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都市白领 > 黄浦风云之杜氏传奇 > 第302集:《可控核聚变的伦理分配协议》

蓝焰均分

一、破冰之日

陈砚之的指尖在触控屏上悬停了三秒,最终按下了红色按钮。地下五十米的聚变反应舱里,超高温等离子体被磁场约束成完美的环形,蓝白色的光晕透过观察窗渗出来,在控制室的地面投下流动的光斑。

“持续运行120小时,能量输出稳定在1.2吉瓦。”年轻助手的声音带着哭腔,“陈院士,我们做到了。”

陈砚之摘下眼镜揉了揉眉心,镜片上还残留着蓝焰的残影。三十年来,她见过太多次失败的爆炸——那些瞬间迸发的强光能在视网膜上烙下永久的疤痕。而此刻,反应舱里安静得像沉睡的恒星,每一秒都在输出可供十万户家庭使用的电力。

全球直播信号早已接入控制室,各国政要的祝贺视频在大屏幕上轮播。陈砚之注意到,非洲联盟代表的背景是漏雨的铁皮屋,东南亚专员身后的稻田正被旱灾炙烤。她忽然想起三个月前在肯尼亚看到的景象:母亲们举着太阳能板在集市上排队,只为给手机充电换取微薄的收入。

“通知公关部,发布会推迟一小时。”她重新戴上眼镜,镜片后的目光异常清醒,“把《能源分配草案》发给安理会所有成员国。”

助手愣住了:“可是院士,现在应该庆祝……”

“庆祝的时间有的是。”陈砚之打断他,调出全球能源分布热力图。红色的密集区域是欧美城市群,而非洲大陆大部分呈现黯淡的黄色,“如果我们解决了能源生产,却制造了更大的分配鸿沟,那和制造炸弹有什么区别?”

二、裂痕

联合国大会堂的穹顶垂下三百盏水晶灯,却照不亮某些角落的阴影。陈砚之站在发言席后,看着台下席位上的明暗分割——前排是西装革履的发达国家代表,后排的欠发达国家代表大多穿着洗得发白的正装。

“可控核聚变的原料是海水中的氘和锂,足够人类使用一千万年。”她展开全息投影,蓝色的地球模型上涌动着数据流,“根据《框架草案》,我们建议建立全球能源分配委员会,按人口基数分配基础配额,发展需求系数由各国自主申报后交叉审核。”

掌声稀稀拉拉。美国代表率先举手:“陈院士,贵国在研发中投入了最多资金,难道不该拥有优先使用权?”

“如果哥伦布宣称大西洋属于西班牙,我们今天还能坐在这里吗?”陈砚之的反问让会场安静下来,“技术突破离不开全球科学家的协作,更不该成为新的霸权工具。”

会议休息时,非洲联盟代表阿德巴约找到了她。这位瘦高的尼日利亚人从西装内袋掏出一张照片:“我女儿在难民营出生,她的摇篮是装救济粮的木箱。如果能有稳定的电力,疫苗就能冷藏,水泵能抽出地下水……”

陈砚之握住他粗糙的手掌,那上面布满开垦土地留下的老茧。“基础能源配额会向欠发达地区倾斜30%,”她轻声说,“但我需要你们的支持,对抗那些想垄断技术的声音。”

走廊尽头传来争执声。欧盟代表正和沙特石油巨头密谈,玻璃窗上映出他们交叠的手指,戒指上的钻石在灯光下闪烁,像极了反应舱里的等离子体。

三、暗战

框架听证会进入第三天,争议焦点集中在“发展需求系数”上。发达国家主张按GDP计算,发展中国家则坚持以基础设施缺口为标准。陈砚之的团队彻夜修改模型,屏幕上的数据流像瀑布般倾泻。

“德国提交了修正提案,要求把汽车保有量纳入系数。”助手把咖啡推给她,“他们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占全球40%,这明显是想多占配额。”

陈砚之盯着屏幕上跳动的数字,忽然笑了:“把印度的人均用电数据调出来对比。”

数据显示,德国人均年用电量是印度的18倍。当这组对比出现在听证会上时,德国代表的脸涨成了猪肝色。阿德巴约带头鼓掌,后排的发展中国家代表纷纷响应,掌声像潮水般漫过会场。

但麻烦在深夜找上门。陈砚之的私人终端突然弹出加密信息,附带的视频里,她远在波士顿读书的儿子正走进图书馆。发信人只有一句话:“框架通过那天,就是你见不到他的日子。”

她的手剧烈颤抖起来,差点碰翻桌上的咖啡。窗外,联合国大厦的灯光在雨幕中模糊成一团光晕,像极了聚变反应失控前的征兆。

“报警吗?”助手发现她的异样。

陈砚之深吸一口气,删除了信息。“明天带个U盘来,”她盯着屏幕上的全球地图,“把我们掌握的各国能源浪费数据整理好,尤其是那些私下囤积化石燃料的国家。”

四、破局

最终投票前夜,陈砚之在休息室见到了俄罗斯代表。这位白发老人曾是她在莫斯科大学的导师,此刻却眼神复杂地递给她一份文件。

“这是七国集团的秘密协议,”老人的声音压得很低,“他们计划绕过联合国,单独建立能源分配体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黄浦风云之杜氏传奇请大家收藏:()黄浦风云之杜氏传奇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陈砚之快速翻阅,心脏像被一只无形的手攥紧。协议里明确写着:将欠发达地区的配额压缩至15%,剩余部分按军事力量排名分配。

“您为什么要告诉我?”她抬头时,发现老人的眼眶泛红。

“因为我想起了你当年的论文。”老人从皮夹里掏出泛黄的纸页,那是陈砚之三十年前的硕士论文,标题旁有她稚嫩的批注:“能源不应是特权,就像阳光不该只为富人照耀。”

第二天的投票现场,陈砚之没有直接拿出协议,而是播放了一段视频。画面里,也门的孩子在烛光下写作业,委内瑞拉的医院因停电放弃手术,孟加拉国的渔民在柴油灯下修补渔网。最后定格的画面是波士顿图书馆,她的儿子正对着电脑屏幕,背景里的新闻正在报道非洲的能源危机。

“有人说,能源分配该看国力强弱。”她的声音在寂静的会场里回荡,“但我想说,该看谁更需要。”

当电子屏显示出结果时,连她自己都愣住了——178票赞成,3票反对,5票弃权。投反对票的三个国家代表在结果公布后立刻离席,椅腿摩擦地面的声音像钝器划过钢板。

阿德巴约冲过来拥抱她,这位硬汉的肩膀在颤抖。“我的女儿,”他哽咽着说,“她终于能在电灯下读书了。”

五、余晖

半年后,陈砚之站在肯尼亚的戈壁上。三十座聚变小型化反应堆整齐排列,蓝白色的光芒透过防护罩,在红土上投下梦幻般的光斑。不远处,孩子们围着刚通电的电视机欢呼,屏幕上正播放着全球能源分配委员会的新闻。

“第一阶段的基础配额已经到位,”阿德巴约递给她一杯冰镇可乐,这在半年前的肯尼亚是奢侈品,“接下来要建海水淡化厂,还有光伏互补系统。”

陈砚之望着远处的村庄,铁皮屋顶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每一片都安装了分布式储能设备。她想起投票通过那天,儿子从波士顿打来视频电话,背景里有几个金发青年举着“能源平等”的标语牌。

“他们说要成立学生监督组织,”儿子笑着说,“检查各国是不是真的按框架执行。”

一阵风吹过,反应堆的嗡鸣声里,似乎夹杂着孩子们的笑声。陈砚之忽然明白,真正的蓝焰不在地下五十米的反应舱里,而在这些被照亮的眼睛里——它们像星星一样,正在曾经黯淡的大陆上,一颗接一颗地亮起来。

夜幕降临时,全球能源网络同步亮起。从纽约的摩天大楼到索马里的难民营,从北极科考站到南极观测站,蓝色的光点在地球上连成蛛网。陈砚之的终端收到一条来自莫斯科的信息,是她的导师发来的:“你让阳光普照了。”

她抬头望向星空,银河清晰得仿佛触手可及。那些亿万年前发出的光,此刻正和地面上的蓝焰交相辉映,在宇宙中写下属于人类的注脚——关于平等,关于共享,关于文明本该有的模样。

喜欢黄浦风云之杜氏传奇请大家收藏:()黄浦风云之杜氏传奇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