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都市白领 > 黄浦风云之杜氏传奇 > 第284集:《科技伦理的代际对话机制》

跨越数字鸿沟的午后茶会

社区活动中心的玻璃门被推开时,林晓雯正弯腰调整投影幕布的角度。七十岁的张桂兰拄着智能拐杖站在门口,金属杖头触地时发出规律的"嗒嗒"声,拐杖顶端的摄像头正360度旋转,把实时画面传送到女儿的手机上。

"这就是那个会告密的拐杖?"张桂兰眯起眼睛打量着大厅里忙碌的年轻人,她的话音刚落,角落里立刻响起几声轻笑。十七岁的周宇航举着运动相机跑过来,无人机在他肩头盘旋,"奶奶您说对了,这拐杖还能检测跌倒呢。不过您放心,今天咱们聊的就是这东西到底该不该'告密'。"

墙上的电子钟跳成下午两点,三十多位参与者陆续入座。林晓雯看着泾渭分明的两个阵营忍不住莞尔——左手边的银发族大多带着老花镜,面前摆着搪瓷杯;右手边的年轻人则人均至少一部电子设备,蓝牙耳机在阳光下闪着金属光泽。这就是"跨代科技伦理对话日"的现场,她作为活动发起人,手心微微出汗。

第一杯茶:AI养老的温度争议

"我先来抛砖引玉。"林晓雯点开PPT,屏幕上出现某品牌护理机器人的广告:银色机械臂正给卧床老人喂水,屏幕上的虚拟人脸笑得标准而僵硬。

"这玩意儿能代替人?"张桂兰率先发难,她把拐杖往地上一顿,"去年我摔断腿那会儿,护工小姑娘半夜三点起来给我翻身,机器人能做到?"她的话引来几位老人的附和,六十七岁的王建国补充道:"上次去养老院参观,那机器给老人擦脸跟刷盘子似的,冰凉凉的,哪有一点人情味儿。"

周宇航举了举手,指尖在手机上快速敲打着:"可是张奶奶,现在护工多难找啊。我外婆住的养老院,护工要管八个老人,机器人至少不会不耐烦。"他调出数据图表,"而且AI能24小时监测心率血压,我爷爷上次心梗,就是智能手环提前预警才救回来的。"

"但它总盯着你啊!"六十五岁的刘美兰突然提高声音,她从布包里掏出个小本子,"我儿子给我装的智能水表,每天用多少水都给他发消息。上次我多放了会儿洗澡水,他隔着三条街打电话来骂我浪费。这哪是养老,是坐牢!"

二十岁的陈雨菲推了推眼镜:"刘奶奶,那是您儿子设置的问题。我给奶奶买的智能音箱,只会提醒该吃药了,还能陪她听评剧呢。"她播放了段录音,音箱用带着颤音的老年男声唱着《锁麟囊》,几位老人顿时坐直了身子。

林晓雯适时插入:"我们做过调研,60岁以上人群中72%反感被AI'监视',但85后子女里91%认为远程监测很有必要。这中间的平衡点在哪里?"

张桂兰的智能拐杖突然发出提示音,女儿发来视频请求。她皱着眉挂断:"平衡点就是别把我们当小孩管!我邻居李大妈,她儿子给她门上装了人脸识别,说防止她走失。结果李大妈现在连下楼买根油条都得跟儿子报备,这叫什么事儿!"

"那万一真走失了呢?"周宇航反问,"我同学的爷爷得了阿尔茨海默症,就是靠智能鞋找回来的。科技是工具,关键看怎么用。"

讨论像滚雪球般热烈起来。林晓雯在白板上记录关键词:"自主权"、"安全感"、"**边界"、"技术依赖"。阳光透过百叶窗在字上移动,仿佛在给这些抽象的词语镀上时间的刻度。

第二杯茶:社交媒体的真实困境

茶歇时出现了有趣的一幕:周宇航教张桂兰用手机扫描茶点上的二维码查看成分,而张桂兰则手把手教陈雨菲如何把湿纸巾折成小方块。林晓雯悄悄打开录音笔,捕捉着这些计划外的互动。

"接下来我们聊聊这个。"林晓雯切换幻灯片,屏幕上弹出两张图片:左边是老人聚在公园长椅上晒太阳,右边是年轻人在咖啡馆各自刷手机。

"我孙子吃饭的时候都抱着个平板,"王建国叹了口气,"问他学校的事,说'朋友圈都发了',我哪会看那玩意儿。"他掏出个老式翻盖手机,"我这手机只能打打电话,挺好。"

"王爷爷,朋友圈不全是没用的东西啊。"陈雨菲举起手机,"我外公在老家种橙子,我帮他开了视频号,现在好多人直接网上下单,比以前跑集市轻松多了。"

争论很快转向更尖锐的话题。张桂兰说起小区里的赵大爷:"天天转发那些'震惊体'文章,说吃香蕉致癌,喝白酒抗癌,谁说都不听,还说'网上专家说的'。"她突然提高音量,"最可气的是上个月,他看了个视频,偷偷给骗子转了三万块,说是什么区块链投资!"

周宇航的脸红了:"那些谣言我们年轻人也烦。但您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我在B站学修家电,在知乎看历史科普,这些都是正经知识啊。"他顿了顿,"而且您知道吗,现在很多老人沉迷短视频比年轻人还厉害。我奶奶每天刷到半夜,说'那些小姑娘跳舞真好看',劝都劝不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黄浦风云之杜氏传奇请大家收藏:()黄浦风云之杜氏传奇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这话让几位老人陷入沉默。六十七岁的赵秀莲小声说:"我是怕跟不上趟。上次社区通知打疫苗,只在群里发了消息,我没看到就错过了。现在连买菜都得用手机扫健康码,我们这些不会用的,就像被社会抛弃了。"她的声音带着委屈,"我不是反对新技术,是怕被落下。"

大厅里安静下来。林晓雯注意到周宇航悄悄调低了手机音量,而王建国把老花镜往鼻梁上推了推,似乎想看清前排年轻人的表情。窗外的鸽子落在空调外机上,咕咕的叫声格外清晰。

第三杯茶:代际设计的伦理准则

最后环节是分组讨论,林晓雯特意打乱座位,让每个小组都有不同年龄段的人。张桂兰和周宇航被分到一组,前者正抱怨智能电视的遥控器太复杂,后者突然拍了下大腿:"奶奶您看,这遥控器上的按钮,80%您都用不上!"

他掏出手机拍下遥控器照片,用绘图软件圈出电源、音量、频道三个键:"厂家就该设计这种极简模式,按一下切换,老人用简单模式,年轻人用全功能模式。"

张桂兰眼睛亮了:"这个好!还有我那智能洗衣机,光程序就十几个,我洗个被套要研究半天。"

"这就是科技伦理的问题,"林晓雯走过来加入讨论,"设计产品的时候只考虑技术可能性,没考虑使用者的差异。"她给每人发了张便签纸,"请大家写下对科技产品的一个期待,不用太长。"

半小时后,收集上来的便签纸贴满了整面墙。林晓雯逐行念着:

"希望手机有'长辈模式'但别叫这个名,像在骂我们老糊涂。"

"希望短视频能自动过滤谣言,特别是针对老人的骗局。"

"智能设备出问题时,能有人工客服,别总让我按1按2。"

"别在朋友圈给我推'你可能认识的人',我不想让前任看到我奶奶的广场舞视频。"

夕阳西下时,活动接近尾声。周宇航帮张桂兰把她的意见录入表格,张桂兰则教周宇航如何辨别菜市场的注水肉。王建国举着陈雨菲帮他注册的微信,兴奋地看着女儿发来的外孙照片。

林晓雯站在门口送别大家,张桂兰回头朝她挥挥手,智能拐杖的LED灯在暮色中闪了闪:"下次活动还叫我,我把老李头也带来,他对那个AI护理机器人可有话说了。"

周宇航背着双肩包跑过来:"林姐,我整理了份年轻人的建议,发你邮箱了。对了,我奶奶说想学习用视频号,你能推荐个简单的教程吗?"

晚风带着栀子花香吹进大厅,林晓雯看着墙上的便签纸在风中轻轻晃动。这些纸条上的字迹有大有小,有工整有潦草,却都在诉说着同一个愿望:希望科技能像此刻的风一样,温柔地包裹住每个年龄段的人。

电子屏上的时钟显示十七点三十五分,距离活动开始已经过去五个半小时。林晓雯拿出手机,给团队发消息:"准备筹备下一次对话日,主题我想好了——'当我们老了,该如何与科技相处'。"

发送成功的提示弹出时,她仿佛看到二十年后的某个午后,头发花白的周宇航正耐心教着更年长的张桂兰操作最新的智能设备,而他们讨论的内容,或许正是今天这些便签纸上写着的朴素愿望。科技会变,但人与人之间的理解需求,永远不会过时。

喜欢黄浦风云之杜氏传奇请大家收藏:()黄浦风云之杜氏传奇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