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都市白领 > 黄浦风云之杜氏传奇 > 第149集:《乡村振兴之矛盾化解》

青山坳里的“调和剂”

暮色像一块被揉皱的灰布,渐渐覆上青山坳的屋脊。村部门口的老槐树下,二十来个村民围成圈,声音像锅里煮沸的水,咕嘟咕嘟往上冒。李老头的旱烟袋在手里抖得厉害,烟丝簌簌落在补丁摞补丁的裤腿上:“搞旅游?祖祖辈辈种庄稼的地,咋能说圈就圈?”

“李叔,您那几亩玉米去年才卖多少钱?”年轻媳妇王秀双手叉腰,嗓门亮得像敲铜锣,“山那边桃花峪搞民宿,哪家没买小汽车?咱们守着金疙瘩要饭吃,像话吗?”

“话不能这么说!”村会计老周推了推滑到鼻尖的眼镜,“旅游项目签了合同,首付都到账了,现在反悔要吃官司的!”

“我不管啥合同!地是我爹的爹传下来的,想动我的地,先从我身上跨过去!”李老头“啪”地把烟袋磕在石凳上,火星子溅到旁边张婶的鞋面上。

争吵声浪里,一个穿藏青色夹克的中年男人默默站在圈外。他叫杜志远,是镇上派来的乡村振兴指导员,今天刚到青山坳报到。裤腿上还沾着来时路上的泥点,手里的搪瓷缸子被攥出了汗渍。旁边的村支书老王拽了拽他的袖子,低声说:“杜指导,您看这事儿……从旅游公司要来的项目,本是好事,可李老头他们几家祖坟在规划区里,说啥也不让动。”

杜志远没吭声,目光扫过一张张激动的面孔。有人脖子涨得通红,有人偷偷抹眼泪,还有几个年轻人掏出手机拍视频,嘴里嚷嚷着“要曝光”。他想起出发前镇党委书记的话:“青山坳底子薄,矛盾多,你去了可得把准脉,别让好政策卡在‘人心’这道坎上。”

一、带泥的账本与带刺的门

第二天清晨,杜志远踩着露水出了村部宿舍。东边山坳里,李老头佝偻着腰在玉米地里薅草,银白的头发被风吹得乱晃。杜志远走上前,蹲下身帮着拔了几棵稗草:“李叔,这茬玉米长得挺好啊。”

李老头头也不抬,哼了声:“再好能当饭吃?去年行情不好,一亩地刨去种子化肥,落袋才三百块。”

“我听说您家有三亩果园,要是搞采摘……”

“别跟我提那些花里胡哨的!”李老头把锄头往地里一戳,“我就问你,旅游公司圈地,给的补偿够买几袋化肥?我祖坟要是迁了,将来我儿子去哪儿磕头?”

杜志远没接话,从帆布包里掏出个笔记本,上面记着昨晚老王给的资料。他翻到某一页:“李叔,您家四口人,两亩口粮田,三亩果园,还有半亩菜地。去年卖果子收入一万二,粮食补贴一千八……”

“你算这干啥?”李老头警惕地眯起眼。

“我想算算,要是搞乡村旅游,您家能有多少进项。”杜志远声音温和,“比如把果园改成采摘园,游客自己摘,价格能翻番。再把老屋收拾出来做民宿,您和婶子做农家饭,一天接待两拨客人,光餐饮就能赚……”

他掰着手指头算,李老头的脸色慢慢缓和了些,但提到迁坟的事,又猛地摇头:“那是老祖宗待的地方,动不得!”

从李老头家出来,杜志远又去了王秀家。王秀正在院子里晒辣椒,见他进来,把簸箕一摔:“杜指导,您可得给我们做主!那些老头老太就知道守着破地,再不动起来,咱们年轻人都得出去打工,这村子就空了!”

她丈夫在一旁闷头抽烟,突然开口:“我表哥在桃花峪开农家乐,去年赚了十万。可咱们这儿,路不通,信号差,谁愿意来?旅游公司说先修路,这是好事啊!”

杜志远蹲下来帮着翻辣椒:“路要修,信号要架,但乡亲们的顾虑也得解决。迁坟的事,有没有商量的余地?补偿款能不能再谈?”

“咋商量?”王秀提高了嗓门,“李老头他们就是想多要钱!”

“未必。”杜志远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土,“人心不是地里的庄稼,光靠算钱算不明白。”

接下来的半个月,杜志远像个陀螺,围着青山坳转。他带着笔记本走家串户,笔记本渐渐变得厚实,沾满了泥土和茶渍。上面记着张婶家儿子娶媳妇缺钱,记着老周想给村里修个文化广场,还记着李老头家小孙子考上县城中学,学费没着落……他发现,矛盾的根源不全是迁坟和补偿,更深层的是对未来的焦虑——年轻人想挣钱,老年人怕丢了根,村干部担心项目黄了没法交代。

这天傍晚,他敲开村东头五保户周奶奶的门。老人正在昏暗的灯光下缝补衣裳,见他进来,忙摸出个皱巴巴的苹果:“杜干部,快坐。”

杜志远接过苹果,擦了擦就啃:“周奶奶,您说这旅游项目,要是真搞起来,好不好?”

老人放下针线,叹了口气:“好是好,可我这把老骨头,就怕见不到山变样的那天。就是担心啊,那些老板会不会骗咱们?地要是都圈走了,以后吃啥?”

这句话像根针,刺破了杜志远连日来的困惑。他忽然明白,村民们争的不是眼前的几亩地,而是对“根”的眷恋和对“变”的恐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黄浦风云之杜氏传奇请大家收藏:()黄浦风云之杜氏传奇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二、一场没开完的坝坝会

村委会决定召开村民大会,专门讨论旅游项目的事。杜志远建议把会场设在村口的晒谷场,摆上瓜子花生,像拉家常一样开。可他低估了村民的火气。

“我不同意!”李老头第一个站起来,手里挥舞着一张泛黄的地契,“这是我爷爷的爷爷留下的,上面写着‘永世耕种’!”

“都啥年代了还提地契!”王秀的丈夫霍地站起来,“你守着那几亩薄田,能给孙子交学费吗?旅游公司说了,项目成了,村里每人每年分红利!”

“红利?说得好听!”一个中年妇女尖着嗓子喊,“去年邻村搞合作社,说好的分红,到现在影子都没见着!”

“就是!别是骗咱们签字的幌子!”

吵嚷声中,杜志远走上前,拿起话筒:“乡亲们,大家先别急。我知道大家有担心,有委屈,今天就是让大家把话说透。”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全场,“我先给大家算笔账。如果按传统种玉米,每亩年收入八百块;要是搞采摘园加民宿,保守估计每亩能到八千。但这有个前提,得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说得轻巧!”有人嘀咕,“地圈走了,万一项目黄了,我们喝西北风?”

“所以,”杜志远拿出一份打印好的材料,“我找镇里的法律顾问看过了,合同里得加上一条:如果项目三年内盈利不足预期,土地使用权归还农户,并且旅游公司要支付每亩每年两千块的青苗补偿。”

人群稍稍安静了些。杜志远接着说:“关于迁坟,我知道这是大事。我建议成立一个村民议事会,由李叔这样的老辈人牵头,商量迁坟的具体方案,比如选址、补偿标准,都由大家说了算。另外,镇里答应拨一笔钱,给咱们村修个祠堂,把族谱和老物件都放进去,让后人知道根在哪儿。”

他的话像颗石子,在平静的水面激起涟漪。李老头捏着烟袋的手松了松,王秀也不再咋呼,低头跟丈夫嘀咕着什么。就在这时,村会计老周突然站起来,声音有些发颤:“杜指导,我……我有个事要说。”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他身上。老周搓着手,脸色通红:“其实……其实旅游公司之前找过我,说只要我帮忙说服几户人家,就给我……给我好处费。我没敢要,但也没吭声……”

这话像炸雷,全场哗然。王秀第一个跳起来:“老周!你竟然……”

“我错了!我糊涂!”老周急得直搓手,“我就是想着村里穷,要是项目成了, maybe 能给我儿子在县城买房付个首付……”

杜志远没说话,只是看着老周。老周的声音越来越小,最后蹲在地上呜呜哭起来。杜志远走过去,拍了拍他的肩膀:“老周,知错能改就好。这事交给村纪委处理,给大家一个交代。但我想说的是,咱们想过上好日子,不能靠歪门邪道,得靠咱自己的双手,靠大家拧成一股绳。”

这场坝坝会最终没开完,却像一场大雨,浇透了青山坳沉积已久的淤塞。散会后,杜志远看到李老头和王秀的丈夫蹲在墙角抽烟,虽然没说话,但眼神里少了些对立,多了些思索。

三、暴雨冲垮的不只是山路

七月的青山坳,像个蒸笼。旅游项目的前期勘测正在进行,推土机的轰鸣声打破了山村的宁静。李老头家的果园就在规划区内,他每天搬个马扎坐在地头,看着测量员插下的红旗,眉头拧成个疙瘩。

杜志远每天都去陪他坐一会儿,有时递袋烟,有时啥也不说。这天,他带来一沓照片,是县城中学的新校区:“李叔,您孙子考上的那所高中,今年盖了新教学楼,实验室设备都是最新的。”

李老头接过照片,手指摩挲着崭新的教学楼,半晌才说:“杜指导,我不是不讲理。就是觉得,这地种了一辈子,突然说要挖掉,心里空落落的。”

“我明白。”杜志远看着远处的青山,“但您想啊,等旅游搞起来,您孙子放假回来,能在自家民宿里给游客讲咱青山坳的故事,那多神气。再说,您不是一直想把那手木工活传下去吗?到时候开个手工作坊,教游客做小板凳,不比种地轻松?”

李老头没吭声,眼角的皱纹里似乎漾开了一丝笑意。

就在事情慢慢向好的时候,一场百年不遇的暴雨袭击了青山坳。连续三天三夜的大雨,把山路冲得坑坑洼洼,村东头的老桥也被冲垮了。旅游公司的工程车进不来,项目被迫停工。更糟糕的是,李老头家的果园因为地势低,积水严重,眼看就要挂果的桃子泡在水里。

“完了完了!”李老头在果园里团团转,急得直跺脚,“这可咋整啊!”

王秀和几个年轻人闻讯赶来,二话不说就跳进泥水里挖排水沟。杜志远带着村两委成员也来了,手里拿着铁锹,裤腿卷得高低不齐。雨水混着汗水从他脸上淌下来,滴在浑浊的积水中。

“杜指导,您歇会儿,我们来!”王秀递过一瓶矿泉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黄浦风云之杜氏传奇请大家收藏:()黄浦风云之杜氏传奇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杜志远摆摆手,铁锹挥得更猛:“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快挖!”

这场暴雨,冲垮了山路,却冲开了村民心里的隔阂。当夕阳终于穿透云层时,果园里的积水退了,李老头看着劫后余生的桃树,突然抹了把脸,对杜志远说:“杜指导,我想通了。迁坟的事,我带头!”

旁边的王秀丈夫也跟着说:“杜指导,以前是我急了,没顾上老少爷们的感受。以后咋干,您说!”

杜志远笑了,雨水顺着他的脸颊滑落,分不清是雨还是泪。他知道,比修复被冲垮的山路更重要的,是修复村民们之间的信任。

四、老槐树新抽的枝芽

暴雨过后,青山坳像被洗过一样清新。杜志远抓住这个契机,提议成立“青山坳乡村旅游合作社”,让村民以土地、房屋入股,年底按股分红。他还请来农业专家,给村民们培训果树管理和民宿经营。

李老头成了合作社的“技术顾问”,负责指导游客采摘。他那手祖传的木工活也派上了用场,在民宿区开了个“老李头木匠铺”,小板凳、木勺子卖得不亦乐乎。王秀则牵头成立了“山妹子服务队”,负责接待游客、制作农家菜,泼辣能干的她成了青山坳的“形象代言人”。

村会计老周主动申请负责合作社的账目,每天拿着算盘在村部核账,比以前更仔细了。他还利用自己懂电脑的优势,帮村里做起了电商,把山货卖到了城里。

秋天的时候,青山坳迎来了第一批成规模的游客。红透的苹果压弯了枝头,民宿的炊烟袅袅升起,老槐树下摆起了长桌宴,李老头敲着梆子给游客讲青山坳的老故事。杜志远站在山岗上,看着这幅热闹的景象,手机响了,是镇党委书记打来的:“志远啊,青山坳的经验要好好总结,下个月全县开现场会!”

挂了电话,杜志远深吸了一口带着果香的空气。他想起刚来那天,也是在这棵老槐树下,村民们争得面红耳赤。而现在,树下坐满了游客和村民,孩子们追逐着嬉戏,老人们眯着眼晒太阳,空气中弥漫着板栗炖鸡的香气。

李老头端着一盘刚摘的脆枣走过来,硬塞给杜志远:“杜指导,尝尝,甜着呢!”

杜志远接过来,咬了一口,脆甜的汁水在嘴里化开。他看着李老头脸上舒展的皱纹,突然觉得,乡村振兴这场大考,答案或许就藏在这些带着泥土气息的日子里,藏在村民们逐渐舒展的眉头和越来越亮的眼神里。

山风吹过,老槐树的枝叶沙沙作响,一些嫩绿的新芽在枝头悄然生长。就像青山坳的未来,在经历过争吵、误解和共同奋斗之后,正焕发出勃勃生机。而杜志远知道,他的工作还远未结束,脚下的这片土地,还有更多的故事等着被书写。

喜欢黄浦风云之杜氏传奇请大家收藏:()黄浦风云之杜氏传奇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