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都市白领 > 黄浦风云之杜氏传奇 > 第240集:《科技伦理的传承与发展》

林砚秋站在国家科技伦理研究院的顶楼,俯瞰着楼下往来的年轻面孔。玻璃幕墙上倒映出她鬓角的白发,却掩不住那双眼睛里的清亮。桌上摊着最新的《全球科技伦理发展报告》,封面烫金的标题旁,印着研究院二十年来的成果图谱——从最初的十条准则框架,到如今覆盖基因编辑、人工智能、太空探索等十八个领域的伦理体系,密密麻麻的线条像一张守护人类未来的网。

“林院士,北大的奖学金申请材料已经汇总好了。”助理推门进来时,手里捧着厚厚的文件夹,“今年有三百多名本科生申请,比去年增长了百分之四十。”

林砚秋指尖划过文件夹边缘,想起二十年前在日内瓦参加第一次国际科技伦理峰会的场景。那时她还是个三十出头的学者,坐在会场后排,听着各国专家为基因编辑的伦理边界争论不休。某国代表掷地有声的质问至今仍在耳畔回响:“当我们这代人老去,谁来守护这些准则?”

她翻开第一份申请材料,照片上的女孩扎着高马尾,眼神里有她熟悉的执拗。个人陈述里写着:“在参与CRISPR基因治疗志愿者访谈时,我看到晚期患者家属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时颤抖的手。科技的温度,或许就藏在那些被审慎对待的犹豫里。”

“把这个叫苏芮的学生列为重点考察对象。”林砚秋在材料上画了个圈,“让她下周来院里参加面试。”

面试那天,苏芮穿着洗得发白的牛仔裤,抱着一摞打印整齐的论文闯进会议室。当被问及如何看待“科技伦理是否会阻碍创新”时,女孩突然从背包里掏出个魔方,手指翻飞间,五颜六色的方块渐渐归位。

“您看,”她举起复原的魔方,“伦理就像这些色块的边界,看似限制了移动,却让最终的秩序成为可能。去年我在实验室目睹过未达标的CAR-T细胞被违规用于临床,那种对规则的漠视,比技术停滞更可怕。”

林砚秋注意到女孩袖口露出的淤青,后来才从辅导员那里得知,苏芮的母亲正在接受基因治疗临床试验,她白天上课,晚上去医院陪护,申请材料是在病房走廊的灯下写完的。

“下周一起,来我的项目组实习吧。”林砚秋递过门禁卡时,看到女孩眼里突然亮起的光,像二十年前第一次走进伦理实验室的自己。

师徒传承计划启动仪式设在研究院的圆形报告厅。八十岁的周明远院士颤巍巍地走上台,手里捧着1998年第一版《科技伦理纲要》,泛黄的纸页上满是批注。“当年我们在制定人工智能伦理准则时,没人能想到今天会有情感机器人。”老人的声音透过麦克风传遍全场,“但有些东西是不变的——对生命的敬畏,对未知的审慎,对后代的负责。”

他将一本签过名的纲要递给站在面前的年轻人。男孩叫陈阳,是计算机系的博士生,研究方向是算法偏见修正。三个月前,他开发的AI招聘系统因排除了所有“生育可能性高”的女性简历引发争议,是周院士带着他走访了三十家企业,收集到八千份真实招聘数据,最终研发出兼顾公平性与实用性的新模型。

“周老师让我明白,伦理不是实验室里的公式。”陈阳接过书时,指尖不小心蹭到老人手上的老年斑,“上个月在深圳调研时,他为了弄清楚外卖骑手算法的真实影响,跟着骑手跑了三天暴雨。”

秋季学期开始后,苏芮每周三下午都会出现在肿瘤医院的伦理咨询室。林砚秋坐在她对面,看着她给患者家属解释基因治疗的风险收益比。有次遇到情绪激动的家属拍着桌子质问“你们这些搞伦理的是不是想看着人等死”,苏芮递过去一杯温水,轻声说:“我妈妈也在三号病房接受治疗,她昨天还说,知道每一步风险的选择,哪怕结果不好也不后悔。”

那天结束后,林砚秋带苏芮去了研究院的档案室。在恒温恒湿的库房里,保存着二十年来的伦理审查档案:2018年第一例基因编辑婴儿事件的调查报告,2025年自动驾驶伦理决策算法的争议记录,2030年太空采矿伦理公约的谈判手稿……最底层的箱子里,是一叠泛黄的信纸,是当年团队在地下室熬夜制定准则时,互相鼓励的便签。

“你看这张。”林砚秋抽出一张写着“如果我们放弃底线,后代会怎样评价我们”的纸条,“当年王教授写这句话时,窗外正飘着雪。现在想想,所谓传承,就是让每个时代的人,都能听到这样的追问。”

寒假前的最后一次项目会上,陈阳演示了新研发的算法伦理检测系统。当屏幕上出现“性别偏见指数下降72%”的结果时,周院士突然鼓起掌来。老人最近记性越来越差,却清晰记得每个算法参数的伦理依据。“记得加入动态调整模块。”他指着屏幕角落,“技术在变,人心也在变,伦理准则不能是刻在石头上的戒律。”

散会后,陈阳扶着周院士走出大楼,发现雪不知何时落了下来。老人突然停下脚步,望着研究院门口那棵松树:“三十年前,我在这里栽下它时,还只是根树苗。”松枝上的积雪簌簌落下,落在两个相携而行的身影上,像一场无声的交接仪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黄浦风云之杜氏传奇请大家收藏:()黄浦风云之杜氏传奇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第二年春天,苏芮的母亲顺利完成治疗。女孩在致谢信里写道:“现在我终于明白,科技伦理不是冰冷的规则,而是让每个生命都能被温柔对待的承诺。”她决定放弃直博的机会,先去基层医院做两年伦理专员。林砚秋在信末批注:“真正的伦理实践,永远在实验室之外。”

研究院的走廊里,新挂起了一排照片。左边是二十年前团队在日内瓦的合影,右边是苏芮、陈阳他们在伦理咨询室的工作照。两张照片里的人隔着时空,眼神却有着相同的坚定。

林砚秋站在照片前,手机震动起来。是苏芮发来的视频,画面里她正在给乡镇医生培训伦理规范,黑板上写着“最小伤害原则”六个字。窗外的阳光透过窗户,在字上投下温暖的光斑。

“林老师,这里的医生说,以前总觉得伦理是大城市的事。”苏芮的声音带着笑意,“现在他们知道,哪怕是给村民做基因检测,也得把知情同意书念到每个人都听懂。”

挂掉电话,林砚秋走到窗边。楼下的丁香花开得正盛,一群穿着白大褂的年轻人说说笑笑地走过,其中有人背着印着“科技伦理传承计划”的帆布包。她想起周院士常说的那句话:“我们播下的种子,终会在他们心里长成森林。”

办公室的日历上,圈着下个月的国际科技伦理峰会。今年的主题是“下一代的伦理使命”,苏芮和陈阳将代表中国青年学者发言。林砚秋翻开准备好的发言稿,最后一段这样写道:“所谓传承,不是让后来者重复我们的脚步,而是让他们在面对新的伦理困境时,能想起我们曾如何坚守——为了让科技的光芒,永远照亮人性的善良。”

夕阳透过玻璃幕墙,在稿纸上投下金色的光晕,那些字迹仿佛在光里轻轻跳动,像一颗颗正在萌发的种子。

喜欢黄浦风云之杜氏传奇请大家收藏:()黄浦风云之杜氏传奇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