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都市白领 > 黄浦风云之杜氏传奇 > 第152集:《古镇暗流之商会纷争》

第一章 锦溪惊变:烟雨楼头商旗乱

江南三月,烟雨如丝。锦溪镇的青石板路被雨水浸润得发亮,蜿蜒的河道上,乌篷船载着新鲜的丝绸与茶叶穿梭而过。镇东头的“烟雨楼”是锦溪商会的所在地,这座三进三出的徽派建筑飞檐翘角,门楣上“和气生财”的金匾曾是古镇商帮的精神图腾,此刻却在连绵春雨中显得有些黯淡。

“林老板,这码头的税银再这么分下去,我们漕运行怕是要喝西北风了!”烟雨楼二楼的议事厅里,茶盏重重磕在红木桌面上,溅出的茶汤濡湿了铺开的账本。说话的是漕运行老板赵海山,络腮胡上还挂着未及擦去的雨水,双目圆睁盯着主位上的商会会长林墨涵。

林墨涵身着青布长衫,指尖夹着一支旱烟,烟锅里的火星明明灭灭。他缓缓吐出一口烟圈,目光扫过厅内十数位面色各异的商户:“赵老板,锦溪码头自乾隆年间便是按‘三六分账’,林家占三成,各行业按份额共分七成,这是祖宗定下的规矩。如今漕运兴旺,你想多占份额,也要问问其他诸位老板答不答应。”

“规矩?”绸缎庄的孙老板猛地站起身,“林会长,时代变了!现在镇上通了公路,外地商队走陆路更快捷,码头生意本就被分流,赵老板想调整分成,也是为了盘活漕运。再说,上个月那场‘意外’,我的五船湖丝在码头被泡,查来查去连个说法都没有,这难道和码头管理没关系?”

孙老板话音刚落,议事厅内顿时哗然。有人低声附和,有人皱眉摇头,更有人眼神闪烁地瞟向角落的几位管事。半个月前,孙老板的货船在码头卸货时,突遇“罕见”的潮水倒灌,货物损失惨重,而负责码头安保的正是林氏家族的远亲。此事尚未平息,三天前,赵海山的漕运船队又在夜航时被不明障碍物撞坏了舵桨,延误了交货期,损失同样不菲。

“够了!”林墨涵猛地拍案,旱烟杆在桌面上磕出清脆的声响,“码头管理疏漏,我林某自会追查。但分成之事关乎百年规矩,不可轻改!散会!”

他起身拂袖而去,身后赵海山狠狠踹了一脚椅子,木椅与地板碰撞的声响在空荡的厅内回荡。窗外,春雨突然变大,豆大的雨点砸在天井的青石板上,宛如一场无声的宣战。

当杜志远团队的吉普车碾过锦溪镇口的石板桥时,天色已近黄昏。司机小陈猛打方向盘,避开一个突然冲出的顽童,车轮溅起的水花打湿了街边卖麦芽糖的老汉。

“杜队,这地方路太窄,车开不进去了。”小陈熄了火,望着前方被烟雨笼罩的窄巷。

杜志远推开车门,一股混合着水汽、茶香和淡淡霉味的气息扑面而来。他抬头望去,白墙黛瓦在暮色中若隐若现,河道上最后几艘归航的乌篷船正缓缓靠岸,船家收桨的吆喝声在雨雾中显得格外悠长。

“小李,你和小陈去镇公所落脚,了解一下基本情况。”杜志远整理了一下风衣领口,对身旁的年轻队员说,“我和老张去烟雨楼,会会这位林会长。”

老张是团队里的老侦查员,曾在江南地区工作过,对古镇的人情世故颇为熟悉。两人撑着油纸伞,沿着湿漉漉的青石板路向镇中心走去。路过一家名为“沁芳斋”的茶馆时,里面传来激烈的争吵声。

“……肯定是林家人干的!除了他们,谁能在码头动手脚?”一个粗嘎的嗓音吼道。

“赵老板,话不能这么说,林会长向来公正……”另一个声音试图劝解。

“公正?我那五船湖丝的损失,他林墨涵连个照面都没露!还有老赵的船,分明是有人故意使坏!”

杜志远与老张对视一眼,放慢了脚步。透过茶馆蒙着水汽的窗棂,只见七八个人围坐在八仙桌旁,为首的正是白天在议事厅发怒的赵海山。他面前的桌子上摆着几碟茴香豆,酒杯却空着,显然是气得连酒都喝不下。

“走,先去烟雨楼。”杜志远低声道。两人继续前行,油纸伞的伞骨在雨中发出轻微的“吱呀”声。

烟雨楼的大门虚掩着,门内传来古琴声。杜志远轻轻叩门,琴声戛然而止。片刻后,一个身着对襟褂子的老管家打开门,见是生人,眉头微蹙:“二位先生有何贵干?”

“我们是县里派来的,想找林墨涵会长聊聊。”杜志远语气平和,递上一张名片。

老管家接过名片,看清上面的字样后,脸色微变,连忙侧身:“原来是杜先生,请进请进,会长正在后院抚琴。”

穿过前院的天井,绕过刻着“渔樵耕读”的照壁,便是烟雨楼的后院。一座小池塘中,几尾红鲤在雨丝中游弋,池边的水榭里,林墨涵正坐在一张古琴前,手指悬在琴弦上,目光望向池塘中央的石舫。

“林会长,”杜志远走进水榭,雨声被隔绝在外,“打扰了。”

林墨涵转过身,看到杜志远时,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但很快恢复平静:“杜先生大驾光临,有失远迎。请坐。”他示意老管家上茶,“锦溪不过是个小镇,不知杜先生此来所为何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黄浦风云之杜氏传奇请大家收藏:()黄浦风云之杜氏传奇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听闻贵商会近日有些纷争,县里希望我们来看看,能否帮着调解调解。”杜志远开门见山,目光落在林墨涵放在琴几上的手上——那双手保养得很好,指甲修剪整齐,但虎口处却有一层薄茧,不像是常年抚琴之人该有的。

林墨涵端起茶盏,吹了吹浮沫,淡淡道:“不过是些商业上的分歧,劳杜先生挂心了。锦溪商会百年传承,自有一套解决纷争的规矩。”

“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杜志远放下茶盏,“林会长,孙老板的湖丝、赵老板的漕船,这些‘意外’恐怕不是简单的管理疏漏吧?如果处理不好,恐怕会影响古镇的生意,甚至……闹出更大的乱子。”

林墨涵握着茶盏的手指微微收紧,茶水在杯中轻轻晃动。他沉默片刻,抬眼看向杜志远:“杜先生想知道什么?”

“我想知道,”杜志远的目光锐利如刀,“锦溪商会的纷争,究竟是利益之争,还是有人故意搅局?”

第二章 蛛丝马迹:青石巷陌寻隐情

雨停了,月亮从云层中探出头,给湿漉漉的古镇镀上一层银辉。杜志远与老张离开烟雨楼时,林墨涵没有挽留,只是让老管家送他们到门口。

“杜队,你注意到林墨涵的手了吗?”走出巷口,老张低声问,“那双手不像文人,倒像常年握船桨或者……刀具的。”

“我也注意到了。”杜志远点点头,“而且他刚才提到‘规矩’时,语气里有种不容置疑的强硬,不像个普通的商会会长。”

两人沿着河道往镇公所走,石板路上倒映着朦胧的月光。路过一家灯笼铺时,老板正在收摊,见他们路过,热情地打招呼:“两位先生是外地来的吧?这么晚还没歇着?”

“我们来办点事。”杜志远停下脚步,“老板,听说最近商会闹得很凶?”

灯笼铺老板左右看了看,压低声音:“可不是嘛!林会长和赵老板他们吵得不可开交,前儿个还差点动了手。要说这事儿,也不怪赵老板他们着急,码头的生意是一天不如一天,可林家人还是按老规矩收钱,谁受得了?”

“听说孙老板的货也出事了?”老张接过话头。

“唉,谁说不是呢!”老板叹了口气,“孙老板那批湖丝可是运往上海的,损失大了去了。说来也怪,那天的潮水根本不像是自然涨的,倒像是有人在 upstream 开了闸门。”

“上游?”杜志远追问,“锦溪的上游是哪里?”

“就是镇北的‘分水闸’啊,”老板指了指北方,“那闸是当年修水利时建的,归商会管,平时都是林会长家的远房侄子林小虎在看守。”

分水闸……林小虎……杜志远在心里记下这两个名字。谢过灯笼铺老板,两人加快脚步来到镇公所。小李和小陈已经打听了不少情况,见到杜志远,立刻拿出笔记本。

“杜队,我们从镇长那里了解到,锦溪商会确实历史悠久,林家和赵家是镇上最大的两个商户,”小李翻开本子,“林家主要做丝绸和茶叶生意,控制着码头和分水闸;赵家做漕运和杂货,这几年想拓展陆路运输,和林家产生了竞争。”

“还有个关键信息,”小陈补充道,“半个月前孙老板货物受损后,镇里有人看到林小虎在码头附近鬼鬼祟祟,手里还拿着个湿漉漉的麻袋。但后来商会自己查了一下,说没证据,这事就不了了之了。”

“林小虎……”杜志远沉吟道,“老张,你和小李明天去分水闸看看,顺便找找这个林小虎。我和小陈去拜访一下赵海山和孙老板,听听他们怎么说。”

第二天一早,杜志远和小陈来到赵海山的漕运行。赵海山正在院子里检查一艘修复好的货船,见他们进来,擦了擦手上的油污,没好气地说:“又是来当说客的?我可告诉你们,码头分成不重新谈,这事没完!”

“赵老板,我们不是来当说客的,”杜志远笑了笑,“我们是来查案的。”

“查案?”赵海山愣了一下,“查什么案?”

“查你货船被撞、孙老板湖丝被泡的案子。”杜志远目光锐利,“你觉得,这两件事是意外吗?”

赵海山沉默了,他走到水缸边洗了把手,声音低沉地说:“谁信是意外?可我没证据啊!林墨涵在镇上势力大,他侄子林小虎又是个泼皮,谁敢惹?”

“你有没有想过,”杜志远追问,“这背后除了利益,还有没有别的原因?比如……有人想借你们的矛盾,达到自己的目的?”

赵海山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疑惑:“别的目的?什么目的?”

“比如,控制整个锦溪的商业命脉。”杜志远缓缓道,“如果林、赵两家斗得两败俱伤,谁最得利?”

赵海山皱着眉头,似乎在思考。杜志远没有再逼问,转而问起漕运行的经营情况,以及近期有没有外来的可疑人物。赵海山想了想说,半个月前有个自称“胡商”的外地人来找过他,想收购他的几条货船,但出价极低,被他赶走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黄浦风云之杜氏传奇请大家收藏:()黄浦风云之杜氏传奇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离开漕运行,杜志远和小陈又来到孙老板的绸缎庄。孙老板正在清点新到的货物,见到他们,连忙招呼到内堂。相比赵海山的直爽,孙老板显得更为谨慎,说话总是留三分。

“孙老板,您的湖丝损失惨重,有没有想过报案?”杜志远问。

“报了,”孙老板叹了口气,“可镇上的警察说证据不足,商会也说会处理,到现在没个结果。我一个小商户,能怎么办?”

“您觉得,这事和林会长有关吗?”

孙老板犹豫了一下,摇摇头:“林会长平时为人还算公道,就是太护着自家亲戚。要说他指使林小虎干的,我没证据,不敢乱说。不过……”他顿了顿,“出事前一天,我看到那个‘胡商’去找过林小虎,两人在茶馆里聊了很久。”

“胡商?”杜志远心中一动,“什么样的胡商?”

“大概五十多岁,操着北方口音,穿着挺讲究,戴着副墨镜,”孙老板回忆道,“我当时还奇怪,锦溪这么个小镇,怎么会来这种外地人。”

就在这时,绸缎庄的伙计匆匆跑进来说:“老板,码头那边又出事了!林小虎和赵老板的人打起来了!”

杜志远和小陈对视一眼,立刻起身:“走,去码头!”

锦溪码头一片混乱,十几个汉子正在推搡叫骂,赵海山和林小虎站在中间,脸红脖子粗地对骂着。林小虎手里拿着一根船桨,赵海山的人则抄起了扁担,眼看就要动手。

“都住手!”杜志远一声厉喝,分开人群走了进去。他身材高大,气场十足,众人见状纷纷停手,惊讶地看着这个突然出现的外地人。

“杜先生?”林小虎显然认识杜志远,昨天他跟着林墨涵在烟雨楼见过,顿时有些心虚,放下了船桨。

赵海山却不买账:“杜先生,你来得正好!你看看,他们林家的人又来捣乱,把我们准备装船的货给掀了!”

林小虎梗着脖子喊道:“谁让他们想从分水闸走‘近道’?那是我们林家管的地方,没交过路费就想过?”

“放屁!”赵海山怒吼,“分水闸是公共设施,凭什么你林家说收费就收费?”

杜志远看着眼前的景象,心中渐渐有了眉目。他没有立刻调解,而是走到被掀翻的货箱旁,捡起散落的货物——那是几箱包装精美的瓷器,上面印着“景德镇”的字样。他又看了看林小虎,只见他眼神闪烁,不时瞟向码头角落的一艘不起眼的乌篷船。

“林小虎,”杜志远突然开口,“昨天晚上,你是不是去过分水闸?”

林小虎脸色一变:“我……我没去!”

“是吗?”杜志远微微一笑,“那为什么有人看到,昨晚有艘乌篷船从分水闸方向出来,船上载着几个大箱子,而划船的人,很像你?”

这是杜志远的诈术,他并不知道昨晚的情况,但林小虎做贼心虚,听到这话顿时慌了神:“你……你胡说!”

“是不是胡说,我们去分水闸看看就知道了。”杜志远转向赵海山,“赵老板,你愿意和我们一起去吗?”

赵海山虽然疑惑,但还是点了点头。林小虎见状想溜,被小陈一把抓住。一行人朝着镇北的分水闸走去,身后的码头渐渐恢复平静,只有河水拍打着岸边,发出低沉的声响。

第三章 分水闸谜:旧怨新谋现端倪

分水闸位于锦溪镇北两里处,是一座横跨河道的石砌水闸,闸门上方的匾额已有些斑驳,隐约可见“利济民生”四个大字。闸旁有一间简陋的小屋,是林小虎平时看守闸口的地方。

当杜志远等人来到分水闸时,老张和小李已经等在那里。看到杜志远带着林小虎和赵海山过来,老张朝他使了个眼色,示意有发现。

“杜队,我们在小屋后面发现了这个。”小李递过来一个用油布包裹的东西。杜志远打开一看,里面竟是几枚磨损的船钉,还有一小截断裂的麻绳,麻绳的材质看起来很新。

“林小虎,这东西是你的吗?”杜志远拿着麻绳问。

林小虎脸色煞白,连连摇头:“不是我的!我不知道!”

赵海山一把抢过麻绳,仔细看了看,突然怒吼:“这绳子和我船上断的那根一模一样!林小虎,果然是你干的!”

“我没有!”林小虎吓得瘫坐在地上,“是……是胡老板让我干的!”

“胡老板?”众人皆是一惊。

“对,就是那个外地来的胡老板!”林小虎语无伦次地说,“他半个月前找到我,说只要我帮他做点事,就给我一大笔钱。他让我在孙老板的货船靠岸时,偷偷打开分水闸的小闸门,放些水下来,把货物淋湿……后来又让我在赵老板的船舵上动手脚,还让我昨晚去分水闸接一批货……”

“接什么货?”杜志远追问。

“我不知道,”林小虎哭丧着脸,“他只说有批‘瓷器’要从分水闸运出去,让我用乌篷船接应。我昨晚去了,看到船上有几个箱子,但没打开看,就把船划到码头角落藏起来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黄浦风云之杜氏传奇请大家收藏:()黄浦风云之杜氏传奇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杜志远立刻让小陈和小李去码头搜查那艘乌篷船,自己则带着林小虎和赵海山走进分水闸的小屋。屋内陈设简单,一张木板床,一个旧木箱,墙角堆着一些工具。老张正在检查那个旧木箱,见杜志远进来,指了指箱底:“杜队,你看这个。”

箱底铺着一层稻草,拨开稻草,露出一个暗格,里面放着一本破旧的账簿和一张泛黄的地契。杜志远拿起地契,只见上面写着:“立契人林氏先祖,于乾隆二十三年,将分水闸北五亩河滩地卖与赵氏先祖……”

“河滩地?”赵海山凑过来看,脸色大变,“这……这是我家先祖买的地!怎么会在林小虎这里?”

杜志远又翻开账簿,上面记录着从民国时期开始,林家每年向赵家收取“河滩地管理费”的条目,数额逐年增加,最近几年更是翻倍。最后一页的记录停在去年年底,旁边用红笔写着一行小字:“赵海山拒交,需另谋他法。”

“原来如此!”杜志远恍然大悟,“林小虎,这地契和账簿是你从哪里弄来的?”

林小虎颤抖着说:“是……是我叔公(林墨涵)让我藏在这里的。他说这是老祖宗的规矩,赵家该交的钱不能少。”

就在这时,小陈和小李气喘吁吁地跑回来:“杜队,找到了!乌篷船上的箱子里不是瓷器,是……是鸦片!”

“鸦片?”众人震惊不已。赵海山更是脸色铁青:“好啊!怪不得有人想搅乱商会,原来是想借我们的手运鸦片!”

杜志远的脸色沉了下来。他看着手中的地契和账簿,又想到林墨涵虎口的薄茧,一个完整的脉络渐渐清晰:林、赵两家的利益纷争,表面上是码头分成和河滩地管理费,实际上早已被外来的鸦片贩子利用。这个“胡老板”先是挑拨离间,让林小虎制造事端,激化矛盾,然后趁乱利用分水闸运输鸦片。而林墨涵,恐怕早就知道胡老板的图谋,甚至可能……

“走,回烟雨楼!”杜志远当机立断。

烟雨楼的议事厅里,林墨涵正坐在主位上,面前放着那本被杜志远看到过的账簿。听到脚步声,他抬起头,神色平静得有些反常。

“杜先生,查得怎么样了?”

“林会长,”杜志远将地契和账簿放在桌上,“我们在分水闸找到了这个。另外,你的侄子林小虎已经交代,是受‘胡老板’指使制造事端。哦,对了,我们还在码头的乌篷船上找到了鸦片。”

林墨涵的目光落在地契上,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随即又恢复平静:“鸦片?锦溪怎么会有鸦片?杜先生怕是弄错了吧。”

“是不是弄错了,把胡老板找来对质就知道了。”杜志远盯着林墨涵,“林会长,你真的不认识这个胡老板吗?”

林墨涵沉默了片刻,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外面的河道:“杜先生,你可知这锦溪商会,百年来经历了多少风雨?林家世代守护着古镇的生意,也守护着一些不能丢的‘规矩’。”他转过身,目光锐利地看着杜志远,“赵家先祖买下河滩地时,曾立誓永不改航道,不抢码头生意。可现在呢?赵海山想走陆路,想改分成,这是坏了祖宗的规矩!”

“规矩是为了更好地发展,而不是成为谋利的工具。”杜志远毫不退让,“林会长,你利用地契向赵家索要高额管理费,又默许林小虎与胡老板勾结,到底是为了维护规矩,还是为了自己的利益?”

“我没有!”林墨涵猛地提高声音,“我只是想让赵家记住本分!至于胡老板……我确实见过他,他说能帮我‘教训’一下赵海山,我一时糊涂,就……”

“就默许了林小虎帮他做事,对吗?”杜志远接过话头,“你以为只是教训一下,却没想到他是为了运鸦片。林会长,你可知这后果有多严重?”

林墨涵的肩膀垮了下来,仿佛一瞬间苍老了十岁。他跌坐在椅子上,喃喃道:“我错了……我只是不想让林家的产业败在我手里……”

就在这时,老张匆匆走进来,在杜志远耳边低语了几句。杜志远点点头,对林墨涵说:“林会长,胡老板已经被我们控制了。他交代,是他看中了锦溪地处交通要道,想利用商会的矛盾作掩护,建立鸦片运输渠道。他还说,给了你一大笔钱,让你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林墨涵猛地抬起头,眼中充满了震惊和悔恨:“他胡说!我只拿了他给林小虎的‘好处费’,其他的钱我一分没要!”

“是不是胡说,我们会查清楚。”杜志远语气严肃,“现在,你需要配合我们,彻底查清这件事,还锦溪一个清白。”

第四章 尘埃落定:烟雨楼头话沧桑

胡老板的落网,让锦溪商会的纷争真相大白。原来他是一个长期在江南地区活动的鸦片贩子,看中了锦溪水陆交通便利又地处偏僻的特点,想在此建立中转站。他先是调查到林、赵两家因历史遗留问题存在矛盾,便趁机挑拨,利用林小虎的贪婪和林墨涵的私心,制造事端,转移视线,企图在混乱中完成鸦片运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黄浦风云之杜氏传奇请大家收藏:()黄浦风云之杜氏传奇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事情败露后,胡老板及其同伙被警方逮捕,林小虎因参与犯罪活动也被带走。林墨涵虽然没有直接参与鸦片运输,但因纵容包庇、收取好处费,被商会罢免了会长职务,并需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在杜志远的主持下,锦溪商会召开了新的议事会。这一次,议事厅里没有了争吵和敌视,气氛显得庄重而肃穆。赵海山、孙老板等主要商户都来了,连一些中小商户也派了代表。

“各位,”杜志远站在厅中,目光扫过众人,“锦溪的繁荣,靠的是各位的齐心协力,而不是勾心斗角。过去的恩怨,就让它过去吧。现在,我们要商量的是古镇未来的发展。”

他首先拿出那份乾隆年间的地契,说道:“根据这份地契,赵家先祖确实购买了分水闸北的河滩地,林家收取‘管理费’并无法律依据。但考虑到林家世代看守分水闸,付出了劳动,我建议赵家每年给予林家一定的补偿,数额由双方协商确定。”

赵海山站起身,对着在场的林氏族人鞠了一躬:“过去是我太冲动,只想着利益,忘了乡里乡亲的情分。只要林家不再提‘规矩’,合理补偿我们可以接受。”

林氏的代表也站起来,羞愧地说:“是我们林家理亏在先,感谢赵老板宽宏大量。”

接着,杜志远又谈到了码头分成的问题:“时代在发展,码头的经营模式也该变一变了。我建议成立一个码头管理委员会,由林、赵、孙等主要商户和镇公所代表共同组成,统一管理码头事务,分成比例根据实际经营情况每年调整。”

这个提议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孙老板还提出,希望能联合各家商户,成立一个“锦溪商贸合作社”,共同拓展陆路运输和外地市场,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码头生意。这个提议也引发了热烈的讨论。

会议从上午开到下午,阳光透过窗棂照进议事厅,给古老的红木桌椅镀上了一层金色。当最后一个议题达成共识时,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杜先生,”赵海山走到杜志远面前,真诚地说,“谢谢您,要不是您,我们还在窝里斗,差点让坏人钻了空子。”

杜志远笑了笑:“我只是做了该做的事。真正让锦溪恢复和谐的,是你们自己。”

会议结束后,杜志远独自来到后院的水榭。林墨涵正坐在那里,望着池塘中的红鲤,神情落寞。听到脚步声,他没有回头。

“杜先生,”林墨涵的声音有些沙哑,“我对不起林家的列祖列宗,也对不起锦溪的乡亲。”

“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杜志远走到他身边,“重要的是未来。商会已经选出了新的会长,他们打算重修‘和气生财’的金匾,挂在议事厅最显眼的地方。”

林墨涵点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欣慰:“好,好啊……锦溪有希望了。”他转过身,看着杜志远,“杜先生,我有件事一直想问你。你怎么知道分水闸有问题?”

“是你的手告诉我的。”杜志远笑了笑,“一个常年抚琴的人,虎口不会有薄茧。你更像是一个常年在水上讨生活的人,而分水闸,正是你最熟悉的地方。”

林墨涵恍然大悟,苦笑道:“原来如此……是我自己露出了马脚。”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杜志远拍了拍他的肩膀,“只要能认识到错误,重新开始,就不算晚。”

离开烟雨楼时,夕阳正染红了锦溪的天空。河道上,归航的乌篷船唱起了悠扬的渔歌,两岸的灯笼次第亮起,映照着青石板路上行人的笑脸。杜志远站在石桥上,望着这幅宁静祥和的画面,心中感到一阵欣慰。

“杜队,车准备好了。”小陈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杜志远点点头,最后看了一眼这座重生的古镇,转身向停车的地方走去。吉普车发动的声音打破了古镇的宁静,但很快又融入了夜色中的喧嚣。锦溪的故事,还在继续,而杜志远团队的下一个任务,或许正在某个未知的角落等待着他们。

烟雨楼头,那面曾经黯淡的“和气生财”金匾,在夕阳的余晖中重新焕发出耀眼的光芒,仿佛在诉说着古镇的沧桑与新生。而杜志远知道,真正的财富,从来不是金银珠宝,而是人心的团结与信任。这,或许就是锦溪商会纷争背后,最珍贵的启示。

喜欢黄浦风云之杜氏传奇请大家收藏:()黄浦风云之杜氏传奇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