为极端天气里停电,风险更高。”

“可万一有人伪造信息呢?”数据安全组的李姐问,“比如,有人假装是养老院,骗取高优先级供电,怎么办?”

“那就加‘双重验证’。”林砚舟说,“系统自动识别后,再由人工复核,定期抽查。另外,我们还要建立‘伦理申诉通道’,如果用户觉得自己的供电优先级被错判,可以提交申诉,由专门的伦理评审小组处理。”

接下来的一个月,团队陷入了疯狂的加班中。他们重新梳理了全市的用电数据,给每一类用户都加上了“伦理标签”:医院、养老院是“特级保障”,居民区是“一级保障”,商业体是“二级保障”,高耗能企业是“三级保障”;又制定了“动态权重规则”——极端天气、重大灾害时,居民区的权重自动提升,企业的权重临时下调;还搭建了“伦理评审小组”,成员包括电网工程师、律师、社会学家,甚至还有两位社区居民代表。

这天,“伦理运行机制”终于上线测试。林砚舟坐在控制台前,模拟了一次“城东变电站负载超限”的场景——系统首先识别出区域内有一家儿童医院,立刻把它设为“不可切断”,然后自动降低了周边商场的照明负载,把节省下来的电力分配给居民区。整个过程没有人为干预,却完美避开了“牺牲弱势群体”的陷阱。

“成了!”小张兴奋地叫起来,“系统刚才还弹出了‘伦理合规提示’,说这次分配符合所有预设规则!”

林砚舟看着屏幕上平稳的供电曲线,心里终于松了口气。她想起昨天去儿童医院调研时,护士长告诉她,以前停电时,他们只能靠发电机维持重症监护室的供电,现在有了“伦理机制”,再也不用担惊受怕了。

可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半个月后,滨海市遭遇了罕见的台风袭击。狂风暴雨导致多处线路受损,全市有五个变电站同时出现负载超限。“绿洲-III”立刻启动“伦理运行机制”,优先保障医院、养老院和居民区的供电,暂时切断了部分工业园区的电源。

当天晚上,林砚舟接到了市长的电话。市长的语气很严肃:“林工,工业园区的企业反映,停电导致他们的生产线停滞,损失很大。你能不能调整一下系统,先恢复企业的供电?”

林砚舟握着电话,心里很清楚——如果恢复企业供电,就意味着要切断部分居民区的电。现在台风还在刮,外面又冷又湿,居民家里没了电,取暖、做饭都成问题,尤其是那些独居老人,很可能出危险。

“市长,”林砚舟的声音很坚定,“根据‘伦理运行机制’,目前的供电分配是最优的。企业的损失可以后续补偿,但居民的安全不能等。如果现在切断居民区的电,后果不堪设想。”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然后传来市长的声音:“我知道了。你做得对,安全第一。我会跟企业解释清楚,让他们配合。”

挂了电话,林砚舟看着窗外的风雨,心里暖暖的。她知道,“伦理运行机制”不仅约束了系统,也约束了权力——它让每一次供电分配,都有了不可逾越的底线。

台风过后,林砚舟收到了一封来自工业园区的感谢信。信里说,虽然停电造成了损失,但他们理解电网的难处,更认可“先保人、再保产”的原则。信的最后,还建议电网可以和企业合作,提前制定“应急供电方案”,下次遇到灾害时,企业可以更有序地配合停电。

林砚舟把信贴在会议室的墙上,旁边是她当初写的“伦理不是附加项,是底线”。她召集团队开会,笑着说:“你们看,伦理不是‘拖累’,是‘共识’。我们的‘绿洲-III’,终于成了真正有温度的系统。”

这天晚上,调度中心的屏幕上,“绿洲-III”自动弹出了一条日志:“今日供电分配完成,无伦理风险提示,用户满意度98.7%。”林砚舟看着那条日志,想起了陈奶奶温暖的手,想起了儿童医院里明亮的灯光,想起了居民家里安稳的夜晚。

她知道,智能电网的发展没有尽头,“伦理运行机制”也需要不断完善。但只要他们始终把“人”放在核心位置,就不会走偏。夜色渐深,滨海市的灯光像星星一样亮着,每一盏灯背后,都是一个安稳的家——这,就是她和团队最想守护的东西。

喜欢黄浦风云之杜氏传奇请大家收藏:()黄浦风云之杜氏传奇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