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都市白领 > 黄浦风云之杜氏传奇 > 第300集:《伦理之光照亮科技未来》

伦理之光

林砚推开会议室门时,午后的阳光正斜斜切过桌面,在那尊水晶奖杯上折射出细碎的光斑。奖杯底座刻着一行字:“全球科技伦理治理二十周年特别贡献”,边缘的棱角被岁月磨得温润,像极了她此刻掌心的温度。

“林老师,各国代表都到齐了。”助手小陈递过平板电脑,屏幕上滚动着在线参会者名单——从南极科考站的生态学家到硅谷的科技企业家,从非洲的数字权益律师到国际太空站的驻站宇航员,他们的虚拟头像在环形会议厅的电子屏上组成璀璨的星图。

林砚整理了一下深蓝色西装外套,走到会场中央的全息投影台旁。二十年前的今天,也是这样一个晴朗的午后,她和另外七位来自不同领域的学者挤在不足二十平米的办公室里,对着白板上“科技伦理”四个大字发愁。那时脑机接口刚实现猕猴意念操控机械臂,社交媒体的算法推荐开始显露成瘾性,而普通人对“伦理”的认知还停留在医学实验的知情同意书上。

“我们先看一组对比数据。”林砚轻触投影台,左侧浮现出2045年的全球科技伦理事件地图:红色标记密密麻麻,从欧洲的基因编辑婴儿争议到东南亚的算法歧视诉讼,从北极冰盖下的采矿纠纷到近地轨道的太空垃圾碰撞预警。右侧则是2065年的同比例地图,红色标记稀疏了大半,取而代之的是绿色的伦理审查点和蓝色的国际协作项目。

“二十年前,当我们提出要给AI算法装‘伦理刹车’时,有人说这是给科技戴镣铐。”林砚的声音透过麦克风传遍每个分会场,“但今天,我们看到的是——”

她点开一段视频:肯尼亚的乡村医生正在用搭载伦理芯片的诊断仪为孕妇做检查,设备自动屏蔽了可能泄露**的基因数据;挪威的深海采矿船在作业前,先投放了数百个生态监测机器人,实时上传数据至全球深海伦理数据库;月球基地的科研人员在培育低重力作物时,同步向地球传回基因编辑方案,接受跨星球伦理委员会的审核。

“这些不是镣铐,是指南针。”林砚说。

会议厅后排传来轻微的骚动,一位坐着轮椅的老人被推到前排。他抬起布满老年斑的手,指向投影屏上的“脑机接口伦理红线”条款——那是二十年前团队处理的第一个大案。当时某科技公司宣称能通过脑机接口“治疗”抑郁症,实则在试验中篡改受试者的情绪记忆。

“林教授还记得我吗?”老人的声音带着电子合成器的质感,他的声带在十年前的喉癌手术中被切除,如今依靠植入式语音处理器说话,“我是编号734,当年那个被强制参加试验的人。”

林砚的呼吸顿了半秒。她当然记得。那个总是穿着洗得发白的蓝布衫的中年人,在听证会上颤抖着说“他们把我脑子里的悲伤挖走了,可那些悲伤里有我女儿的样子”。后来团队推动出台《脑机接口伦理公约》,第一条就明确禁止任何形式的意识篡改,而734号成为首批获得国家赔偿的受试者。

“现在我的孙子在用脑机接口学钢琴。”老人笑起来,眼角的皱纹挤成两道沟壑,“他有先天性脑瘫,可现在能弹出完整的《致爱丽丝》。设备里有个按钮,他随时能暂停、能删除数据,就像你们说的‘用户主权’。”

全息投影突然切换画面,出现世界各地的街景:东京的小学生在科技课上讨论“算法偏见”,里约热内卢的贫民窟墙上画着“数据**”的涂鸦,德里的人力车夫在用带无障碍模式的App接单,他们手机屏幕上跳动的绿色图标,正是团队当年推动制定的“普惠设计”认证标志。

“最让我震撼的不是条文本身。”联合国科技伦理委员会的主席马克举起平板电脑,展示着最新的全球民调,“18到80岁人群对‘科技伦理’的认知率从2045年的17%,提升到2065年的89%。在巴西的雨林部落,酋长会拿着我们的《生态科技指南》跟采矿公司谈判;在格陵兰的因纽特社区,猎人懂得用卫星定位时避开濒危物种栖息地。”

会议进行到傍晚时,传来一个突发消息:国际太空站检测到一颗失控的私人大幅卫星,可能撞向月球背面的科研基地。林砚立刻调出全球太空伦理应急系统——这个由团队牵头搭建的网络,连接着各国航天机构和太空垃圾清理公司。

“按《近地轨道伦理公约》第12条,所有权公司未按时缴纳清理基金,已触发强制回收机制。”小陈快速操作着系统,“月球基地已启动防护盾,清理机器人预计三小时后抵达。”

屏幕上,代表机器人的红点正朝着失控卫星移动。林砚想起二十年前,当他们提出要给太空活动立规矩时,某商业航天巨头的CEO嘲讽道:“宇宙那么大,你们管得过来吗?”而现在,从卫星轨道分配到太空资源开采,每个环节都嵌着伦理准则的齿轮。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黄浦风云之杜氏传奇请大家收藏:()黄浦风云之杜氏传奇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夜幕降临时,会议进入最后环节。林砚播放了一段特殊的影像:二十年来所有参与过伦理治理的人们的笑脸,有白发苍苍的哲学家,有刚毕业的程序员,有抗议算法歧视的街头活动家,有在听证会上为数字遗产继承权哭泣的女儿。

“我们常被问,科技发展那么快,伦理追得上吗?”林砚的目光扫过会场,落在那些年轻的面孔上——他们是“全球科技伦理青年领袖计划”的学员,最小的才二十岁,已经在研究火星基地的生态伦理问题,“今天我可以回答:追得上。因为伦理不是刻在纸上的文字,是刻在人心里的标尺。”

全息投影渐暗,最后定格在地球的影像上。蓝色星球缓缓转动,表面浮现出无数条金色的线,那是全球已生效的178项科技伦理公约,它们交织成一张巨大的网,守护着人类文明的每一步前行。

散会后,林砚独自留在会议室。她摸出手机,点开那个名为“伦理之光”的加密相册。第一张照片是二十年前的办公室,八个年轻人挤在镜头前,身后的白板写着“让科技有温度”。最新一张是上周拍的,她在非洲的一个村庄,看着孩子们用配备防沉迷系统的平板电脑学习,阳光透过树叶落在他们脸上,像撒了一把碎金。

手机震动了一下,是小陈发来的消息:“林老师,月球基地安全了。另外,全球科技伦理数据库的访问量突破10亿次了。”

林砚望向窗外,城市的灯火正次第亮起,与夜空的星辰交相辉映。她想起二十年前那个夜晚,也是这样望着星空,团队里最年轻的物理系博士说:“也许有一天,外星文明收到我们的信号,首先解读到的不是科技水平,是我们的伦理准则。”

那时觉得是玩笑,现在却信了。

她拿起那尊水晶奖杯,对着光看。奖杯内部有无数细小的气泡,像宇宙中的星尘。林砚忽然明白,所谓伦理之光,从来不是某个人、某个团队点燃的火炬,而是无数人手中的烛火汇聚成的星河。

明天,她要去给“青年领袖计划”的学员上课。课程表上有一门新课,叫《科技伦理的未完成性》。她想告诉那些年轻人,伦理治理永远没有终点,就像人类对文明的追求永不停歇。

但只要这束光一直在,前路就不会黑暗。

夜色渐深,会议室的灯依然亮着。全息投影台上,地球的影像还在缓缓转动,那些金色的伦理准则如同脉络,让这颗星球在宇宙中显得格外温暖。

喜欢黄浦风云之杜氏传奇请大家收藏:()黄浦风云之杜氏传奇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